谢国忠
(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课堂观察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1]。本文中的课堂观察是指准教师按照预定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专业学习活动。经常性的课堂观察有利于准教师获得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准教师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培养热爱教师工作的职业情感;同时也有利于准教师养成研究、反思课堂教学的良好习惯。为确保课堂观察达到预期的效果,准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课前研究、现场观察和课后反思。
要想课堂观察有所得,课前研究必不可少。课前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观察前进行的研究,课前研究的目的就是要为即将进行的课堂观察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围绕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进行专门探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教学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教学设计,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课前研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准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样在进行课堂观察时才能明确观察的任务,才能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恰当的解释和评价。因此,准教师要在进行课堂观察之前对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研读,明确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的规定,了解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
学生的学习需求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做好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则是课堂观察的必要准备。准教师要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现状进行分析,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及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观察某一内容的教学,就必须对相应的教学文本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因此,深入解读教学文本是进行课堂观察前的又一项重要工作。准教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文本,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及所要达成的目标;同时还要明确这一内容在本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从而明确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对所观察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观察效率的有效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准教师的课堂观察基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立场,另一方面可以使准教师在与任课教师的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场观察是课堂观察的核心。在实施现场观察时,准教师必须关注课堂中发生的所有情况,包括教师表现、学生反应、师生互动、课堂调控等。当然课堂观察不可能面面俱到,准教师应将观察的重点定位于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准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首要目的就是要学习如何教学,这时,任课教师对各教学环节的处理将为准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因此,准教师要重点关注任课教师是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技能展开各教学环节的。
1.看教师如何导入新课
导入技能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在进行课堂观察时,师范生要特别注意教师是如何有效地导入新课的。
2.看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提问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互动方式,是最重要和最复杂的教学技能之一。良好的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内容上;能使学生学会构思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密切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增进民主合作的学习气氛;还能使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情况,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改进教学。因此,提问是准教师最需要学习的一种教学技能。
3.看教师如何组织学习活动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准教师在观察时要重点观察教师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学习活动。观察的主要指标包括如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何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4.看教师的教学环节是怎样构成的
准教师们在进行课堂观察时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就是迫切地想了解一节课到底要安排哪些环节及怎样安排这些教学环节。因此,准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一定要对课堂教学形成整体的印象,要清楚地知道这节课安排了哪些教学环节,并思考任课教师这样安排的依据。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传授,而在于引导,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学习。因此,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学法指导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如学习生字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阅读文章的方法,写作的方法等等;二是引导学生明了各种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
课堂教学观察的一个重点就是要看教师是如何进行学法指导的。要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选择和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学法指导观察主要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记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思考。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良好的课堂管理必然成为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和促进课堂不断生长的动力,不良的课堂管理无疑又是阻碍课堂活动顺利进行和影响课堂活动质量的障碍。”[2]学习如何进行课堂管理也是准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的重要任务。
课堂管理的范围十分广泛,可以说涉及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准教师进行课堂管理观察不必面面俱到,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师如何建立课堂常规,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1.看教师如何建立课堂常规
课堂常规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的维持课堂秩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治、增进师生情感的一套系统的规则。教师要指导学生共同参与制定课堂常规,认识、了解、执行课堂常规,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准教师在见习、实习时对于如何建立课堂常规往往比较头疼,因此,在课堂观察时有针对性地观察任课教师如何建立课堂常规是十分有必要的。
2.看教师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突发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面对突发事件,能否很好地应对,有赖于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机智即教师面对突发事件能够正确判断,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的随机应变能力,这种能力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通过观察任课教师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有利于准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当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有效应对,而不至于束手无策。
3.看教师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不仅影响教学活动的过程,而且影响教学活动的结果,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一般可以将课堂教学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包括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是课堂教学存在的物质基础;心理环境包括教师和学生所构成的一切教学气氛、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及相互影响。
在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时,要将所有的环境因素都作为观察的对象是不可能的,有选择地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准教师可以将观察的重点放在教室的环境布置和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上。
(1)了解教室环境布置。准教师要全面观察教室的环境布置。教室内的学习天地、公告栏、图书角、荣誉榜、物品柜等都应成为准教师关注的对象。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准教师主要应看教师是怎样结合本学科教学进行相应的教室布置的,如语文角、数学角等。
(2)注意课堂教学气氛。准教师在课堂中还要特别注意观察课堂教学的气氛,因为气氛往往是影响师生教与学的最主要因素。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教学态度、情感投入、领导方式、教学风格、评价手段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气氛。准教师在观察时重点要看教师是如何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
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准教师进行课堂观察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准教师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1.看学生的情绪状态如何
只有当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时,学习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因此,准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对教师的情感反应等。
2.看学生是否积极思维
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求主动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地思维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因此准教师在进行课堂观察时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
3.看学生如何与他人互动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学是师生互动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准教师在进行观察时要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同学互动的情况。
一节课到底好不好,关键要看这节课有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准教师在观察前首先要了解任课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观察时要密切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同时还要关注课堂中有无生成新的目标,教师是如何处理这些新生成的目标的,生成性的目标对于学生的发展有无现实意义。
观察结束后,准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思,要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对所观察的课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
交流评议是课后反思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评议时可以先请任课教师就教学目标的设定、课堂中采取的教学行为等进行简要的介绍,重点说明所采取的教学行为对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什么作用,教学中有无因生成性因素而改变既定教学设计的做法。当然,评议光听任课教师讲是不行的,准教师要虚心地向任课教师学习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等方面的好的做法,并且可以及时请教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准教师就能够对教学的基本理路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反思的目的在于改进,通过交流评议,准教师要将自己的教学设想、教学设计与任课教师的做法进行比较,找出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条件的话,可以尝试进行实际教学。
在深入的反思后,准教师要通过报告、总结或论文等多种形式,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诉诸文字,力求从理论上得到提升,真正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
总之,从课前研究到课后反思,准教师必须认真对待课堂观察的每一个环节。观察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观察时要及时记录所观察到的信息,观察后则要深入地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