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娟
(闽侯县青口中心幼儿园,福建 闽侯 350119)
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孩子,这本是 《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核心思想,因此我认为只有因人施教,幼儿教育才能面向全体。
就人类而言,差异构成了多彩的、多样的、互拟的人群,使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就儿童而言,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幼儿在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中经历了人生最初的三年,带着初具倾向性特征来到幼儿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明显差异的个体。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更要认识和尊重这种差异。
在幼儿期,不同的幼儿对爱和安全感、新体验、活动这三种需求有很大的差异,但这些差异往往不被教师所觉察,导致幼儿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而影响其发展。因此,了解幼儿需求的差异是因人施教的第一步。
1.对爱和安全感的需求不同
不同的幼儿对爱的需求方式和需求程度不同。比如:有的幼儿只要感到教师在用目光或手势关注和支持着自己,就认为老师爱他,感到安全;有的幼儿需要老师用语言与他交流,才能感到老师的关爱;有的幼儿需要老师与他有身体接触,通过摸摸、拍拍、亲亲才能感到老师的爱。幼儿感受教师爱的程度受幼儿性格的直接影响,有的比较洒脱、乐观,但在细心、替他人考虑方面可能差一些;有的则比较细心、善解人意。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不同需求,使幼儿获得安全感。
2.对新体验的需求不同
新体验是幼儿“学会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课,即学会学习,学会感受不断征服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幼儿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探索周围的事物和所获得的新体验。但是,幼儿对新体验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幼儿特别乐于尝试新事物,什么都想看看、摸摸、试试,表现出对新事物强烈的要求;而有的幼儿则不然,没吃过的东西不吃,没见过的东西不动,对新体验的要求并不十分强烈。教师要尊重幼儿对新体验的要求差异,给予足够的熟悉和探究的时间,并接纳幼儿在这方面的差异。
3.对活动的需求不同。
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幼儿对活动量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幼儿坐立不安,喜欢吵闹,喜欢跑动的活动,不喜欢安静的活动;而有些孩子喜欢看小书,玩洋娃娃,一坐就是很长时间。对教师来说,关键是当某孩子在课堂上“不老实”时,应当想到这样的活动不适合他,满足不了他的活动需求,而不是埋怨他跟老师过不去,不守纪律。教师要敏感地察觉到幼儿需求的差异,设法满足幼儿需求的前提下,引导幼儿发展。
一般来说,幼儿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阶段,但每个幼儿发展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1.发展方向的差异。
幼儿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在哪些方面表现出发展的优势,在3岁入园时已很明显。有的孩子对音乐有特殊的敏感性和兴趣性,表现出艺术方面的发展优势;有的孩子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现,并对颜色有很强的敏感性,表现出对绘画和手工活动的兴趣和发展优势;有的孩子很爱听故事,爱看书,也会讲故事,等等。孩子们有许多差异,这些发展方向和优势领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承认这些差异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2.发展起点的差异。
来自不同家庭的幼儿已经具有了各自不同的原有经验,如有的孩子在听了“鸡蛋可以孵出小鸡”的故事后,在吃鸡蛋时,看到蛋黄上有黑点,就不想吃了,把它捧在手里,想“孵出小鸡”,但多数孩子却认为鸡蛋熟了,不能再孵小鸡了。孩子在学习某种新经验时,原有经验起始水平的差异对幼儿学习的影响就更明显了。如:教师把用圆形的纸剪好的许多小动物放在美工区,幼儿们围过来,第一个小朋友看了看,就会了。其他幼儿边看边试着做,慢慢地也就会了。但有个幼儿在慢慢摆弄老师做的“鸡”,试着用圆形纸剪,结果剪成个月牙。
3.发展速度的差异。
幼儿发展方向、发展起点的差异注定了发展速度的差异,幼儿探索和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的发展过程,并通过不断地应用来证实自己的发现,不断排除无关因素,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结构,这个过程比成人所想象的要长,而且幼儿间的差异性也相当大。
4.最终发展水平的差异。
幼儿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差异,也是其发展方向、起点、速度存在差异的必然结果。幼儿学习任何一种新经验,即使教师提供相同的材料,同样的方式影响孩子,他们最终达到的水平也不可能相同,有的差异会很大。如前面提到的那些孩子,其中一个剪成功了,只不过剪得还不够均匀;其他孩子也剪成了,不过剪得还不够像;还有的剪成了月牙。教师要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的传统教育观念,给予幼儿不同的发展机会。
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当然有的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很多,很明显;而有的孩子很少,也不明显。教师要努力寻找和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是教育的生长点,可以促使幼儿成功,建立自信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要给予幼儿一个适宜的指导,就要判断幼儿的兴趣、原有经验和当前的水平,制定幼儿发展进程和不同水平的目标和层次,以免教师按年龄段的一般标准,统一要求每个幼儿,这样教师可随时根据幼儿当时的行为,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因人施教,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原有水平的提高。
学习环境、材料及内容的可选择性,不仅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而且是因人施教的基本条件。有了广泛的、可供选择的学习环境、材料和内容,幼儿就能自己选择材料和决定材料干什么。这样,可以使幼儿积极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澄清自己原有的一些模糊不清的认识,教师也可根据幼儿的操作和行为,判断幼儿的水平,给予适宜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教育生长点,形成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挖掘和培植幼儿更多的闪光点,使幼儿在语言、科学、艺术社会性及健康等领域都有教育的生长点,帮助幼儿树立在各个领域中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当然,这里所说的全面发展是指各具特色,有差异的全面。这样才能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较为广泛的基础。
总之,因人施教是重要的教育策略,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素质和技能。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孙汀兰.现代幼儿《教育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2.
[3]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