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增杰
(温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浙江温州 325035)
永嘉四灵考论四题
陈增杰
(温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浙江温州 325035)
“永嘉四灵”为宋诗重要流派。考论永嘉四灵诗派研究中的若干细节问题,如四灵之排名、四灵为叶适门人、徐照生年、翁卷生年及登乡荐年等,根据前人的不同记述和提供的线索,进行分析甄别,提出判断意见。
宋诗;永嘉四灵;叶适;徐照;翁卷
“永嘉四灵”指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位诗人,均温州(温州古称永嘉)人。永嘉四灵是宋诗发展中的重要流派,盛行于南宋中期;下启江湖诗派,影响南宋后期及元初诗坛,沾溉深远。
近时,笔者应《温州学人文选》约,着编自选集,因对以往撰写的《南宋四灵简论》[1]作校订修改①《南宋四灵简论》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编校本《永嘉四灵诗集》的前言, 此前发表在期刊上.。由此带出有关四灵生平事迹的若干细节问题,乃根据所累积的资料进行考索论证,著为此文,作为《南宋四灵简论》的补充。
“四灵”之称,始见叶适《水心文集》卷二九《题刘潜夫南岳诗稿》:“往岁徐道晖诸人,摆落近世诗律,敛情约性,因狭出奇,合于唐人,夸所未有,皆自号四灵云。”[2]335“永嘉四灵”之称,则见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详后文引)和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九七《中兴绝句续选》:“以致江西一派、永嘉四灵,占毕于灯窗,鸣号于江湖。”[3]
四灵排序,宋及元初人的著述中记录多有不同,约有以下数种:
叶适《水心文集》卷十七《徐道晖墓志铭》:“而君既死,同为唐诗者:徐玑,字文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紫芝。”[2]180又卷二一《徐文渊墓志铭》:“初,唐诗久废,君与其友徐照、翁卷、赵师秀议曰。”[2]234结合前引《题刘潜夫南岳诗稿》“往岁徐道晖诸人摆落近世诗律”语,叶适给予四灵的排名是: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诗集类下》著录序次为《徐照集》《徐玑集》《翁卷集》《赵师秀集》,云“四人者,号永嘉四灵,皆为晚唐体者也。”[4]609
宋赵汝回《瓜庐诗序》:“永嘉徐照、翁卷、徐玑、赵师秀乃始以开元、元和作者自期。”①赵汝回《瓜庐诗序》, 见清嘉庆顾修重刻《南宋群贤小集》第9册《瓜庐诗》附.
宋吴子良《林下偶谈》卷四《四灵诗》:“水心之门,赵师秀紫芝、徐照道晖、玑致中、翁卷灵舒……其徒尊为四灵。”[5]38
宋陈模《怀古录》卷上:“近时永嘉赵灵秀、翁灵舒、徐灵晖、徐灵囦号为四灵。”[6]元刘埙《隐居通议》卷十一《半山绝句悟机》“其后学荆公而不至者为四灵”句下注:“赵灵芝、翁灵舒、徐灵晖、徐灵渊。”[7]
宋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卷五下:“右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徐玑字灵囦、徐照字灵晖四人之诗也。”[8]
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翁续古《道上人房老梅》批语:“永嘉四灵,翁卷字续古……徐玑字文渊……徐照字道晖……赵师秀字紫芝”[9]771。
《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徐照集》元随斋②《永乐大典》本《直斋书录解题》录有随斋批注. 随斋为元时人程棨, 见徐小蛮、顾美华校点《直斋书录解题》卷一《易讲义》案语.批注:“道晖又字灵晖,致中又字灵渊。紫芝又字灵秀,翁卷又字灵舒,是为四灵。”[4]608
今按:以上七种排名,当以叶适所叙为准,亦最权威;其他说的都带有随意性,不宜为据。《四库全书总目》以徐照《芳兰轩集》、徐玑《二薇亭集》、翁卷《西岩集》、赵师秀《清苑斋集》为序编录,各集提要复云“照即四灵之首也”;玑“永嘉四灵之二也”;卷“永嘉四灵之三也”;师秀“永嘉四灵之四也”[10]1389-1390,采取了宋元以后通行的称法,最是明确。确定这一点十分重要,对于考索四灵生平事迹很有帮助。
吴子良《林下偶谈》卷四《四灵诗》云:“水心之门,赵师秀紫芝、徐照道晖、玑致中、翁卷灵舒,工为唐律,专以贾岛、姚合、刘得仁为法,其徒尊为四灵,翕然效之,有八俊之目。”[5]38记述明确,因之我在《简论》中说四灵皆出自水心门下。清孙衣言《瓯海轶闻》卷八《叶文定公适·水心弟子》于四灵中仅列徐玑一人,近人著作或援为依据,谓馀三灵徐照、翁卷、赵师秀非其门人。这种看法尚可商榷。
叶适《徐文渊墓志铭》言“君与余游最早”[2]234(“游”为相随从学之意),徐玑为水心门弟子固无疑。徐玑《二薇亭集》卷上《读徐道晖集》云:“朋友裒钱葬,先生有笔评。”[11]130先生指叶适。应理解为徐照(道晖)、徐玑同以叶适为师,故曰“先生有笔评”。《林下偶谈》作者吴子良,字明辅,号荆溪,台州临海人,为叶适晚年弟子。《水心文集》卷二七有《答吴明辅书》。戴栩《浣川集》卷二《题吴明辅文集后》云:“颇忆从水心游,每遇佳题,即令同赋。”是吴、戴同从学水心。栩字文子,永嘉人,为四灵诗派成员①戴栩. 浣川集[M]. 永嘉黄氏校刻敬乡楼丛书本. 1928.。徐玑有《送戴文子赴定海主簿》诗,戴亦有《送翁灵舒赴越帅分韵得欲字》诗。吴子良、戴栩是同学,戴栩与四灵并有唱酬,他们之间的情况应是较熟悉的。《林下偶谈》记述永嘉学者和学术、诗文创作事甚多,对叶适尤为推崇。《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荆溪林下偶谈》提要称其“论诗评文之语,所见颇多精确”,识见“高于当时诸人”[10]1789。在这样的学术师承和交游背景下,他说四灵出“水心之门”,自为有据之言,而非道听途闻或杜撰,不应当加以怀疑。
论者谓除徐玑外,其馀三灵叶适在文章中并未言及是自己门人。这点不能成为否认理由。叶适门徒很多,黄宗羲等《宋元学案·水心学案表》列 35人,孙衣言《瓯海轶闻·水心弟子》列48人,其中有许多名不见《水心文集》《水心别集》,是根据别的著作或地方志的资料确定的。如孔元忠,见刘宰《漫塘集》卷三五《寺丞孔公行状》;袁聘儒,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木子荣、柯大春,见《黄岩志》卷二六、卷二十,等等。《瓯海轶闻》所列门弟子最多,但仍有遗缺,象较为有名的蒋叔舆(德瞻)、吴子良等均未列入②周梦江《叶适与永嘉学派》第18章《叶适门人考略》列门人55人,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2: 271. 张如元《瓯海轶闻校笺》卷八《水心弟子》又补列赵希苍、叶文翁、赵希迈三人,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268. 但尚未将徐、翁、赵三灵统计在内.。所以,《宋元学案》、《瓯海轶闻》所列水心弟子可供参考,但并不是最终统计,更不能援以为准绳。至于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所云“赵天乐,叶水心四灵之友也”[12],意思说赵师秀(天乐)是叶适的四灵朋友。这句话本身就不怎么确切,因为他将叶适自己说的“与余游最早”的四灵中的徐玑也定位为“友”了。再说张端义年辈稍晚,与永嘉学术文化界人物少有来往,对四灵也了解不多,如将徐照的《石门瀑布》“千年流不尽,六月地长寒”引为翁卷诗。所以我们不能拿他随意说的一句并不怎么确切的话来否定叶适门人吴子良的明确记述。
四灵排名盖以年齿为序。徐照《芳兰轩集》卷中《病起呈灵舒、紫芝寄文渊》云:“唐世吟诗侣,一时生在今。”[11]50他们的岁数不会相差过大。徐照居四灵之首,其年岁应稍长于徐玑(排除同庚)。叶适《徐道晖墓志铭》仅记卒于嘉定四年(1211年),不记生年享年,但云“惜其不尚以年”,则非高寿可知。根据这两个因素,试推定:徐玑生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前推二年,徐照约当生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得年约52岁。不过这仅是推算,未得确证。
翁卷生年。四灵以年齿排序,翁卷名列第三,生年应在徐玑(1162年)后、赵师秀(1170年)前,即隆兴元年(1163年)至乾道五年(1169年)之间(排除与徐、赵同庚的可能)。与四灵交往密笃的薛师石晚年有《喜翁卷归》诗,言其“六秩困行役”(详后文引)。据王绰《薛瓜庐墓志铭》,薛卒于绍定元年(1228年),年五十一③出王绰《薛瓜庐墓志铭》, 见清嘉庆顾修重刻《南宋群贤小集》第9册《瓜庐诗》附.。薛诗云“我老寡俦侣”,又云“相期守枯瘠”。设若薛此诗是他46岁(嘉定十六年1223年)至50岁(宝庆三年1227年)所作,翁时届六旬,往上推算,翁之生年当在隆兴元年(1163年)至乾道三年(1167年)之间,与前头的估算相合,后限提前二年。又据翁卷《送刘几道》诗及登乡荐年(详后文),其生年最有可能是在隆兴二年(1164年)。
翁卷卒年难以确定。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三翁灵舒《春日和刘明远》批语:“四灵中翁独后死,然未能考其没在何年。”[9]989又卷四二刘后村《赠翁卷》批语:“灵舒死最后,容续考。”[9]1501薛师石《喜翁卷归》云:“嗟余四友朋,惊见三化魄。一翁尚凄凉,六秩困行役。家贫病难愈,诗苦发全白。……知君怀百忧,虽出难久客。从今幸安居,况有旧泉石。”①薛师石《瓜庐诗》, 见清嘉庆顾修重刻《南宋群贤小集》第9册.六秩归来,又兼贫病(家贫病难愈),其卒当在此后数年内,我在《南宋四灵简论》中只说“活了六十多岁”。
有关翁卷登乡荐年。《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二《西岩集》提要:“尝登淳祐癸卯乡荐,终于布衣。”[10]1390乾隆《温州府志·选举志·乡荐》:“翁卷,淳祐癸卯。”乡荐,犹乡贡、乡举。指乡试中试,州府荐举参加省试(进士试)。淳祐癸卯即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上文已述,翁之生年在隆兴元年(1163年)至乾道三年(1167年)间,即以其后限乾道三年计,此时已是77岁高龄,困顿江湖潦倒一生早已心灰意懒的他还能有兴趣去应乡贡而赴省试?显然绝不可能。因此我在《永嘉四灵诗集·前言》和《南宋四灵简论》中,疑“淳祐癸卯”为“淳熙癸卯”之讹。淳熙癸卯即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取翁之生年前限即隆兴元年(1163年)计,其时21岁,风华正茂。
而据翁卷《送刘几道》诗:“束发同执经,交分人莫如。我愚百无成,蹭蹬空林居。君文最奇崛,二十魅荐书。青衫何太晚,警捕殊区区。”[11]164此为送刘几道赴任惠安县尉作(叶适有《送刘几道惠安尉》诗可证)。言己与刘束发(十五岁)执经,刘乡试第一,又省试及第入仕任职;感叹自己栖居林下,百事无成。“二十魅荐书”,称美的是刘几道,实亦隐含自己在内(同龄同登乡荐)。“蹭蹬空林居”,蹭蹬科业,盖就省试不中而发。这是令人伤心惭愧的事,不便明言而只能作此委婉的表达。从这首诗来看,翁卷淳熙十年登乡荐年20岁。他少年苦读,又富有才华(据叶适《西岩集序》早年即有诗声),青春得志乡试中式,不是没有可能的。比翁卷小几岁的四灵之四赵师秀就是在绍熙元年(1190年)21岁时考中进士的。宋制乡试、省试各三年一轮,乡试在秋(称秋试),省试在次年春(称春试)。叶适于淳熙四年(1177年)秋漕试(同于乡试)发解,据此推算,淳熙十年(1183年)正值举行乡试的年份。此亦一证。而年号误书在古籍中时有发现,姑举一例。如宋人诗话《苕溪渔隐丛话》,据胡仔自序,前集成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后集成于乾道三年(1167年);然刊本书“绍兴甲寅槐夏之月陈奉议刊于万卷堂”。绍兴甲寅即绍兴四年(1134年),刊行时间不可能在成书之前,因疑“绍兴甲寅”为“绍熙甲寅”之讹②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重印后记[C] //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附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绍熙甲寅为绍熙五年(1194年)。
四灵诗友张弋有《送翁十赴举》诗:“今年科诏下,颇亦动山情。丹灶留云守,书装冒热行。卜知三命胜,业擅一经明。傥赴琼林宴,能诗旧有声。”③张弋《秋江烟草》, 见清嘉庆顾修重刻《南宋群贤小集》第7册.翁卷排行第十,故称翁十。如上文述,翁卷淳熙十年(1183年)登乡荐,次年即淳熙十一年(1184年)当赴省试,没有考中。但张弋此诗送其“赴举”,当是他参加的另外一次(第二次)科试,因从诗中所写“颇亦动山情”、“丹灶留云守”、“能诗旧有声”诸句来看,此回赴举,已届中年,应是他山居学道诗名著闻且出外漫游获交张弋之后的事,具体未详。
[1] 陈增杰. 南宋四灵简论[J]. 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84, (4): 55-61.
[2] 叶适. 水心文集[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3] 刘克庄. 后村大全集[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839.
[4]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5] 吴子良. 林下偶谈[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6] 陈模. 怀古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3: 21.
[7] 刘埙. 隐居通议[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123.
[8] 赵希弁. 郡斋读书志附志[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1219.
[9] 方回. 瀛奎律髓[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0] 永瑢. 四库全书总目[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11] 陈增杰. 永嘉四灵诗集[M].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5.
[12] 张端义. 贵耳集[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36: 17.
Research on Four Issues of Yongjia Siling
CHEN Zengji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Yongjia Siling (literarily, four famous poets lived in Wenzhou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Song poetry school. In this paper, many issues, including ranking order of the four poets, idea that the four poets were students of Ye Shi (famous philosopher of Wenzhou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birth year of Xu Zhao, the birth year of Weng Juan and the year when Weng Juan passed the Xiangshi (the Provincial Examination) and had been nominated to join the Huishi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existing in the study of the Yongjia Siling Poetry School were studi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various relating works and evidences provided by other scholars, these issues were analyzed and judged to achieve a concrete conclusion.
Song Poetry; Yongjia Siling; Ye Shi; Xu Zhao; Weng Juan
(编辑:刘慧青)
I207.22
A
1674-3555(2011)03-0013-05
10.3875/j.issn.1674-3555.2011.03.003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0-09-24
陈增杰(1942- ),男,浙江温州人,编审,研究方向:文献学
book=17,ebook=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