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钦众
(枣庄市图书馆,山东 枣 庄 2 77101)
我国古代历史学家记载的历史是否真实这个问题在笔者心中萦绕了好些年,一直将信将疑。王国维先生对怎样释古提出了“二重证据法”,即采用历史典籍和考古资料相互引证的方法揭开历史疑团,使浑浊走向澄明。查阅历史资料易办,考古资料则难,有的历史记载是没法得到考古发掘验证的,何谈考古资料。笔者到图书馆工作那些年,带领大家收集、整理古籍和地方文献,并建立了特藏部。彼时只要看见旧版书、线装书就买,其中就包括《峄县志》,当时并不知道其真实潜在的考古价值。其实,这些历史文献记录着昨天发生的故事是我们今人还原历史,证明历史真实的宝贵资料。
个人认为凡是正史如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等的历史记载,即便没有得到考古验证,其基本史料也无可质疑。《左传》和《东周列国志》上曾有小邾国存在于枣庄地区的记载。小邾国究竟是否真的存在,未经考证谁也不敢说,因为过去我们从未发现过小邾国的丝毫信息。2002年5月下旬,笔者带领市文物部门几位同志去西集镇了解文物保护情况。听说在东江村有人卖自家地里挖出的文物,因而引起我们的重视。辗转多时,我们发现,此地是块古人所说的风水宝地,经勘察,果然发现了带有铜锈的泥土,这是有文物遗存的直接证明。经过60多个日夜奋战,大批文物终于出土。此次出土文物233件,其中青铜器203件,24件有铭文。其中一号墓鬲4件,铭文相同,16字铭文为“邾友父媵其子胙曹宝鬲,其眉寿,永宝用”[1]。其二号墓、三号墓的文物也发现了不同铭文,最多的达22字,少的12字。经考古、金文专家考证,一个小邾国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原来,小邾国起源于邾国,其父义父颜有两个儿子,因曾有功于周朝,周朝恩准将其小儿子分封于倪,后改名为小邾。一号墓的主人就是小邾国的始封君颜友(即颜氏始祖),二号墓为颜友之子。《左传·庄公五年》和《峄县志》记载:“邾君义父颜有功于周,别封其子于倪….”[2]几乎分毫不差。不仅如此,此次考古发掘不仅印证了史料的真实性,还大大丰富了史料。仅24铭文器具的发现,就把小邾国的地域面积、社会关系、风土人情揭示得明明白白,这又是史料所无法企及的。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不尽然,这要看是什么书。个人认为,凡古代正史如春秋左丘明写的《左传》、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等,他们对历史史实的记载都是基本可信的,不能轻易否定和怀疑,要相信我国古代史家对待历史史实认真严谨和严肃的态度。史载:齐庄公时候,庄公和大臣崔抒的妻子通奸,崔抒率领党徒杀死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弟为景公。景公即位后,崔抒当了右丞相,庆封为左丞相,两人狼狈为奸,把持朝政,不和他们合作的都要处死。但齐国的太史在史书上写道:“崔抒杀害国君庄公。”崔抒杀害了他。太史的弟弟又照样写,又被崔抒杀害了。太史的小弟弟继续写,崔抒没有办法,只好把他释放了。史又载:春秋中期,卫国国君的弟弟弑兄篡位后,让史官记载为禅位,被拒绝,杀史官,换了一个又被拒绝,再杀,第三个依然拒绝,卫君害怕了,没办法只好让史官如实记载,当这个史官出了王宫,还有个史官在门外等候,这个史官问道,国君是否承认史实,第三任史官答“承认”,门外等候的史官说道,那就好,我本来已经安排了家中后事,你如果被害我也要继续坚持。从这两例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史官为捍卫真理不惜杀身成仁、前仆后继,我国古代正史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不仅古代正史绝大部分不可怀疑,连一些古史演义也多可信。如明朝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末施耐庵的《水浒传》和民国蔡东藩先生的《例朝通俗演义》等,其中虽不乏演义的成分,但其基本事实都是无可怀疑的。我国古代即便是演义通俗学家,对待史实的态度也是非常严肃的。笔者查到《东周列国志》里3次提到小邾国参加的春秋五霸会盟,这说明冯梦龙也确信历史上确实有小邾国的存在。蔡东藩先生在《清史通俗演义》结尾说,吾做虽是演义,从不敢背谬史实,其目的不过是“录一代之兴亡,作后人之借鉴,是固可与列代史策,并传不朽云”[3]。我国当时一个潦倒文人对历史尚如此,何况冯梦龙、罗贯中、施耐庵呢?我们可以不信诸葛亮借东风,但不能不信赤壁大战孙刘联盟击败曹操这一史实;我们可以不信戴院长日行八百里,但不能不信梁山泊好汉中确实有行走如飞的英雄。个人认为,所谓演义不过是古人为了通俗传史的一种手段而已。其实就是在正史中也存在为宣传历史有意描写的成分,如《左传》中记述逼阳城大战,鲁国大将叔梁纥(孔子之父)力大无穷,双手托起千斤城门的故事,叔梁纥力气大是真的,其实当时的城门也未必千斤。不过史家为了衬托其力气大,也加了描写手法而已。
不仅有书面记载的正史是真实的,历史演义也大多真实。即使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传说也大多是真实的,不可轻易怀疑。一些史家出于太过谨慎就不敢轻信司马迁《史记》中有关三皇五帝的记载,其原因不过是三皇五帝时代没有文字记载。像翦伯赞先生写的《中国通史简编》就持这种观点。所谓历史传说,不过是口头代代相传的历史而已,由于语言的演进有可能存在误差,但基本事实应该相信。再举一例,笔者滕州老家有位老绳匠去世于1977年,享年109岁,在世时常和小孩玩,他身上常带有竹制水烟袋,说是道光年间祖父传给他的,并给我们讲了很多他爷爷给他讲的故事,长大后才知道他讲的就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事情。事实上鸦片战争离现在有170余年了。可以想象,如果我们能活百岁,把他口传给我们的历史再口传给我们的子孙,这一下子能直接口传340年历史,汉朝离三皇五帝不过2000多年,有几位高龄老人的口授就传下来了,所谓传说也并不神秘。现在就有不少学者把三皇五帝历史年谱排列的清清楚楚。
长期以来,史学界考证史实,总是认为只有把历史记载与发掘考证完全结合起来才科学的观点看来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我国历史史实的真实性源于文明史发展的真实性和我国古代历史学家对待历史的严肃性。一旦陷入只有考古证实才能确信历史记载的真实存在的狭窄思维,我国的历史研究和历史考证就有可能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切记,古史不虚!
[1] 枣庄市政协台港澳侨民族宗教委员会,枣庄市博物馆.小邾国遗珍.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6.
[2] 左传·庄公五年.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23.峄县志.十卷:321.
[3] 蔡东藩.清史演义.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