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银娥
(中共肇庆市委党校,广东 肇庆526020)
“广佛肇经济圈”的“弱势”区域关怀研究
韩银娥
(中共肇庆市委党校,广东 肇庆526020)
改革开放30多年,广州、佛山的市场经济几乎同时起步,两者均是珠三角的强市。在“广佛肇经济圈”中广佛属于经济发达地区,肇庆则属欠发达地区,发展步子落后于其它珠三角城市,成为“弱势区域”。从短板理论看,肇庆的强弱无疑决定着“广佛肇经济圈”的整体竞争实力,因此,“广佛肇经济圈”的建设无疑必须从关注“弱势区域”出发,从政策和制度等层面构筑区域关怀和边缘关怀,促进区域间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区域共同富裕。
弱势区域;区域关怀;边缘关怀
“广佛肇经济圈”的提出,对广州、佛山和肇庆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三地垂直发展差距大,在“广佛肇经济圈”中肇庆无疑成为“弱势区域”。因此,如何在“广佛肇经济圈”中对肇庆的发展给予区域关怀,把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到弱势区域,促进区域间和谐发展,使肇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股”,提升“广佛肇经济圈”整体竞争力意义深远。
总量差距:广州以外向型经济为主,靠“三来一补”起步,2009年经济总量突破9000亿元大关;佛山则以内源型经济为主,民营经济、镇街经济特色突出,是珠三角第一梯队的生力军,2009年经济总量4814.50亿元。肇庆2009年经济总量846.34亿元,是珠三角唯一GDP没过千亿的城市。肇庆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经济总量不大。
人均差距:从人均指标来看,三市中广州人均GDP指标最高,是肇庆的四倍多;佛山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指标最高,与广州相近,两市均比肇庆高21倍。
产业差距:2009年肇庆三大产业比例为19.5:36.7:43.8。广州三大产业比例为1.9∶37.2∶60.9。佛山三大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0:62.9:35.1。从三大产业比例可以看出,广州的优势在服务业,佛山的优势在工业。而肇庆尽管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比重,但却属于处于较低水平上的“三、二、一”产业分布格局,所以肇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不优。
发展差距:近年来肇庆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底子薄,整体发展速度不平衡。尽管2009年肇庆几大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位居珠三角第一,如GDP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增幅高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一,但其他大部分要素发展速度与广佛相比,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今后需要全面提速。
1、史上农业“大”市尚待成农业“强”市
肇庆是个农业大市,历来是广东的“鱼米之乡”,具有充足的农田资源,能生产最优质的粮食、蔬菜、水果和水产品,是广东省内重要的粮食、林业和“菜篮子”基地。根据广佛肇三市的统计公报可知,2009年肇庆第一产业占GDP比例为19.5%,广州第一产业占比1.9%,佛山第一产业占比为2.0%。从第一产业值占GDP比例可以看出,相对广州和佛山,肇庆的优势则在于农业。2009年肇庆粮食播种面积是203.01千公顷,接近广州两倍,大约是佛山的10倍。2009年肇庆全年粮食产量110.41万吨,是佛山的11.3倍。尽管如此,肇庆却是非农业强市。从农业产值来看,2009年广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5.6亿元,佛山农业总产值195.03亿元,而肇庆的农业总产值是272.94亿元;肇庆农业的附加值体现不出来,尤其是都市农业这一块与广州2009年全年都市农业总收入1350亿元相比,肇庆2009年才提出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在珠江三角洲各地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肇庆的效益农业如何尽快发展成为农业强市任务尤为突出。
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佛的天然保护带
肇庆具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优势。肇庆地处粤西北地区,处于环珠三角生态带上,区域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肇庆属典型的亚热带风光,森林覆盖率接近70%。市区风景优美,倚山(北岭山)、临江(西江从市区边蜿蜒而过)、环湖(美丽的星湖),风光如画,空气一流,山湖城江相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于广佛来说,肇庆的生态优势还在于它是广佛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和生态屏障区。肇庆的鼎湖山堪称珠三角甚至广东的“省肺”,空气、水、自然生态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些环境优势不只属于肇庆,同时也是广州、佛山人民的财富,更是珠三角人民的共有财富。当然肇庆的这些生态优势除自然因素外,也与肇庆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的污染少有关。肇庆市土地总面积14856平方公里,目前的建设面积只达到了5%,整个区域总人口400万左右;而珠江三角洲的建设面积则达到了40%以上,总人口约5000万人,人口密度全省最高,资源、环境等压力大。肇庆则在区位、资源和发展时机方面的比较优势凸显。但如何让这些后发优势成为可持续竞争力肇庆仍待努力。
李小建(2009)认为,传统区域发展理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在立足点上存在一些偏向。他从区域关怀的角度对三个方面给予纠正:一即从工业偏向转变,农业应该成为区域研究的核心。二即从城市和核心区域偏向转变向重视外围区域发展。三即从强势个体(大型企业、能人等)偏向转变关注“弱势”群体。因此,关注“广佛肇经济圈”的“弱势”区域,我们今后应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肇庆的农业发展、山区县域经济和富余劳动力方面来。
区域关怀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以各地的自然、人文和制度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为基础,使区域特点得到发挥,区域优势得以体现;二是一区域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其他区域的发展为代价。肇庆的区域差异化优势在前面已分析过,主要集中在农业发展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方面。因此,建造“广佛肇经济圈”过程中的区域关怀,即指既能够使肇庆的地区优势发挥出来,同时完成肇庆产业与广佛顺利对接,又要使肇庆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不被破坏。而这些仅靠肇庆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的。
1、在省级行政平台上构筑经济圈建设的“边缘关怀”
“广佛肇经济圈”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由龙头广州的带动。广州作为广东省会城市,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茅。其所形成的省会城市势力圈的规模、大小决定着其对外辐射影响力。广州的省会城市势力圈占到省域面积较大比例(97.7%),具有较强影响力,不仅在本省具有绝对的作用力,而且对周边几个省份具有相当作用力,如湖南、江西、广西等。然而珠三角典型的“诸侯经济”多年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广州的省会势力圈,广州经济总量大,经济实力并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广州的辐射带动力。而且广州改革开放以来,其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了集聚发展上,而对于辐射带动方面认识还不够,或者说缺乏合作精神。这一方面的欠缺,势必影响广州的进一步发展,也进而影响周边地区的发展。以亚运为例,据广州市社科院2010年7月30日公布的调研数据显示,举办亚运会为广州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亚运会直接投资(包括亚运城建设投入)将为广州额外增加地区生产总值1032.4亿元。目前广州亚运会只是适当辐射佛山、东莞、汕尾等周边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影响带动与上海的世博带动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因此,作为“广佛肇经济圈”的“弱势”区域,亚运会对肇庆的辐射带动远没体现完全。广州作为“大哥”,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两者缺一不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佛山尽管经济总量大,率先迈入了现代化的行列,但其布局分散。“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的发展格局对肇庆的辐射带动也很有限。所以必须从省级层面出发,在政策和制度方面给予倾斜性,让肇庆尽快突围。
2、建立经济圈内发达地区的环保补偿机制
在“广佛肇经济圈”中,肇庆属于环珠三角重要生态功能区,包括广佛重要的水源保护地、自然保护区、生态屏障区、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等,承担了十分重要的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也正由此,肇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会受到更多的条件制约。多年来人们的资源环境价值观的日趋形成,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与投资回报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作为珠三角一分子,肇庆在发展与保护之间有着很矛盾的选择。作为处于重要生态功能区的政府和群众,看到肇庆自身的巨大发展差距,自然希望通过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而广佛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付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代价也是巨大的。但广佛经济发展快,民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比较强,所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条件比较好。
肇庆作为广佛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对于这方面的生态补偿,三地可以省级牵头积极地探索异地开发、水资源使用权交易、水库水源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等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比如鼎湖区,鼎湖区有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名江、名山、名气、名泉、名湖”汇集,是“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作为广州的水源地,可以以重要生态公益林面积和大中型水库水面折算面积为测算范围进行生态建设补助。
产业结构调整补助方面,以佛山陶瓷企业为例。以目前佛山陶瓷企业的转移结果来看,佛山选择上游办厂,主要利用肇庆丰富的矿产资源肇庆生产,佛山贴牌。这样一方面导致了下游水源污染,另一方面也对肇庆的资源进行了掠夺式开发,其代价是双方都不能承受的。所以要制定水系下游乡镇在上游开发区或工业园区投资办厂,税收给予返还的政策。对水系上游地区、欠发达地区的重点环保监管区,制定综合性的整治措施和扶持政策,保护当地既得的经济利益,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西江流域的保护问题。西江是珠江主干流,贯穿肇庆境内,河道宽阔,出高要、羚羊峡进入珠江三角洲。肇庆沿岸的发展决定了西江的水质。广佛同城化的标志性工程,市民高度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涉及两市三区103条自然村的西江引水工程,在很大程度上由广东境内的第一关肇庆把守。肇庆作为生态屏障,要求实施环境保护省级财政专项补助并不为过。
[1]李小建.区域经济学研究中的区域关怀[J].经济经纬,2009,(3).
[2]王德、程国辉.我国省会城市势力圈划分及与其行政范围的叠合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6,(6).
[3]浙江省环保局生态处.生态补偿机制先行者[J].环境经济,2006,(7).
责任编辑:杨姝琴
F121
A
1003—8744(2011)01—0019—03
2010—11—21
韩银娥(1971—),女,中共肇庆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