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若干思考

2011-03-18 00:57廖惠霞
探求 2011年1期
关键词:广州文化遗产利用

廖惠霞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东 广州510053)

对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若干思考

廖惠霞

(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广东 广州510053)

广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如何保护、利用广州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强化中心城市的文化功能,是广州市今后发展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遗产中,蕴含了当地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体现了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广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千年商都、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和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历史遗产十分丰富。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忠实地记载着广州的历史,彰显了广州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名城地位,是城市发展的“内动力”,它在强化广州中心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现状

广州具有数千年从没中断的建城历史。根据考古发现,在一万年以前广州就有古人类居住了。从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5000年)到民国年间,呈现了文化遗产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地区历史文化遗产有5000多处,其中著名的如镇海楼、三元里平英团旧址、洪秀全故居、陈家祠堂、西汉南越王墓、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埔军校旧址、国民党一大会址等,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墓、南越王宫署遗址、南越国御花园和南越国宫殿遗址,这是岭南地区的重大考古发现,分别被列为全国五大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历史人文环境,构成了广州独特的城市风格,形成了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和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和利用上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历史文化遗产总体上得到较好的保护,表现在:

(一)一批代表岭南特色的古建筑古文化遗存得到较好的保护

据统计,广州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59个,广州市登记保护的文物保护单位104处,80%以上处于广州市中南部。广州曾有过轰动全国的考古三大发现(即秦造船遗址、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此外还有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它们都集中分布于越秀山与珠江之间的区域,成为广州市文化遗产的璀璨之宝。其中1995年发现的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的保护值得一提。为了保护这个遗址,广州市政府迁走儿童公园,划定保护范围,并成立南越国宫署遗址博物馆筹建处进行发掘和保护,成为我国城市考古工作的典范。在文物普查、锦纶会馆的平移、南越国水闸遗址及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方面,广州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广州的粤剧、牙雕、广东音乐、粤绣和醒狮等5个项目也入选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在历史文物资源保护的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广州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除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外,市政府还制定了一些地方文物保护条例,如1994年9月15日广东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广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7日广东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1998年7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保护南越国宫署遗址的通告》。此外,国家、省、市各级人民政府还出台了系列法规,明确了广州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三)开辟了历史文化旅游专线

目前广州的历史文物古迹有一半以上对外开放,成为广州历史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接待了无数中外游客,为广州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99年10月,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从旅游开始,大力发挥广州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市领导亲自策划了“广州一日游”活动,相关部门相继推出了23条精品旅游线路,其后有关部门再次连手推出了“寻找广州记忆之旅”的5条新线路。

(四)开辟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1994年开始,广州先后命名了4批共有49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构建了一套完善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体系。1997年,广州又在全国首创对全市中小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打卡免费参观政策,累计有超过1000多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免费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广州博物馆、纪念馆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费。2008年3月28日起,全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二、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广州在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上的力度不断加强,但是,随着城市功能和规模的扩大,随着旧城区的改造工程蓬勃开展,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势,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即使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由于政策、体制、资金投入以及管理人员投入等多种原因,承载历史文化遗产意义的建筑物不断传出受到破坏的情况。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科学、系统、全面地保护文化遗产,使之与城市各种建设工程相得益彰,并在培育和发展城市的个性和特色上发挥作用,成为广州城市建设面临的难题。

目前广州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资金和管理人员投入偏少,很多历史文化遗产的资金只能维持日常的必要开支,无力对文物古迹做较高级别的保护利用。如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一年经费约1000万元,人员经费和水电费各占用近50%,每年可用于科研和改造的费用几乎为零,以至于现有的设施和技术几为开馆之初的原状。主管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名城处,总共只有6个人的编制,要做好全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的管理工作显得有心无力。

第二,宣传力度和资源整合不够。在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方面,没有抓住广州最具魅力的一面,无法给外地来宾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对历史文化遗址和纪念性建筑物的宣传方面,除部分知名度较大外,大多数不为人所知,而且多数展览展品内容陈旧,展出形式单一。此外,广州众多的历史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整合,呈现出“有星星没月亮”的状态,难以形成合力。

第三,文物保护边缘化,部分职能部门和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认识不到位,保护不得力。如黄埔军校的景区基础建设滞后,水陆交通不便,黄埔军校同学会旧址内部结构被破坏;我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第一号的三元里抗英纪念馆,原馆萎缩在高架桥和现代化建筑之中,只保留一小点地方,高架桥甚至迫使三元里抗英炮台搬家;先烈路旁的个别陵园内部用地被用作商业性经营,张民达先生墓园搭建了一层简陋平房;旧城改造缺乏对保留传统风格的重视,如对西关大屋的保护、恩宁路骑楼街的去留、东山小洋楼的改造都引起争议,大部分老字号商店因为经济原因迁出中心城区,这些百年老店风光不再。

第四,多头管理。历史文化遗产分别属于文化局、规划局、园林局、民政局等职能部门或所在区政府、办事处管理,甚至城管都有管理职能。由于在管理、保护、规划、开发等方面的理念上难以达成共识,导致管理的缺位和效能的低下。

第五,有关法规不够完善。《广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和《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都要求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区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各级政府对保护经费享有极大的决定权,容易导致文化遗产得不到充分的保护。法规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行政处分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利于责任的追究。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人们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认识不足,不少人认为历史文化遗产是旧时代的陈迹,是历史包袱,不能够满足新时代的要求,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没有多大意义。

三、广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笔者认为,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尊重城市发展的历史。此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继承和弘扬广州城市的历史文化,彰显广州的城市文化特色;第二,可以继承和发展民间工艺产业,开发文化旅游业资源;第三,可以增强文化凝聚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第四,可以提高广州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相关产业的综合发展。

为了加强广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打造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建立行之有效的社会筹资机制

资金匮乏,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头号难题。广州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有相对良好的经济基础,有条件根据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实际要求,划拨一定比例的财政支出用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可以考虑鼓励民间资金的投入,建立社会筹资机制,如公益性捐款、资助、建立基金、或直接参与有关项目的营运等。资金保障是文化遗产得以很好保护的基本前提。

(二)整合资源,科学规划

组织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对广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进行一次全面调研,发掘和整合资源,统筹和规划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突出重点,树立品牌,打造广州历史文化遗产的航空母舰,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发事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旧城改造中避免对历史文化社区大拆大建,尽可能保留历史风貌,避免在周边环境上发生严重的不协调,同时保留有历史联系的路名,原居民应以改善居住环境为主,避免大量外迁。

城市文化遗产的抢救与研发,应该走与旅游、商贸相结合的道路。旅游业在宣传、弘扬本土文化方面可以有较大的作为,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旅游业叩开博物馆大门的时候,也就是历史文化遗产为世人所知的时候。

(三)完善法律,建立制度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保护制度的是否完善。总的来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通常包含有法律制度、资金保障制度、社会行政管理制度这三项基本内容,此外还应有与之相应的监督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广州应尽快进行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的建设,尽快出台适合时代要求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地方法规,制止和预防任何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和事件,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在开发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要严格按照国际惯例,核心区内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缓冲区内采取有限制的开发,区外可积极发展旅游经济,以确保广州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最好的保护和利用。

(四)统一管理

建立相对独立的历史文化遗产管理部门,负责综合管理、规划、开发、营运,以提高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结束政出多门、管理混乱、保护不力,利用低下的局面。

(五)重视保护与利用的结合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坚持依法和科学保护。通过挖掘文化遗产潜在的文化内涵、经济价值和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使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发挥更大作用。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文化传播能力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氛围。借鉴美国保护文物宣传教育经验,从小学开始开设文化遗产教育课堂,从小培养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同时调动各种媒体关注本土历史文化的积极性,利用媒体手段如报纸、书籍、电视和网络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各种反映广州特色的文化论坛、学术会议、讲座,不断丰富和创新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的内容和形式,对广州的历史文化资源整体或根据主题进行适度包装,积极对外推广。

(七)突出广州文化特色的“四地”概念,重点宣传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地位

在中国结束封建帝制、走向共和的转折过程中,广州地区发生过很多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如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康有为举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人才,黄埔军校师生举行东征和北伐,孙中山领导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起义并三次建立革命政权。同时广州也拥有众多见证近代革命策源地地位的革命旧址和纪念性建筑物,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先烈路、孙中山大元帅府旧址、黄埔军校旧址、国民党一大会址、中山纪念堂等。这是我们城市的品牌,是广州的名片。建议全面整合广州辛亥革命及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城市品牌。

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体现了这个城市文明的程度。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发展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新世纪的城市不仅要包括现代文化,更要包括历史文化遗产。完整地保护“昨天的文明”,正是为了建设今天的文明。

责任编辑:温朝霞

G127

A

1003—8744(2011)01—0029—04

2010—6—30

廖惠霞(1961—),女,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处处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广州地方史。

猜你喜欢
广州文化遗产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与文化遗产相遇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多彩广州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