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地花
从“职业诉求”到“生命关照”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高职院校职业辅导改革
□吴地花
走向无边界职业生涯是未来劳动力市场变迁的必然趋势,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来临也因此成为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新课题。高职院校职业辅导现状已经无法应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挑战,要实现从“职业诉求”到“生命关照”的转向。为此,亟待采取如下主要改革举措∶确立起促进个体终身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导个体确立关心自我内在成就标准的定位;深度推进职业辅导课程教学改革;大力加强职业辅导保障体系建设。
无边界职业生涯;高职院校;职业辅导;改革
在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全局性问题。作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辅导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旨在帮助高职生在兴趣、价值观、性格、能力等问题上认识自我,指导学生掌握探索职业世界的方法,提升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选择能力,使高职生在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的基础上,科学树立目标,正确选择职业,并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生涯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阻力,避免人生陷阱,获得事业的成功。职业辅导实质上就是高职生未来职业理想的确立、职业目标的定位、职业分析过程和职业训练实践的全面展开,是树立正确人才观、职业观的过程。而劳动力市场职业变迁的规律、特点及需求则是高职院校职业辅导的最重要依据。高职院校职业辅导必须紧跟劳动力市场职业岗位变迁的形势,适应劳动力市场职业岗位变迁的需要,作出相应的改革。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高职院校职业辅导改革问题就是应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来临而提出来的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全球化也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规模与速度惊人地发展。在这一浪潮的推动下,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也不断地调整,全球组织发生着巨大变化,大型组织优势有所减弱,富有弹性的小型组织逐渐崛起,组织间的横向协作机会增多,组织层级缩减,组织日趋扁平,组织内的职业路径在消解。[1]职业环境的改变势必影响着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以往的职业生涯研究过多强调了人的因素而忽略环境的因素。职业的获得、职业的人生意义、职业的社会评价都无法离开环境因素,因此应该重视变化着的环境因素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基于对变化着的环境因素的重视,有学者提出了“无边界职业生涯”这个概念。Defillppi和Arthur将无边界职业生涯定义为“超越某一单一雇佣范围设定的一系列工作机会”。[2]它的到来给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首先,传统职业生涯时期组织和员工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员工对组织有高情感和强烈的归属感,组织则通过晋升、工资增长等方式给员工回报;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这种稳定的雇佣关系逐渐淡化,员工不再在一个或两个组织中完成终生职业生涯,而是在多个组织、多个部门、多个职业、多个岗位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稳定度大大降低,失业再就业成为常事,而且因为组织日趋扁平,组织内部直线升迁的可能性减少,更多的雇员必须在组织内部的不同岗位和角色之间转换,在不同的组织之间流动。组织不再着力稳固雇佣关系,更多表现出重视个人对组织的高承诺、高价值,对有价值的员工,组织愿意高付出,对价值较低或无价值的员工则兴趣不大,这就给在组织内部的员工带来了威胁,他们随时都有被替代的可能。因此组织稳定性降低,员工流动性加强,失业再就业普遍成了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
其次,传统职业生涯把职位高低、晋升速度、薪资水平和头衔等视为重要的成功指标;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组织扁平化大大减少了组织的中间阶层,晋升机会随之减少。由于受到组织生存竞争加剧,劳工全球化趋势,来自低收入地区、低收入国家的劳动力转移冲击,在劳动密集型单位要获得高薪酬几乎不可能。甚至由于组织结构再造,要保住个体现在的职位都成为困难。也就是说,依照传统的成功标准,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基于此,员工更多的会从个人的内在感受,工作与生活相平衡的双重满意度来衡量职业成功,但是这个标准不好量化,因此有些学者认为除主观标准外,还应有客观标准,提出新时期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既包括个人的满意度,也包括在组织内部的市场竞争力和在组织外部的市场竞争力。这个标准无疑体现了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而重视过程和自我也恰是当前社会价值观的重要价值取向。
再次,在传统职业生涯时代,组织注重稳定性,职位的高低、报酬的高低往往与个体的资历与经验相关,而这些都与年龄紧密相关,因此年长的人往往具有优势;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组织注重变化性,组织看重的是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谁有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谁就能承担更多的“项目”,从而为组织创造更多的价值,因而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地位,反之就处于被动地位;年龄较大的人,由于学习能力下降,过去的优势逐步成为现在的劣势。此外,组织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降低成本求得更好的生存,不再组织系统和正式的培训,员工需要自觉地在职场中学习和积累,因此学习能力就越发显得重要,职业生涯管理的责任更多由个体承担,因此这样的就业环境对个体应对职场压力的自我调试能力和工作技能要求更高、更全面。
走向无边界职业生涯是未来劳动力市场变迁的必然趋势,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来临也因此成为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新课题。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高校,高职院校必须能及时应对劳动力市场变迁的需求和变化。与高职毕业生就业紧密相关的高职院校职业辅导工作尤其要认真研究、分析和应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到来所带来的挑战。
伴随着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来临,以及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的变化,职业成功标准更注重内在感受及其对个体自身学习能力、应对职场压力的自我调试能力,并且工作技能要求更高,这对传统的高职院校职业辅导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深入剖析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辅导工作的不足,可以为高职院校职业辅导应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挑战提供重要的依据,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职业辅导改革工作。传统的高职院校职业辅导工作职业诉求有余、生命关照不足,高职院校职业辅导的现状已经无法应对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的挑战。
首先,缺乏对生命长度的准确把握。现实中的高职院校职业辅导工作缺乏对生命长度的准确把握,基本上是围绕毕业生就业安置及就业率统计展开,强调学生快速充分就业,重点关注找到一份工作,既缺乏对劳动力市场职业岗位需求的认真研究,也没有着眼于个体终生发展的需要。不论是从重视职业辅导的程度还是从职业辅导课程教学目标确定、课程实施以及职业辅导评价等各个环节来看,高职院校职业辅导工作都是与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要求相悖的。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一方面从就业大环境来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们要快速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生活互动方式、工作关联方式以及文化交融方式的转变,良好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更多的组织为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对个人的技能要求也不再是单一的特殊技能,随着技术的更新,管理模式的不断跟进,需要具有在多个岗位上都能发挥价值的广泛可迁移技能。因此,为使个体在更长远的时间里能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缺乏对生命宽度的全面关照。传统的高职院校职业辅导工作缺乏对生命宽度的全面关照,强调人职匹配,重视初次就业,忽视整体规划,只是一种阶段性意义上的职业辅导。职业作为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个体的生命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个体的生活生命质量,同时也彰显着个体的生活生命质量。但是职业也并非是人生的全部,个体既是工作者,同时还要扮演学生、家长、配偶、子女等等角色。职业也很难孤立地存在,个体的生命质量往往以与其他角色相互交融和谐而平衡地发展为重要标志。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因为职业成功难度增加,个体会越来越多地把关注点转向生活感受,关注人际关系和谐带来的个体内在的满意度。甚至可以说几乎很少有人会因为工作而牺牲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因而从生命关照的角度来看在辅导的时候就需要考量到工作角色外其他角色的平衡协调发展。
第三,缺乏对个体价值取向的考量。无论任何时候,个体在陈述某样东西对自己很重要或者意义重大时,实际都是在陈述一种价值取向,比如有人重视高薪,有人重视职业的利人功能,有人看重在职业中自身能力的发挥,如此等等。它们都对个体的工作满意度有着显著的影响。从目前情况看,高职院校更重视客体因素对高职生的职业选择所产生的影响,调查发现,很多高职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客体因素的制约,这里的客体因素是指父母、亲朋、师长、劳动力市场等。当然在主体因素上高职生也逐渐认识到职业兴趣、性格、能力等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但个体内在价值取向仍被放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位置上。而实际上,一旦学生成功跨入职业领域,通常是隐性表现的内在价值取向就会逐渐显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个体主观感受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因为职业成功标准发生变化,个体将更注重内在感受,因此引导学生对自身内在价值取向的辨别就显得极为重要。
第四,缺乏对职业辅导的整体设计。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辅导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对职业辅导工作的整体设计、统筹规划。其一,职业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有着自身独特的专业需求背景。但是现实中,高职院校职业辅导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经过较为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普遍素质不高,不够专业。其二,尽管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就下发《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将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但是很多高职院校未能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辅导内容极为单一,大部分都还停留在就业政策、求职技巧的辅导上。其他如职业辅导的实践环节、个性化指导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也存在诸多缺失。所有这些都是与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要求大相径庭的,亟待改革。
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来临已经不可避免。高职院校要勇于应对挑战,深入推进职业辅导改革,实现从“职业诉求”到“生命关照”的转向。基于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要求,结合剖析高职院校职业辅导现状,试提出如下主要改革对策。
高职院校职业辅导不仅要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与事业的转换奠定基础。将职业辅导作为人生指导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高职教育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重基础,宽模块,让学生既能充分及时就业,又能保持强大的发展后劲。同时突出强调工作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平衡发展,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个体内在的感受,因此工作者不仅是生涯中的重要角色,同时兼顾着其他各种角色。
其一,要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更多地关注学生生存和发展的质量,引导其准确定位,更多的需要考量自身的价值观、职业兴趣、能力、性格等要素。其二,在客观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悦纳自己,倡导多元成功,关心自我内在成就标准。其三,结合时代发展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制定属于自己内在价值取向的职业生涯目标,让高职生高姿态地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其四,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和勇于承担选择的责任,不仅强调自己是自己生涯的塑造者,同时强调自由选择的责任承担。
其一,可以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加强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求职过程指导、职业适应与发展等教育,将高职生职业辅导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同时通过讲座等形式加以补充,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其二,除了针对一些普遍、共性的问题进行团体咨询与辅导外,根据每个人的特殊性和职业理想的差异性,要重点利用校园网络、主题网站或网页、“在线咨询”等多种途径加强个性化的辅导,包括职业测评、职业生涯发展咨询等,直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锚、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评定个性动机水平,并提供其潜力、不足及发展建议的指导,协助澄清困惑,缓解压力。其三,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推进服务效果,可以通过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设计比赛、主题研讨与论坛、素质拓展训练、职业角色扮演、模拟招聘、生涯团体辅导等多种活动形式。其四,可以充分利用教学环节中的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各种各样的职业,达到对外部环境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
其一,成立由学生工作部、就业服务中心、教务处、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的职业辅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职业辅导,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其二,加强职业辅导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专、兼、聘等形式,加强培训和学习,建设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同时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其三,设立并逐年增加职业辅导工作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开设、人员培训、调查研究、活动开展等各方面的支出,加强个别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多媒体教室和信息资料室建设。其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学生职业生涯服务评估体系,对学生职业辅导工作进行评估,可以采用分阶段测评,主题测评、跟踪测评等多种测评方式。其五,重视职业辅导研究,加强校与校之间,甚至国内外的业务交流,引进和借鉴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
∶
[1]吕杰.无边界职业生涯研究演进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9).
[2]窦春玲.大学生无边界职业生涯规划[J].江苏高教,2008(6).
[3]龙立荣.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成功及其策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3).
吴地花(1976-),女,浙江庆元人,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文章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重构”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A880026),主持人∶董仁忠。
G710
A
1001-7518(2011)10-0079-03
责任编辑 刘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