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志军在《职教论坛》2011年第1期中撰文指出,尽管历史选择了正规化的农村职业教育,但这种教育先天具有提取受教育者并将其安置在非农地区、非农产业的能力,所以实际上这是一种反农村的教育。作者提出,我们既不可能取消农村职业教育,也不能无视农村的瓦解,也就是不能无限制地鼓励农村劳动力的流出。
作者分析,传统的农村职业教育为了解决具有多重职业身份的农民培养问题,采取的方式是发展出一种面向生活的教育,并以非线性、分布式的方式出现在美国教育家杜威所称的“联合生活”中。正因为作为多重职业身份复合体的农民与面向农民生活的教育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非正式教育在农村是有生命力的。另外,还有一种传统的学徒教育方式,在今天的农村地区偶尔仍可见到。同传统的农业教育相似的是,这种学徒的教育是一种浸入式的教育。传统农村职业教育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无法分割。所以与其称之为农村职业教育,还不如看作是农民生活本身,它与作为独立模块嵌入日常生活的其他教育形式有本质的不同,是一种内生的、自在的教育。但当这种内生的教育成为唯一或主导地位的教育形式时,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是消极的。由于它与生活融为一体,当农村生活遭遇外力而瓦解时,这种教育就会轻而易举地被解体。因此,进入近代,一种外在于农民生活的作为他者的教育进入农村,试图与农村生活相结合,起到改造农村的作用,故将其称之为他者的教育。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正规职业教育的扩张,这种努力失败了。正规职业教育全面胜利后,其促进受教育者“脱域”的功能得到发挥。它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手,从而走向了农村的反面。这种胜利有两层含义:一是农村生活以外的教育对内生的农村职业教育的胜利;二是完全独立于农村生活的正规职业教育对与农村生活相关的职业教育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