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探析

2011-02-21 11:29俞立军朱海岳
职教论坛 2011年17期
关键词:全景式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俞立军 朱海岳

“全景式”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探析

□俞立军 朱海岳

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学生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自觉遵循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规律,并以系统论的观点探索并构建“全景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对于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全景式;教育模式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现“以能力为本”向“以素质为本”的转变,是高职教育所关注的焦点,是切实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形成自身特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传统的素质教育难以全面涵盖职业性特点;职业素质教育尚未涵盖学生在校的全过程;职业素质教育缺乏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职业素质教育尚未建立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以上问题的存在为创新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基于高职学生群体的特征和满足企业用人第一质量的要求,从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养成规律、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运行及其运行保障等方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现实依据

(一)高职学生的群体特征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主要由职高毕业生、普高毕业生和由初中毕业生组成的五年一贯制学生组成。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主要表现为“六强六弱”,即自主意识强,进取欲望强,竞争意识强,参与意识强,实用意识强,实践能力强;集体观念弱,社会责任弱,拼搏精神弱,行为能力弱,理性思维弱,学习能力弱。开展以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在客观上符合高职学生的群体需求,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培养具有良好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等优良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当今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来自用人单位的反馈与需求

在高职毕业生普遍认为找工作难或工作后不被单位重视、得不到认可的同时,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却有自己的看法与质量要求。他们认为:高职学生论工作经验不如农民工,论操作技能不如中专生,论知识水平不如本科生;学生掌握的简单的专业技能,在单位只要通过短暂的培训也能够达到。事实上,用人单位在聘用大学生时已经把学生的人格修养和行为品质放在首位,作为选人用人的第一要求,提出“要专业但不唯专业”。他们在选择员工时,首先主要关注的并非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包括职业能力、人品、团队合作、敬业精神、责任心等要素在内的职业素质。

(三)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创者黄炎培先生曾反复强调,开展职业教育,进行职业训练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做学合一。可见,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的应是教育而不仅仅是训练,更多追求的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2006年11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与养成规律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

职业素质在许多文献中都有比较公认的定义,李维维在《构建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探讨》一文中把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内涵分为广义范畴和狭义范畴。广义范畴包括能力和品性;狭义范畴专指内隐性职业素质,即职业品质和性格。[1]吉飞在《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一文中认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应是“职业人”所具有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素质,包括“职业人”都应具备的共性素质以及与职业工作、职业发展直接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2]本文所指称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专指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内的狭义范畴的职业综合素质。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规律

职业素质是人能够顺利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其核心是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具有其内在规律。

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主要表现在:对职业岗位的认知与专业知识影响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外显形式,属实践活动范畴,离开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就无从表现、观察、确证和把握;较职业素质而言,更容易操作与评价。据此,笔者认为:职业素质与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相联系而存在,职业素质培养的前提是职业知识的传授,关键在于职业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将职业知识的传授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个课堂联动”。

职业道德养成规律主要表现在:职业道德由“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行为”五要素组成,五要素具有递进关系,要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需要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升华职业道德情感、加强职业道德意志锻炼、促使职业道德信念确立、注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职业道德行为是职业道德养成的终极目标。职业道德的养成必须依托职场环境,具有阶段性、反复性、实践性的特征。据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三个年级递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年级设计职业素质教育目标并组织实施。

(三)“全景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内涵

所谓“全景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是指在职业素质教育过程中,以时空为界面,通过多种维度纵深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一种纵横交错、立体动态的教育模式。这种“全景”主要体现为“三年级递进”的教育目标、“三课堂联动”的教育体系、“三方位连接”的运行机制。“三年级递进”是指在遵循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规律的基础上,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分阶段融入高职院校三年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整体设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体现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三课堂联动”是为了实现职业素质教育的全覆盖,将职业素质教育任务分解到课程教学“第一课堂”、日常养成训练“第二课堂”和专业实践“第三课堂”,体现高职院校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育人理念。“三方位连接”是为了使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得到深入实施,必须做到“全程实施、全面展开、全员参与”。

三、基于“三课堂”联动的“全景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逐步形成“课堂认同、日常固化、实践应用”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认知——理解——认同职业素质的内涵和价值,形成初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并逐渐内化为心理定势。在职业素质教育模式选择上,要彻底打破传统的高校对学生的教学和日常管理的组织架构,探索“公司制”育人模式,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教学和管理中,让高职学生以“学生、员工”的双重身份,在学习期间感受强烈的“企业文化”,了解和熟悉企业运作情况,培养学生作为“职业人”的观念和素质。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现职业素质的认知教育

要将职业素质教育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结合专业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方面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应具有的素质、知识、能力作整体设计,构建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和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相互交融的课程体系。要以《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为切入口,强化职业素质认知教育。分年级开设包含职业道德、健康与安全、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职业素质核心能力、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等模块的 《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有效实施“认知+训练+养成”的综合培养方式。

(二)以日常养成训练为核心,实现职业素质的巩固提高

学生职业素质重在养成,养成教育的重点是职业方法能力和职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要将职业素质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结合各专业特点设计职业素质养成日常训练载体和实施平台(如模拟公司制、训练营等),创新工作模式,在校园里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把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引入学校,实现企业管理与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体验企业氛围与职场氛围。在日常养成训练项目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发挥学校传统活动项目的优势并赋予其职业元素,又要创设具有职业与职场特色的活动项目,固化行之有效的日常养成训练项目,构建成体系,使日常养成工作系列化、常态化。

(三)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职业人”从业能力的提升

参加实践是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岗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均应充分融入企业元素,构建校企合作培养的长效机制,使学生充分理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获得企业历练,达到融入社会的职业从业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学生能把课程中所学到的、第二课堂的日常养成所感受到的职业习惯、方法、能力等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期间,经过实习、顶岗阶段,真正体验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与岗位职责,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就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在真实环境中得到应用与锻炼。

四、“全景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

要使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得到深入实施,做到“全程实施、全面展开、全员参与”,还必须具备一些支持性条件,主要表现在科学的制度保障、良好的教育氛围、优秀的师资团队等方面。

(一)科学的制度保障

要全面推进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学校须统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细化各层面的实施规范,构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质量评价体系。设置学生职业素质分阶段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建立重在落实执行的工作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形式多元化的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从而保证职业素质教育的质量。

(二)良好的教育氛围

把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视为学校“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行政组织实施、各部门和二级院(系)齐抓共管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应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开展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将之渗透到学校日常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建立管理与教育并重且融会贯通的工作模式,建立校园处处是平台、事事是载体、人人都参与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格局。

(三)优秀的师资团队

要确保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一支勇于创新和实践,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团队。这支师资队伍要完成学生职业素质的课堂认知教学、日常养成训练指导、实践应用指导等任务,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过硬的职业素质,校内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班主任、辅导员和企业的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管理人员和相关培训机构的专业培训人员是这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切实把这支队伍建设好。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入

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扩大工学结合的范围,通过建立厂中校、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企业骨干进课堂。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要素与高职院校文化和管理有机融合,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员工基本行为规范等要素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

(五)多载体的训练途径

学生职业素质是学生在长期的模拟或真实的职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内在的心理和行为品质。职业素质教育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要通过不断开拓校内实训项目和校外基地实习等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多途径多模式训练和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

[1]李维维.构建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9(10).

[2]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职业与教育,2009(8).

[3]丁金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观的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

G715

A

1001-7518(2011)17-0091-03

责任编辑 夏焕堂

作者介绍:俞立军(1966-),男,浙江余姚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朱海岳(1969-),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全景式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峨眉武术全景式教学模型及智能实施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为目的加强中职德育工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On the Application of Full Spectrum Teaching Method in Office Oral English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全景式”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