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杨军兰
引言:没想到一次普通的作文教学活动,竟解开了好几个结。正如古人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个单元的课堂作文,主题是: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在习作里向对方说一说。经过我一番指导,孩子们开始动笔写了起来。或许刚才的启动比较有效,或许这个主题孩子有话可说,我看孩子们都写得非常真诚恳切,选材也特别丰富,从文章的题目就可看出这些了。如:《爸爸,您别喝酒了》、《同学,请不要挑起战争》、《狼妈妈,您让我流泪了》、《妈妈,请不要迷恋电脑游戏》、《朋友,我们和好吧》、《老师,请理解我们》、《伐木工人,我想对你说》、《杨红樱阿姨,谢谢您》……
该讲评作文了。以往上作文讲评课,总是我讲得较多,学生就在那里听听,很“悠闲”,课堂总显得那么单调。这次作文讲评,该改变一下了,不如就让学生成为作文讲评课的主角吧!具体做法:请学生轮流上台读作文,听的同学要给别人的作文写评语。这个决定一宣布,学生就不再“悠闲”了,在做准备的5分钟时间里,所有同学都悄悄地修改起自己的作文来,还在嘴里喃喃地练读着。开始读作文了,每个听的同学几乎都竖起了耳朵,生怕错过精彩的地方,偶尔低头迅速写下自己的感悟。等同学读完,便刷刷动笔写下评语……
全班36位同学的作文都一一亮相。我发现这样的课同学们热情很高,读、听、评都很认真。每位同学都像是有模有样的老师,细心地倾听,及时记下独特点,认真写评语。我也发现面对同一个习作要求,每个人笔下的主人公却是千姿百态的。在惊叹同学语言优美、描写生动的同时,我也注意到,有的同学虽然叙述平淡,但上台读作文时落落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几乎没有丝毫的怯场现象。可见,无论是谁,都下了一番功夫。
我巡视着,看大家写下的评语:
阙凡,你的作文人称使用不对的,建议你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就像是你和妈妈在面对面说话一样。(萌萌)
叶一的作文开头太啰嗦,结尾没有点题,没有突出文章的中心。(萱萱)
文文,你的作文叙事不够详细,只用三四句话就概括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建议你用“放电影”的方法把老师当时的神态、动作、语言在脑子里放出来,把这些写清楚,你的作文就很棒了。(徐天天)
…………
看来,这次习作的目标已达成,本次作文最易犯的通病学生已经指出,并给出了很好的修改建议。这样的作文讲评虽然花时较多,但学生参与的热情高,对同伴提出的修改意见容易接受,讲评作文的收效的确比教师唱独角戏好。
作文讲评是结束了,而事实呢,离落下帷幕还远着呢!继续读着同学们写的评语:徐天天,你太酷了,我被你的作文感动了。晨晨爱欺负人,你写出了我的心声。挺你!(蔡骁)徐哥,我流泪了,同情你。(阿睿)……看着这些评语,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天天这个乐观的小男孩是闪着泪花读完作文的。当时听完他的作文,我的心就酸酸的,现在果然不出所料,同学们也高度关注着呢!
下面就是徐天天写的作文,题目是:《晨晨,我想对你说》。
晨晨,我心中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向你诉说。我不善言辞,却酷爱写作,所以我想以笔代口,向你娓娓道来。
晨晨,我欣赏你的调皮,但你有个小毛病——爱欺负人。晨晨,你不该让吴宇成为你的“外公”,而你自封为“孙子”,你使我失去了与吴宇玩耍的机会。记得有一次,我正和吴宇打闹,而你就像老鼠一样窜出来,硬说我不孝敬长辈,二话没说就把我痛打一顿,我连忙躲到了一边再也不敢了。
更可恶的是,吴宇竟然同意了做“外公”,稍不顺心,就使用绝招——“召唤术”,招来你把我打得落花流水。但我敢怒不敢言,因为那可怕的“孙子”实在太厉害了。没办法,我只好每天忍受着你们两个的打骂。我真想打你们一顿,但你们竟联合成一波势力来“消灭”我。真是可恶!
星期二的游松阳一中那事更是让我不堪回首。那时,我们正要进入师生餐厅,突然,我不小心撞到了吴宇,你立刻给我记了一个“不孝罪”,接着又在我头上砍了三下。要是你再砍得用力一点,那我头上的包足够充当奥特曼了。这个“头三下”犹如一盆凉水,“哗”地一下把我参观松阳一中的热火浇灭了。垂头丧气的我,一点也没有精神,杨老师说了什么,我也并没有完全听进去,只留下我半懂半不懂的表情。
现在,这次作文给了我很大希望,我连忙将自己心中的怒火吐了出来,希望老师能够为我主持公道,制止这类事情发生,满足我这个小小愿望。在此,我要向全班同学呼吁,向全年级学生呼吁,甚至是向全校师生呼吁:“课间打闹,可以,但如此打架绝不允许,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没有暴力的课间,请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的校园更加洁净美好与和谐!”
晨晨,我想对你说,你这个小主意不好,我希望你能改改,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让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不要让我们的心灵蒙上阴影。
徐天天的作文带给我的更多的是震撼。我真地没想到在我这个还算尽职的班主任的班里竟有学生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一下课,我赶紧找来几位当事人,详细地了解了情况,确认徐天天说的都是实情。我该怎么做?
不好意思地拨通徐天天妈妈的电话,送上我的歉意,然后和徐妈妈交流探讨了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一些班风的建设问题。感谢徐妈妈的理解并给了我一些很好的建议。
晨晨的行为家长了解吗?我不也是刚知道曾发生过这些事吗,家长也不是很清楚吧?不如抓住这个教育契机,联合家长,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让晨晨好好思考自己的哪些行为不妥,以后与同学该如何友好相处,或许对晨晨帮助会更大。这样想着,于是我拨通了电话,把事情说了个大概,然后约了晨晨的家长见面详谈。
晨晨父母放下手头的事儿一起到了我的办公室,可见他们很重视。我先请他们读徐天天的作文,待他们对事件基本了解后,就把我平时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和他们交流:晨晨本质不坏,心地还善良,很愿意为同学、为班集体做事。听老师读报纸上地震救灾的事他会流眼泪,会迫不及待地掏钱捐款;同学忘带东西,他赶紧拿出自己的;老师请他管班里的电灯,他尽心尽职。但他会高兴过头,激动起来会粗着脖子大声叫嚷,有时还死死抱着别人狠狠地摇……晨晨的爸爸妈妈点点头,说孩子是这样的。接着,我说我希望这次的教育对晨晨有所触动,我建议他们去做三件事:1.与孩子好好谈谈心,告诉他父母对他的期望,让他知道自己平时的有些行为可能会让人接受不了,甚至会伤害到别人,这些行为需要修正。2.和孩子一起读读徐天天的作文,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能否以《徐天天,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呢?3.读了孩子的作文后,能否在作文后面写写家长寄语?晨晨的父母满口答应,带着满脸的愧意,说着许多感谢的话,离开了学校。
第二天,晨晨带来了他的作文:《徐天天,我想对你说》。
天天,读了你的作文,我很内疚,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我称吴宇“外公”自封“孙子”,本来是为了好玩,没想到我出手竟这么重,伤害了你。我要真诚地向你说声“对不起”!你向我提出的“爱欺负人”的小毛病我的确会犯,我还一直没认识到那是我的“毛病”,谢谢你让我清醒了。我一定马上改掉这个“毛病”,希望你能原谅并帮助我,在我做得不好时提醒我。
我很容易激动,玩得投入了,就不太注意与人相处的方式方法了,有时可能会让同学误认为我是打人;我玩得高兴了就大声喊叫,也会让同学误认为是在骂人。对这些行为,我一定会及时改正,和同学友好相处。
天天,我会改正我的缺点,在这里,我再次真诚地向你说一声“对不起”!让我们成为好朋友,共同度过欢乐的童年时光!
作文后面,工工整整地写着两大段家长寄语:
晨晨,作为你的父母,我们衷心希望你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教诲改掉自己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尊敬老师,爱护同学,上课认真听,能积极发言,同时能够多承担集体、家庭责任,做一个有责任感,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祝愿你健康快乐地成长!
天天,听晨晨说了你和他之间发生的那些事,我们很难过。在此,向你说声“对不起!”同时,也要谢谢你说出了心里话,指出了晨晨的缺点,我们一定好好教育晨晨,帮助他改正缺点。希望你们能够成为好朋友。欢迎你来我们家做客。祝你开心每一天!
上语文课时,我请晨晨上来读这篇新写的作文。我想,教育并不只是老师说学生听一种形式,天天与晨晨这一来一往的“说”,比我的说教更让学生受益。晨晨情真意切地读着,同学们的眼神变得柔和了,甚至有的同学眼眶都红了,一种友好和宽容的气氛充盈着整个教室。读完作文,晨晨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走到天天身边,深深地鞠了个躬,真诚地说:“天天,对不起!”天天赶紧站了起来,伸出双臂,两个小男子汉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水到渠成,便赶紧张贴出“友爱树”,鼓励全班同学友好相处,像大树的枝桠和叶子那样手牵手、心连心,快快乐乐地度过金色童年。
从那天开始,我发现我们班课间的气氛变了,打架骂人的几乎没有了,动不动就来打小报告的现象也明显少了,挂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1.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育人的契机往往就藏在某个点上,如果我们利用得好,极有可能出现“柳暗花明”的意外功效。这次,我比较成功地抓住了这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了友爱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语文就是浓缩的生活。”这个观点再次被验证。“学语文就是为了生活”,是呀,徐天天酣畅淋漓的一吐为快,晨晨之后的说明、道歉,其他孩子的一篇篇习作,哪一篇不是源于孩子对生活的有感而发呀!看来,将作文教学与生活之间架设起链接的桥梁,孩子们就不愁没话说了。我班里的徐天天这些小不点,不是已经拿起自己稚嫩的笔吐露心声,维护自己正当的利益了吗?
3.讲评作文的方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能力,同伴间的影响力是我们老师的说教达不到的。这次作文讲评是对学生胆量、朗读能力、作文鉴赏能力等多方位的训练。
4.孩子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大人,或许也应该经常蹲下身子,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可家长意识到了吗?
5.本次事件中,晨晨父母不偏袒孩子,能和老师一起真诚地商讨教育孩子的办法,形成了教育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护犊”的家长,他们对自己孩子所犯的错误百般辩护,总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家长的这种舐犊之情可以理解,可如何让他们明白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更理智的“教育爱”?
静下心来,脑海里浮现出导师张化万说过的一句话,“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当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快乐成长负责。”于是我打开电脑,给家长们发个信息提个醒。做完这些事,心里似乎有了些许快慰。
结 语:教育需要契机,教育更需要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