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教育矫治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1-02-19 06:16郝道方山东省劳教局副局长山东济南250014
中国司法 2011年8期
关键词:劳教人员心理

郝道方 (山东省劳教局副局长 山东济南 250014) ■文

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教育矫治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Reflection on the Reform and Education of Educational and Correctional Work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So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

郝道方 (山东省劳教局副局长 山东济南 250014) ■文

劳教机关作为政法机关的组成部分,既是和谐社会的保障者,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在推进三项重点工作①2009年 12月 18日,周永康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确保场所安全稳定,提高教育挽救质量,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既是劳教工作科学发展最本质的体现,也是劳教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根本的任务。因此,如何适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局,如何适应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需要,如何适应社情、所情、警情、教情发生的深刻变化,进一步推进劳教管理教育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亟需破解的实践课题。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尝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以提高认识为出发点,牢固确立教育矫治工作中心地位

(一)劳教机关参与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首要标准意识

“首要标准”②周永康同志明确指出:“监管场所要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的提出,为劳教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指明了方向。劳教机关参与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始终坚持首要标准意识,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劳教工作方针,把教育矫治工作贯穿于劳教工作的全过程,树立劳教人员的矫治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内在矫治需求,遵循教育矫治规律,进一步深化和改进教育矫治工作,以更加有效的矫治方法做好教育矫治工作,使劳教人员树立法律观念,增强道德意识,完善自身人格,努力把更多的劳教人员矫治成遵纪守法、服务社会的合格公民,扎扎实实提高教育挽救质量,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劳教机关参与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牢固确立教育矫治工作的中心地位

劳教机关教育矫治劳教人员的全过程,就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的过程;每教育矫治好一个劳教人员,就会为社会增加一份和谐因素、减少一份不和谐因素。因此,劳教机关参与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牢固确立教育矫治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放在第一位,以全局性、战略性的眼光谋划教育矫治工作,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教育矫治工作,努力探索教育矫治工作新路子,把教育矫治工作做出水平、做出特色、做出效益,从源头上确保场所的持续安全稳定,不断提高教育矫治质量。

(三)劳教机关参与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在加快教育矫治工作科学发展上下功夫

当前,劳教工作既处在改革发展的黄金期,又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攻坚期,这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首先,随着《禁毒法》的颁布实施,劳教机关增加了“强制隔离戒毒”新职能;其次,劳教人员构成更加复杂化,团伙犯罪、涉黑涉恶劳教人员增多,非法宗教、涉法涉诉、传销等特殊罪错的劳教人员管教难度增大等等,给教育矫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再次,劳教期限普遍趋短,给系统性开展教育矫治工作带来较大困难。针对“老办法不灵、老经验过时”的尴尬处境,劳教管理教育创新势在必行,必须坚持用发展的理念、创新的思维、改革的办法,认真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特点,采取新对策,不断提升教育矫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促进劳教事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

二、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全力推进教育矫治工作科学发展

(一)在改革教育理念上下功夫

教育矫治工作的创新首先表现为理念上的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先进教育理念,是劳教场所适应当前形势发展、构建科学教育挽救体系的重要前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劳教人员是教育矫治的主体。劳动教养是以劳教人员再社会化为目的的矫正教育,基于此,教育矫治工作就应当把有利于劳教人员适应社会,有利于劳教人员参与社会生活,有利于劳教人员在社会中的发展和自我完善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根据劳教人员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教育矫治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长效性。“教育为先”体现的是全方位大教育的新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劳教场所的根本任务就是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教育理念,就是要突出教育矫治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教育矫治工作纳入劳教工作的各个层面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要着眼于促进教育矫治工作来开展,各类资源要围绕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来配置,各项机制要根据教育矫治需求来建设。

(二)在完善教育机制上下功夫

合理的教育时间,健全教育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实现教育矫治工作的完整性和常态化。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教育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完善教育矫治责任机制。建立健全与“首要标准”相适应的领导责任体系,给予教育矫治工作高度重视,坚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领导具体抓,自觉把主要时间、主要精力、主要资源用在教育矫治工作上,把教育工作置于劳教工作的全局中去谋划;建立岗位教育目标体系,配齐配强教育部门和大中队教育力量,遵照“全员施教、全面覆盖”的大教育原则,将教育矫治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岗位,形成人人重教育、懂教育、干教育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完善教育矫治保障机制。一方面强化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做到专款专用、足额使用,加快教育硬件设施改造步伐,配齐完备的电化教学网络设施;另一方面强化队伍保障机制,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教育工作的警察选拔充实到教育岗位,着力在专业培训、拓展能力上下功夫,着力在规范管理、强化考核上下功夫,着力在尊师重教、从优待警上下功夫,做到“选才、用才、育才、晋才”四位一体,努力构建一支以专兼职警察教师队伍为主、以社会志愿者队伍为辅的现代化教育矫治队伍。三是完善教育矫治考评机制。从组织领导、管理网络、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教育成效等方面细化教育矫治工作标准,建立教育矫治动态考评机制,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对各单位教育矫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实行教育矫治工作动态排名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劳教所工作政绩的重要标准,变“软任务”为“硬指标”。四是完善教育矫治衔接机制。劳教人员能否顺利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是影响教育矫治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向外延伸实现衔接,坚持开门办教育,广泛吸纳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劳教场所教育矫治工作,使所内与所外形成教育联动、优势互补,尽可能消除“大墙隔阂”;另一方面向后延伸实现衔接,认真做好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价和出所评估工作,加强与社会安置帮教部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确保接茬帮教 “无缝对接”、后续帮扶及时到位。

(三)在深化教育内容上下功夫

教育矫治工作是一项触及身心、重塑灵魂的系统工程,教育内容无疑是实施工程的基础和前提。以贴近劳教工作的时代要求、贴近教育矫治的工作实际、贴近劳教人员的迫切需求的“三贴近”为指导,深化教学内容,完善教材体系,可以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一是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以《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国学著作为基础,大力弘扬爱国、诚信、勤劳、节俭、孝顺、友善等优秀民族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亲和作用。二是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情、时政教育,开展“红色”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在大墙内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用“红色”主旋律占领劳教教育阵地,用 “红色”革命思想武装劳教人员头脑,将“红色”革命精神内化成劳教人员积极改造的强大动力。三是强化法制文化教育。强化悔罪认错意识,深化法律常识教育,开展普法系列活动,实施法律援助工程,着力培养劳教人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自律意识。四是强化德育文化教育。构建以真、善、美为统领,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基础的德育文化体系,以文化德,以德导行,使其明荣知耻,学会做人。五是强化心理文化教育。立足于攻心治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实施心理矫治工程,强化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劳教人员消除不良心理,矫正不良习惯,培育阳光心态,重塑健康人格。六是强化科学文化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观念,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劳教人员的科学素养,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七是强化励志文化教育。强化励志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劳教人员正视自身不足,明确追求目标,鼓足前进勇气,砥砺顽强意志,促使其自信、自立、自强。

(四)在丰富教育载体上下功夫

开阔教育思路,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载体,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围绕环境创新教育载体。硬环境方面,从场所布局、建筑风格,到健身广场、墙壁文化、艺术雕塑,再到走廊励志标牌、文体活动室设计、宿舍个性化装饰等,包括环境的绿化、亮化、美化、人文化,无一不能为教育提供助力。软环境方面,可以通过所训、队训、班训、警察寄语、改造心语、座右铭等,持久渗透,潜移默化。二是围绕主体创新教育载体。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如开办所长讲堂、警察讲座、学员论坛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如举办矫治文化月、红色电影周、快乐读书节、趣味运动会,人人参与,寓教于乐;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如设置高空抓杠、信任背摔、盲人方阵、集体木鞋、生死电网、穿越雷区、人体多米诺等训练项目,挑战个人极限,培养团队意识。要立足于激发劳教人员改造的积极主动性来动脑筋、作文章,如入所时签订《安心改造承诺书》,服教期间坚持撰写《矫治周记》、《改造心得》,出所前指导制定《回归创业规划书》;成立兴趣学习小组,建立才艺作品展室,让劳教人员在愉悦和赏识中找回自信,加速自我改造;组建志愿服务团队,通过现身说法、典型帮教、结对改造等方式,助人助己、共同进步。三是围绕媒体创新教育载体。首先巩固好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栏、学习园地、所区小报、自办刊物、电子宣传屏等宣传教育阵地,坚持面向劳教人员、服务教育矫治,特别是广泛宣传“矫治之星”的改好事迹,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其次利用好多媒体电教中心,拍摄电视短片,录制所内新闻,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提高课堂化教育的先进性、灵活性和趣味性;再次建设好局、所两级教育矫治局域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论坛、微博、聊天室、QQ群组、电子信箱、网络链接等新兴媒体和传播介质的教育矫治功能,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料库,开通远程教育,实现全系统教育信息与资源共享。

(五)在优化教育形式上下功夫

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劳教人员的个性需求,对传统的教育形式不断进行优化,做到多措并举、立体促教,增强教育矫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课堂教育多样化。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积极开展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变 “教期”为 “学期”,实现由 “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质的飞跃。二是个别教育多样化。采用定期谈话与即兴谈话相结合、点名谈话与预约谈话相结合、重点谈话与普遍谈话相结合等方式,切实将个别教育制度落到实处;实行疑难个案集体会诊制度,发挥个别教育的独特优势,提高个别教育的矫治功效。三是辅助教育多样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如举办歌咏比赛、球类比赛、棋牌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展览、文艺会演、队列会操、技能比武等活动,为劳教人员提供张扬个性、发展自我的平台。四是自我教育多样化。个体自我教育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观看影视、撰写日记等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省,群体自我教育可以通过劳教人员民管组织、矛盾调解小组、兴趣活动小组、爱心服务小组等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二者有机结合,既促进个体完善,又推动集体提高。五是社会帮教多样化。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采取 “请进来”与 “走出去”主辅结合的互动方式,开展以形势、政策、法律、道德、人生观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帮教;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社会认知能力为内容的文化帮教;以学习实用技术,为解教后就业谋生打基础为内容的技能帮教;以签订帮教协议、亲情通信为形式的亲情帮教;以报告、演讲、座谈、参观、咨询、文艺联欢、现身说法为形式的社会帮教。

三、以重点突破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教育矫治工作整体水平

教育矫治工作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劳教人员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既注重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面展开,又注重抓重点、抓关键、抓治本,切实做好分段教育与分类教育、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知识教育与心理矫治 “三结合”。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劳教问题,推动教育矫治工作整体上台阶、上水平。

(一)在思想道德教育上谋突破

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感化、挽救劳教人员的关键所在,必须摒弃空洞说教、强制灌输的做法,深入调研、不断创新、务求实效,让劳教人员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一是注重古今结合。劳教场所思想道德教育要在汲取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伦理道德的精华的基础上,吸收全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注重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劳教人员的道德需求,构建内容丰富、充满活力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二是坚持法德并举。以《法律常识》课为基础,实施“四季普法工程”,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开办法律咨询、定期举办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全体劳教人员普及法律知识,培养其自觉遵纪守法意识。三是力求知行合一。从行为养成入手,严格落实《劳教人员行为规范》和《劳教人员日常生活规范》,积极倡导《劳教人员文明公约》,让劳教人员学会慎独、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发挥道德熏陶作用,强化道德实践锻炼,增强其自我道德约束力。

(二)在励志成功教育上谋突破

励志成功教育是指通过唤醒、赏识、激励、鼓舞等方法,让劳教人员正视自身不足,重建人生自信,明确追求目标,自觉加快改造,实际就是帮助他们走出失败沼泽、迈向成功彼岸的过程。一是树立成功的标杆。宣传道德模范、成功人士的事迹,为劳教人员提供学习的榜样,使他们学有所依、学有所成;特别是所内的 “矫治之星”、“文明之星”和自主创业成功的解教人员,对劳教人员的示范激励作用更为突出。二是培育成功的自信。针对许多劳教人员悲观厌世、自暴自弃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开展赏识教育、励志教育,善于发现每个劳教人员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展示才艺的机会,帮助其建立好正向 “自我标签”。三是倡导成功的多元。积极倡导多元化成功的理念,鼓励劳教人员发挥特长、发掘潜能,做 “最好的自己”,促进劳教人员在认知能力、道德水准、法律意识、行为操守、身心健康、文化水平、就业能力、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

(三)在心理矫治工作上谋突破

所谓心理矫治,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劳教人员开展心理测验、心理评估,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消除不良心理以及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建立积极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一是完善心理矫治体系。强化心理矫治专业队伍,配齐各类心理矫治设施,形成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轴,以团体心理辅导、个案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为重点的心理矫治体系,促进心理矫治工作科学化、专业化、现代化。二是推行全程跟踪模式。进一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编印心理健康教育辅助读物,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育矫治的全过程,实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心理健康测试率、心理测试结果知晓率、心理测试结果运用率、求询人员咨询落实率“五个百分百”,最大限度发挥心理矫治工作的攻心治本作用。三是创新心理矫治特色。加强心理矫治特色创建工作,灵活运用心理脸谱、心理晴雨表、心理情景剧、心理训练营、心理咨询热线等方式,实施 “心理扶贫工程”;设立心理健康体验中心,举办心理矫治论坛,收集心理矫治典型个案,建立优秀心理咨询工作室,实施“心理矫治品牌战略”。

(四)在个别教育矫治上谋突破

个别教育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矫治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警察履职尽责的基本功。一是个别教育制度化。建立 “四知道”、“十必谈”制度,落实警察的个别教育责任;建立双向预约谈话制度,提高个别教育的互动性和亲和力;建立 “心灵周记”点评制度,强化劳教人员自我反省,及时摸准其真实思想动态;建立个别教育检查考核制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二是个别教育流程化。进一步完善个别教育流程,把好选定对象、设计方案、选准时机、精心施教、注重反馈、后续巩固各个环节,增强个别教育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三是个别教育科学化。更新个别教育理念,变对立性训诫谈话为平等式促膝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利用身份相同、易于沟通的 “同伴效应”,在劳教人员中开展“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和“多帮一”志愿帮教接力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良性的“链式反应”;对难矫治人员实行集体会诊、合力攻坚,注重总结成功经验,建立“难矫治人员个案信息库”;将劳教人员教育矫治质量评估工作与个别教育矫治工作结合起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确保教育矫治质量评估的个性化和个别教育矫治的精确化。

(五)在入所出所教育上谋突破

入所教育与出所教育是劳教人员接受所内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把好入所教育关,有利于削减劳教人员抵触情绪、促进思想行为改造;把好出所教育关,有利于劳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避免重新违法犯罪。一是规范两个流程。规范入、出所教育流程,实行集中授课,确保教育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重点解决劳教人员的认罪认错问题,明确矫治目标,适应所内生活,为下一步管理教育做好铺垫;出所教育以回归训练为主,突出警察指导下的劳教人员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重点解决劳教人员思想认识与所外环境接轨问题,帮助劳教人员顺利实现再社会化。二是完善两类档案。建立劳教人员教育档案,包括教育质量评价手册、劳教人员罪错认识小结、入所教育考核鉴定表等;建立劳教人员心理档案,包括心理测试资料、心理评估内容、心理矫治方案、心理咨询记录等,为以后各阶段开展教育矫治工作、评估教育效果提供参考、夯实基础。三是做好两个延伸。入所教育阶段做好 “向前延伸”,向送教的公安机关深入了解劳教人员的违法情况及日常表现,为制定所内矫治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出所教育阶段做好“向后延伸”,实事求是地进行解教前综合评估,向社会安置帮教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安置帮教建议,确保接茬帮教之间“零缝隙”。

(六)在劳动技能教育上谋突破

劳动是教育矫治劳教人员的重要手段,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劳教人员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谋生能力。一是选择劳动项目突出习艺性。严格执行习艺劳动项目准入制度,引进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社会需求量大、有利于培养劳教人员劳动技能的优质项目,使劳教人员在参加习艺劳动过程中既磨练意志,又学到技术。二是组织习艺生产突出矫治性。创新习艺劳动的组织模式,杜绝超时、超体力劳动,强化习艺劳动现场规范化、精细化、效率化管理,推行习艺劳动矫治效果与经济效益 “双考核”制度,以创建规范化习艺车间为载体,积极开展“习艺技能比武”、“评选劳动之星”、“推荐回归就业”等活动,有效发挥习艺劳动的矫治性功能,使习艺车间真正成为教育矫治劳教人员的主战场,实现习艺劳动“安全、矫治、经济”三重效益共赢。三是开展技能培训突出时代性。坚持“立足改造思想、着眼解教就业、服务所内生产、因人因地制宜”原则,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依托习艺劳动收益逐年扩大培训覆盖面,适应当代社会就业需求,拓宽联合办学新路子,注重选择投资少、见效快、实用性强、简单易学、便于就业的项目作为培训重点,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格局,以满足不同教期、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地域劳教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需要,为其解教后就业谋生奠定坚实基础。

(七)在社会联合帮教上谋突破

在劳教场所这样一个相对独立、比较封闭的环境中,教育矫治工作必须走社会化道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做好劳教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形成内外良性互动,发挥教育矫治合力。一是树立教育矫治社会化理念。树立教育矫治社会化理念,将“社会化”作为社会帮教工作的总指导,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和沟通,在创新帮教形式与丰富帮教内容上下功夫,不断拓宽教育改造社会化的新途径,实现帮教活动由分散零星型向规范系统型转变,由单一的“看望教育型”向知识、思想、情感教育并重的“综合帮教型”转变,由单一的亲情帮教型向社会各阶层各部门多方参与的联合帮教型转变。二是构建开放式教育矫治平台。邀请文艺团体、社会志愿者等参与教育矫治工作,构建爱心帮扶平台;邀请法律院校、法律工作者等参与教育矫治工作,构建法律援助平台;邀请社会企业、职介机构等参与教育矫治工作,构建就业指导平台;邀请劳教人员亲属、朋友参与教育矫治工作,构建亲情帮教平台,使社会帮教工作立体化、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建立接力式联合帮教机制。建立接力式联合帮教机制,形成一个家庭亲情帮教、社会名人帮教、志愿者结对帮教、部门企业安置帮教,专业人员法律和心理帮教等全方位的社会帮教网络,切实解决好衔接、管控、就业安置、跟踪帮教等问题,使解教人员尽快融入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致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新形势下,劳教工作必然面对诸多新问题,以上是笔者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经验对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教育矫治工作提出的几点不成熟的思考,还请诸位同仁批评指正,以期共同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

(见习编辑 迟 洋)

猜你喜欢
劳教人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
第十一部分 会计组织机构和人员
劳教终结
劳教制度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