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京 (北京市方圆公证处 北京 100010) ■文
关于加强公证正面宣传的一点感想
Some Thoughts about Strengthening the Positive Publicity of Public Notarization
王 京 (北京市方圆公证处 北京 100010) ■文
公证制度是一项重要的预防纠纷的制度,公证行业在落实这项制度时做了许多基础工作,预防了大量纠纷。但由于公证的积极作用没能通过正面的宣传宣扬出去,反而是一些负面案例被媒体放大、传播,极大地损害了公证行业的形象。
2004年前后,全国相继出现有关现场监督类公证的负面报道。这一时期,媒体对涉“公”性质的机构监督日益加强,有的媒体对具有反映社会矛盾及小人物命运的、具有故事张力和批判性的负面新闻日益偏好,并用一些令人震撼的负面标题以抓公众眼球。公证行业成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典型。而以北京市年均办证量五十万计,如果公证的预防作用有万分之一没有发挥好,每年北京市就要有五十件错证。而实际情况是远没有达到万分之一的错证率,绝大多数的公证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媒体新闻事业的发展,反映老百姓生活的法制类节目开始走红,媒体在这期间也曾希望公证行业能够提供一些鲜活、真实的公证案例,宣传公证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然而面对媒体要求采访公证当事人或以真人秀的形式再现公证情形、以增强可视性的宣传要求,几乎没有公证当事人在自身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的情况下,愿意出面接受媒体访问。公证事项所具有的财产属性和隐私性,也使得当事人不愿意自己平静的生活受到外界打扰。这和发生争议、想寻求媒体爆光、以促进问题解决的新闻事件的当事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公证工作和法院审案不同,法院审理的民事案件大多是双方发生了矛盾,有故事性和强烈的矛盾冲突,有的还涉及比较广泛的社会问题,不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例也允许公开审理;而公证活动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纠纷,公证活动的参与者是为了防范纠纷而来。当公证作用被积极发挥出来时,案例一般不具有矛盾冲突的张性,也就失去了吸引人的看点。没有冲突和看点的公证正面案例平淡无奇,宣传了也不具有新闻热点所追求的社会引爆力。绝大多数公证事项的办理因为实现了风险的防范作用而沉寂无声,这也是公证工作的特质所决定。只有在公证防范风险的作用没有正常发挥出来、出现失误或引发纠纷和矛盾时才成为新闻的宠儿。
基于上述公证的特点与新闻诉求的特点,目前公证宣传面临的瓶颈有三个:一是没有比较固定的宣传阵地和妥当的宣传形式。二是没有有效的案源供应,经常是想正面宣传而苦于没有吸引人视线的题材;一线公证人员没有宣传意识,很多鲜活、有价值的案例线索被忽视。三是基层管理者对宣传工作的重视不到位。
公证行业的正面宣传是个系统工程,绝不是某一家公证机构或个人所能独力承担的任务,需要一整套制度和措施。
公证宣传关系到整个公证行业的形象,公证行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对这方面的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领导不重视,就不会有制度、有落实、有监督和考核,就不会有做宣传的动力和积极性。毕竟,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本年度的工作重心进行,如果宣传工作不做为一项日常工作有专门的人常抓不懈,则很容易随每年的工作重点的变化被淹没。
(一)各级领导对宣传态度的重要性。各级领导把宣传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全盘考虑,高度重视,才可能推动宣传工作的制度化、持续性和取得显著的成效。领导重视了,就会有办法、有制度、有组织、有资金、有考核和监督、有评价和奖惩。导向明确了,组织工作、评价机制到位了,人员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宣传工作的开展必须列入各级机构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去,做为重点工作来抓才能见成效。
(二)宣传工作的制度化。要通过制度把公证行业的宣传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在方法上,可以根据外宣成果奖励对公证宣传工作组织好的单位和个人;在公证机构之间搞宣传成果竞赛;在机构评价、推优方面对宣传工作倾斜等等。公证宣传是一个群众性工作。只有一两篇正面宣传文章,无法形成正面宣传的态势,造成宣传效果;只有一两个人或机构做宣传工作,宣传工作不会持久和繁荣。所以,要有效地组织起公证人队伍,让每一个人参与其中。以多种形式,让宣传内容生动起来、让老百姓读起来不枯涩、喜闻乐见,对公证宣传不仅不反感,而且觉得有收获,真正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一)宣传素材是基础。宣传素材的提供需要调动全体公证人员、公证机构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和努力挖掘。这项基础性工作做不好,公证宣传工作就无法开展。公证行业中不乏人才,也不缺故事,只是公证人自己没当回事或不好意思当个事。
(二)宣传形式。一是搞行业活动,组织外宣稿件。公证行业没少组织各项服务百姓的活动,但欠缺与外宣工作的结合。比如今年北京市司法局搞的“爱民月”活动、“执政为民活动”,可以向各公证机构征稿,将活动开展中发生的好人好事、感人故事收集起来,在相关媒体上做宣传专版。二是公证协会请专业人员搞文艺作品。外宣工作形式很重要。要想传播广,影响大,最具感染力的莫如小品、小说、相声等艺术形式。可以把公证的故事通过表演形式,通过电视媒体传播出去,这种形式令人印象深刻,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三是设置公证人专栏,占领固定的宣传阵地。外宣工作就是搞传播。载体不外乎纸媒体、网络、电视媒体、广告等。但要想有影响,宣传一定要有集中性或覆盖性。比如可以与相关报纸合作,在一定时期内设置公证宣传专栏,将公证故事、公证人的心里话、办理的相关公证案例等予以连载。四是作公证专题报道。就老百姓关心的社会问题,请专家讨论,公证专家参与其中,作专访或专题报道、深度报道。五是公证知识传播。参加各种社区、公益活动的法制宣传从而宣传公证。
(三)宣传载体。公证行业的宣传一定要有相对稳定的宣传阵地,要由行业管理者出面搭建对外宣传的平台,建立起良好媒体关系。良好媒体关系的建立是有层次的公关体系的建立。媒体管理层与行业的关系举足轻重,这在负面事件的报道方面,体现在危机公关上的作用尤为显著。操作这一层面的媒体关系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联络,畅通栏目和稿件输送渠道。
(责任编辑 赵海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