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泄露事故中指导群众应急防护应把握的问题

2011-02-02 06:07沈同强杜怀强
中国应急救援 2011年3期
关键词:核泄漏尘埃射线

沈同强 杜怀强

2011年3月12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菅直人政府在核泄漏污染区的确定、疏散人员、指导防护、检测放射物、发布信息、处置泄漏放射性物质等救援行动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世界各地处置类似核泄漏事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由于此次核事故达到七级,6个机组中4个受损,事态极其严重,救援工作非常繁重,加之日本整体救援力量有限,因此在前期的应急处置中行动缓慢,信息混乱,处置能力受到置疑。加之公众对核泄漏缺乏应对方法和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救援的难度,使日本政府和自卫队在救援行动中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残酷的现实告诫我们,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公众尤其是核电站周围居民的核常识教育,救援过程中通过引导提高群众的自救和互救能力,采取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防护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核电站大都分布于沿海一线,也有面临同类灾难的可能。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后,我国浙江等沿海一线省市引发的“抢盐风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公众核常识的匮乏。因此,部队在应对涉及核与辐射类的事故、灾难时,除建立统一指挥、实时有效的救援机制,打造“拉得出、救得了、测得准、消得净”的过硬救援队伍外,还要把握住向公众普及核辐射防护常识的几个关键问题,以争取在核事故发生后,公众自己懂得如何防、如何治、如何救,在第一时间做好自我保护,尽量减轻救援人员的负担,让救援部队腾出更多兵力、时间和精力去救治更需要帮助的人、去处置核心区域的泄漏污染问题,以提高部队单位时间内整体应对核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一、指导常识教育

核电站单位和负责相应安保任务的部队,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对核电站附近居民核常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和不定期发放宣传材料、开办免费的夜间学习课堂、设立定点咨询中心等形式,向公众介绍核知识和防护常识。教育内容要重点突出核泄漏的杀伤因素、简易防护和洗消的基本方法等内容。一是突出核泄漏事故杀伤因素的教育。只有掌握了核泄漏如何伤人,才能懂得如何防治。要纠正公众对核泄漏与核弹爆炸混淆的问题,以防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引起群众恐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二是突出核辐射防护简易形式的教育。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会像X射线一样穿透人体组织,杀死细胞并造成致命癌症,只能以材质密实的厚重障碍物阻挡。因此要教育群众,必须躲在厚重障碍物之后进行防护。三是突出放射性尘埃洗消方法的教育。α射线、β射线只有吸入或留在皮肤上才会造成危险,因此部队要将消除沾染的一些实用、简易的消除方法教给群众,教他们使用水源、肥皂、洗衣粉、清洁剂等进行简易消除,清除污染,减轻或避免伤害。

二、指导伤员自救

核泄漏事故通常伴随海啸、地震等大规模自然灾害,伤员数目众多,救援压力较大。因此要大力引导群众自救互救。一是要在事故期间增强群众自救互救意识。事故发生后,先遣救护人员会迅速到达并展开急救。但事故本身还会造成道路损毁、交通阻塞,如若灾害规模较大,群众应不要过多的依赖救援分队。要及时展开自救和互救。美国应急服务总管马克上校曾经表示:“所有的灾难都是地方性的。它自始至终由当地人救援。过程中会有州政府或联邦政府的协助,但那需要时间。大家要记住,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而不是光靠政府。”因此,事故发生后,自救和互护就显得非常重要。二是要教育群众尽早处理伤口。人员受伤形式主要表现为撕裂伤、烫伤、割伤、手脚骨折等。部队要教育群众保持镇定,并迅速对伤口止血,因为即使小伤口也会导致放射性尘埃直接进入血液从而造成致命危险。三是要提供足量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保障。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护,人力资源一般不是问题,关键是抗辐射药物、防护口罩和急救药品等后勤保障工作,问题在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通过国家无偿发放、地区开展捐助等方式储备足量器材和药物,尽量向灾区输送,确保救援行动顺利实施。

三、指导群众撤离

核泄漏之后,有害射线照射就开始形成。建筑物在事故中的碎末和具有放射性的辐射粒子结合就形成了放射性尘埃,这些尘埃被送入大气层随风漂移同时逐渐下落。因此救援部队必须及时指导靠近核电站居住的群众尽早撤离。一是要选好撤离方向。要选择和风向垂直的方向逃离,这样才能尽早避开放射性尘埃的沉降区域。判别方向时,地面风向会受到建筑物的影响,不能反映真实风向。因此要借助较高建筑物上的旗帜或其他高处随风飘荡的物质判定。二是要尽量选择乘车撤离。越早离开辐射区域,人员遭受辐射剂量越小。乘车人员要将车载空调设置于循环功能而后启动,此时只是原本处于车内的气流不断循环使用,外面沾染空气却无法进入。三是步行撤离时要注意躲避危险因素。自然灾害或爆炸会造成建筑物的结构受损,步行逃离时要和墙壁保持一定距离,避开可能崩塌的物体。途中还要小心崩塌的消防水管、暴露的电线、缺盖的下水道口,甚至是不经意的燃气瓶爆炸等。

四、指导选择庇护所

当看到放射性尘埃已经开始漂落沉降时,尚未撤离放射性沾染沉降区域的人员此时需迅速寻找庇护。首先要选择正确的庇护所。日常居住房屋的薄墙和木造房宅对γ射线的阻挡效果十分有限。因此部队要指导群众尽量选择稳固的商业大厦,尤其是地下室作为临时庇护所。一般选取空间小但坚固的空间避难,没有窗户或者窗户较小的地下室更佳。因为其有厚重的砖墙阻挡γ射线。如果没有地下室,应选择较高楼层远离地面的大量积尘辐射。但至少要离上方2层楼,以防屋顶的放射性尘埃照射。其次是在明显位置做好标记。放射性灰尘危重区域内,事故之初来不及撤退的群众在选好庇护所后,进入躲藏之前要做好标记,让后续到来的搜救人员知道里面有生还者,或为短期内部队向公众提供药品、食物、水源时方便找寻。要利用同伴身上的口红、眉笔等各种物品,标注“内有几人”、“进入时间”等信息。再次是对庇护所进行必要的密封和改造。找到所有气孔和通风口,利用胶带或者报纸密封。商业大楼和住宅设计不像防空洞那样密闭,因此不用担心窒息。在高层楼层上行时,部分窗台会堆积有放射性尘埃,γ射线会射向屋内。因此要自己打造一个临时性内部结构抵挡伽马射线,补上办公室薄墙和窗口的不足。一般要找个内部的办公室,门窗越少越好、墙壁越厚越好,进入后要尽量在窗口堆叠桌椅、纸箱等物品,堆叠高度要高于人群中最高人的身高。门口是掩体的弱点,所以要在入口处设置一堵墙,这样一个转弯设计就能阻挡射线的直接照射,可以大量减少人员的辐射照射量。

五、指导人员洗消

泄漏事故发生后,人员身上可能已经沾染了辐射粒子。部队要教育群众及时展开自消。一要强调好消除部位。放射性尘埃沉降时,主要对人员头皮、头发、外衣和手等部位造成沉积,因此要尽量脱下沾染衣物,对身体暴露部位实施洗消,必要时实施全身洗消。二是要教育群众如何洗消。未沾染放射性尘埃的清洁水源即可作为洗消剂,如洗消时使用肥皂、洗衣粉、清洁剂等洗涤用品效果会更佳。洗消后产生的废水要集中存放,集中处理,不得随意排放在地下污水管道或江河湖海中,以防止沾染扩散或污染水源、土壤。三要及时更换衣物。被沾染的衣物要集中进行清洗,彻底消除污染物,必要时可统一销毁,防止污染扩散。被确定为污染区时,人员要尽量待在家中,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教育群众穿衣时尽量选择较厚的衣物,可穿雨衣、雨靴,戴好衣帽、围巾和眼镜等物。尽可能不穿短袖、短裤、裙子等有暴露部位的衣物;同时注意扎紧领口、袖口、裤口等“三口”。要勤洗勤换衣物,尽量减少被放射性灰尘沾染的机会,减轻有害射线对人体照射,最大限度地避免受到辐射伤害。

猜你喜欢
核泄漏尘埃射线
海洋升降流动力学机制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探讨
不染尘埃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东日本大地震文学作品的生态价值
尘埃有多老
『直线、射线、线段』检测题
论日本福岛核污染跨界环境损害的责任
尘埃不定
赤石脂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
γ射线辐照改性聚丙烯的流变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