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各级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互通——记广西市(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项目建设

2011-02-02 06:07龙邦耀
中国应急救援 2011年3期
关键词:灾情基础应急

龙邦耀

国内外地震灾害表明,震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方法。能否及时获取灾区准确的震情和灾情信息,了解灾区的基本情况(如掌握灾区自然环境、人口分布情况和经济水平等),有效应用地震灾害应急指挥与调度系统对地震的发生进行及时响应,迅速可靠的地震现场调查和通讯手段来及时掌握震情灾情,以及可调用的救援队伍和装备物资等是地震应急救灾成败与否的基础保障和关键环节。根据《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城市地震应急技术系统规范》等相关规定,结合广西辖区实际情况,在地市级行政区域建立相应的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和技术系统,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是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呼声。

广西市(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从广西震情、市情、民情出发,结合全区现有防震减灾基础及相应技术条件,以满足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而兴建的。该项目是我国地震系统中唯一实现了省级区域中心与各地级市、市(县)应急指挥中心三级互联互通。建成的广西地震灾害信息收集和应急处置技术系统,有效为领导指挥和决策提供了充分科学依据和先进技术支撑,将进一步提升广西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等防震减灾服务能力。项目的建成,对进一步服务于新时期防震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切实推进广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等具有重大意义。

一、设计思路和原则

项目旨在建成覆盖到地市一级的统一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务必注重地震应急技术系统的先进性与易维护性,切实保障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功能与实时备战状态;务必注重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切实为地震应急处置提供最新、最全面、最可靠的基础数据;务必注重技术系统的实用性,切实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应急技术系统等三个方面为工作思路,重点提升广西地震应急处置能力。项目建设过程中吸收了“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的宝贵经验,在充分利用辖区内地震系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应对突发破坏性地震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设计主要原则如下:

1.一致性原则。项目除项目建设场地规模和装修工程略有不同外,在设备选型、采购、系统软件功能、设备安装调试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建设。

2.先进性原则。设备选用国际、国内先进产品及软件,保证设备更新、软件升级满足项目运维的需要,建立技术先进、系统稳定可靠的技术支撑体系。

3.最大效益原则。充分利用建设场地条件实施工程改造,合理布设指挥大厅、机房、值班用房和办公室等场所,以满足地震应急处置所要的工作环境与技术平台的需要。

二、建设目标与内容

项目通过数字会议、远程会议、大屏幕显示系统、网络通信、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指挥场所及应急指挥软件系统等技术手段,实现地震应急指挥信息汇聚与分发,实现区域中心与地级市中心之间的联动协同,实现地震灾害的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为地震应急处置与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信息,是防震减灾科技水平、地震灾情信息快速获取、应急处置等工作的重要展示窗口。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指挥场所环境建设;

2.指挥中心大厅技术系统建设;

3.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

4.地震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建设;

5.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建设;

6.地震灾情信息标注系统建设。

三、技术系统建设方案

项目建设由网络基础平台系统、大屏幕演示系统、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地震快速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组成。

1. 网络基础平台

项目依托于“十五”数字地震观测项目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了与自治区地震局、各地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的互联。在网络平台搭建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划分了应急系统的单独网段,安装了防火墙等安全防范设备。系统内部实行严格的内外网划分,内网实行单项数据流控制(图1)。

2.指挥中心大厅综合演示系统

大屏幕演示系统主屏幕采用电动波珠幕,宽度为150",在主屏幕两边配置50"的液晶电视作为辅助屏幕,可以分块同时显示各种不同信息,信息显示由指挥大厅的技术人员通过集中控制和切换。中央控制系统部署网络型集中控制主机,通过无线触摸屏控制指挥大厅各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行,控制内容包括大屏幕的信息显示、设备的电源开关等(图2)。

3.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是数字地震观测指挥中心的基础和核心,应急指挥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信息都来自于该数据库群,主要包括地图、社会经济统计、地震基础数据、工程地震资料、灾害影响背景、灾害相关因素、救灾力量储备、震时紧急联络、地震应急预案与法规九大类,能实现应急指挥、灾害规模判断、制订救灾措施、定量化或图形化的表达等功能(图3)。

图1 数字地震观测指挥中心网络结构图

图2 地震应急指挥大厅演示系统连接示意图

图3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群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4.远程视频会议系统

远程会议系统选用KDV8000A多点控制单元和KDV8010A视频会议终端组成,通过地震行业专网实现远程会议系统的互联,实现国家、自治区与市指挥中心之间的地震应急处置协同。中心点MCU汇集中心主会场及14个分会场(13个地级市和1个县)共15路码流,每个会场设计2M,MCU负责对这15路码流进行处理、转发、画面分割等,通过会议控制台对这些码流进行分发、交换、会议控制,由视频录像点播服务器负责对会议进行录像和点播。14个分会场各配置的会议终端,通过专网的传输网络与中心MCU连接,配置专用会议摄像机和话筒。音、视频信号送到终端进行编码后,通过网络传送到中心MCU进行转发、控制等处理(图4)。

5.软件技术系统

软件技术系统是针对地市地震应急处置需求,满足地震应急响应工作要求的业务系统。系统包含了从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管理、地震触发、地震快速评估、评估结果动态修正、灾情信息标注和灾情(震情)简报生成、辅助决策意见生成的完整应急响应工作的业务流程(图5)。

主要有以下功能:

手机短信综合系统:借助现代便捷的通讯手段,基于移动或联通通讯网络,实现震时信息传达、消息驱动等功能。建立起基于B/A/S的手机短信综合系统,服务于地震应急指挥。

地市级灾情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软件:

图4 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图

图5 软件技术系统结构图

从计算机实现的过程来讲,划分为专业模型构建、概念模型建设、GIS模型实现、程序实现。主要功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灾情的自动评估,要求是接收到地震速报参数后,经过计算机系统的自动处理,15分钟之内借助GIS技术给出直观的、可视化的灾情初步评估结果信息;第二是灾情的动态跟踪评估,要求在获取到修正后的地震参数或地震现场调查的反馈数据作为灾情动态跟踪的输入部分,根据参数的特征选择不同的修正模型,重新评估地震灾害损失,从而得到进一步逼近真实的地震灾害损失结果。主要实现功能为:给出灾区范围,给出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进行重点目标快速评估,给出灾害规模,给出灾情报告,现场灾情信息跟踪与处理,快速评估结果修正,灾情文档管理。

地震应急指挥辅助决策系统:辅助指挥人员在一系列灾区信息及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制订各种救灾方案,抢险避险等各种行动方案,并做出指挥决策,提供救灾指挥所需的各种提示信息。

地震应急信息通告系统:基于B/S和C/S混合架构的信息发布与查询、检索、服务平台,为指挥长、副指挥长、其它部门随同人员和地震系统内部工作人员以及公众等提供不同层次的信息服务。

地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按照地震系统确定的统一的建库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适应于地市级城市的应急指挥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

地震标注及行动方案演示系统:系统具备了丰富的点图符号标注,可设置样式的文字标注,可以自定义样式的面状标注,自定义的动画标注及动画方案的保存和更改等功能。

四、建筑设计

项目中每个建设单位典型建设面积约为400m2,包括指挥大厅、机房、值班室、工作室等功能区。指挥大厅安装了防静电地板、铺设强、弱电桥架,实现了强、弱电结点的合理分配;建设各强、弱电系统穿线敷管及插座、电源主线配电柜系统,解决系统供电问题;配备空调,使用消防CO2气体灭火器;安装防盗门;配备了12KVA的UPS电源;为指挥大厅代表席专门设计了专用工作台,网线、电话、VGA线等直接到桌面。

其中,指挥大厅综合布线系统要求采用和支持各种相关技术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及工业标准,不仅能支持现在的各种应用,还能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

五、主要成果、体会与前景展望

(一)主要成果

一是建成了广西13个地级市和1个县级(平果县)防震减灾指挥中心场所。指挥中心场所按照建筑规范和国家有关标准实施了综合布线工程,保证了应急指挥场所的信息畅通;指挥中心大厅安装了大屏幕及辅助显示系统,保证震情、灾情、应急指挥信息的程序控制显示;安装了音响系统,使其具有会议发言、播放、混音、背景及配音、监听均衡控制的功能;建设了数字会议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实现了IP连接,可与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其他市(县)连接,有效地提高了应急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曾多次成功实现四级(全国、自治区、地级市和县)地震应急指挥演练。

二是建立了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涵盖有高新技术的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在地级市得到充分应用,填补了市(县)级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空白,建立了覆盖市所在辖区的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为自治区及当地政府进行地震应急、抗震救灾指挥提供了各种必要的技术手段。

三是建成了适合地级市应用的应急基础数据库。通过项目的建设,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已初具规模,不仅为日常应急救援提供数据,而且为日后数据的维护与更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不仅为地震应急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也将为其它灾害应急和科学研究提供信息支持,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体会和前景展望

1、抓住重点、控制要点,确保质量是成败关键。一是抓项目选址,反复论证。二是抓施工设计和投资概算,它是施工和验收的依据。三是抓档案管理,确保工程建设有痕迹,保证工程质量。

2、综合应用是未来趋势。在设计之初,充分认识到该系统是一个支撑地震应急综合应用的平台,既考虑了多种应用的集成,又兼顾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了该平台作为地震应急的可用性。

3、日常管理维护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保障。依法管理、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及时考核是保证。

项目建成后如何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为防震减灾服务,为社会服务,需要地震专家、行业管理者共同思考和努力。今后,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应用、管理、技术多个层面上提高指挥中心各系统的使用效能,不断拓展系统的应用范围,使系统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加强系统的管理,围绕地震应急和日常工作制定相应的预案和制度,以保证地震应急时系统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提高系统的技术含量和可用性,完善工程实施中的不足,真正发挥广西市(县)数字地震观测指挥中心的项目价值。

猜你喜欢
灾情基础应急
盐城市夯实灾害灾情管理基础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2022年6月全球灾情
“不等式”基础巩固
2021年12月全球灾情
“整式”基础巩固
A dataset of Ya’an Earthquake based on social media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