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职语文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2010-12-17 09:22李建强李武亚
重庆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语文课程教材

李建强 ,李武亚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重庆400052;2.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400715)

略论高职语文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李建强1,李武亚2

(1.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学院,重庆400052;2.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 北碚400715)

语文课程是指以教科书为基准,教师与学生在学校中所传授与学习的所有文化与知识的总和。当前,我国高职语文课程存在专业定位不明、内容体系过时、结构混杂凌乱等问题。对高职语文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必须促进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基于专业定位进行内容选择;基于社会需求推进课程内容的动态生成。

高职;语文课程;课程内容;课程体系

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十四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职业教育要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及教材[1]。2005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2]

一、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的内涵

本文所指的“课程内容”包含两个基点,一个对象。两个基点为:第一,本文探讨的只是作为教师传授与学生学习对象的课程内容本身,而不是关于课程内容的文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通常都有“课程内容”(教学内容)这一部分,但该部分所列示的并不是教师所传授的和学生所学习的课程内容本身,而是对课程内容选择领域及选择原则的具体规定,实际上已等同于课程目标的细化,因而不能成为本文所探讨的对象。第二,教师与学生在学校中所传授与学习的所有文化与知识都可以视为“课程内容”。中小学校的课程内容只能是经政府部门或由政府指定的专门机构审定认可的教育文本,但是高等学校选择文本的自主性要大得多。不管这些文本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最终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和遵循,但终究是衡量“课程内容”的一个标准。从上述两个基点出发,本文将以高职语文教科书为主要对象,探讨与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语文课程内容所下的定义是:以教科书为基准,语文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在学校中所传授与学习的所有文化与知识的总和。

二、高职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制定的 《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在于充分发挥语言科学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日益交叉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显著,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初见成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在取得诸多成绩的同时,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也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选择上专业定位不明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型,虽然也具有“高等性”,但是其“高等性”不能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等性”。高职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语文教学要为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服务,而不是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附庸,要立足于职业定位,突出应用、实用,促进语文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和谐发展。

现行的很多高职语文教材是本科教材的缩减版,多是由一些重点大学的教师编写,往往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理论体系的建立,强调语文学科的文化含蕴,忽略了各个专业中不同职业技术应用人才的语文学科需求。本科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的不同,课程难度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由于使用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高职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包括在诗词、散文、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更习惯于听教师的讲解,缺乏独立分析的能力,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教师已经讲过的文章,学生还能勉强掌握,而没讲过的就不能进行独立分析或分析得不准确。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组织编写了一批高职院校专用的应用写作教材,但内容上理论论述过多,实际指导偏少;知识陈述过多,设计教学环节较少,因此操作性不强,教学效果不好。

2.教学内容体系跟不上时代步伐

高职教育所有课程的教学均以学生的就业为出发点,高职语文课程也不例外。所以,高职语文教材要具有针对性,体现时代特征,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健全人格的人才。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培养人们认知、沟通、写作、思维等职业能力和人文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企及的优势。

但是,目前高职语文教材内容雷同、陈旧的现象普遍存在[3]。许多学校的语文课内容缺乏更新,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意义不大。另外,科技进步使信息的传播十分方便迅捷,学生能够从广播、电视、书刊杂志、网络等渠道了解和学到语文知识,所以,缺乏新意和新颖性的教学内容,单一、单调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使不少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此外,不管是采用全国通用的大学语文教材还是由学校自行编写的教材,几乎所有的高职语文教材在范文选择上,常常与中学语文课本或本科院校教材雷同,且选文的创作年代大多久远,与现代社会生活多色调、快节奏的旋律极不协调,使得学生对其不感兴趣。

3.教学内容结构混杂凌乱

高职语文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决定着培养的学生是否能胜任生产实践的需要。同时,课程内容结构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是语文学科课程体系的骨架,内容的比例关系,体现出课程设置的理念和价值取向。高职语文课程要以“就业为指导,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现代职教理念为指导,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目前,由学校自行编写的高职语文教材中,杂糅型教材数量较多。以某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为例。课程分为5个板块: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传统。实际上,由于高职学生知识储备的限制,哲学内容一进入课堂就让学生感到学习难度极大。历史部分的知识学生在中学时已经掌握,特别是文科学生更为熟悉,完全没有必要进行重复学习。哲学、历史、文学部分选取的文章几乎全是文言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现象。总之,整本教材信息量过大,内容驳杂,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仅占整本教材的六分之一。

三、对高职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建设的建议

怎样根据科学知识的更新和社会进步的需求来改革教学内容,是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中心。所以,语文课教师必须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与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相关的知识、社会生活动态(主要是学生当前的就业状态),打破语文课程的“自我体系”,明确教学目标,精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专业课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培养劳动者的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包含各个具体课程模块的语文学科库,再根据专业课程设置的变化及语文课程时数的多少,选择具体的知识点,最终实现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社会生活的完美结合。总体而言,语文课程内容设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应用型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具有高技术、高技能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而非探索规律、研究原理的学科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课程设置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的组成可以由图1表示:

图1 高职语文课程组成的简单模型图

在教学实践中,应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时空结构中,教师群体由于拥有较多的掌控权,往往以 “社会代表者”的身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并对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起着较强的控制作用,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成长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但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时空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首先,在教学时空的内涵方面,不仅应关注其构成本身,而且要关注与其构成密切相连的诸多方面,如教学时空结构与角色定位、互动类型、知识分配、话语权力以及学生个体社会化等一系列问题。其次,在教学时空的外延方面,应拓宽语文课堂教学领域,开放教学时空,为学生提供语文学习的社会大背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语文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在语文学习和应用中不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应该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新课标精神和教材特点,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的指导下,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外延大致等同。为此,本文主张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课堂教学全方位地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整体、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把语文学习延伸到丰富多彩的校园和社会生活中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特长等得到全面发展。

2.基于专业定位进行内容选择

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课程。相比之下,学生对于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导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如果能将专业课程的需要同语文课程相结合,就能改变这种情况[4]。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先根据专业需求,确定相关的课程内容,再根据课时多少决定课程的比例。例如,室内设计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备装饰艺术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岗位技能,适应各类装饰艺术设计、施工及管理等岗位工作需要的高复合技能型人才。室内设计专业中设计方案的说明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同时也会涉及到诸如室内设计委托合同、策划书等一系列与应用写作相关的知识。据此,可以选择将《应用写作》、《大学语文》的内容合成一门课,形成少而精的课程内容。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学期,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授课。以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公文部分为例,通用公文从文种上划分,可分为行政公文和事物公文。行政公文种类包括13种,其中的命令、决定、通报、批复、意见、函可让学生简单掌握,掌握其用法。室内设计专业可根据将来工作需要重点掌握通知、议案、报告等,教师在讲解时可重点讲授;事务公文中计划、总结在工作中经常涉及,也需要学生重点掌握。

3.基于社会需求促进课程内容动态生成

教育具有两大社会职能,即为社会存在与发展服务,为人的存在与发展服务。这两大社会职能的完整实现,是教育事业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当然也是高职语文课程设置的落脚点。所以,高职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总的来说,高职语文课程应涉及以下领域:首先,社会生活。高职语文课程培养的人才是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文素质、人文精神,具有健全人格的和谐发展的人。人文素质不仅仅是指课本内容,更包括了作为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生活技巧。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动态、法律常识、心理知识等,以便在求职过程中取得优势。高职语文课程可以加入有关社会动态的内容,在课前或课后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品评时事热点,各抒己见。其次,加强交际能力训练。我国高职在校学生的交际能力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教师可以将课堂变成师生交流、对话、合作的平台,鼓励学生发言,调动学生思维。此外,高职语文课程可以开设社交口才、即兴演讲、求职口才以及推销口才这样一些课程[5]。最后,增加动态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举实例,让学生收集资料,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能就知识谈知识,重点是让学生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合适的知识。教师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书画比赛、征文、辩论、朗诵、主持人挑战赛、多种形式的讲座等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6]。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人民教育,1999,(7).

[2]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2038&infoid=17095.

[3]李梅.关于高职语文教材建设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8,(8).

[4]滕晓婳.高职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整合初探[J].今日南国,2009,(2).

[5]韦蝶青.高职语文课堂交往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6]孙承波.试论高职语文单元课程的开发[J].辽宁高职学报,2009,(8).

G642.4

A

1008-6382(2010)05-0028-04

10.3969/j.issn.1008-6382.2010.05.007

2010-09-10

李建强(1985-),男,重庆垫江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主要从事高职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

(责任编辑 安 然)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语文课程教材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