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的家世及其特点

2010-12-12 07:44
关键词:沈约宋书吴兴

(浙江树人大学 区域文化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5)

语言与文学

沈约的家世及其特点

林家骊

(浙江树人大学 区域文化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5)

本文对我国南朝齐梁时期著名文学家沈约的家世即“吴兴沈氏”家族的起源及演变进行了探讨。论文分四个部分:吴兴沈氏的起源;由江北南迁之前;沈戎定居吴兴余不乡;沈氏两次家难对吴兴沈氏由武力强宗向文化士族的转化过程的引导。

吴兴沈氏;沈戎;沈约;武力强宗;文化士族

沈约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在当时就有“一代词宗”之誉,其创立的“声律论”为我国诗歌在齐梁之际“永明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作的《宋书》也成为二十四史中的一种,其卓越的文史成就引人注目。然而,其辉煌成就背后的原因,即家世的变迁和本人的遭遇更值得研究。本文即试对其家世及其特点作一探讨。

一、沈氏的起源——三种不可捉摸的说法

关于沈约乃至吴兴整个沈氏的远祖,其实已不可确考。今可据者,有三种说法,即沈约《宋书·自序》、沈麟士《沈氏述祖德碑》及王符《潜夫论》。

沈约《宋书·自序》曰:

昔少暤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颛顼嘉之,封诸汾州。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定公四年(按《南史·沈约传》作“鲁昭四年”),诸侯会召陵伐楚,沈子不会,晋使蔡伐沈,灭之,以沈子嘉归。其后因国为氏。[1]2442

沈麟士《沈氏述祖德碑》曰:

沈本姬姓,自帝喾之妃姜嫄,践巨人迹而生后稷,树艺五谷,开粒食之源,贻万世之利。《书》曰:“后稷播种,蒸民而粒”是也。传玺叔望裔不窟生鞠,鞠生公刘,复修后稷之业,百姓怀之。子庆节,国于豳。继皇仆、差弗、毁隃、公非辟方、高圉侯牟、亚圉云都、组绀诸盩、及古公亶父,笃于仁义,避狄迁岐,民皆舍故土而归之。古公传王季、文王。圣化普被,归命者四十国,孔子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迨武王受命,其同母弟聃季载,乃文王十子也。有才德,为司空,封于汝南平舆之沈亭,为沈子国,沈氏得姓,实始诸此。聃季卒,子伯桓立;伯桓卒,子冋立,冋卒,子采立;采卒,子乙初立,乙初卒,子苏立;苏卒,无嗣,弟杼承统。杼之子庚向、壬局,而庚向入为周卿,勤于王事,仍封其子忽于沈。忽卒,子不离立;不离卒,子辛生立;辛生卒,子已济立;已济卒,子遇立;遇卒,子楫立;楫卒,子德胤立;德胤卒,子鱄立;鱄卒,子逞立,年尚幼。周敬王元年,吴伐之,奔楚,子嘉立。以不赴召陵之会,晋怒,使蔡人灭其国。自聃季至嘉历世十八。国虽小弱,然率忠厚,鲜有兵革之警。嘉生尹丙、尹戌,才略杰出,精於兵机,入楚为令尹。戌生诸梁,字子高,有五虎之威,九牛之力,怒发强须,摧锋敢战,楚封为叶公。生茂春及尹射、尹文。茂春袭叶爵,传叶氏族。尹射生尹赤、尹未,隐华山。尹文生随,楚内史司户参军。随生永中、乙奇。永中生犹行,受业於曾子之门,仕齐卫大夫。犹行生安仁,安仁生同,俱齐大夫,居武城。[2]3179-3180

两相对照,沈约的沈氏起源说比沈麟士的沈氏起源说在时间上往前推了许多。如果说周文王相对来说可以考实的话,那么少暤金天氏则是传说中的人物了。由于是传说,各种典籍中关于少暤(少昊)的记载就显得不一致了。在传说中,他是古代东夷族首领,名挚(一作质)。东夷族以鸟为图腾,相传他曾以鸟名为官名,设有工正和家正,管理手工业和农业。《山海经·大荒东经》云:“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3]1380《左传·昭公十七年》:“少暤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4]“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者,实谓百官即百鸟;少暤挚(鸷)即百鸟之王。然而,后代又平添了许多传说。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处璇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水际,与皇娥嬿戏,奏便娟之乐,游漾忘归。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熏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亦曰桑丘氏。”“少昊以主西方,一号金天氏,亦曰金穷氏。”此少昊生于穷桑。其地盖在西方。而《尸子》云:“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3]373此穷桑为少昊之都,其地乃在东方。又《山海经·西次三经》云:“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3]1346郭璞注:“日西入则反景东照,主司察之。”郝懿行云:“是神,员神,盖即少昊也。”曾为百鸟王之少昊,乃降而为“司反景”之山神。其最后神职,则在与蓐收共司“西方之极”万二千里地,又为西方之天帝。少昊所处地或东或西,其神职或升或降,于此见神话传说之纷岐无定。少昊后裔为国于下方者,有北方海外之一目国;子孙中闻人有“为弓矢”之般,“降处缗渊”之倍伐,汾水水神台骀,大傩逐疫食蛊之穷奇等。

沈麟士《沈氏述祖德碑》是否真是沈麟士作,后人有许多疑问,极可能是后人托名之作,但即使是伪作,是沈姓人伪作可能性比较大。

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七“沈”姓起源之说,没有采沈约之说法,而与沈麟士《沈氏述祖德碑》相同:“周文王第十子聃食采于沈,因氏焉。今汝南平舆沈亭,即沈子国也。”[5]

沈约为何要将吴兴沈氏列为百鸟之王少昊金天氏之后,而不强调周文王,是不是沈约有意识地将吴兴沈氏纳入南方鸟图腾文化的范围呢?联系沈约一辈子为提高南方士族地位而作的努力,这也许是有根据的。

关于吴兴沈氏的起源,第三种说法是王符的《潜夫论》。王符《潜夫论·志氏姓》曰:

祝融之孙,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芈……芈姓之裔熊严,成王封之于楚,是为粥熊,又号粥子,生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紃嗣为荆子,或封于夔,或封于越,夔子不祀祝融、粥熊,楚伐灭,公族有楚季氏、列宗氏……沈氏……皆芈姓也。”[6]

以为沈氏是祝融氏的后裔,祝融也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是炎帝后裔,《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3]1387据上所叙,祝融乃炎帝之裔;然据《海内经》云:“黄帝娶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3]1385-1386。《大荒西经》云:“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3]1382祝融又为黄帝之裔。又《海外南经》:“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3]1370此祝融之形貌。《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炎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3]1229此祝融之职司。祝融神话,还见《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3]1387;《墨子·非攻下》:“(成汤伐夏),天命融(祝融)隆(降)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3]240;见于《尚书太传》及《太公金匮》者有祝融等七神雪天远来,助周灭殷事;见于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者有共工与祝融战,不胜而怒触不周山事等。这些说法其实也不可全信,这里不再细说。

总之,吴兴沈氏的远祖其实已不可确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吴兴沈氏一脉来自北方。

二、由江北南迁之前——一段似有似无的模糊历史

关于沈子嘉之后,沈约《宋书·自序》曰:“自兹以降,谱谍罔存。”接下来写道:

秦末有沈逞,征丞相,不就。汉初逞曾孙保,封竹邑侯。保子遵,自本国迁居九江之寿春,官至齐王太傅、敷德侯。遵子达,骠骑将军。达子乾,尚书令。乾子弘,南阳太守。弘子勗,河内守。勗子奋,御史中丞。奋子恪,将作大匠。恪子谦,尚书、关内侯。谦子靖,济阴太守。[1]2443

画成谱系如下:

逞(秦征丞相不就)——×——×——保(竹邑侯)——遵(齐王太傅、敷德侯)——达(骠骑将军)——乾(尚书令)——弘(南阳太守)——勗(河内守)——奋(御史中丞)——恪(将作大匠)——谦(尚书、关内侯)——靖(济阴太守)

可以看出,沈氏自北方迁来寿春约在西汉初年。

沈麟士《沈氏述祖德碑》描述很详细:

嘉生尹丙、尹戌,才略杰出,精于兵机,入楚为令尹。戌生诸梁,字子高,有五虎之威,九牛之力,怒发强须,摧锋敢战,楚封为叶公,生茂春及尹射、尹文。茂春袭叶爵,传叶氏族。尹射生尹赤、尹未,隐华山。尹文生随,楚内史司户参军。随生永中、乙奇。永中生犹行,受业於曾子之门,仕齐卫大夫。犹行生安仁,安仁生同,俱齐大夫,居武城。同生郢,有才名。秦始皇并天下,诏封丞相(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作封),辞徙江南。郢生平,平生祖;祖生保,汉文帝以征蛮功封竹邑侯。保生遵,太子太傅、敷德侯,家九江之寿春。遵生达及逵,达为骠骑将军,生乾,拜尚书令。乾生南阳太守弘,弘生河南郡守昂及勖。昂生御史中丞奋。奋生将作大匠子恪。恪生尚书关内侯谏及谦。谦生靖,济阴太守。[2]3180

列成谱系如下:

关于沈氏这段历史,有人信之,比如《新唐书》的作者欧阳修。然而,更多的却是批评意见,比如洪迈在《容斋随笔》卷六《唐书世系表》条,就批评了欧阳修轻信家谱记载,指出:

《新唐·宰相世系表》,皆承用逐家谱牒,故多有谬误,内沈氏者最可笑。其略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鲁成公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逞,字修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嘉生尹戌,戌生诸梁,诸梁子尹射,字修文。其后入汉,有为齐王太傅敷德侯者,有为骠骑将军者,有为彭城侯者。”《宋书》沈约《自叙》云:“金天氏之后,沈国在汝南平舆,定公四年,为蔡所灭。秦末有逞者,征丞相不就。”其后颇与《唐表》同。按聃季所封自是一国,与沈了不相涉。春秋成公八年,晋侵沈,获沈子揖,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之师于鸡父,沈子逞灭。定四年,蔡灭沈,杀沈子嘉。今《表》云:“聃季字子揖,成八年为晋所灭”,是文王之子寿五百余岁矣。逞为吴所杀,而《表》云奔楚,《宋书》云,秦召为丞相,沈尹戌为楚将,战死于柏举,正与嘉之死同时,而以为嘉之子。尹射书于《左传》,三十四年始书诸梁,乃以为其子。又春秋时人立字皆从子及伯仲,岂有修之、惟良、修文之比。《汉列侯表》岂有所谓敷德、彭城侯?《百官表》岂有所谓骠骑将军沈达者?沈约称一时文宗,妄谱其上世名氏官爵,固可嗤诮,又不分别两沈国,其金天氏之裔,沈、姒、蓐、黄之沈,封于汾川,晋灭之,春秋之沈,封于汝南,蔡灭之,顾合而为一,岂不读《左氏》乎?欧阳公略不笔削,为可恨也。[7]

沈约《宋书·自序》与沈麟士《沈氏述祖德碑》述沈氏历史,这一段疑问颇多,尤其是沈麟士之碑,许多学者均指为后人伪托之作,比如称沈戎“捨故宅为佛寺”,一般认为汉光武帝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沈麟士为著名经学家,不会连这一点基本常识都没有,且又凭空为沈约的《宋书·自序》补足了许多连历史学家沈约都不知道的环节,更使人感到疑窦丛生。

综上所述,沈氏这段历史该是一段不可确考似有似无的历史,不能看作是信史。

三、沈戎定居余不乡——吴兴沈氏的真正开始

沈氏确切可考的历史,应该从东汉沈戎开始,沈约《宋书·自序》云:“

靖子戎,字威卿,仕州为从事,说降剧贼尹良,汉光武嘉其功,封为海昏县侯,辞不受。因避地徙居会稽乌程县之余不乡,遂世家焉。[1]2443-2444

沈麟士《沈氏述祖德碑》说得有些不同:

谏生戎,字威卿,初为光禄勋,以九江从事,迁济阳太守。时尹良逆命,戎不烦兵甲,往谕降之。光武锡茅海昏侯,辞不受;因居吴兴,子孙蕃衍,毓秀产灵。凡金鹅乡之沈,皆出于祖戎。德文并著,辉映后先。[2]3180

在《沈氏述祖德碑》里还写道:

沈莫盛于吴兴。始吾祖戎,建大勋,辞显秩,繇江北避地,居吴之余不乡。其卒也,于永平元年(按,即公元58年),葬乡之金鳌山。时有金鹅飞集,三鸣而去。童谣曰:“金鹅鸣,沈氏兴,代代出公卿。”遂更名其山曰金鹅。[2]3179

从以上两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吴兴沈氏家族的兴盛确实发轫于东汉光武帝时的沈戎,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在沈约《宋书·自序》中,对沈戎开始到沈约这一支的沈氏家族史叙述颇详,现整理如下:

沈麟士《沈氏述祖德碑》叙述了另一支谱系,即沈戎到沈景再到沈庆之,也就是沈麟士这一脉的谱系:

这两个谱系,其实都是有问题的。先看沈约《宋书·自序》的谱系,东汉一朝,从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到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共计195年,而这里却只列了沈戎、鄷(兄弟)、鸾、直、瑜(兄弟)五代,显然是有遗漏的;从吴大帝孙权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到梁天监元年(公元503年)280年之间也只列了10代。沈麟士《沈氏述祖德碑》的谱系,与之有出入,在沈约《宋书·自序》里的鄷、浒、景由三兄弟关系变成了父子关系。沈约《自序》主要写了沈浒到沈约的谱系,沈麟士《述祖德碑》主要写了沈景到沈庆之这一脉的谱系,虽然都有缺点,但都为我们研究吴兴沈氏繁衍、发展的历史提供了一些线索。

从沈戎定居吴兴武康到陈代亡国,前后经历了500多年沧桑岁月。在这数百年间,吴兴沈氏始终以其顽强的生命活跃在我国东南部。纵观以上两个谱系,我们可以把沈约、沈麟之之前的沈氏家族史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东汉时期。时天下相对太平,沈氏家族大多担任文职官员。按照沈约的《宋书·自序》的说法,沈戎有三子:鄷、浒、景。鄷、浒功名不显,而沈景却以“端鲠清直”而载入史册。《后汉书·河间孝王开传》载:“开立四十二年薨,子惠王政嗣。政傲佷,不奉法宪。顺帝以侍御史吴郡沈景有强能称,故擢为河间相。景到国谒王,王不正服,箕踞殿上。侍郎赞拜,景峙不为礼。问王所在,虎贲曰:‘是非王邪?’景曰:‘王不服,常人何别!今相谒王,岂谒无礼者邪!’王惭而更服,景然后拜。出住宫门外,请王傅责之曰:‘前发京师,陛下见受诏,以王不恭,使相检督。诸君空受爵禄,而无训导之义。’因奏治罪。诏书让政而诘责傅。景因捕诸奸人上案其罪,杀戮尤恶者数十人,出冤狱有百余人。政遂为改节,悔过自修。”[8]沈景是沈氏家族中见诸正史的第一人。如以沈景为代表,说明吴兴沈氏的特点,那么,这一阶段沈氏家族的特点是以注重德操和政绩名世的。

第二阶段是在三国两晋时期。天下动乱,战争频仍,沈氏家族以武功扬名,是三吴间著名的豪门和武力强宗。我们可以举许多例子来说明问题。最著名的例子是东晋时沈充助王敦灭周氏一族。东晋之初,许多北来的世家大族为了在江东站稳脚跟,首先要巴结、拉拢当地的豪姓大族,当时南方土著豪门中,已转为文化士族的有朱、张、顾、陆四大姓,武力强宗则有周、沈、钱三家,沈氏已成为江东仅次于周氏的武力豪门劲旅,沈充少好兵书,颇以雄豪闻于乡里,王敦引为参军,时钱氏因曾遭周氏打击而耿耿于怀,意欲报仇,钱凤也作了王敦铠曹参军。《晋书·周札传》:“江东之豪,莫过周、沈。”而周札家一门五侯,“周氏贵盛,莫与为比”。王敦制造借口,利用沈氏之力,灭掉周札一门。后来沈充参与王敦叛乱,兵败时为部将吴儒所杀。其后如沈庆之曾多次率兵平定边地叛乱,封为始兴公,进位司空;沈攸之征战东西,被封为东兴县侯;其他如沈演之、沈文秀等也无不以勇猛著称。再看沈田之、沈林子兄弟,曾随刘裕讨伐鲜卑,大败刘毅,攻入长安,刘裕在庆功会上对沈田之说:“咸阳之平,卿之功也。”(《宋书·自序》)沈约之父沈璞也是一员骁将。元嘉二十七年王玄谟北伐,大败而归,魏兵追至江畔,沈璞时任盱眙太守,固城死守,魏兵攻打三旬不下,伤亡过重,只得退去。此战对阻止北兵南下,稳固江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皇帝及王公大臣都奉书以贺,赏赐丰赡,沈氏家族的兴盛又一次达到顶点,故沈麟士说:“沈氏之兴,莫过是也。”(沈麟士《沈氏述祖德碑》)沈约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浓重武力强宗色彩的江南豪族之家。

四、两次家难的启示——沈约的振起与吴兴沈氏由武力强宗向文化士族的转化

然而,武力强宗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总是要遭到统治集团的猜忌和摧残的。吴兴沈氏和另外两个武力强宗周氏、钱氏一样,在被统治集团利用过了之后,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沈氏其他的支派,这里不再详论。单就沈约这一家族,在不长的时间里,就遭到了两次灭顶之灾。

一次是东晋安帝隆安年间,沈约的高祖沈警和曾祖穆夫兄弟因卷入孙恩天师道起义而被杀。《宋书·自序》云:

警字世明,惇笃有行业,学通《左氏春秋》。家世富殖,财产累千金,仕郡主簿,后将军谢安命为参军,甚相敬重。警内足于财,为东南豪士,无仕进意,谢病归,……还家积载,以素业自娱。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王恭镇京口,与警有旧好,复引为参军,手书殷勤,苦相招致,不得已而应之,寻复谢职。子穆夫字彦和,少好学,亦通《左氏春秋》。王恭命为前军主簿,……初,钱唐人杜子恭通灵有道术,东土豪家及京邑贵望,并事之为弟子,执在三之敬。警累世事道,亦敬事子恭。子恭死,门徒孙泰、泰弟子恩传其业,警复事之。隆安三年,恩于会稽作乱,自称征东将军,三吴皆响应。穆夫时在会稽,恩以为前部参军、振武将军、余姚令。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恩为刘牢之所破,辅国将军高素于山阴回踵埭执穆夫及伪吴郡太守陆环之、吴兴太守丘尫。并见害,函首送京邑,事见《隆安故事》。先是宗人沈预素无士行,为警所疾,至是警闻穆夫预乱,逃藏将免矣,预以告官,警及穆夫、弟仲夫、任夫、预夫、佩夫并遇害,唯穆夫子渊子、云子、田子、林子、虔子获全。[1]2445-2446

另一次是宋文帝元嘉末年沈约之父沈璞因卷入文帝之子皇位之争的政治漩涡中而被杀。《宋书·自序》云:

璞字道真,林子少子也。……元嘉十七年,始兴王濬为扬州刺史,宠爱殊异,以为主簿。时顺阳范晔为长史,行州事。晔性颇疏,……在职八年,神州大治,民无谤黩,璞有力焉。二十二年,范晔坐事诛,于时濬虽曰亲览,州事一以付璞。……濬年既长,璞固求辞事,上虽听许,而意甚不悦。以璞为濬始兴国大农,寻除秣陵令。……俄迁宣威将军、盱眙太守。时王师北伐,彭、汴无虞。璞以强寇对阵,事未可测,郡首淮隅,道当冲要,乃修城垒,浚重隍,聚材石,积盐米,为不可胜之算。众咸不同,朝旨亦谓为过。俄而贼大越逸,索虏大帅託跋焘自率步骑数十万,陵践六州,京邑为之骚惧,百守千城,莫不奔骇。……及贼至,四面蚁集攻城,璞与(臧)质随宜应拒,攻守三旬,殄其太半,焘乃遁走。……征还,淮南太守,赏赐丰厚,日夕讌见。……三十年,元凶弑立,璞乃号泣曰:“一门豪殊常之恩,而逢若斯之运,悠悠上天,此何人哉。”日夜忧叹,以至动疾。会二凶逼令送老弱还都,璞性笃孝,寻闻尊老应幽执,辄哽咽不自胜,疾遂增笃,不堪远迎,世祖义军至界首,方得致身。先是,琅邪颜竣欲与璞交,不酬其意,竣以致恨。及世祖将至都,方有馋说以璞奉迎之晚,横罹世难,时年三十八。[1]2460-2465

这两次家难给沈约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沈璞被杀,使得沈约的童年生活历尽了艰辛,《梁书》本传云:

父璞,淮南太守。璞元嘉末被诛,约幼潜窜,会赦免。既而流寓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倦。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9]232

又云:

少时孤贫,丐于宗党,得米数百斛,为宗人所悔,覆米而去。及贵,不以为憾,用为郡部传。[9]242

当然,童年的艰辛带给沈约的不完全是灾难。生活的艰辛,世道的坎坷,对于意志坚强者来说,只不过是多了一些磨难和锻炼而已。沈约经过多年的苦读生涯,为日后成为一代文宗打下了坚实的学业基础,也为日后稳健谨慎的处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家道的中落,深厚的儒家思想影响,使得沈约想重振沈氏门风的愿望十分强烈。而历尽坎坷,遍尝人间苦难的经历,又使得他处世时时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从表面上来看,沈约历仕宋、齐、梁三期,他在宋时起家奉朝请,在蔡兴宗、刘燮的手下做过记室,又结识了萧赜、萧长懋父子,严格地来说,他在宋代未做过什么像样的正式官职,只是为日后迈向仕途打下了生活的基础和积累了仕宦的经验。

到了齐代,尤其是齐武帝萧赜即位做了皇帝之后,萧长懋得立为太子,这两位都是沈约在郢州晋熙王府时结识的老相知,这对沈约来说,真可谓是如鱼得水。文惠太子对沈约甚为信任。“时东宫多士,约特被亲遇”,而武帝次子、文惠同母弟司徒竟陵王也开西邸招学士,沈约等“八友”又同游于鸡笼山西邸。永明十年,政治清平,沈约可谓青云有路,他本人也雄心勃勃,很想有一番作为。然而,在武帝眼中,沈约只不过是一介文士,在《南史·刘係宗传》中记载了他评价沈约、王融的话:“学士辈不甚经国,唯大读书耳。”“沈约、王融数百人,于事何用?”因此,永明之世,沈约五十岁上下,正年富力强时,也还没有得到什么重要的任用。永明十一年,文惠太子、武帝相继去世,不久竟陵王抑郁而终,南齐小朝廷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政局又重新陷入复杂的情况之中。郁林王即位,沈约被任命为东阳太守,在任三年。回京后担任五兵尚书、国子祭酒等职,虽也代朝廷起草过一些诏书,然而对于胸怀大志,极想有所作为的沈约来说,这些闲职是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的。尤其是他的好友王融、谢朓相继被杀,一生谨慎的他也不能不时常产生忧谗畏讥的感觉。为避祸全身,他一度产生过隐退的念头。然因“昧于荣利”,终于未能迈出这一步。

后来“八友”之一的萧衍担任了雍州刺史,挥师东下,占领了建康。这时,“八友”中的沈约、范云、任昉都赞翊萧衍以梁代齐。在这一活动中,沈约深受梁武帝赞赏。武帝登位后,封沈约为建昌县侯、尚书仆射,母为建昌国太夫人,“朝野以为荣”(《梁书·沈约传》)。然而,非常微妙的是,《南史·周捨传》中记载了这这样一件事:“初,范云卒,佥以沈约允当枢管,帝以约轻易,不如徐勉,于是勉、捨同参国政。”[10]这件事情给沈约的刺激估计也是够大的,他深深地体会到了侨姓士族和南方士族的不同。侨姓士族对南方士族始终是心存芥蒂的,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像他这样属于南方士族的人能作到尚书仆射已是梁武帝的特殊开恩了。因此,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变得更加谨慎,《梁书》本传说他“用事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政之得失,唯唯而已”[9]242。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沈约在政治上建树不多,在文史领域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除了著述颇丰之外,还在齐梁时代引领文坛,被誉为“一代辞宗”。无独有偶,吴兴沈氏的另一著名人物沈麟士也在经子方面建树颇多,只不过二人不同:一在朝,一在野,沈约终生为官,沈麟士始终不仕;一重在文史,一重在经子。但二人有一共同点,即在引领沈氏由武力强宗转化为文化士族方面,作出了努力与贡献,为重振沈氏门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之后的沈氏家人,似乎已很少从武,而从文之人却不断涌现,比如沈约的儿子与孙子。沈约的儿子沈旋,“位司徒右长史、太子仆”,“终于南康内史”,“集注《迩言》”。孙沈众,《陈书》本传云:“好学,颇有文词,起家梁镇卫南平王法曹参军、太子舍人,是时,梁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与陈郡谢景同时召见于文德殿,帝令众为《竹赋》。赋成,奏,帝善之,手敕答曰:‘卿文体翩翩,可谓无忝尔祖。’”[9]243由于沈氏家族已由武力强宗转化为文化士族,所以沈约之后的发展趋势就相对平稳,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代,日渐繁衍壮大。纵观这一段历史,再对比当时同为武力强宗的周氏、钱氏遭到沉重打击后一蹶不振,这其中沈约的功绩自是不言而喻的。

综上所述,沈约出身于东南一个累世为将的豪族家庭,在他的家族遭到一系列的打击和挫折后,他并没有沉没,而是积极地振起,并引领整个氏族由武力强宗向着文化士族的方向转化,以后吴兴沈氏的发展,都同这一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吴兴沈氏家族的发展史,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入研究。

[1] [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376.

[2]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1958.

[3] 清光绪初浙江书局辑刊二十二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1387-1388.

[5] [唐]林宝.元和姓纂[M].北京:中华书局,1994:1128.

[6] 彭铎.潜夫论笺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1985:412-416.

[7] [宋]洪迈.容斋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5:83-84.

[8] [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1808.

[9] 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568.

[10] 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896.

Shen Yue’s Family Background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LIN Jiali

(ResearchCenterforRegionalCultureof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In this paper, the family background of Shen Yue, a famous litterateur in China during the Southern Qi and Liang is discussed.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Shen’s family that is “Wu Xing Shen’s Family” are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 the origin of Wu Xing Shen’s family; Before moving from Northern to Southern; settlement of Shen Rong in Yubu Village and Shen’s transformation from force to culture after two family disaster.

Shen’s family in Wuxing; Sheng Rong; Sheng Yue; force; culture

(责任编辑吴土艮)

2010-03-16

林家骊(1951- ),男,浙江温岭人,教授,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导,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区域文化研究所所长。

H1;K239.1

A

1671-2714(2010)04-0071-07

猜你喜欢
沈约宋书吴兴
一顶花草帽
一顶花草帽
我的新伙伴
不为个人面子而给人难堪
浙江吴兴:四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架起“最美走廊”
书迷沈约
沈约“怼”书
沈约“怼”书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宋书寒吴焕琴招贴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