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香
(上虞市人民医院,浙江 上虞 312300)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acute benigin myositis)是儿童在流感过程中发生的肌炎,又称儿童急性短暂肌炎、病毒性肌炎等。治疗一般予以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疗程5~7天。现将本院2006年 1月至2010年1月间住院的儿童急性良性肌炎105例予以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可增强疗效,缩短疗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0病例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急性良性肌炎的诊断依据[1]:(1)发病前上呼吸道感染史;(2)起病后以双下肢疼痛或行走困难为主要症状;(3)病程短,无后遗症;(4)血清酶谱中CPK(肌酸磷酸激酶)增高;(5)除外其他神经肌肉疾病。本组210例病例,其中男115例,女95例,年龄11个月~12岁,平均(5.9±2.1)岁。入院前病程均在3天之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5例,男55例,女 50例,平均年龄(5.5±1.7)岁。对照组105例,男60例,女45例,平均年龄(6.1±2.2)岁。两组间性别、平均年龄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临床表现 197例主要表现为小腿肌肉酸痛,13例为大小腿肌肉酸痛。210例均为双侧对称性疼痛。210例腓肠肌均有不同程度的触痛,但无皮肤感觉异常,外观无红肿。所有病例肌张力、腱反射均正常,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均阴性。11个月~2岁幼儿44例,均表现为晨起哭闹烦躁,其中13例表现为拒走和易摔倒,31例拒站立。2岁以上166例均于夜间睡醒或晨起行走时突然出现下肢肌肉疼痛、跛行和步态异常,甚至拒走和行走困难。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正常133例,范围为(5.5~9.8)×109/L;白细胞升高42例,范围为(10.5~16.3)×109/L;白细胞降低35例,范围为(2.5~3.9)×109/L。CRP正常 150例,均为 <8mg/L;升高60例,范围为(8.6~78.8)mg/L。血沉升高43例,范围为(18~35)mm/H;正常167例,范围为(7~15)mm/H。210例抗0均正常,均为<200IU/ml。类风湿因子均正常,均为<15IU/mL。150例做病原学检测:痰病毒分离45例为B流感病毒,31例副流感病毒,26例柯萨奇病毒IgM抗体阳性,13例EB病毒IgM抗体阳性,12例单疱病毒I型IgM抗体阳性,其他未找到病原体。采用酶法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均明显升高,范围为(1412.1~2381.9)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不明显,范围为(22.0~28.6)U/L。有156例两下肢摄片,均正常。210例均做心电图,正常175例,异常35例。
1.4 治疗方法 两组的基础治疗措施相同(包括利巴韦林10mg/(kg·d)抗病毒治疗,继发细菌感染予以头孢呋辛钠30~80mg/(kg·d)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应用FDP(北京华靳制药有限公司)60~150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能量合剂(ATP20 mg,辅酶A100U,维生素C 1g)溶于5%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5~7天。
1.5 疗效标准 治疗3天后疗效评价[2],治愈:肌痛、跖屈、跛行消失,兼证消失,白细胞降至正常,血清肌酸磷激酶降至正常;有效:肌痛、跖屈、跛行明显减轻,兼证减轻,血象下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下降;无效:临床症状及化验无改变。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
1.6 观察指标 治疗开始后每天记录双下肢疼痛情况及行走情况:记录治疗3天后白细胞总数变化;记录治疗前以及治疗3天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变化;记录住院时间。
1.7 统计学处理 两组资料疗效的比较应用 χ2检验和两组均数差异用u检验。
2.1 疗效比较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 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治愈天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愈天数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治愈天数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组 别 n 治愈天数治疗组 105 4±0.5对照组 105 6±1.5
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肌酸磷酸激酶(CPK)检测结果与治疗3天后复查,治疗组治疗后明显好转,均较对照组低(均 P<0.01),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肌酸磷酸激酶检查(U/L)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首先由Lundberg于1957年提出,并发现其与病毒感染,特别是B族流感病毒相关;国外文献报道A、B流感病毒感染率分别为5.5%和33.9%[3];也有文献报道,与水痘病毒相关[4]。病毒的直接作用或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可能是本病发病机制[5]。病毒感染后患儿肌肉出现高反应性炎症损害,从而导致肌肉细胞受损。一般的治疗是以综合治疗为主:卧床休息,减少患儿活动,抗感染,能量合剂支持治疗。
果糖二磷酸钠是机体葡萄糖代谢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在代谢过程中通过刺激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的浓度,具有调节细胞代谢,增加细胞能量,维持细胞骨架,提高红细胞韧性和释氧等功能。因此,在抗缺血、缺氧、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从症状缓解及治愈天数变化,发现治疗组105例患儿在应用二磷酸果糖治疗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且病情恢复较快以及治愈天数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在急性期肌酸磷酸激酶异常增高为其突出表现,肌痛好转后肌酸磷酸激酶下降较快,与临床症状的消失相平行[6]。作者还通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肌酸磷酸激酶的变化情况,随着肌痛缓解及行走正常,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酶的下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因此,认为在一般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1]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56
[2] 朱崇刚,聂武辉,吴清波.脉冲治疗仪治疗急性良性肌炎80例疗效观察.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2):29
[3] HU J J,Kao C L,Lee P l,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influenza A and B in children and association with myositis.J Microbial lmmunol Infect,2004,37(2):95
[4] 钱先,陆双军,郭峰.良性肌炎一例.中华儿科杂志,2005,(10):732
[5] 凌春瀛,林俊儒.急性良性肌炎20例临床分析.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0,12(9):408
[6] 孙菊娣,刘晓晴.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5):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