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不同类型超声表现及发病率变化的回顾性分析

2010-12-11 03:38金美英徐牡丹
浙江实用医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同心圆肠套叠下腹

金美英 徐 飞 章 萍 徐牡丹

(绍兴第二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相应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肠梗阻,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本文把小儿肠套叠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结肠型肠套叠(鞘部均为结肠的肠套叠)及小肠型肠套叠(鞘部为小肠的肠套叠)。以往超声及临床对结肠型肠套叠的诊治多有报道[1-3],认为肠套叠发病以结肠型为主,而对小肠型肠套叠报道较少[4-5]。现对近3年来本院门、急诊经超声检查发现的小儿肠套叠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小肠型肠套叠发病率显著增加,结肠型肠套叠明显减少。由于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治疗前超声确定肠套叠类型具有重要意义。现对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门、急诊收治的肠套叠患儿430例,男242例,女188例,年龄6个月~14岁。临床表现为呕吐358例(83.3%),阵发性腹痛278例(64.7%),触及腹部包块 50例(11.6%),果酱样大便 13例(3.0%)。

1.2 方法 采用 GE logic 7、Sequoia 512、PHILIPS HD11X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采用高频探头7~10MHz,扫查预设置模式采用小器官模式或肠管模式。患儿取平卧位,暴露整个腹部,仔细探查整个腹部的肠管,探及肠套叠后注意肠套叠的部位,测量“同心圆征”大小和肠套管征长度,观察周围肠腔有无梗阻,腹腔有无积液。现将发病部位为回肠—结肠型、回肠盲肠—结肠型、结肠—结肠型、复套型(多为回肠回肠—结肠型)统称为结肠型肠套叠(图1);将小肠—小肠型称为小肠型肠套叠(图2)。全部结肠型肠套叠经小儿外科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或手术证实,全部小肠型肠套叠主要经小儿内科禁食、抗感染、解痉等治疗后B超复查小肠套叠复位证实,11例不能复位者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低压灌肠复位证实。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与超声表现比较 结肠型肠套叠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小于小肠型肠套叠,超声测量结肠型肠套叠同心圆直径及肠套管征长度明显大于小肠型,以上四个指标比较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

表1 两型肠套叠间一般资料及超声表现特点的比较(±s)

表1 两型肠套叠间一般资料及超声表现特点的比较(±s)

与结肠型比较**P<0.01

组 别 n 男/女 年龄(岁) 临床表现 部位 同心圆直径(mm) 套管征长度(mm)小肠型 378 198/180**(1.1/1)6±3**(1~14岁)呕吐为主,腹痛较轻,不能触及腊肠型包块脐周、左上下腹、右上下腹等全腹 17±2.33** 27±7.50**结肠型 52 44/8(5.6/1)1.2±1(6个月~4岁)阵发性腹痛较剧,伴有呕吐,常触及腊肠型包块右下腹、右中上腹,部位较固定 24±1.50 40±12.3

图1 结肠型肠套叠位于右中下腹

图2 小肠型肠套叠位于脐左侧

2.2 发病率比较 2008年5月~2009年5月小肠型肠套叠发病率较2007年5月~2008年5月显著升高(P<0.01),2009年5月~2010年5月小肠型肠套叠发病率较2008年5月~2009年5月显著升高(P<0.05)。近3年小肠型肠套叠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结肠型则相反。详见表2。

表2 近3年二型肠套叠发病人数及发病率的比较

3 讨 论

小肠型肠套叠为小肠套入小肠,发病部位可位于整个腹部,以脐周、左上腹为多,其次为左下腹及右上下腹,与空回肠解剖位置一致。超声检查时该型肠套叠动态变化较大:随着局部肠道的蠕动肠套叠长度可以变长或缩短,有时能见其自动套出,有时套出后又见套入。部分患儿可为多发性小肠套叠(图3)。与结肠型肠套叠相比,具有套入短,同心圆直径小,移动度较大及易松解等解剖特点,肠系膜受压轻,肠壁血流循环障碍轻。结肠型肠套叠是回肠或回肠盲肠、甚至部分升结肠及其肠系膜一起套入结肠,肠系膜淋巴结及肠内容物也随之套入结肠,较早发生肠壁血流循环障碍。与小肠型比较,肠套叠套入深,超声显示同心圆直径大、套管征长度长,肠套叠位于右下腹部,有时随着肠管的不断蠕动可上升至右上腹。因此,超声检查时两者的鉴别要点为:结肠型肠套叠位于回盲部或升结肠部位,同心圆直径较大,套管征长度较长,肠壁增厚水肿较明显;小肠型肠套叠位于空回肠的解剖部位,扫查右下腹回盲瓣、升结肠与回肠末段正常解剖结构存在,同心圆直径较小,套管征长度较短,肠壁未见明显增厚水肿。

图3 多发性小肠型肠套叠:脐右下同一切面上可见一肠套管征和一同心圆征

本院近3年来小肠型肠套叠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作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1)临床上对小肠套叠的重视程度提高。本院对14岁以下呕吐、腹痛患儿常规作高频彩超检查,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小肠型肠套叠检出率大大提高;(2)近几年来本院逐渐采用高频探头替代以往的低频探头提高了小肠套叠的诊断率;(3)结肠型肠套叠主要发病原因为6~14个月的婴儿断奶及添加辅食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回盲部本身解剖因素及以腺病毒与轮状病毒为主的病毒感染[6]。随着对科学添加辅食及婴儿饮食卫生的重视,结肠型肠套叠的发病病因逐渐减少,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结肠型肠套叠的发生。

[1] 李继红.168例小儿急性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分析.医师进修杂志,2005,28(10):48

[2] 轩爱军,杨国强.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8):603

[3] 刘玉凤,石海亚,左中义,等.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和水压灌肠治疗的声像图特点附189例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6):465

[4] Siaplaonras J,Moritz J D,Gortner L,et al.Small bowel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hood.Klim Padiatr,2003,215(2):53

[5] 陈建荣,厉挺,马校军,等.高频超声显像在小儿小肠套叠诊断和灌肠复位治疗中的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3):205

[6] 王继山,陈俭红.实用小儿胃肠病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412

猜你喜欢
同心圆肠套叠下腹
做好“侨”字文章,画好侨界团结同心圆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同心圆梦再出发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同心圆梦再出发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继发性肠套叠诊疗体会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急性阑尾炎周围组织超声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