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演变及其价值诉求

2010-12-08 14:35程文广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质

程文广

(沈阳体育学院管理系,辽宁沈阳110102)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演变及其价值诉求

程文广

(沈阳体育学院管理系,辽宁沈阳110102)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50余年发展的内涵演变及价值诉求的研究,发现不同时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建国初期体现的是振兴民族需要的使然,改革开放初期表达的是体育强国的时代需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彰显的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北京奥运之后展示的是科学发展观的感召。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演变;价值诉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经历50余年的发展,内涵也几经演变逐步丰富与提升。与此同时,其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影响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体现出极强的时代感与使命感。50年来针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研究从未间断,例如,周学荣的《关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确立的研究》认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是党中央从当代世界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针对应试教育现象做出的英明决策;“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确立不仅明晰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卢元镇的《面向21世纪的中国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嬗变》研究指出,50年来经过广大体育教师与理论工作者的努力,形成了新的体育教育思想的内核,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面发展思想的贯彻;其次,“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的确立。然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在20世纪的50年代和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今天有着哪些不同的内涵及其价值诉求;其内涵又是如何遵循着自身的逻辑演变,表达着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并且对不同时期体育教育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等等,都对当前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建国初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及价值

1.1 建国初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是振兴民族需要的使然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正遭受着以美国为首的18国集团的围堵,国内人民体质孱弱,为急于摆脱“东亚病夫”、改善人民体质健康状况,“以俄为师”、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则成了新政权根据建国初期国际国内形势而确定的方针。在此种背景下,体育教育领域开始了借鉴苏联的“三基”体育思想,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但是“三基”体育思想过多地考虑社会的需要,将体育仅仅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实践中忽视学生个体需要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当时学生在文化课与体育课学习的双重压力下,负担越来越重,健康水平出现了不良状况。因此,毛泽东给时任教育部长马叙伦的信中写道:“此事宜速解决,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学习和开会的时间宜大减。病人应有特殊待遇。全国一切学校都应如此。”[1]随后毛泽东又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使开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活动在全国上下得到了空前的重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是为了改善人民体质健康状况,进而保家卫国、振兴中华民族。

1.2 学生身体健康的价值诉求

由于毛泽东作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等诸多指示,旨在努力改善学生健康状况。这使得“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价值体现得十分明确,即追求学生体质健康的价值。由此,党中央和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部、中央体委等部门都开始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健康。诸如,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体育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将其体育教学目标明确为:“培养儿童健康技能、健美体格,以打好为人民、为祖国建设的战斗而服务的体力基础等。”[2]接着1951年8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的《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指出,目前全国各级学校学生健康不良的状况颇为严重。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乃是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培养出强健体魄的现代青年的重大任务之一。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级学校教职员工,必须严肃注意这一问题,立即纠正忽视学生健康的思想和对学生健康不负责任的态度,切实改善各级学校学生的健康状况。随后教育部和原国家体委于1952年联合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指出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体质,并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2]。1953年5月,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学体育成绩暂时考查办法的通知》,又指出体育课是中学课程的一科,其成绩与其他各科成绩相同,按一门学科计算。这一系列的举措,在促使“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彰显内在价值的同时,也使大中小学学生身体健康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1.3 学生身体健康价值诉求下的体育教育

建国初期,由于我国明确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及其价值诉求,这对我国体育教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其一,明确了体育教育的指导方针。1949年10月26日,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指出:“过去的体育,是和广大人民群众脱离的,现在我们的体育事业,一定要为人民服务,要为国防和国民健康利益服务。”[3]从中明确了体育教育的地位和方针。

其二,规定了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暂行规程(草案)》和《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分别规定,小学体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儿童具有强健的身体,活泼、愉快的心情以及卫生的基本知识和习惯”[4];中学体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体育卫生的智能和习惯,以养成其强健的体格”[5]。

其三,颁布了全国通用的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3月和5月以苏联体育教学大纲为蓝本先后颁布了全国统一通用的《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从此,《体育课程标准》改称为《体育教学大纲》。这两部大纲都指出,中小学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明确了中小学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6]。1957年我国出版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从而使体育教学工作有了统一规范要求[2]。

2 改革开放初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及价值

2.1 改革开放初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是体育强国的时代需要

建国初期,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视,学生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十年“文化大革命”,“军事代替体育”、“劳动代替体育”使我国大中小学体育遭到了严重破坏,学生体质健康也出现了问题。可喜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例如,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7]1980年,邓小平为《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题词:“希望全国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8]在这“四有”中,把“有体力”作为为人民、为人类做贡献的基础。他主张“不仅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而且各部门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办法,择优尽先录用。”[9]1979年10月,我国正式返回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为了使我国竞技体育迅速崛起,国家体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制定了以奥运会为核心的竞技体育“优先发展”战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又拥有了新的时代内涵。

2.2 学生体质增强的价值诉求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重要性以后,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展开了对这方面的价值诉求。例如,1979年5月在江苏扬州会议上徐英超先生作了题为《两亿接班人的中小学体质教育需要调查研究》的主题报告,并认为:“体育就是体质健康的教育”,“一个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搞得好不好,最根本的一条是看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扬州会议后下发的“会议纪要”和接着制定的《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都正式提出了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由此确立了增强学生体质的价值诉求。随后1983年在西安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应以增强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以经常锻炼为主。1990年3月,原国家教委与原国家体委联合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再次明确规定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这样,学生体质增强的价值诉求得到了进一步彰显。

2.3 增强学生体质价值诉求下的体育教育

“文革”十年使我国体育教育遭到了严重破坏,学生体质健康急剧下降。为了拨乱反正、全面恢复我国体育教育,在增强学生体质的价值诉求下我国体育教育进行了一系列变革。

其一,制定了全日制教学大纲。教育部于1978年制定并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及《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大纲以培养现代化合格人才为宗旨,强调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并强调教材要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

其二,加强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这一时期,主要围绕中小学体育要“以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为准则”等展开研究,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主张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把锻炼身体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教学结合起来。1982年,原国家体委发布了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教育部还发布了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通知。

其三,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涵。1983年10月邓小平“三个面向”的题词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1986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其中明确规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法规、措施的颁布进一步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涵。

3 20世纪90年代后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及价值

3.1 20世纪90年代后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

经过1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身体方面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下降,心理品质方面的抗挫折能力下降、意志力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又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教育”的思想审视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等。“健康第一”成为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其内涵又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并且随后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与强化。

3.2 学生身心统一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

如果说建国初期“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追求的是学生身体的健康、祖国的振兴,改革开放初期追求的是学生身体健康的恢复,那么20世纪90年代后期则追求的是健康目标的调整与深化,而不仅仅局限于身体、体质的健康,范围扩大到身体、心理、情感的全面发展。由此,学生身心统一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开始了全面展开。

为了保证这种价值诉求得以实现,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并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课程的最高目标,更加关注学生体育兴趣、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情感变化,注意学生的体育爱好、体育行为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等。在体育教学中淡化“竞技化”色彩,强化“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理念。随后,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中规定:“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娱乐、课外活动和休息的安排,都要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青少年生长发育的规律进行。”[10]这一系列政策、意见的颁布,使得这一时期学生身心统一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3.3 学生身心统一全面发展价值诉求下的体育教育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的颁布,体育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999年12 月,国家又颁发了与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1]。紧接着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在此种背景下,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编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标志着我国体育教育改革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并在此期间,新的课程标准于2001年9月开始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实验,2002年秋季又进一步扩大到全国近500个县(区)开展实验,2005年在全国开展。需要说明的是,2001年9月1日实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重新构建了体育教学目标体系,这无疑又一次推动了我国体育教育的健康发展。

4 北京奥运之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及价值

4.1 北京奥运之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感召

2003年7月2 8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随后,200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目标,“以人为本”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我国提出了“人文奥运”的理念,使北京奥运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2009年初,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紧密联系教育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贯彻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国家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生个人发展的期盼进一步统一到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这不仅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适时地为“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内涵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4.2 “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当前我国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学生个性。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也逐步从“为技术而技术”的教育转变为向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适应的教育。它既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务与核心,也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不仅可以使我们能够形成以解释和引导、以非单纯预测与控制为特色的体育教育解释框架,而且可以使我们找到摆脱百余年来由“工具主义”带来的恶性循环的途径,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不仅能够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身心强健的高素质的人,而且能够彻底摆脱国家需要高于个体需要以及“教育的选择就是社会的选择”等现实问题。从而真正表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凸显了时代发展的脉搏。

4.3 “以人为本”价值诉求下的体育教育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最根本的核心价值就是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为体育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育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得到彰显。2008北京奥运之后,我国体育教育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局面。这不仅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提出了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明确指示,而且体现在体育教育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大转变。全社会都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放在了首位,体育教育也已开始培养具备强烈意识和适应变革能力的现代人,在体育教育的知识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等方面打破了传统统一的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

其次,体育教育的服务目标更加明确。北京奥运之后的体育教育不仅是人的内发性自尊、自强、自爱、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而且表达了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这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所描述的21世纪教育:“……必须给教育确定新的目标,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的作用的看法。扩大了的教育新概念应该使每一个人都能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体育教育开始重视为学生身心健康与学生的发展服务,它包含学生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生存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丰富多彩的运动中体验到体育和成功的乐趣等。

再次,体育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21世纪以来,体育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尤其是体育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视,健康不是一时的健康,而是一生的健康。北京奥运之后,学生身心健康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又一次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如何改变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被动局面,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已经成为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改革的重点。

概而言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在其内涵得到不断传承与丰富的同时,其价值诉求也在不断得到彰显,其每一次发展与飞跃都促进着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与更新,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体育教育的发展如同社会发展一样,每一次更迭都会带来新的生命与契机,其发展与社会整体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并将会沿着自身发展的规律永不停歇。

[1]杨贵仁.中国学校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1.

[2]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5.

[3]朱 德.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会议上的讲话[J].新体育,1950(1):7.

[4]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课程(教学)计划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0.

[5]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课程(教学)计划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6.

[6]季 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9.

[7]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0.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6.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14.

[10]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Z].2007.

[11]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体育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41-789.

责任编辑:刘红霞

Connotation Developmentand Value Appeal of Health-oriented Idea

CHENG W enguang
(M anagem ent D epar tm ent of Shenyang Sport U niversity,Shenyang110102,L iaoning,China)

Health-oriented idea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hinese physical education.Through the research on connotation developm ent and value appeal of health-oriented idea in50years the article finds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health-oriented idea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eriod:it em bodies the task of revitalizing nationality in the early days of foundation,it expresses t im es dem and of sports pow er in the early day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it show s the necessity of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 ent reform in later period of nineties in1900s,it reveals impelling of scientific thought of developm ent after Beijing O lympic Gam es.

health-oriented idea;connotation developm ent;value appeal

G80-05

A

1004-0560(2010)06-0006-04

2010-07-10;

2010-08-26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A880020。

程文广(1968-),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