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理性回归
——论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转向

2010-12-08 14:35杨伟堂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竞技体育

杨伟堂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

人性的理性回归
——论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转向

杨伟堂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

现代奥运匹克运动潜伏着危机,人们把矛头指向奥林匹克本身:庞大的竞赛体系、过度的商业化、严重的功利主义等,却忽视了最本源的问题——人的欲望无限度膨胀而导致人性的失落。教育是奥运匹克运动的生命线,重新审视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缺失,提出真正的奥林匹克教育应该是为现代学校体育重植人性根基。

奥运匹克运动的危机;人性的回归;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使命

“人猿相揖别”,二三百万年来人类一直生生不息地发展。“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出现和演进的。”[1]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的一个分支,产生于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千年古奥运走向衰亡,到现代百年奥运再逢挑战,在这个风雨里程中,有辉煌与欢喜,也有苦涩与悲哀,有发展的希望,也有“异化”的苦闷……这一切都令人感慨、沉思和期盼。”[2]

当今的奥运匹克运动以一幅无与伦比的完美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人们在憧憬、向往着它更美好的前景。物极必衰,空前繁荣的背后必是危机,政治化、商业化、腐败、暴力事件、拜金主义、兴奋剂丑闻在吞噬着奥林匹克的崇尚目标,威胁着奥林匹克的将来。奥林匹克运动中的缺失或竞技体育异化现象的起因,追根朔源实乃人性的失落。竞技体育需要理性的回归——以教育和文化的结合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1 学校教育与奥林匹克教育的缺失

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在人的精神领域存在迥然不同的地方。悠久的农业文明始终对欲望之魔保持高度戒备,哺育着美好的人性。现代工业文明带给人们丰富的物质享受空间,却将人的心仪之路拉回世俗生活之中,欲望和贪婪的人性弱点在现代工业文明物质利益原则的催化下滋生蔓延,从而引发了文化更迭和社会跃迁。

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观基本的追求是物质方面的,“在物质的追求中,最终无非是两个:一是追求尽量用外部自然力代替人的天然器官的功能,以便使劳动更轻松,生活更舒适;二是追求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以便从自然界摄取、占有和挥霍更多的物质财富,使人类身体“健康”,生活“幸福”。这些追求的后果,就是人同自然的全面冲突。”[3]现代化首先是世俗化,世俗文化把人的注意力转移到世俗的物质享受上,精神空间被挤压在金钱利益至上的狭小空间里。“人们习惯于把学校教育视为社会道德的中流砥柱,当社会颓风四起,人们还在仰望着学校教育,期待它能力挽狂澜,成为‘卫道士’。”[4]然而,现代学校教育不仅不能“力挽狂澜”,而且加剧了时代的“物欲症”。

1.1 学校教育的偏颇

为了加快现代化进程,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许多国家把学校教育当作腾飞的支点,学校教育被赋予神圣化的使命。发达国家将教育看作是保持其领先地位的工具,发展中国家将其看作与发达国家缩小差距的工具,学校教育的经济功能日渐突出。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言:“在大多数国家中,为了经济的目的而对教育提出的需求不断增多。”[5]

1.1.1 教育产业化 随着我国教育产业化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学校教育已被深深地打上经济烙印。教育产业化是把学校教育企业化、市场化、商品化、大众化,以期达到教育投资利润的最大化。高等教育扩招立足于通过教育消费拉动经济的发展,教育担负起振兴经济的任务。学校教育可以作为庞大的产业运作。面对旺盛的教育需求,许多高校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职业教育、职后培训、硕士课程班等,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在现代技术文明的社会中,不能不令人感到教育已成了实利的下贱侍女,成了追逐欲望的工具。”[6]学校几乎成了金钱的附庸品。

教育的使命是育人,它不仅肩负着为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劳动能力的功利性责任,而且还承载着为社会全面进步而履行涵养人文素质的非功利性使命。教育产业化正在陷入将基础教育异化为实用教育、使普通高等教育异化为谋职求生教育的误区。教育的崇高使命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全面推动社会进步,教育始终坚守着以育人性和公平性为原则,教育的这种特殊性无法将教育视为一般产业。推行教育产业化导向学校以赢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则必将加剧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1.1.2 教育功利化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人们把关注焦点再次投向了我国的现行教育。从国家宏观面来看,为了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怀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相继实施了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高等学校的“211工程”和以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985工程”,为此,中央财政投入大量财力。为了力争早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高校大规模合并,新校区建设成风,硬件条件几乎可与国外一流大学相媲美,而却忽略了大学精神的真谛。梅贻琦校长有一句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2010年4月12日,做客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的北京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智宏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甚至都不是一代人、两代人就能完成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体现在学生质量的提升、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和重大原创性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方面。

基础教育是具有公共属性和公益性的教育,在整个社会都在倡导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炮轰应试教育的今天,学校橱窗里张贴的却是学校近几年的升学率,学校的大门口密密麻麻悬挂着学校的各种荣誉。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便处心积虑为他们择校,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目的是能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拥有一份稳定而收入不菲的工作。于是学生成为整个教育功利化的一种牺牲品,一种工具。

1.1.3 教育物性化 学校作为一个生产特殊产品即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与优质的生产者的特殊工厂,“产品”本应富有独特的思想、活跃的思维、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目前,学校教育几乎变成了物化人性的加工厂。对国家而言,学校教育就要担负起振兴经济的任务;对个人而言,学校教育这一投资行为可以换来相当不错的利益回报。

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反映了当今世界竞争的现实性。学校教育是这一主题的主动参与者,孩子们接受到的不是人性升华的精神目的,而是竞争的价值观,将受教育的多寡与将来获取实利的多寡挂钩,求学的过程变成了激烈竞争以获取最大利益的过程。人们抱着实利的目的接受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传递的是物质主义的、客观化的世界观。学校教育帮助受教育者怎样认识、把握客观世界,即帮助人们增强从客观世界中如何获取更多利益的本领,这样的教育实际在激发人们的物质欲望。不难看出,现代学校教育的本身正在进行物化人性的再生产。

1.2 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缺失

1.2.1 竞技体育的追求与身心健康的退守 学校体育肩负着奥林匹克教育传承的重任。学校体育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价值理念指引下,以优秀运动员为榜样,激励着无数青少年不断追求卓越,充分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追求自我完善。其实这种理念本身与奥林匹克教育思想相吻合,但却混淆了竞技体育与健康体育的概念。进行体育锻炼的主旨是强化体能、促进身心健康这一前提条件,结果造成人们无限制地追求超越人类自身极限,而身心健康退守其后。“激烈的体育活动必然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而运行太快的机体功能肯定不会维持久长。越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就越是会折损生命年限。”[7]竞技体育是那些具有一定运动天赋并愿意为之努力的小部分人舞台,他们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以获得比赛优胜为目标。过分渲染竞技体育的追求,势必造成身心健康的退守。

1.2.2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文关怀的迷失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正以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速度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推动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巨大变革和文明的进步,以至于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推崇已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竞技体育更是借助科技的力量,把竞技赛场变成了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展示的窗口。学校体育在宣扬体育建筑的宏伟、场地设施的完备、训练手段的先进的同时,其实在强化着科学技术的力量,强化着高科技能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视觉和精神享受,学生却浑然不知现代科技正悄无声息地控制和主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走向。在现代高科技炫目的光芒之下,许多令人担忧的阴影隐约浮现,生物制药技术的应用,运动员可以借助药物的力量轻而易举地突破自身极限;因为高尖端的体育装备,运动员把战胜自我的挑战很快变成了现实。现代奥林匹克的竞争几乎成了高科技的竞争,运动员几乎沦为高科技的奴隶。

1.2.3 功利主义的诱惑与道德素养的失范 伴随着现代奥运会商业化和职业化的加剧,现代竞技运动中的“拜金主义”思想也在迅速蔓延,金钱至上、竞技优胜至上已成为竞技场上真理性原则。因为奥运会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商家把奥运会视为掘金的手段,而主办国由于巨额财富的诱惑,对其进行市场化运作,这种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行为与奥林匹克精神发生冲突,也使得世俗战胜了理想。面对高额奖金和成名后潜在着巨大商业价值,运动员在金钱利益的驱使下,把参加竞技比赛获取胜利作为赚钱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甚至不择手段。腐败、兴奋剂、球场暴力、假哨和黑哨等异化现象的发生,严重违背了体育道德,玷污了体育精神。学校教育和舆论导向往往把奥运会以及各种国际大赛看成“升国旗,奏国歌,扬国威”的场所,把比赛的胜负直接与国家利益相联系,把冠军运动员视为国家英雄,胜利成为凌驾于道德之上的唯一追求。“当代道德教育要塑造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就不能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割裂开来,而必须重视两者的协调发展。没有植根于人文精神这块沃土上的人类关怀,人只会沦为纯粹的经济动物,丧失了人所应具有的一切生存意蕴。”[8]

2 奥林匹克学校教育的转向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原则的推崇为基础的。”[9]由此可见,教育乃奥林匹克运动生命线。奥林匹克的危机实乃教育导向的失败,重新对奥林匹克学校教育进行理性的审视,使奥林匹克教育真正回归本意。

2.1 人本性

纵观百年现代奥运征程,永恒不变的是人文精神,人文内涵是奥林匹克精神不朽的底蕴。人本性就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奥林匹克教育的本质内涵就在于此,促进人的身、心、智的统一与和谐全面发展,体现对人类自身的尊重,这是奥林匹克的必然归宿。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无限度的开发总有一天会枯竭;那么人的潜能肯定是有度的,无限度的挖掘必将以牺牲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人的需要和满足是人的本性,无限制的索取和向往终会被欲望之魔引向堕落罪恶的危途。遵循自然界的规律,遵循人的生理特性,树立正确的人性观,把每个人的心仪物质转向幸福观。“幸福不仅仅是占有物质,而是个人创造力、公正诚实、爱和友情、在茫茫人世中特立独行、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问心无愧地为自己、社会以及全人类尽最大的努力。”[10]将竞技体育的重心由“物”转向“人”,提倡关注人,热爱人,提升人,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用一颗平常心去参与体育、关注体育、享受体育,用一种人文情怀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这才是奥林匹克学校教育进步的阶梯。

2.2 娱乐性

奥林匹克运动的政治化、商业化、超大化等现象给这一运动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竞技体育的本意是游戏、娱乐活动,竞技体育本质上就是为快乐而存在的,理应让奥运回归到快乐运动的体育本源之上。“竞技作为特殊游戏形式,是发展个体和物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玩具”,它能给人类带来刺激、兴奋和快乐。”[11]当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不同文化的运动员相聚在五环旗下,就意味超越自我的梦想曲奏响。用激情点燃梦想,他们享受着参赛的乐趣,把汗水和青春挥洒在奥运赛场上,或许他们靠顽强拼搏的毅力获得了优胜,收获了这份兴奋与喜悦;或许他们竭尽全力但与奖牌无缘,却体会到挑战极限的快乐。奥运赛场上从来没有失败者,每一位参赛者同样受到尊重,因为每个人都体验、见证和传播了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与价值的超越比什么都珍贵。“参与竞争比取胜更重要”,让每一位学生快乐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展现运动之美,体验由体育获得的身心健康,享受生命的乐趣,让体育成为追寻的快乐生活理念,这是奥林匹克学校教育的本真,是奥运圣火光辉所在。

2.3 伦理性

竞争是社会和自然界永恒的法则,公平竞争是现代社会道德的基本准则,符合人类伦理的价值观念。优胜劣汰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不管这样的竞争结果多么残酷,公平竞争依然是每个人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奥林匹克运动以各种严格的章程、竞赛规则和庄严的仪式来保证其公正准确的结果,由于自身所具有这种普遍的人性特征,体育的这种公平竞争精神带给人类社会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体育比赛结果本身,它向人类社会表明了在社会各领域竞争中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促进一个和谐、美好社会的形成。体育比赛因竞争而精彩,体育比赛因公平竞争而魅力无限,体育教育是实现公平竞争的窗口,弘扬和维护这一准则应贯穿于整个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的全过程。

在人类文明史上,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一股伟大的社会力量,寄托着人类对美好世界的渴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奥林匹克学校教育决不仅仅局限在体育比赛中需要尊重对手、公平竞争,更应该把它看作培养完善人格和高尚道德修养的社会活动,这种活动的本身正是奥林匹克学校教育价值的体现。

[1]高等学校教材.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刘福森.价值迷失:现代工业文明发展观的“走火入魔”[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4-36.

[4]鲁 洁.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A.J.汤因比.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7]张洪潭.体育的追求与健康的退守[J].体育与科学,2006(1):5-8.

[8]王 勤 谢 佳.“和谐”视域下的道德教育—兼论道德教育的人性回归[J].教学与研究,2006(3):67-69.

[9]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10]欧文·拉兹洛.人类的内在限度:对当今价值、文化和政治的异端的反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1]胡小明.竞技运动文化属性的皈依——从工具到玩具[J].体育文化导刊,2002(4):32-35.

责任编辑:郭长寿

Rational Return of Human ity:Change of SchoolO lympic Education

YANG W eitang
(School of Sports and fitness,East China N orm al U niversity,Shanghai200241,China)

Being besetw ith crisis in the m odern O lympic Gam es,people sternly criticized the O lympics itself,ow ing to the huge competition system,the intemperate comm ercialization,the serious utilitarianism,and the like.However,people ignored the root of the m atter that unlim ited expansion of desires led to the partial loss of hum an nature.As is w ell known,education is the lifeblood of the O lympic Gam es.People should re-exam ine the loss of O lympic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put forw ard the real O lympic education,and let the foundation of hum an nature to be constructed in everyone’s m ind.

Crisis of O lympic Gam es;return of hum anity;O lympic education;scholastic m ission

G80-05

A

1004-0560(2010)06-0030-03

2010-10-23;

2010-11-07

杨伟堂(1974-),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队管理与体育文化。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竞技体育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头脑奥林匹克
我们的“体育梦”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花与竞技少女
头脑奥林匹克
同台竞技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