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凝视”的美学特征及视点差异

2010-11-16 04:17安康学院朱立国
电影评介 2010年16期
关键词:凝视视点观者

安康学院 朱立国

影视作品“凝视”的美学特征及视点差异

安康学院 朱立国

“凝视”作为影视创作与接受的重要的美学名词在经典叙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判断一部作品优劣的关键因素,如何经营好经典叙事来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是当今影视应该处理好的问题。同时认清观看中作为观者的观众的观看特点,从主人公的视角出发综合观者的视点所追求的叙事,才是影视创作重回经典的途径所在。

观者 叙境 凝视

作为视觉文本二度演绎的影视作品,“凝视”是贯穿其创作与接受之始终的,而所谓“凝视”的对象无疑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不管是以前的叙事电影还是后来的景观电影,叙事都是它们必须要考虑的中心问题,任何影视艺术的创作都脱离不了对于叙境的塑造和对于一个故事的讲述,而传统的叙事电影和当今所谓的景观电影对于叙境以及观者观看的角度却给出了不同的塑造角度

而只有当叙境中人物的目光与目中所见成为电影摄影机的取位及运动同步时,电影叙事才是一种故事的呈现方式而不再暴露为一种话语,而克•麦茨给经典电影的定义就是“经典电影是作为历史故事,而不是话语来呈现的”,但是,经典电影的叙事特征却是以呈现(showing)而不是讲述(telling)的方式隐藏起叙事行为和符码痕迹,所以说最终的经典是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达成的,历史故事必须服务于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塑造。这就决定了在经典的电影叙事中,电影中的形象既是被观者又是观者,用他们自己的视角去讲述影片中的故事,用叙境中的人物的目光来遮蔽摄影机的存在,而观众则在一个读解意义的回溯中组织起影片的所指,在对意义的期待过程中组织起影片的能指,将对影片的观看功能转换为理解功能,经过这个过程,影片中的形象成为“有意象性的客体”和“有意味的形式”,来满足观众的欲望,而在拉康看来,是幻想而不是客体才是欲望的支撑。所以在对影片中所指形象的建构中,对于观者能指欲望的满足才是电影创作的关键所在,在电影创作中,一个镜头的意义应当是由下一个镜头所给予的,而不是在观看的过程中由观众所给予的。而在当下电影创作过程中,画面中的人物只是停留于被观看的地位,要么是导演观看的对象,要么是未来的观众的观看对象,在他们的思想中就没有把自己定位在一个观看者的角度(在有导演的情况下这种观看也是不可能的),影片的创作受到一个框架的约束,那就是市场的需要所培养的观众的好恶,导演作为观众而不是演员来讲述影片中的故事。而当今的观众在众多类型电影的培养下所形成了自己的接受视野,当电影观众接受到电影画面,首先必是逃离生活压力而放松的一段狂喜,而当观众一旦意识到了这个框架的存在,便会意识到自己并非就是画面的占有者,自己观看的和自己将要想象的都被无形之中导演的意志所左右,意识到社会意识的主流创作左右着本属于原有影片的故事取舍,造成接受上的不顺畅,整个故事的进展是在导演的注视下完成的而不是故事中人物性格发展所使然,这种凝视脱离开作品只是通过导演将故事“讲述”出来,而没有根基于主人公的性格来“呈现”他们的事迹,自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影片的质量。

从观者视点的角度,对于影视作品的观看,与静态的画面自然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从接受视角上还是从接受心态上。因为区别于电影的海报和其他静态艺术,影视作品的语言是决然不同的另一种话语形式。

在艺术作品中,表情的凝固代表着对象瞬间的感受的一种物化,留给观者以想象观看的空间。不同艺术作品对这一瞬间的塑造目的各异,同样以画面的形式展示出来时,给接受者心理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电影中的海报被认为是构成电影的一个单元,有些研究者将之成为“画格”,而画格也就成了构成电影的所谓最基本的单元,油画的瞬间则是人物活动场景的一种积累。跟随着画格,由人物的眼神,我们急切地去追求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跟随着蒙娜丽莎的眼神,在欣赏其艺术性的同时,我们努力回忆或者构造当时曾经发生的故事。同为凝固,前者显示现世的计划,追求将来的事,牵动观者的心向未来发展;后者是对过往的总结,回忆过去的情景,把观者拉回过去。这个过程是一个完形的过程。都是外在形象在观者那儿的一种形象重构,前者的吸引力是故事性的,扣人心弦,后者的吸引力是艺术性的,引人深思。

电影的模式,用来证明意义是由构成元素的特殊组合中产生出来的,而油画的模式关注的是由任何场景中不断传播的意义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更广泛的可能发生的作用。

电影因为它每一个画格表情的暗示性而引人入胜,不间断的画格引领着观众在银幕中思索,画格的作用既不是中立的,又不是单纯的,比如这位演员,关注的是他的表情而不是他所关注的对象,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呈现出来的是情景,而不是这些情境中他所作出观察的样子,告别了画格所谓的艺术性,银幕引导着观者,画格的表情就是此时观者的表情,伴随着画格去感受他接下来的遭遇,观者就生活在电影之中。所以作为静态艺术的绘画与作为动态的艺术的影视,分别把人的视野引向过去和未来。

从观者与被观者的角度,处理好叙境中人物与观众,人物自身以及观众自身在观看过程中的地位,认清观看中作为观者的观众的观看特点,从主人公的视角出发综合观者的视点所追求的叙事,才是影视创作重回经典的途径所在。

本论文受到安康学院项目经费支持,项目编号AYQDRW200968

[1]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5]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6]朱立国.观者与本质直观[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7(4):82-84.

10.3969/j.issn.1002-6916.2010.16.024

朱立国(1979— )山东聊城人,安康学院艺术系教师,研究方向:艺术美学。

猜你喜欢
凝视视点观者
端午节观龙舟赛
微信朋友圈的拉康式解读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视点
高分四号,从3.6万公里外“凝视”中国
两会视点
寻找新的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