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慧广
(大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191)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与方法的研究
崔慧广
(大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 100191)
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基于此,选择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利用统计学中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测度离散程度工具,构建测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试图定量描述县域义务教育静态均衡发展度,同时指出测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指标;测度方法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教育均衡问题已经成为义务教育在新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要完成的新任务和需要解决的新课题。如果在短时间内促进全国或者全省甚至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较大困难,那么促进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1]因为省域之间、市域、县域之间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短时间之内要求均衡发展的难度太大,而县域内各个乡镇之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则相对较小。而且,县级教育主要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政府对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的调控力度比较大。
我国学者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是采用逻辑思辨的方法。有鉴于此,本文将构建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静态的测度指标体系与方法,从定量角度描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及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希望能为研究、制定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义务教育均衡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均衡发展,而且也包含了个体均衡发展。[2]当前人们关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个体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学校均衡发展则是实现个体均衡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现实性而言,特别我国义务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直接表现的基层单位就是学校,即校际间的均衡发展问题。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操作层面看,其基础也就是学校的均衡发展。因为学校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实施机构,学校均衡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有鉴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是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所以测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选择学校(小学、初级中学)作为测度分析单位,即测度的数据选择为学校层面的数据。另外,由于我国县域义务教育有村完小、乡镇中心小学、乡镇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等类型,增加了测度的复杂性,所以本文将学校层面数据统一简化为小学和初级中学两个类型。
目前我国学者普遍认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教育起点的均衡(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均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产出的均衡,即每一个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质量的均衡。2008年9月,我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义务教育机会的均等基本上都能得到保障。另外,根据彭世华等对欠发达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研究显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是均衡的,且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的差距在进一步扩大。[3]从可操作性角度考虑,教育产出的均衡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具备可控性。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应是最为容易的,县级政府最有能力保障县域义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教育均衡首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是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4]没有教育资源就没有教育。[5]教育资源是教育的物质形态,是指使学校教育得以进行的物力、财力、人力等要素的总称。教育资源的存在形式是教育资源的分布,即是教育资源的配置问题。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的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4]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就是教育资源分布的均衡问题。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基本的表现是,城乡中小学校在经费投入、校舍建设、设施配备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实现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在县域内实现学校建设的标准化、师资配备的均衡化以及教育质量的优质化。[6]从教育资源配置看,能够表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公用经费、生均经费等投入,校舍建设、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性资源的均衡配置;二是学校教师队伍的学历、素质,学校内部管理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等软性资源配置。我们依据指标必须具有代表性、可测度性等原则,构建测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
据胡咏梅、杜育红(2009)的研究,小学阶段,专任女教师比例与学生成绩有显著正相关。[7]据胡咏梅、杜育红(2008)的研究,生均学校占地面积等对初级中学学生成绩具有显著正向影响。[8]财力资源方面的两项指标在县域同级学校间理论上不应该存在差异,即使存在差异,主要集中在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之间。鉴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复杂性,测度指标体系中的这两项指标主要是指学校实际得到的财力资源。
“均衡”是对事物发展状态的一种描述,它主要是指影响事物发展的诸要素的力量大致相当。统计学中对数据分布的特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和峰度。我们使用离散程度来描述教育发展的均衡度,数据的分散程度反映的是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也称离中趋势。一般测量数值型数据离散程度的主要指标有平均差、极差、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由于测度指标的不同作用,对均衡度的测度分为绝对离散的测度和相对离散的测度。
(一)绝对离散的测度
方差和标准差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离散程度度量值。方差是各观察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方差和标准差同平均差一样,也是根据全部数据计算的,反映每个数据与其算术平均数相比平均相差的数值,因此它能准确反映出数据的离散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二)相对离散的测度
方差和标准差等都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其数值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变量均值的大小,另一方面,采用不同计量单位计量的变量值,其离散程度的测度值也就不同。为消除变量值水平高低和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需要计算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又称为离散系数。变异系数是离散趋势的一个重要测度,在观察值基数水平和研究对象性质不同的几组资料间进行比较时,变异系数更能够反映问题。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其相应的平均数的比,其计算公式为:
实例应用:A县有100所小学,某年各所学校实际的生均公用经费如表2,测度100所小学此项指标的均衡度。
表2 100所小学某年生均公用经费 (单位:元)
标准差反映了每个数据与其均值相比平均相差的数值,因此它能准确地反映出数据的离散程度。[9]上例中S=140.36,说明每个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和100所学校的平均生均公用经费相比,平均相差140.36元。同时可以计算出其变异系数为:
另外,若计算出这100所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变异系数为:
离散系数的作用主要是用于比较对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大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大,离散系数小的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也就小。[9]由于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变异系数大于生均公用经费的变异系数,所以这100所小学的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的均衡度小于生均公用经费的均衡度。
照此计算,我们首先可以测度出指标体系中每一个指标的标准差,明确这一指标数值的绝对离散程度,即测度出县域内某级学校之间这一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度。然后计算各个指标的变异系数,通过各指标变异系数的比较,可以了解在指标体系中这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度等级顺序。
其一,上述测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和方法的前提假设是: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均衡配置问题;忽略县域义务教育机会均等及教育产出的不可控性。由于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必然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本文希望提供一种分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的思路,显然不能完全真实描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
其二,加大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数据的采集准确性和及时性。测度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搜集的数据信息是否准确。如果所搜集的信息数字不准,情况失实,那么依据这样的数据整理和分析,必将得出错误的结果。如果搜集的数据是准确的,但由于提供不及时,同样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其三,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教育在发展中,一方面由于外部的调节而追求均衡;另一方面,内部的矛盾运动又在产生新的不均衡,从而使义务教育发展表现为不断地由不均衡走向均衡,又出现新的不均衡,再达到高水平的均衡的动态过程。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均衡要求,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均衡的内涵也会有变化发展。这需要我们正确看待测度的均衡发展的静态结果与均衡发展动态过程之间的关系。
(一)确定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准
教育在任何时期都会有差距,差距是绝对的,没有差距是相对的,要完全消灭差距是不现实的,也不一定是合理的。我们要把县域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状况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不断缩小高水平和低水平之间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说,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是制定县域义务教育基准,即义务教育的底线基准。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且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得不到遏止的原因也是在于没有义务教育的底线标准。由于义务教育缺乏办学的底线标准,也就无法统计处于低线标准以下人数和学校的数量,不可能制定满足最低办学标准的目标和步骤,也就不能明确消除最低标准线以下学校的责任,不可能形成消除最低标准以下学校的政策和措施,不能有效遏止义务教育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所以建立义务教育基准应是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保证所有中小学都能满足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建立适合于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准,可以将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既定方针具体化,可以在义务教育失衡状况加剧的时候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调节,切实促进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差距预警机制
大量的有关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直观统计数据使我们感受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严重差距,但这种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感性的、片面的、模糊的判断。如果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恰当的分析,形成一个简单有效的参照系数,建立义务教育差距预警机制,并定期地向社会发布,可以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可以较为完整地、可靠地清晰判断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化程度。切实保证对义务教育失衡的有效监控和调节,无疑可以将均衡化的政策落实地更加有力。
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一套比较重要的教育指标进行动态分析,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得出教育发展水平的一个基准值”[10]。例如把义务教育经费理解成能代表教育水平和质量的货币化的教育资源,就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人群(或学校)占有不同教育经费的比重,得到义务教育经费的洛伦兹曲线,就可以通过计算洛伦兹曲线得出基尼系数的值。不同学校的义务教育发展程度可以通过与义务教育基尼系数的比较,得知义务教育发展的偏离程度。同时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政府决策部门起到预警作用。
[1]曾天山.一份扎实的教育科学课题答卷——评彭世华《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9,(8):8.
[2]鲍传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和原则[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63.
[3]彭世华,谭日辉.促进欠发达县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想与现实——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19.
[4]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16-18.
[5]黄永红.坚持社会公平原则,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对新《义务教育法》的社会学解读[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3):148.
[6]孙玉丽,张幸华.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与条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个案[J].教育科学,2008,(1):11.
[7]胡咏梅,杜育红.中国西部农村小学教育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2009,(7):65.
[8]胡咏梅,杜育红.中国西部农村初级中学教育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8,(3):6.
[9]贾俊平.描述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97-98.
[10]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课题组.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6.
The Research on the Measurement Method and Index System of Proportional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ountry Region
CUI Hui-gua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the county is primarily the equilibrium of educational resource distribution.On the basis of this,choosing estimating index of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county,utilizing variance,standard deviation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etc.in statistics for estimating the dispersed intensity to construct and estimate the index system and method of estimating the degree of proport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the county.Thestudy attemptsto describethedeveloped degreeof staticequilibriu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of thecounty quantitatively,and points out the question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estimating the balanced degre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county at the same 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proportional index;measurement method
G40-054
A
1673-8616(2010)02-0109-04
2010-01-26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体制研究》(GG08021)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校:张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