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其特征分析

2010-11-07 07:00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研究课题组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信教宗教信仰信仰

□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研究课题组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我国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其特征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研究课题组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0054]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行为,目前在我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宗教影响方式的多样化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化。大学生也受到宗教多样化和扩大化的影响,进而呈现出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一些重要特征。针对这些特征,我们在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大学生; 宗教信仰; 特征

表1 调查省市与宗教信仰情况的交互分类表(n=3000人,以下同)

2.民族差异。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长期共处、相互交融,形成了许多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习惯等等。在宗教信仰上也存在较大的民族差异,有些民族全民信教,宗教信仰和宗教习俗构成了其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在每个民族成员中形成了共同心理,进而在宗教信仰问题上呈现是否信教与信仰何种宗教的明显的差异。

表2 宗教信仰情况与民族的交互分类表

调查显示,汉族学生无宗教信仰的比例为90.5%,比少数民族无宗教信仰学生的70.5%的比例,高出整整20个百分点,民族差异十分明显。同时,有20.8%的少数民族学生信仰伊斯兰教,比例远远高于对其他宗教的信仰,而且这也是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在信教情况上的最大差异所在。据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民族差异从整体上表现为少数民族学生信教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学生,而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对伊斯兰教的信仰比例差异上。

第二,信仰程度呈现鲜明的层次性,有相当部分信教学生的宗教信仰了解度、参与度不高,可以判断他们的信仰水平并不高(见表3)。“您是否了解自己所信仰的教义教规”“您是否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作为我们判断信仰程度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学生宗教信仰的层次性。有相当部分学生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教义教规并不了解,占49%(“了解”的占51%),说明他们宗教信仰程度较低;只有17.7%信教学生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不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占绝大多数,比例高达82.3%。鲜明的层次性背后我们不难看到,很多信教学生称不上完全意义上的虔诚的宗教信仰者,通过教育引导实现转化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信仰程度也呈现地区差异、民族差异和政治面貌差异。

表3 您是否了解自己所信仰的教义教规;您是否经常参加宗教活动

从地区差异来看,新疆、宁夏的学生对自己所信仰的教义教规的了解程度高于其他省市,分别达到67.0%、70.5%。经常参加宗教活动的程度则是宁夏最高,达32.9%,最低的是新疆只有4.7%,说明参加宗教活动的程度还与当地的宗教政策法规、宗教管理、当地习俗等因素密切相关。从民族差异来看,少数民族信教学生对自己所信仰宗教的了解度和参与度明显高于汉族学生(见表4、表5)。尤其在了解度上少数民族学生的72.2%远高于汉族学生的44.2%。

第三,信仰原因方面,外在影响、内在追求和模糊不清并存,其中家人邻居的影响最大,而宗教宣传的影响比较有限(见表6)。

表5 您是否经常参加宗教活动与民族的交互分类表

表6 什么原因促使您信仰宗教

外在影响是催生宗教信仰的主要因素,而学生对宗教的主动追求也是重要的内在因素,同时不少学生对信仰宗教的原因模糊不清。其一,“受家人邻居的影响”是催生宗教信仰的最主要的原因,有51.0%的学生因此而信仰宗教,表现出宗教信仰的裙带性,并与“受同学朋友的影响”(4.6%)、“受宗教宣传的影响”(4.2%)以及“偶然原因很难说清楚”(23.7%)中的某些因素一起构成了强大的外在影响,大部分信教学生在这种强大外在影响面前皈依了宗教。其二,由于宗教的特点、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社会进程中造成人们的精神、心理动荡以及一些有组织的传教行为等因素,强大的外在影响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控性,而学生对宗教的内在追求则需要我们予以足够重视。有16.5% 的学生是“自己主动了解并信仰的”,尤其在学生“群众”中有32.5%信教学生“自己主动了解并信仰的”,他们为什么会主动追求并选择了信仰宗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这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其三,有23.7%信教学生因“偶然原因很难说清楚”而信仰了宗教,呈现出学生宗教信仰的模糊性。其四,调查显示,宗教宣传目前在大学生中影响力有限,虽然多媒体时代、网络时代,宣传的手段、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有组织有预谋的宗教宣传活动经常存在,但大部分学生并不受它的影响,说明学生还是有较强的判断力、辨别力和选择力。另外鉴于信教原因的民族差异性不大,“受家人邻居的影响”的方式影响程度之高,必须引起关注,“家人邻居”的宗教传播方式也有可能被利用而成为有组织有预谋的宗教传播的重要方式。

第四,信仰宗教的目的呈现多样性并相对集中,且无明显的地区、民族、城乡、性别、年级等差异。调查显示,“人生寄托”、“心理安慰”、“祈福消灾”成为大学生信教的三个主要目的,分别占20.4%、28.0%、22.6%,呈现出目的的相对集中(三项累积占71%)。“治病”( 1.0%)、“结交朋友”(4.2%),并不是信教的主要目的,说明学生信教主要不是出于身体和交往等外在需求,而是内在的精神性的需求和心理调试为主导的,折射出他们对精神寄托、心理无烦扰、幸福安康的渴望。我们的教育需要对学生在人生、心理、幸福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予以把握和及时满足,避免学生选择宗教的消极满足方式。另外,有24.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目的(如“真理”、“喜欢”、“了解”、“没有目的”、“习惯”、“好奇”、“向善”、“说不清”、“迷失”等),充分说明了信教目的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体现了信教的模糊性。

对信仰宗教的目的的调查在一定程度上还揭示了宗教在大学生中扩大化影响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基础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集中在学生最迫切的需要层次上得到体现。“人生寄托”的需要、“心理安慰”的需要、“祈福消灾”的需要等等应该说都是大学生正常的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7],有需要便会寻求满足需要的方式,而宗教正是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之一。一旦我们的教育不能及时把握这些需要,不能提供满足需要的方式,大学生选择宗教的方式就显得“顺其自然”了(见表7)。

表7 您信仰宗教的目的是

第五,对“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自由”观点高度认同。较之2007年有81.6%的学生同意“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自由”,此次调查有82.6%的学生同意此观点,说明大学生总体上对宗教问题有较为明确和趋于稳定的政治认识,政治态度鲜明。

针对上述特征,我们在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应注意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信仰,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1] 郑永廷.宗教影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2] 叶小文.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历史新篇[J].中国宗教,2002,(1):12-19.

[3]邓文科.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与思考——西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J].民族研究,2002,(2):23-26.

[4]宁俊伟.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高校理论战线,2009,(12):52-53.

[5]孙琼如. 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63-67.

[6]张献岭. 针对学生实际#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西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4):19-22.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1.

编辑 刘波

Analysis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Religious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Research Group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dealc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Subjec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At present,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social behavior, religion shows some new features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ways that religious affect are diversity and the extent that religious affect are enlarged.Students present in some of the important features on religious belief under these situation. With these features,through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e must strengthen the Marxist religious education to guide students to construct scientific faith to and establish Marxist political beliefs.

college students; religious belief; characteristics

B91

A

1008-8105(2010)04-0027-04

宗教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行为,目前在我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宗教影响方式的多样化和影响范围的扩大化。大学生也受到宗教多样化和扩大化的影响,进而呈现出在宗教信仰方面的一些重要特征,把握这些特征对我们客观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根本问题的解决。本次调查由有关部门组织。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无宗教信仰,信教(非严格意义上的信教)学生只是小部分,占被调查人数的11.5%。学生信教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民族差异和政治面貌差异,而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微小。有部分学生党员(约占被调查党员的7.2%)和学生团员(约占被调查团员的12.3%)信仰宗教,其中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情况是与某些地区全民信仰某一宗教的民族文化有关。在信教学生中,以对世界三大宗教的信仰为主;信仰程度呈现鲜明的层次性,近半数学生信仰程度较低;信仰的原因表现为外在影响、内在追求和模糊不清并存,其中家人邻居的影响最大,而宗教宣传的影响比较有限,较为清楚地呈现了宗教对学生影响的方式;信仰宗教的目的呈现多样性且相对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宗教影响的思想基础;对“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自由”的观点高度认同。具体来看:

第一,大部分学生无宗教信仰,有小部分学生信教且以世界三大宗教的信仰为主,并呈现一定的地区差异和民族差异(见表1、表2)。从整体情况来看,无宗教信仰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88.5%,而信教学生也由过去的个别、极少数发展到小部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宗教在大学生中的扩大化影响。在信教学生中存在三大差异即地区差异、政治面貌差异和民族差异。

1.地区差异。调查发现,宁夏、新疆无宗教信仰的学生比例远远低于全国88.5%的平均水平,分别是65.0%和70.5%,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宁夏、新疆两地的宗教信仰普遍化程度较高。低于平均水平的还有浙江83.7%,云南86.1%,黑龙江87.0%,江西87.5%。在信教学生中,佛教的信仰比例在浙江、江西、四川、云南、宁夏都高达8.0%以上(比5.9%的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以上)。基督教的信仰集中趋势不明显,在全国都较为平均,黑龙江(4.0%)和河南(3.3%)高于其他省市(平均比例为2.0%)。对伊斯兰教的信仰集中程度最高,新疆和宁夏的比例分别达到26.2%、20.3%,远远高于2.3%平均水平,充分反映了伊斯兰教在新疆和宁夏强大的影响力。

2010 - 07 - 05

[执 笔 人] 戴钢书(1954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谢玉进(1982 -)男,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7级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信教宗教信仰信仰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信仰
铁的信仰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因病信教”:中国农民的宗教心理及其发展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西佛东渐宗教信仰对六朝人面纹瓦当的影响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