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合院式传统民居装饰的调查与研究
——以大理喜洲为例

2010-11-03 06:25高正蓓
大理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喜洲照壁白族

高正蓓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昆明 650106)

白族合院式传统民居装饰的调查与研究
——以大理喜洲为例

高正蓓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育与艺术学院,昆明 650106)

喜洲是隶属于大理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拥有大批具有地域特点的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以喜洲作为田野点,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白族合院式传统民居不同部位的装饰进行收集整理,并从造型、图案及工艺手法等方面作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白族;传统民居;装饰;调查与研究

喜洲位于大理坝子北部,西依苍山,东临洱海,是隶属于大理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同时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基础的影响下,喜洲成为白族建筑艺术的博物馆,拥有大批具有地域特点的白族传统民居建筑。本文以喜洲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从造型、图案及工艺手法等方面对白族合院式传统民居不同部位的装饰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建筑作为艺术的形式出现,装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装饰是建筑从物质层次进入文化层次时,对建筑的物质构成本身所施予的改造。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装饰都是建筑环境构成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建筑装饰,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具有图案性质的符号,反映的不仅是某一系统的审美情趣,还包括这一系统在文化及信仰上的取向〔1〕。喜爱装饰是白族民居最显著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的装饰从装饰部位可分为大门、照壁、梁柱、天花、墙面、地坪等处;从装饰手法上可分为木雕、彩画、石刻、泥塑、镶嵌砖、大理石等;从装饰空间来分可分为室外装饰和室内装饰两大类。室外装饰具体包括外墙装饰、后墙面装饰、山墙装饰、照壁装饰、大门装饰、屋项装饰等;室内装饰具体包括天花、内墙面、家具等。这些装饰淋漓尽致地表达着大理白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大众情感,它们以浓烈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托物寄思,以物质形态通过象征寓意,唤起人们“物情所逞,目寄心情”的内心激荡,成为居住者和创作者共同的心理沟通语言。

1 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文采用人类学实地调查的方法,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相关文献,对大理喜洲典型白族民居院落不同部位的装饰(门楼、照壁、墙体)进行了详细的考查记录,并拍摄了大量照片。喜洲现在保存较完整的传统民居院落数以百计,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基本布局形式的合院式民居就有110院之多。这些民居院落鳞次栉比,既整齐端庄,又色彩纷呈,不仅体现出各个时代的建筑风貌,同时也可以看出院落主人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经济状况以及性格气质、喜好追求等。喜洲典型的白族民居院落有:建于清代的赵廷俊大院,建于民国的董澄农大院、严子珍大院和严宝城大院等,这些院落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白族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鲜活具体的资料。

2 装饰特点分析

喜洲白族民居装饰以墙体装饰、门楼装饰、照壁装饰、屋面装饰等最具地方特色,本文拟从构成、造型、色彩等方面作如下分析:

2.1 墙体装饰 独具特色的墙体装饰不仅是喜洲白族民居装饰艺术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其民居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认知标志。墙体装饰主要集中于山尖、山花、山墙或后墙檐下等部位。喜洲民居建筑山尖的形式通常有以下三种:人字形、半圆形、多边形。其中,人字形山尖是最普遍的做法,屋脊在山尖处向外延伸向上翘起,如鸟展双翼,感觉十分轻灵(如图1)。当然,一些大型民居耳房靠外侧的山墙山尖也有不少做成半圆形或多边形的卷棚顶形式,且悬挑出山墙面一定的距离,这种做法丰富了民居建筑造型,是喜洲白族民居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性标志。

另外,由于当地风大,常常风吹揭顶,山墙与山尖的交接处,也是房屋起火蔓延的风口。因此,在挑出屋檐的下部采用了封火石封檐,同时在墙体外,用砖或小石条层层叠涩,与屋檐口相接,形成山尖与山花之间的过渡,丰富了外墙面的层次。山尖部位成为视觉的焦点,突出于立面。山墙上多描绘大山花,其余部位绘成砖块图案或用封面砖整齐排列,形似蜂巢(如图2)。山墙的装饰通过缜密的构思,有意识地运用线条、色彩、绘画,甚至雕塑等将特色示之于人,图案形式多种多样,图案气势奔放流畅,别具风格〔2〕。

图1 墙体装饰

图2 大山花

2.2 门楼装饰 门楼是白族传统民居建筑最重要的装饰部位之一。喜洲传统白族民居建筑中的门楼装饰特点尤为鲜明和突出,极具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民居建筑中的门楼是传统工匠得以充分展示自己装饰才华和装饰艺术的地方。白族地区有这样的说法:入户大门是一家的门面,可以显示出这家人的地位、财富等。白族匠师为此创造了多种门头和相应的装饰艺术形式。大理喜洲大型民居大门门头以“有厦出阁式”装饰最为华丽(如图3)。门头两端尖长的翼角高高起翘“,如鸟斯革,如晕斯飞”。檐下斗拱装饰材质或为木质,或为瓦质粉纸筋灰的泥塑。最为华丽者,在宽度不到2m的大门上,架设斗拱至六跳之多,并有斜拱衬托,看上去像藻井斜拱那样的层层密密,华丽异常。更有甚者,木质斗拱的端头并非简单的“昂头琴面”或“四瓣卷刹”之类,而是将端头雕成“龙、凤、象、草”,将坐斗雕成八宝莲花,外饰油漆。有的全部施以棕色油漆,或索性用木质本色,突出雕刻技艺的精妙;有的施彩色贴金,更显得富丽堂皇。斗拱以下是重重镂空的花仿。在“八字墙”各个面(翼墙)上的砖砌格框内,嵌以风景大理石,或彩塑翎毛花卉,或画人物山水,或题诗名句,把一座小小门楼装饰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厦出阁式”门头装饰客观上反映了喜洲白族匠师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建筑装饰技巧〔3〕。而无厦门头多用砖、罐、泥塑、镶砖等手法,也装饰得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图4)。

图3 有厦出阁式门头

图4 无厦门头

2.3 照壁装饰 照壁,一般都是设在天井的东方或东南方,面对主房。如以北方为主房,照壁就建在南方。照壁使得白族民居装饰的重点由入口大门转移到庭院天井,并通过装饰上采取大面积白墙面的方法,强化了照壁对加强庭院、廊道、房间采光的功能。同时,还起到分割建筑空间,增强和丰富整体建筑空间层次的效果。

照壁的形状多为长方形,常以土坯、卵石或砖砌成,其上加盖飞檐翘角的瓦檐,形成如鸟翼伸展。喜洲白族民居住宅建筑一般不设置专门的照壁,照壁同时也起着墙的作用,或者干脆就是墙体的一部分。“三坊一照壁”院落中的“照壁”是喜洲白族民居最主要、最普遍的照壁形式。照壁装饰较多,造型优美,按形式可分为三滴水屋面和一滴水屋面两种〔4〕。三滴水屋面有高低,屋脊生起,屋顶四角翘起,出檐深远,轻快活泼(如图5)。如喜洲董家大院的照壁就采用了三叠水的形式。三叠水照壁的做法是将横长而平整的壁面,垂直分为三段,中段较为高宽,两端较为矮窄,形似牌坊。其宽度等于院子的宽度,中段高度多至厢房上层檐口处,边段高度则与厢房下重檐间的“封火墙”齐。因此,照壁本身各段的高度比例,是随院子的宽窄而有所变化的。其中,以照壁总宽度等于三间正房的面阔者,体量最为适当;总宽度约相当四间正房面阔者,亦觉敦厚优美。檐口装饰下通常是一条框带,采用突出墙面的线条构成,并按照方、长方相间的规则组成若干个小框,框内根据主人的喜好,有各种造型、彩画和镶嵌石。有的照壁在左右两侧也布置此种框带,如此一来就形成了檐下和左右两边装饰异常华丽的格局。照壁中央多装饰各种形式之大理石图案,有的镶一块高级的圆形山水大理石块,围以泥塑花饰边框,泥塑花饰栩栩如生,有的还以花鸟虫鱼组成字形。有的在洁白的墙面中心处,直排四块方形大理石,请名家提上苍劲有力的书法大字,更显得高雅秀丽。照壁题字内容往往也比较讲究,从这些照壁的题字上,我们可以看出喜洲白族历史文化的悠久和灿烂。

照壁装饰在有限的面积中,却运用了众多工艺,材料多样,图案丰富,这在一般的建筑装饰中并不多见。在色调的控制上,照壁整体为白色,装饰彩画又以蓝、绿、白色等冷色为主调,使整个照壁的色调统一。在“形”的方面,整个照壁都是以各种矩形框来体现,从而达到了形的统一。

图5 照壁装饰

2.4 屋面装饰 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屋顶均采取瓦屋面的形式,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显现出“汉式”白族民居屋顶的统一性和庄重感。屋面装饰包括转角马头、檐口、屋脊等。喜洲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中,屋脊很少有华丽的装饰,一般仅在正房和厢房屋脊的两端采用一种简单的“鼻子翘出”的做法。寺庙等公共建筑的屋脊则多采用青砖、筒板瓦拼合成各种透漏的图案。玲珑剔透的屋脊与整齐划一的屋面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屋脊两端施以泥塑的鳌鱼,意在防火避灾,确保建筑安全。檐口处滴水、瓦当的种类较多,刻有各种寓意的吉祥纹样等象符号。年代较早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的瓦当上,使用了多种朱雀图案。檐下封檐板有许多雕成“如意云”的图案(如图6),表达了白族人民对传统民居建筑所寄予的情感与厚望〔5〕。喜洲白族民居建筑二楼两坊相交处,常建成“转角马头”的形式,用于防火并方便人们上下屋面修葺。“转角马头”是喜洲白族民居传统建筑有别于其它民居形式的重要标志之一。通常在“转角马头”处有各种泥塑和装饰图样,该部分是民居住屋装饰的重点部位之一。

图6 檐口装饰

3 结论

大理喜洲民居在墙体、门楼、照壁、屋面等部位的装饰,从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来看,呈现如下特征:

3.1 装饰造型生动,意蕴深厚 喜州白族民居装饰造型生动,如山墙、照壁、门楼等主要部位的装饰通过缜密的构思,有意识地运用线条、色彩、绘画,甚至雕塑等将特色示之于人(如图2、3、5、6)。图案形式多种多样,气势奔放流畅,别具风格。有的还用浮雕式泥塑,施予橘黄为主调的色彩,显得雄浑古厚,气派不凡。其装饰题材是当地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语言”,内容以连(莲)升二级(戟)、鹿鹤同春、五福(蝠)庆寿、双龙卷草、福字、寿字等为主,运用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通过吉语图案对建筑细部构件进行装饰,强化了住宅观念的情感因素。这种有想象的艺术造型是浪漫主义的物化,是联想的升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寄托了白族人民对幸福、吉利、长寿的企盼〔6〕。

3.2 装饰构图虚实相间,富于节奏 装饰的主要特征是在空间中将所要表达的各种形象的信息进行视觉安排。白族民居的装饰构图,繁简结合,重点突出。照壁、山墙、廊道与门楼是装饰的主要部位,其它部分一般只做点缀性的处理〔7〕。如屋脊的玲珑剔透与屋面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屋脊两端施以泥塑的鳌鱼,意在防火避灾,确保建筑安全。作为视觉艺术的白族装饰艺术,在创作与欣赏中,一些白族民居的墙体、照壁的彩绘往往在画面上留有一定的余地或空白,形成虚实相间的节奏变化。大理喜州白族民居装饰艺术是由点、线、面、体这些基本元素组成的,装饰艺术画面中的线条是广义的,它可以很有功力,也可以是边线轮廓,还可以是某个长形实体,更可以是色的图案或两色相夹中的虚体空间〔8〕。线条无一处是标准的几何形直线或规则曲线,它的每一处细部似乎不受任何规律约束。但统观全局,则是高度统一在某一格局之中。繁与简、变与同、规则与非规则高度统一,形成强烈的统调、节奏与韵律感,这正是视觉独特美感的奥秘所在。

3.3 装饰色彩尚白求素,清新脱俗 装饰主色调常与当地的风俗和建筑材料的色彩有关。有的学者认为白族是古代氐羌系统后裔,羌族有崇尚白石的习俗,认为白石可以代表所有的神灵,因此,白族承袭了这一习俗,崇尚白石。白色是白族人民最钟爱的色彩,被认为含有吉祥、孝顺、善良、道德高尚的意蕴。在白族的词汇中“,白”不仅是一种色彩,而且是美和善的象征。以白为美,以白为善,崇尚白色,是白族人民的普遍风尚,是他们的一种文化心理〔9〕。白色在白族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有极大的作用和地位,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有着重要的位置。白族民居在外观上表现出显著的白色特征,这与他们喜爱白色是紧密相关的。白族民居建筑色彩以白色为基调,清新脱俗。梁架上多施以彩绘,以青绿为主要色调,并大量使用晕。民居建筑墙面多为白墙,照壁墙中间部分不能随意着其它颜色,一定要用白色,来增加墙面的反射光和墙的耐久性,而且更加美观,达到功能与审美的结合。再如后檐墙山花墙要用白色,在白墙上面彩画着色以素雅清淡为特色,给人以幽雅舒畅之感。白族民居装饰色彩喜白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大理白族民居,由木构架承重,各部分墙体以夯土墙、卵石墙和条石墙为主,土墙外加粉刷,可耐风雨侵蚀,增加墙的耐久性。同时白色粉刷也掩盖了下面土墙粗糙的外观,显得更加洁净和素雅。另外,白色粉刷主要成分是石灰砂浆,是一种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地方材料〔10〕。

大理喜洲白族传统民居装饰从工艺特征、艺术样式和艺术风格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与民族性,趋向于一种纯朴之美,一种飘逸之美,一种隐忍之美。这是悠久而深厚的白族历史文化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族人民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是人类最为亲近的一种背景文化,是凝固于时间之河的多重性艺术。她表达着喜洲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民族情感,成为居住者与创作者基于共同心理的沟通语言,托屋寄思,以物质形态,通过象征寓意,表达出一种超越物质性的深层心理结构。

〔1〕张金鹏,寸云激.白族民居村落—白族聚居形式的社会人类学研究〔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36.

〔2〕陆琦.中国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与借鉴〔M〕//李长杰.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30.

〔3〕荆其敏.中国传统民居〔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5.

〔4〕陆鼎元.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2.

〔5〕赵勤.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6〕李允鉌.华夏意匠〔M〕.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4.

〔7〕刘定坤.传统民居装饰图案的象征意义〔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5(1):117-127.

〔8〕王炎松,庞辉.试论传统民居的审美意境〔J〕.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17(3):44-48.

〔9〕张增祺.云南建筑史〔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

〔10〕王其钧.中国民间住宅建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A Field Study on Decoration of Courtyard Traditional Dwelling of the Bai Nationality——A Case Study in Xizhou,Dali

GAO Zhengbei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Art,Business School,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106,China)

Xizhou,as a historic and cultural town in Dali,processes typical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of the Bai nationality.According to the field work in Xizhou,the article collects and arranges the important decoration of courtyard traditional dwelling of the Bai nationality,and analyzes its models,patterns and craft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suggestions for modern architecture.

Bai Nationality;traditional dwelling;decoration;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U24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0)11-0016-05

2010-10-05

高正蓓,讲师,主要从事民族建筑研究.

(责任编辑 杨朝霞)

猜你喜欢
喜洲照壁白族
探访崇因寺残存一字琉璃照壁
灵秀俊逸的照壁山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传统村落旅游的政府主导开发模式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远处的喜洲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照壁
山西大院照壁掠影
大理白族扎染研究综述
喜洲白族杨氏家族文化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