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性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

2010-11-03 06:25杨颜昌罗进群吕菜丽
大理大学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大学生

杨颜昌,朱 丹,罗进群,赵 英,吕菜丽

(大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关于地方性高等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

杨颜昌,朱 丹,罗进群,赵 英,吕菜丽

(大理学院农学与生物科学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关注的话题,学生就业能力建设是一个需由政府、高校、企业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分担的责任体系。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深入分析地方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阻碍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为促进地方高校毕业生顺畅就业提供参考。

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高等教育有序、健康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地方普通院校的大学生在高校扩招后,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和紧迫,就业问题亦随之不断突出〔1〕。本文对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将在校大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当代地方性院校大学生有效提升就业能力,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提供参考,希望对加强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样本来自大理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曲靖师范学院4所高校,涵盖了医、文、理、工、艺、教育、法学、管理等综合性、多学科门类,研究对象由一至四年级本科生随机抽取组成,共发放问卷2 500份,收回2 420份,有效问卷2 380份,有效回收率为95.2%。其中男生1 110人、女生1 270人;大一500人、大二580人、大三620人、大四680人。研究对象覆盖面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参考性。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编制问卷,并运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方性高等院校学生专业能力评价 专业能力,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才能。专业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专业知识;二是专业技能,其中专业知识是基础,专业技能是核心。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要求求职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可以说专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根本构成要素〔2〕。为此,我们对地方高校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掌握状况进行了调查。

从个体上看,随着年级的增长,除少部分学生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而导致专业能力较差外,绝大多数学生对有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增多,专业技能逐渐增强,到大四时,学生认为自己专业能力较强的占25.0%,很好的占13.0%,一般的占60.6%,而认为自己专业能力较弱的只有1.4%,调查还发现,各年级之间增长的幅度随年级的增长还具有一定差异性。从整体上看,学生的专业能力处于一般状态,全年级的调查比例中专业能力较强的平均占调查总数的14.7%,专业能力很好的平均占8.4%,一般的平均占64.9%,较弱的平均占12.0%。以上分析可以看出:①随着毕业的临近,大学生逐渐认识到了加强就业相关知识和自身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学生自主学习和接受知识能力在高年级中较强,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相关知识,进而增加了自我竞争的筹码,提高了就业能力。②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能力增幅上有一定差异,二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相对增长较快,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年级差异特点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工作。③大多数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是一般,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储备不足,专业能力亟待加强。

2.2 对国家就业政策和措施的了解状况 随着高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单靠高校校内实践活动,已很难有效和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各项实践能力。加上受政府教育体制改革滞后的束缚以及政策、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政府的政策干预成为必须和必然〔3〕。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对地方性高等院校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和措施的了解状况进行了调查。

如表1所示,尽管各年级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和措施的了解及就业信息量的掌握在随着年级的增加而逐年增多,但整体上仍有平均60.2%的人不太了解,平均16.2%的人不了解,说明大多数学生就业信息储备不足,而通过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措施来提高就业信息,是增强就业能力的关键渠道。因此,学校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大宣传有关就业的政策方针,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面广的就业信息系统,让学生了解,并在相关政策和方针的指导和帮助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4〕。

表1 对政府就业政策及鼓励措施了解情况/%

2.3 对求职技巧的认识分析 求职技巧即学生在找工作时必须具备的求职能力,如求职的方式方法、求职简历的书写、面试的礼节等等,它是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体现,是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瓶颈”,学生的求职技巧与就业能力息息相关。

调查结果显示,对求职技巧是否能够清楚地认识,10.0%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53.0%的学生基本了解,由此可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就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相关求职技巧,为顺利就业作了较好的铺垫。但调查中仍有37.0%的学生不清楚。由于欠缺就业的基本求职技巧,往往无法完成就业的最后一道关卡,因而这部分学生即使具备较好的专业能力、社会经验、学历优势和信息优势,但不具备顺利就业的优势,可见,地方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毕业生求职技巧指导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4 基础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分析 基础实践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工作、进入职场的最基本能力要素,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基础实践能力界定为:专业成绩和专业技能、社会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高尚的人格、较好的心理素质、获奖证书8个方面〔3〕,并从用人单位对学生基础实践能力的要求、学生已具备的基础实践能力、两者之间的差距三个维度进行了统计分析。

如表2所示,从用人单位对学生基础实践能力的要求来看,除了获奖证书为30.0%外,超过一半的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同时具备其它7种基础实践能力,其中,93.0%的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具备社会实践能力;从大学生自我具备的基础实践能力来看,60.9%的大学生认为最应具备的是社会实践能力,这与用人单位对学生最高的能力要求相符,其次为沟通协调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从两者之间的差距来看,大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与社会的需求在各方面都还具有一定差距,其中,差距最大的为社会实践能力、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这将会阻碍大学生顺利获得工作,成为大学生顺利就业的“短板”。因此,在校大学生应该积极提高个人基础实践能力,缩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5〕。

表2 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与学生对自身已具备的就业能力评价差距对比/%

2.5 合适的就业指导时间、就业指导课程类型、就业指导方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观念,而且能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是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6〕。但根据对学校就业指导满意度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只有3.0%的学生表示很满意,10.1%的学生表示满意,43.1%的学生表示一般,31.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还有12.5%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可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加强。为了了解学生希望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就业指导模式,才能使他们较为满意,间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本文从学校如何确定“就业指导开展的时间”、“就业指导开展的内容”、“就业指导开展的方式”3个方面作了调查。

在关于你希望学校什么时候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查结果中,大一所占比例为25.0%;大二为29.2%;大三为36.6%;大四为9.2%。显然,学生需求的就业指导时间具有年级的差异性,就业指导开展时间应根据各年级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其中大三是学生最渴望得到就业指导的时候。

在关于学校应提供哪方面的就业指导的调查结果中,57.0%的学生认为应提供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或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54.3%的学生认为应提供就业体验;53.1%的学生认为应提供素质扩展平台;52.8%的学生认为应建立与用人单位的稳定联系;51.4%的学生认为应提供就业信息;10.1%的学生认为应提供更多的创业指导。这说明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要求范围较广,急需提供系统的就业指导。

在关于你希望学校提供什么样的就业指导方式的调查结果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业指导方式为:经验分享(占50.3%);面对面咨询(占45.8%);角色扮演(占30.9%);集体活动(占20.8%);案例分析(占20.2%);专题讲座(占10.8%);其它(占1.3%),数据之间的百分比差异,反映出学生需求的就业指导类型个体差异性大,学校应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探索更多的就业指导方式。

3 结论与建议

3.1 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地方高校学生的专业能力普遍一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储备不足,并且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专业能力增幅上有一定差异,二年级到三年级的学生相对增长较快。可通过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即设计开放实践教学内容,把面对面咨询、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经验交流分享等方式融入课堂教学中,并根据实践教学目的、内容,设计专题型、调研型的实践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间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7〕。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同时,还要根据年级的差异性把侧重点分开,如二年级到三年级期间,学生专业能力增长幅度较大,可以作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重点培养阶段。

3.2 加强建立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缩小与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差距 地方高校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社会的需求在各方面都还具有一定差距,其中,差距最大的为社会实践能力、具备高尚的人格和拥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这些问题,单靠高校校内实践活动,很难有效和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各项实践能力,作为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高校需要树立“市场导向”的办学理念,建立起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的机制,如需要一个政府引导、高校与企业互动的职前培训服务体系来发挥作用,并且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培养实践能力〔9〕。还可通过加强建立就业创业实践基地,来缩小大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能力要求差距。具体为:①加强校企合作,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不断改进高校毕业生的培养模式和质量〔8〕;②让学生去经历真实的工作和体验创业的历程,并通过个人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较好的择业心态面对就业;③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专业技能,成为拥有知识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④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社会,通过对地方经济结构,人才需求方向,技术要求等的充分了解,真正明白社会的发展现状,找到自己的欠缺点,明确发展方向,从而较快和较准确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缩小个人能力差距。

3.3 完善就业能力培养组织体系及就业信息宣传系统 地方高校学生普遍欠缺就业的基本求职技巧,就业信息储备不足,这些细小的环节往往使他们难以完成就业的最后一道关卡,对他们的就业起到阻碍作用。地方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毕业生求职技巧指导和就业信息的宣传都是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而制度健全和机制完善是落实工作、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就业能力培养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建立并健全地方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组织体系和完善就业信息宣传系统是非常重要的〔10〕。一方面,通过就业能力培养组织体系的建立,在学校招生就业处的领导下,由各学院的分管领导,在每个学院组建一个像学生会一样的就业能力培养部门,切实加大就业指导工作专家队伍建设力度。以专兼职结合方式聘请一些具有较高指导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人力资源主管、职业规划设计管理专家、礼仪顾问的从业人员等定期开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如学生的求职准备、求职注意事项、求职的方式方法等,提供内容充实的就业能力培养组织体系〔11〕,从而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就业求职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就业信息的宣传系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国家近期内的相关就业政策和各地方的人事招聘等信息,并在相关信息的指导和帮助下,对就业有较好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尽快实现由学生向社会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大就业指导力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地方高校学生需求的就业指导时间具有年级的差异性,就业指导内容要求范围较广,就业指导类型个体差异性大。学校要根据学生年级差异性和性格差异性,兼顾社会的需要,通过健全就业指导机构、明确就业指导时间、增加就业指导类型、改进就业指导方式、扩宽就业指导信息等方式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让就业指导工作系统有效地深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12〕。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全程的就业指导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大一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大二侧重自我基本能力的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大三侧重教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提高自身就业技能,培养自身实践能力、交际、组织能力;大四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面试的具体技巧,克服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13〕。

〔1〕涂德祥.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7):118.

〔2〕高杨文.大学生就业能力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8):74-75.

〔3〕肖云,杜毅.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J〕.青年探索,2008(3):70-73.

〔4〕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167-168.

〔5〕谢纳泽,冯文平.强化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27-29.

〔6〕陈孔祥.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案设计的层次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5(1):77-78.

〔7〕刘思云.地方院校加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S1):402-404.

〔8〕刘智强,袁丽丽,沈妍.地方高校就业工作体系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7):34-35.

〔9〕杜毅,肖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多角度剖析及对策探讨〔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4):34-36.

〔10〕阮美飞.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1):61-62.

〔11〕池忠军,张晓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2):64-65.

〔12〕管红.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构性调研分析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24):111.

〔13〕李桂英.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从入学开始〔J〕.人才开发,2004(3):32-33.

Research into the Employability of the Graduates in the Local University

YANG Yanchang,ZHU Dan,LUO Jinqun,ZHAO Ying,LCaili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Bioscienc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Employability of the graduates has been a topic of social concern.Government,colleges,corporations and graduates have a shared responsibility to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the graduates.After anatomizing the problems that li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ployability and revealing its obstacles,the paper offers solutions to promote the employability of the graduates in the local university.

local university;college students;employability;research

G47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345(2010)11-0093-04

大理学院2008年大学生就业科研课题(学生组0019)

2010-04-02

2010-09-15

杨颜昌,2007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

(责任编辑 党红梅)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大学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