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颖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郭 颖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在自我反思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理论研究方法。本文作者运用行动研究理论对自己所教的班级进行了听力课堂教学实践。在发现问题、制定对策、设计解决方案、评价和反思教学的基础上,证明了行动研究能有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行动研究;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20世纪70年代以来,“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被引入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运动思潮。教学行动研究的主导思想是引导教师成为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反思,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行动加以解决,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使教师本人在研究的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和提高专业技能,最终达到教师与教学同步发展的目的。
笔者以自己所授课班级为对象,尝试运用行动研究理论开展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实践,重点研究教学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旨在探讨行动研究对于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Kemmis.S & R.Mc Taggart[1],Hustler. D.,T. Cassidy& J. Cuff[2]和McDean. J. E.[3]都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行动研究作过阐述。通过对众多学者所界定的行动研究的定义进行比较和综合,行动研究的内涵可以归纳为: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学实践中一种系统的反思性探究,由教师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自己制定、亲自参与并展开调查与研究,目的是不断改进教师自身的教学工作,使其教学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并取得最佳效果。
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是研究的设计者、实施者、评估者和使用者。教学行动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4]:(1)立足特定情境;(2)以特定语境为基础;(3)重视合作式的观察研究活动;(4)直接参与作为研究对象和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5)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评估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Richards等人[5]把上述四个应用环节进一步描述为如下几个具体的步骤:
(1)教师选择课堂行为的某一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
(2)选择适当的研究程序和方法。
(3)收集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然后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4)制定行动计划以帮助改进课堂行为。
(5)执行行动计划。
(6)观察行动计划对课堂行为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反思。
(7)在评估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准备下一个问题的研究。
如此循环研究,直到真正解决问题。
研究背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专业一年级一个班共51名同学,使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一册《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
项目时间:2009年9月至12月
研究工具:访谈、问卷调查、学生日志、教师日志,课堂观察
(一)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听力课气氛沉闷,往往只有几个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许多学生反映听力差,听不懂听力材料。为此,笔者对自己的听力教学进行了反思,并与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探讨。提出假设:1. 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2.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也许难度太大,语速太快;3. 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二)制定对策
1. 调查收集信息、分析数据
笔者重点访谈了几位学生,了解学生对这门课程和听力学习的看法和真实感受。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制定调查问卷,共发下51份问卷,回收50份并全部有效。通过调查访谈和问卷分析,笔者发现90%的学生认为听力是自己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由于:
(1)大多数学生缺乏听力技巧的训练,不懂得在听力理解中如何运用技巧(80%)。
(2)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系统的语音知识,不能辨别单词的发音,只能听懂部分词组和短语(46%)。
(3)平时听力训练太少,除了每周两个课时的听力课,课外很少做听力练习(74%)。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表达了希望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迫切愿望但对于目前的听力课堂教学方式和效果,只有20%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一半的学生觉得部分听力材料内容枯燥乏味,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许多学生(60%)反映听力课堂形式单一。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放录音、学生被动地听记,最后对答案。一节课下来,学生只听不说,大脑始终处于一种被动记忆状态,听觉神经过于疲惫,很难集中精力地上好整堂听力课,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2. 设计方案
为了改变这种听力教学现状,笔者设计了行动研究的方案,主要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出发,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学生:巩固英语基础知识,扩大词汇量;练习语音语调。
教师: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传授听力技巧和策略;讲解语音知识,纠正发音;调整教学手段和课堂组织形式。对原教学计划中远离现实生活,难度较大的听力材料大胆删除,并适当增加英文电影剪辑、英文歌曲等内容。
课内: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听、读、写、说相结合。
课外:增加自主练习听力的途径;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比赛。
(三)实施行动方案
1. 注重基本功训练,增强学生信心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和读音规则,识别英语语音中的连读、重读、失去爆破及语音语调等。让学生聆听并分辨录音材料中的发音,并让他们边听边跟读模仿。同时对听力练习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进行讲解,使他们变被动的听记为主动的学习,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在前半学期注重精听为主,引导学生先听出句子的关键成分,再反复听,力求听懂每一个单词、短语和句子,使学生能真正听懂英语,从而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2. 传授听力技巧,提高听力效率
由于许多学生在高中并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听力技巧,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做听力练习时带有盲目性,听力理解能力偏低,往往只能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和答案,这就占用了原本有限的课堂时间。所以及时给予听力技巧和策略的指导,促使学生尽快形成新的、良好的听力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每单元讲练一个听力技巧或策略,内容安排循序渐进,边讲边练。在听音过程中,先采用“自上而下”的策略引导学生识别篇章的整体意义,把握整体,再运用“自下而上”的策略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细节。掌握方法技巧后,课堂内精听与泛听相辅相承。课外则鼓励学生坚持运用正确的听力技巧多做练习,互相交流心得,校对答案,了解自己听力理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预定的听力目标,提高了听力效率。
3. 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激发学习能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效果的好坏直接与活动状态有关。状态积极,效果就好;反之则差。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学习兴趣,笔者摒弃了传统的听力课堂“三部曲”即听录音、做题、对答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听力课并不仅仅是为听而听,而是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体安排见表 1)。每堂课上,除了之前提到的引导学生跟读有声材料,进行语音练习,讲授听力技巧外,还组织学生对精听的内容进行复述,展开讨论,根据对话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在练习听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口语。
同时丰富了听力材料,增加了学生所喜爱的寓言,新闻,笑话,诗歌和故事等内容;每单元安排十分钟时间让学生欣赏经典英文电影对白或流行英文歌曲。使学生意识到练听力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也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从而激发对听力的兴趣。
表1 听力课内容安排
由于每学期的听力课时数非常有限,因此就英语听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听力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借助第二课堂和英语角活动,组织了英语听力大赛和英语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教会学生如何收听英文广播,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听力设备和网络资源练习听力,每单元给学生安排课后听力任务,鼓励他们在课外进行大量的听、说练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外听得越多,说得越多,听力的理解能力就会增强,进而形成课内外听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评估和反思行动结果
在本轮行动研究中,笔者共进行了五次对学生的采访,收集了学生每周所做的教学日志共计十二次,问卷调查两次,单元测试四次。在课堂观测中,笔者发现与原来的听力教学相比,实施行动方案后的听力课堂气氛不再沉闷,变得活跃和热烈,学生对听力的兴趣显著增强,积极参与听力练习和课堂活动,由“要我听”转变为“我要听”和“我想听”。
根据学生的听力测验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听力速度也明显加快。同时,调查问卷、采访和日志分析都表明学生对这门课的满意程度达到了90%,对听力学习的有效程度的评价达到85%。
这次行动研究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受到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在这次实践中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计划、检查、评价、反馈及调控自身的教学行为,找到了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为笔者改进今后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行动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实践表明,开展行动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反思教与学,系统地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教师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理论的认知水平,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自我决策、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这次研究,笔者总结出了搞好行动研究需注意的几方面内容:
1.研究手段要尽可能丰富,要尽量使用问卷调查、访谈、测验、教师和学生日志等多种手段,使教师对学生的状况有较深的了解。
2. 教学研究计划的制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英语水平、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在实施行动方案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对教学内容和方式加以必要的调整。
3. 教师间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是行动研究的成功保证。
[1] Kemmis.S&R.Mc Taggart.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M]. Geelong,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2.
[2] Hustler. D,T. Cassidy & J. Cuff(eds.). Action Research in Classroom and Schools [C]. Inndon∶ Allen & Unwin,1986.
[3] McDean. J. E. Improving Education through Action Research--A guide for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M]. Thousand Oaks,Clifornia∶Gorwin Press incth,1995.
[4] Cohen,L. & Mansion,L. ResearchMethods in Education(4th ed.)[M]. London and New Youk∶ Routledge,1994.
[5] Richards,J. C. & C. Lockhart. 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alssroom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6] 胡青球.行动研究∶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桥梁式研究方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2,5.
[7] 李静纯.导读[A]. 华莱士. 语言教师行动研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 王蔷.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9] 支永碧. 从“行动研究”到“行动教育”[J]. 大连∶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9.
4. 拓展听力时空,培养自主学习
G42
A
1008-7427(2010)06-0141-02
2010-04-22
作者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公共外语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