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合式高职管理类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

2010-10-26 09:06谭狄溪邓梅花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岗位技能

谭狄溪,邓梅花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12)

一种整合式高职管理类课程开发模式的研究

谭狄溪,邓梅花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12)

高职管理类课程具有区别于其他类别课程的一些特点,本文针对高职管理类课程的内在特点提出了一种时间、空间与内容三维整合意义上的课程开发模式,并对这种课程开发模式中所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高职管理类课程;课程开发模式;工作系统

1.时间、空间与内容三维整合意义上的课程开发模式

高职管理类课程与本科管理类课程的最大不同点是某门课程并不是一个根据既有学科体系整合的具有内在完整逻辑的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从学科逻辑的角度上来说,应具有某种跳跃性的特点。参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出台的管理技能标准,把管理类平台课程中所包涵的技能分为核心技能

、通用技能、特定技能。[1]所有这些技能的训练和管理职业素养的养成都是分布在一个庞杂的学科知识体系之中。本科院校课程内容体系安排采用学科理论体系,对于高职类学生而言,所需要构建的课程内容体系应该有别于本科院校。

管理类课程技能应用性特点相对没有那么明晰,这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类别下的课程的最大不同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觉管理类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而显性技能不够突出,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不能学以致用”,或者没有某种心理预期的成果显现,因此学习积极性会很容易得到挫败。所以笔者在管理类平台课程的课程改革实践中,重点突出课程内容的技能指向性特点,最终构建一个凸显技能体系的课程体系。设若把这样的一个技能体系比喻成整个课程内容的骨架,那么知识在此课程内容设计模式中仅仅扮演吸附在骨架上的血肉而已。整个技能体系中的特定技能指的是某些特定的职能管理岗位上所应具有的技能,譬如针对我校管理技能应用课程,指的是针对专业群中的某个具体专业对应岗位上的基本管理技能。比如,物流管理专业中,仓储管理员所应该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岗位的基本管理技能,或者港口业务管理专业中货代操作员所应该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岗位的基本管理技能,而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指跨专业,跨岗位的一些具有通用性特点的技能,比如在管理技能应用课程中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具体可以归纳为自我发展管理、团队建设管理、资源使用管理和运营绩效管理等几个模块。虽然从数量上看,特定技能相对通用技能与核心技能而言要多很多,但是,我们在具体课程内容选取中,特定技能的教学内容只是选取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两个典型岗位应具有的管理技能,而是把更多的教学内容安排为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

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我们通过多次研讨,确定了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三基点选取原则,如图1所示,即工作系统基点、社会规范基点和个人兴趣基点。[2]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职场,直接面对工作系统,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尽量指向工作系统,课程内容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实现零距离迁移。课程内容尽可能模拟实际情境中发生的管理问题,并针对问题的求解过程和结果设置明晰的监督和评价系统。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情特点,在教学内容选取上尽可能触发学生的兴趣点,融学于乐,在管理情境的设置中适当设置一些“包袱”和情境小故事。同时,在一些专业性质的通用平台课程中可以有机的融合素质教育和社会规范教育。譬如,在团队建设管理教学模块中我们就可以自然导出一些社会规范教育的素材和典型案例供师生在特定情境下参悟。

作为我们所提出的时间、空间与内容三维整合模式,虽然内容的整合和选取是整个模式的中心环节,但是,时间和空间却是不可或缺的两个坐标轴,正是在这两个坐标轴上的恰当定位才是决定我们最终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关键环节。限于篇幅,在此笔者主要提供两个原则性参照意见,从时间轴上考虑,基于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分析,某个具体岗位上的特定技能的培养应该安排在教学早期,通过特定技能这种比较具体的点的培养慢慢扩展到通用技能乃至核心技能这些超越具体情境的技能的培养。[3]空间上尽可能的突破传统的教室这样一个单调的空间,可以在各种空间环境中尽可能的营造与课程内容相一致的氛围和情境。

图1 时间、空间与内容三维整合模式图示

2.时间、空间与内容三维整合意义上的课改模式应用说明

笔者在本校管理类通用平台课程管理技能应用的课程改革实践中,结合目前高职教育的相关理论下,构建出一种课改模式,即时间、空间与内容三维整合意义上的课程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应用于管理类的基础平台课程的课改实践中,在应用过程中有以下几项需要重点注意:

三维整合意义上的课程模式应该对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维度进行通盘的考虑,也就是说,特定的内容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进入特定教学程序才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改实践中,应该秉持“科学做前提、艺术去保障”的法则,除了因循前文所阐述的基本方法外,更重要的需要发扬每个课改主题的主观能动性,这或许也是本课改模式的局限性所在。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智能特质上是区别于中职和普通本科高校学生的,因此不能纯粹的从理论到理论,但是也不能纯粹的从实践到实践。因此,比较适宜的做法是,把基于具体情境之下的特定技能的培养作为所有管理平台类课程的切入点,而具体情境的选取应该尽可能的与学生专业和既有经验作为依据,当从特定技能的培养跳跃到通用技能与核心技能的培养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学情分析与课程特点做恰当的权衡。

[1] Karen Holems ,Corinne Leech等著. 天向互动教育中心编译.资源与运营管理[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石伟平. 网络环境下的职业培训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2.

[3] 姜大源. 基于教育类型定位的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G71

A

1008-7427(2010)06-0022-01

2010-03-26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岗位技能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画唇技能轻松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