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寒兵
“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多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心理准备。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趣乐学。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首先,创设氛围要精心编组教学内容(教案),创设有趣的能唤起学生愉悦情绪的氛围,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们把整节课设计成去“时间王国”参观的情境,利用时间老人的画像,钟面模型,时间老人的录音等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从到“时间王国”开始,到与时间老人告别结束,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学会了钟面知识,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总是处在饱满状态,教师如发现学生有松懈现象,就要想法把学生“拉”过来,可适当改变原来的组织形式,改变学习环境。所以,经常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逐步发展为有意注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二、揭示矛盾,用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兴奋的求知欲
多年教学实践,我感到唤起学生学习需求感的因素很多。例如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教师语言的形象生动、精炼,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不断引起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去一步步探索研究,学牢学透。如以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为例,我设计了“激疑——猜想——验证——深化、分与合(计算)——进一步激疑”诸教学环节。
1.激疑:课前,让学生量好几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上课了,我让学生报出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接下去我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让学生检查我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进行了几次,学生很就讶教师的答案为什么和他们量出的答案会一致。
2.猜想:想想看这有什么奥秘?猜猜看这奥秘是什么?学生提出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3.验证:首先各人把自已量出的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加起来,总和是180°;其次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拼成一个平角(即180°),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4.深入:我让学生把一个大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内角和是不是180°÷2=90°?为什么?随后我又让学生把两个小三角形再合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2=360°?为什么?在同学们理解的基础上,我让他们计算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
5.再激疑:把下图截去一部分,使剩下图形的内角和等180°,有几种截法?(每种截法只能截一次。)
学生原以为截法只有几种,到后来知道截法可以有无数种,感到是“一大发现”。这样教学,矛盾层层展开,学习兴趣波澜迭起,整堂课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样的学习方法以[问题——猜想(假设)——验证(求证)——结论]也正是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将终身受用。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
在常规教学中,数学与语文及其它学科相比,显得很枯燥无味。如何让孩子们喜爱数学?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陈旧的数学教学观,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沟通,让丰富有趣的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下面以我的一堂《轴对称图形》课堂教学为例:
师:大自然是一个真正的美的设计师。它是一个天才的雕塑家,一个天才的画家。它创造的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那么地美丽。(课件展示大自然美丽画面有火红的枫叶、翩翩起舞的蝴蝶、挺拔的青松等等)
师:这些美丽的物体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生:它们两边形状都是对称的,一模一样。
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形状为什么两边都是对称的呢?
生:这样显得美丽,好看。
生:如果不对称,像蜻蜓、蝴蝶飞起来就不平稳了。
生活中的对称是一种和谐、公正、平等和美丽,如大自然中的鸟、鱼、人、树叶……这里教师一开始就创设了一种以美激趣的活动情境和亲和的人际情境(尤其是神州五号发射火箭图片的出现和小礼物的交流),很好的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和强烈的共鸣。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塑造灵魂的艺术。教师必须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讲求策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兴趣的迁移原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充满无限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