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茹 张伶 庞雪晶 蔡永莲
清楚流畅的语言表达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必需条件。口吃不但影响语言交流,而且会给口吃者带来不良的心理反应。尤其对生长发育中的儿童,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影响其正常的心理发育过程,甚至会改变他们的性格特征[1]。本文收集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以来在昆明市儿童医院语音门诊就诊的103例口吃患儿,应用多媒体软件进行言语矫治,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在本院语音门诊就诊的103例口吃儿童。年龄3.3~14岁,其中女19例,男84例。全部患儿均符号口吃的诊断标准[2]:①在说的词中有2%以上的词有“词的一部分”重复,且每次重复两次或多次,重复的速率增加和在词中用轻元音代替元音以及发音紧张。②说的词中有2%以上延长1 s以上。突然终止延长并提高音调和响度。③在言语中不自主地间断或迟疑2 s以上。④言语不流利伴有身体活动、眨眼、唇及下颌颤抖及使劲的姿势。⑤说话时伴有情绪反应和回避的举止。⑥用言语作为成绩不好的理由。⑦在说话场合不同时,言语不流利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会有所改变。103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治疗组52例,B组为对照组51例。训练疗程3~16次,训练时间为1次/d,30 min/次,随诊半年。
2.1 言语功能评估
2.1.1 对入选的103例病例就诊后将数码录音笔交给家长,要求家长在适当的环境下给孩子佩带录音笔,记录孩子的言语,具体方法如下:①自然观察法:在观察者或记录者不参与的情况下,连续记录儿童日常自然状态下的言语;②游戏情景法:设计情景主题,如讲故事、做游戏、打电话时,记录儿童在该情景中的言语。收集言语资料后,矫治师通过播放录音评估出孩子讲话不流畅程度和说话中断的类型,是何种不流畅,口吃已发展到何种程度,并通过家长或抚养人了解孩子口吃时是否伴有次要症状
2.1.2 应用Dr.Speech多媒体软件(上海泰亿格电子有限公司生产)中的嗓音功能检测仪分别测试最长声时(maximum phonation time,MPT)、S/Z比;实时言语测量仪中线性预测编码法记录汉语拼音三个单元音(a、u、i)的共振峰(F1、F2、)的数值。根据收集的言语资料及测得的数值与对应的参考标准值进行对比,对孩子的口吃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2.2 矫治方法 对照组:口头对孩子及家长解释引起口吃的可能原因,鼓励孩子大胆讲话,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让家长尽量为孩子提供轻松愉悦的语言环境。治疗组采用如下矫治方法:
2.2.1 心理疏导及家长的配合支持 心理矫治在儿童口吃矫治中尤为重要,在训练过程中治疗师应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耐心。找出口吃的根源,用心去温暖鼓励他,努力让其尽量放松,并且通过Dr.Speech软件的动画画面让孩子提起兴趣并消除紧张心理,主动配合训练,多说多练,养成不急不慢,从容不迫的发音习惯。在家中,孩子出现口吃症状,周围的人不能训斥和嘲笑,也不要显示不耐烦的表情,以免造成患儿紧张、害怕、自卑感的加深或干脆不说话,致使口吃加重。在孩子口吃时,不要在意,也不要马上纠正,应转移一下注意力,减慢说话速度,表现太紧张时,可让其深呼吸(1~2次)。当说话无口吃时,给予适当的赞扬和鼓励,逐渐增加说话速度和提高流利程度。
2.2.2 呼吸运动训练 孩子口吃时往往要憋气,所以每天要做几次深呼吸练习,吸气要慢要长,呼气要缓慢、均匀、平稳,呼尽为度。其次,改变呼吸方式:胸式呼吸改为腹式为主的胸腹式呼吸,每天上、下午各训练15 min。第三 运用Dr.Speech多媒体动画软件系统的起音、哈欠叹息法及半吞咽法的程序训练患儿,让其领悟到说话时要呼吸自如、放松呼吸肌和喉肌以及如何换气(训练软件中当孩子发音正确时画面上的动画就会唱歌、跳舞,以此来增加孩子的兴趣)。
2.2.3 言语流畅度的训练 首先应用Dr.Speech软件系统中的起音程序训练,让患儿把说话的节奏、速度放慢,吐字要清楚,在放松呼吸的基础上开始发音,帮助患儿寻找正确的发音节点。其次,通过软件系统中发音教育程序由声母、韵母、单词语、双词语、短语、句子,由易到难、由短到长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再次,在言语速度、节奏、清晰度改善的基础上利用软件的动画画面,配合音乐舞蹈、节拍器等,启发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尽量多说,尽可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训练结果,分为痊愈、好转及无效。痊愈:症状消失。好转:交谈中偶尔出现1~2次重复,口吃次要症状消失;无效:症状没有明显改变。
2.5 统计学方法 应用医学统计软件(PEMS)进行资料统计,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治疗组矫治前后最长声时(MPT)、S/Z比值、共振峰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果详见表1、表2。
表1 矫治前后MPT、S/Z比平均值比较±s)
表1 矫治前后MPT、S/Z比平均值比较±s)
组别 MPT(S)S/Z语训前组3.34±0.82 1.16±0.7语训后组5.91±1.10 1.01±0.4
表2 矫治前后共振峰频率平均值比较±s)
表2 矫治前后共振峰频率平均值比较±s)
组别a u i语训前 语训后 语训前 语训后 语训前 语训后F1 819±102.71 1 847.05±94.03 603±60.22 1 033.0±97.32 903±56.94 1452±99.0 F2 631±76.27 1 202±110.00 713±100.32 693±63.33 674±54.12 1 201.21±98.74
3.2 治疗组有效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3。
表3 两组结果比较
口吃是一种言语不流畅,由于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阶段,发音不够成熟,词汇不够丰富,因而容易出现言语不流畅,国外许多语言病理学家称之为发育性言语不流畅。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对口的吃诊治做了大量研究。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52例患儿,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配合应用Dr.Speech多媒体软件教程发挥的图片和动画的统合功效,创造一种多媒体的氛围,使训练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率达到了100%。言语产生是一种快速和准确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的基础却极其复杂,涉及到一系列认知性、语言性和感觉运动高度整合的加工和调控过程[3],任一环节受到影响或干扰都可造成言语流畅性障碍。另外,资料报道,口吃的发生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口吃患儿中80%以上都有不同的心理障碍[4],存在内心矛盾冲突与焦虑紧张情绪。再次,口吃者的呼吸器官、肺活量一般正常,但口吃者说话时常常呼吸紊乱,呼吸方式不正当,或呼吸和发音不协调,言语产生的发音和呼吸的动力机制出现问题,最长声时做为衡量言语呼吸支持的最佳指标之一,能够简单直接客观地反映言语中的呼吸问题;S/Z比值可以有效地反映发音时声门调节的情况,可以用于鉴别是呼吸与发音的协调问题,还是呼吸方式不正确的呼吸支持不足,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组矫治前后最长声时、S/Z比、共振峰频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持了这一理论。因此,本组资料应用Dr.Speech软件中的程序对口吃儿童采用心理疏导、呼吸疗法及言语流畅度训练的治疗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借鉴。
研究报道,儿童口吃发生率为5%,几乎80%的口吃儿童到16岁时自发地恢复了流畅性[4]。本组资料中,51例口吃儿童有21例可自行恢复了流畅性,自愈率为41%,还有大部分有可能发展成晚期口吃,这将严重影响他们之间的社会交流及生活质量,因此作者认为应于早期干预,其意义在于:①心理障碍是长期口吃者最大的困惑和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并且口吃的复发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5],年龄越小,病程越短,心理压力越小(不在意自己的口吃),心里因素在口吃的成因上所起的作用也越小,因此早期干预可以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延缓心理压力的出现及其产生的加重口吃的不良影响;②口吃者的躲避行为、心理压力常常是对来自于周围人的不良反馈的一种反应,早期对父母及抚养人进行指导和支持,可以避免其给孩子不良反馈;家长的正确态度和应对策略可使孩子免受错误干预方式的伤害,保护儿童,缩短病程,减小复发;③家长与孩子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认真倾听孩子讲话(倾听者的分心会使孩子出现较多的语言重复[6],多采用讲道理的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经常给孩子读书(就寝时的阅读是父母示范慢速、流利言语的好方式[7],对培养良好的语言模式也有重要意义);④儿童的可塑性大,纠正越早效果越好,同时及早干预避免了因晚期口吃引起的苦恼、焦虑、社会适应不良、学业受挫等不良后果,减轻了家长及社会的负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陈容,程颖,张迪,等.口吃儿童个性特征极其影响因素初探.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268-269.
[2]姜泗长,顾瑞.言语语言疾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80-283.
[3]宋鲁平,宁宁,彭聃龄.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7):632-633.
[4]刘盈,王玉,丁宝坤,等.不同年龄口吃患者临床症状、人格特征及疗效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44-145.
[5]刘旭,徐杏元,彭聃龄,等.口吃复发的研究进展述评.中国特殊教育,2005,4:89-90.
[6]李胜利.言语治疗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76-178.
[7]刘旭,徐杏元,林岚.口吃的诊断与矫治.中国特殊教育,2005,(5):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