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高桂梅 傅淳
离异与非离异家庭幼儿气质特点的调查研究*
——以昆明市五华区幼儿园幼儿为例
■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高桂梅 傅淳
以昆明市五华区中班幼儿为例,探讨离异家庭和非离异家庭幼儿在气质各维度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对昆明市五华区大观幼儿园、第二十幼儿园、碧江路幼儿园、师大附幼全体中班幼儿家长进行测查,随机抽取离异家庭和非离异家庭幼儿问卷各30份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离异家庭和非离异家庭幼儿在反应强度、适应度、趋避性、规律性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他维度没有显著差异。得出结论:幼儿气质具有年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发生改变,家庭离异对幼儿气质的发展存在影响。
幼儿 气质离异家庭 非离异家庭
在心理学视野里,气质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模式的特征,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人的行为活动方式上的表现。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气质虽主要决定于生物基础,但它与其他心理和生理特征一样,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以及环境的刺激下有发生改变的特点。[1]现在全国普遍的离婚率上升,家庭离异对子女的恶性影响日益浮出水面。大量研究证明,家庭离异可引起儿童气质各维度比重的改变,儿童较容易产生自卑、冷漠、孤僻、怯懦、焦虑、粗暴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性格特征发生变化,甚至引起青少年时期发生犯罪行为。[2]目前国内主要探讨幼儿家庭对气质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家庭因素对气质进行干预,对离异家庭和非离异家庭幼儿的气质方面比较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主要探讨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的幼儿在气质维度各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见解和建议,期待引起家长和教师对幼儿气质培养与变化的关注,以便对幼儿气质特征的发展进行积极的、及时的干预。
为确保研究资料来源的真实性以及研究课题的价值性,作者选择了五华区四所相对分散、发展程度不等的幼儿园,分别是昆明市大观幼儿园、第二十幼儿园、碧江路幼儿园、云南师大附属幼儿园,以各幼儿园中班幼儿为对象进行调查,从中随机抽取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幼儿各30名。选择中班幼儿(4~5岁)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气质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可塑空间,同时又开始趋于稳定。
本研究选取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张劲松、王玉凤修订,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作为施测工具,该量表经修订后的可接受性和可用性均较好,适用于我国儿童气质的研究和测查。量表将幼儿气质分为9个维度: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应阈,独立地代表幼儿日常生活一般表现的72个条目。量表由家长填写,每个条目在“从不”到“总是”7个等级上对儿童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评定。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采取不记名方式,将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交于幼儿园管理者,由幼儿园组织家长填写并回收,共发放315份,分别是大观幼儿园100份,第二十幼儿园50份,碧江路幼儿园65份,云南师大附幼100份。问卷发放期间,与部分教师进行有关离异幼儿在园情况的谈话,侧重于幼儿的同伴关系、活动参与性等方面。对被试的气质各维度得分的平均数差异性比较,主要采用SPSS10.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294份,回收率93.5%(大观幼儿园100份,收回93份;第二十幼儿园50份,回收46份;碧江路幼儿园65份,回收61份;师大附幼100份,回收94份)。其中离异家庭幼儿33人,非离异家庭幼儿258人,未标明家庭结构的幼儿3人。根据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离异家庭问卷30份,非离异家庭幼儿问卷30份。
表1 问卷统计情况
为配合问卷调查的真实性,作者与部分教师进行了不记名谈话。根据谈话内容,整理出有关离异家庭幼儿在园表现的以下两个突出的方面:
一是早熟。相对于完整家庭幼儿,离异家庭的幼儿普遍表现是早熟,具体为:情感细腻、较早出现忧郁表现、会找老师谈心情、对不满意的地方采取压抑态度等等。
二是同伴关系不融洽。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作者筛选出不融洽的共同之处: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典型表现为:用攻击行为表达对对方的喜欢、用逃避行为面对不喜欢的同伴。
表2 离异家庭子女与非离异家庭子女气质维度的得分状况比较
表2数据表明,在反应强度上,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幼儿存在显著差异(T=5.443,P<0.05),在适应度(T=-3.082,P<0.05)、趋避性(T=-2.970,P<0.05)、规律性(T=-2.214,P<0.05)方面,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幼儿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其他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在幼儿的情感、社会化方面表现出显著对比状态,说明家庭结构作为一种外在环境因素,对幼儿气质维度特征存在一定的影响。
1.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幼儿活动水平、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应阈等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分析。
从表2数据可看出,在T检验结果中,离异家庭幼儿和非离异家庭幼儿在活动水平、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应阈等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与幼儿入园时间长,有共同的集体生活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幼儿年龄特点有关。本研究选取的被试者均为五华区入园幼儿,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差异不大,如,幼儿园有统一的活动安排,大家遵循相同的游戏、进食、穿衣、睡眠时间,因而在活动水平方面不会存在较显著的差异,这是引起气质维度得分差异不明显的一个原因。同时,气质具有一定遗传特质,有年龄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被试者具有相一致的年龄特征,年龄的特定规限了幼儿在某些方面有较大的一致性,如注意力水平不高,仍以被动注意为主,注意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对新鲜刺激都很敏感,注意力容易分散等,这些是导致被试者在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应阈等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的一个原因。
此外,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科学性日渐重视,使得离异家庭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可以协调一致,更注重孩子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离异家庭子女与非离异家庭子女在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方面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差异。
2.离异家庭与非离异家庭幼儿反应强度、适应度、趋避性、规律性气质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分析。
表2数据可表明:本研究被试者在反应强度、适应度、趋避性、规律性气质维度存在显著差异。
反应强度指反应的能量,不管它的性质或方向,分值越高,代表反应越强烈。离异家庭幼儿的反应强度平均值为4.57,而非离异家庭幼儿的则为3.95,T检验也显示存在很高水平的显著差异。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4~5岁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懂得如何控制情绪和处理需求。[3]但是,离异家庭的幼儿在经历父母离异的过程中,遭受了不良家庭氛围的影响,有的父母甚至会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导致幼儿脾气暴躁,情绪波动大,对待同样的刺激,与同龄比会产生较大的反应,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控制,因而易具有较高的反应强度。
适应度指对新环境或新刺激的适应过程的快慢,本研究中离异家庭幼儿的适应度比非离异家庭的幼儿适应度还高(离异家庭幼儿适应度平均数为4.04,非离异家庭幼儿适应度平均数为4.00)。规律性指饥饿、睡眠、大小便等生理活动是否有规律,本研究中离异家庭幼儿的规律性平均值为4.11,非离异家庭的幼儿的规律性平均值为4.40。趋避性指对新刺激的最初反应特点——接受或躲避,分值越高表示接受新刺激的能力越强,较强的趋避性与较强的适应能力是一致的。出现这些差异,除了与家庭结构有关,与当今普遍的城市独生子女问题也有关联。离异家庭的孩子有的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居住一起,间隔与父亲、母亲分别待一段时间,有的则是与父母一方生活,选择性地到另一方身边生活一段时间。有些父母忙,往往将孩子寄养于亲戚朋友家,还有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后重组家庭,孩子生活在一个新的完整家庭结构中。这种情况在引起幼儿产生不良情绪、生活习惯不规律的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而完整家庭的孩子,尤其是城市独生子女,被全家捧着,有的父母工作忙,将监护责任转移到保姆手中,保姆出于安全和职责问题的考虑,往往让幼儿生活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严重影响了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趋避能力的发展,更严重的是导致幼儿的感统失调。
虽然现在家长文化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孩子遭受家庭离异的伤害,但从幼儿角度看,受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尚不能理解复杂的社会生活,不能对父母的离异行为进行恰当的归因,同时面对家庭结构的破裂,担心失去父母而出现不安、无助和缺乏安全感,很容易出现心理偏差和行为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年龄段的离异家庭幼儿和非离异家庭幼儿在活动水平、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应阈等维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反应强度、适应度、趋避性、规律性方面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充分证明幼儿气质具有年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可发生改变。家庭离异作为影响幼儿气质发展的一个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作用。这与国内外学者有关气质理论的研究相一致,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一个研究的结果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结果的态度。对于本研究,家长、教师以及幼儿园,都应该进行思考。对下一代孩子的教养,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协调投入。建构和谐的个性心理是国内外教育专家所一致追求的,只有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家长过度的补偿和消极的放任都是不合理的教育方法,都容易使亲子关系走向畸形。积极的做法是家长首先从心理上采取一个平和的心态,将离异正常化,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理解并正确对待孩子的异常情绪,多提供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树立积极健康的榜样。正所谓粗暴教会粗暴,善良教会善良,父母积极乐观,也会感染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思维成熟能分析事理的时候,再引导孩子认真思考父母的离异,这时候很容易得到孩子的理解。比如,多带孩子到户外旅游,调整离异双方的关系并定时安排孩子和对方见面,在家庭中和孩子一起组织各种活动等。
幼儿园方面可动用各方资源,积极开办一些面向所有家长的活动,组织家长们彼此交流育儿心得,或者聘请教育专家来园,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指导,改变以往家长会就是通知事情,请专家就是高高在上谈理论的局面,做到从本园家长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气质的重视,可在相当程度上引起社会各界对此的重视,如果政府可以开办专业的干预机构,吸引家长和教师前来参加,对于预防独生子女和离异家庭幼儿行为问题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将结果反馈给所调查的幼儿园,以期引起幼儿园和家长的重视,进行如下思考:作为家长,如何看待在适应能力、趋避水平方面离异家庭幼儿反而比非离异家庭幼儿的好;家长和教师如何解决离异家庭幼儿在规律性和反应强度低于正常家庭幼儿的问题;家长和教师作为最直接的幼儿教育者,如何看待对气质进行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
[1]姚凯南.儿童气质特点及其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6,3
[2]梁宝勇主编.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86
*本文系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科技计划立项项目”课题“五华区学前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阶段成果。
*本研究在分析中,关于“反应强度、适应度、趋避性、规律性气质维度”的概念均取自NYLS《3~7岁儿童气质量表》测试报告[J](张劲松,王玉凤.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5):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