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格)”“、至”、“到”的演变与更替*

2010-09-06 07:04秦晓华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殷商传世卜辞

秦晓华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各(格)”“、至”、“到”的演变与更替*

秦晓华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通过对表“来、到达(处所)”义“各(格)”、“至”、“到”的考察,认为商周口语中,“至”已占绝对优势,至于金文“各”用例较多,显然是由于金文典雅庄重的风格所致。“到”是“至”的分化字,《诗经》中虽已出现,但用例罕见。传世文献中,“到”和“至”的竞争历时很长,但在秦汉口语性很强的出土文献中,“到”的优势已然显现。

“各(格)”、“至”、“到”;词汇演变

表“来、到达(处所)”这一意义,现代汉语主要用“到”,汉语史上还曾出现过“各(格)”、“至”等词。本文将从历时的角度主要讨论“各(格)”、“至”、“到”三词在表“来、到达(处所)”这一意义上的演变与更替。

表1 春秋以前“各”、“至”、“到”在文献中的分布①

殷商甲骨刻辞中表“来、到达(处所)”义的词语是“各”和“至”。“各”,甲骨文作或,从像倒趾,从或从像人居住之穴,本义表示到达某处之意。“至”《,说文》“:鸟飞从高下至地也。”于省吾谓“:乃于矢端着一横书,本象矢有所抵,因而引申为凡至之义。《说文》鸟飞至地说,与至字的初文显然不符。”[1]944甲骨文中“至”作“来、到达(处所)”是用其引申义。

甲骨文“各”作“来、到达(处所)”义为数不多,如:

(1)其各?大水不各? 《(合集》33348)

与“各”相比“,至”在甲骨文中用作“来、到达(处所)”义较为常见。如:

(3)贞:不至于商?五月 《(合集》7818)

(4)…生九月方不至? 《(合集》6732)

与殷商甲骨刻辞不同,西周金文当中可以见到大量用作“来、到达(处所)”义的“各”,据统计《,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共有111例,如:

(5)王各大室。 (免尊)

(6)侯各于耳。 (耳尊)

“至”在西周金文中的主要用法是“及、达”,后跟人名或时间,用作“来、到达(处所)”义的情形不多,只有寥寥数例:

但是,在与西周金文大约同时代的传世文献《周易》中“,至”却较为常见,共16例,而“格”未见。

(9)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周易·解》)

(10)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周易·系辞上》)

传世文献中“格”仅见于《尚书》,共有10例。其中6例见于《虞书》,2例见于《商书》中的《盘庚》和《汤誓》,而这些材料所属时代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甚至晚至秦代。较为可信的仅有2例,用例如下:

(11)曰“:呜呼!……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周书·旅獒》)

可以看出,西周口语中“格”已经基本消亡,即使以上两例属实,也应是书面语的残留。

殷商卜辞中表“来、到达(处所)”义“至”多“各”少,西周金文却“各”多“至”少,应该与这两种文献的性质有关:殷商卜辞多用于日常占卜之时,语言较为通俗;金文多用于庙堂之上,语言典雅庄重,书面化程度较高。而从“至”表“来、到达(处所)”义通行的时间和使用的范围可以看出,“至”在商周应该是一个口语性比较强的词语,所以在金文这样典雅庄重的语言中较少出现,而在殷商卜辞及其后的传世文献中则用例较多;而“格”在商代已经呈现出衰亡的趋势,到了西周,在口语中已经基本消亡。

西周时期,“到”业已产生,但用例罕见,仅有1例见于《诗经》:

(13)蹶父孔武,靡国不到。(《诗经·大雅·韩奕》)

“到”是“至”的分化字。《说文》:“到,至也。”它分担了“至”的“来、到达(处所)”和“及”等部分义项。但这一分化字在东周以前乃至整个先秦文献都极为罕见,各义项仍以本字“至”为常。

表2 春秋战国“各”、“至”、“到”在文献中的分布

春秋以来,“格”已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春秋战国呈现出“至”独霸天下的局面。至于“到”,《诗经》中虽已出现,但这一时期真正用“到”表“来、到达(处所)”义的例子还甚为罕见,在本文考察的范围内未见用例。可见,这一时期,表“来、到达(处所)”义主要由“至”承担,其在这一义项上仍占绝对优势。如:

(14)陟爱深,则贤人至。 (中山王方鼎)

(1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表3 秦汉时期“各”、“至”、“到”在文献中的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秦代以后,传世文献中表“来、到达(处所)”义“至”仍占绝对优势,至于“到”,在上表考察范围内仅见1例,用例如下:

(16)春,二世东行郡县,李斯从。到碣石,并海,南至会稽,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史记·秦始皇本纪》)

虽然秦汉时期,传世文献中表“来、到达(处所)”义的“至”仍处强势,但由于早在商周时期,“至”的语义已经开始泛化,不仅可以用作动词“来、到达(处所)”,而且可以用作名词、形容词和副词,词义的繁复致使“至”在表义的明晰性上受到很大限制。语言精密化的要求,使“来、到达(处所)”义的“至”最终无法摆脱被其分化字“到”替代的命运。据考察,在秦汉口语性比较强的一些出土文献当中,“到”用作“来、到达(处所)”义明显多于“至”。例如“睡虎地秦墓竹简”和“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中“至”只出现3次,而“到”共出现29次,出现频率远远高于“至”。如:

(17)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之。(《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185)

(18)婢曰:但钱千二百,操簦,道市归,到巷中。(《张家山汉简·奏谳书》19)

可见,虽然“到”最终在书面语中取代“至”还需要更长的历史时期,但在口语中,其优势可能在秦汉就显现出来了。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殷商卜辞表“来、到达(处所)”义主要用“至”,“各”比较少见,西周金文正好相反,“各”多“至”少;同时期典籍中则“至”多“各”少;由此可以看出,商周口语当中,“至”的优势已经比较明显。至于金文中“各”多“至”少的现象,显然与金文典雅庄重的风格有关。“到”《诗经》中业已出现,但先秦用例罕见,秦汉时期,虽然在书面语中,“至”仍占绝对优势,但在一些口语性较强的文献中,“到”的优势已经显现,但其取代“至”,还需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注释:

①甲骨文残辞较多,许多文例无法判别,很难准确统计出“各”与“至”出现的具体数据,是以仅举例说明。

②本文以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为调查对象,中华书局2001年版。

[1]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2]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Z].北京:中华书局,2001.

K877

A

1008-469X(2010)04-0012-02

2010-05-11

秦晓华(1978-),男,河南安阳人,讲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文字、汉语史研究。

猜你喜欢
殷商传世卜辞
殷商编铙的类型学与双音性能研究
殷商遗址大搜寻
中国传世名画之《捣练图》
殷墟非王卜辞的再整理与研究
明刻《绿筠窝帖》及传世拓本考
释甲骨文“衁”字的几个异体
再谈卜辞中的“/又史”及相关问题
传世名画
殷商鸮形器及鸮形纹饰探析
传世经典——中国十大传世名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