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需求的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2010-09-06 07:04:04张新昌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职业高职教学模式

张新昌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基于岗位需求的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张新昌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行为导向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基于岗位需求的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并应用于电视摄像这类实践技能性强,与职业紧密联系课程教学中,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尽管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存在复杂性,但从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出发,探索适合学生掌握职业关键能力的有效课程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质量跨越的方向。

教学模式;职业能力;项目驱动;电视摄像

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关文件中曾明确提出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概念,并认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专业核心课程,实现核心引领,重点突破,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社会能力),使专业课程内容更符合职业需求,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素质要求零差距,逐步脱离围绕学科性课堂教学进行的传统教学模式。

电视摄像是河北电大高职学院电视节目制作、影视广告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专业核心课程。近年来,结合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需求和学生特点,我们对基于职业需求的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直接为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提供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一线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突出表现在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相比,实用性体现得非常明显。

河北电大高职学院电视节目制作和影视广告专业设置针对的是一个职业群(适应面较宽),如电视摄像、电视编辑、平面设计等,毕业生不局限于一技一能,而是可以适应若干个职业。其中,电视摄像既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又具有很强的职业特点。电视摄像,指用摄像机拍摄人物,事件连续的活动画面,做现场纪实,是制作电视节目的重要环节(摘自《辞海》)。这句话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电视摄像是对摄像机的操作,通过这种操作,拍摄出优美的电视画面(技术性的艺术);其次,电视摄像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环节;最后,电视摄像是一个受人欢迎、有需求的职业。

专业课程改革在考虑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近年来,河北电大高职学院以单独招生方式招收的学生(在录取时间上处于末端),在中学学习成绩是中等偏下的,学习基础差,接受知识慢,学习自律能力差,据对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显示,90%的学生希望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实践表现出相当的兴趣;6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太枯燥,缺乏兴趣;72%的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学习信心受到打击;85%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太多的教学内容不能接受或听不懂。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过程涉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建构主义提倡的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动机),选择真实性任务(情景),协作学习等,非常适合高职学生和电视摄像这类技能性课程的学习特点。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手、心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知识接收程度可以达到90%。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它的内涵是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性能力)。教学活动的开展,通常是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一般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提示工作任务,即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尝试完成工作任务,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应该提出问题。第三,提出问题。如果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问题在于理解操作过程;如果学生无法完成任务,那么问题仍在于知识准备不足。第四,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通过教师讲解来获得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第五,完成工作任务,即把所获得的知识与完成任务联系起来,获得深刻体会。

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应用于电视摄像教学模式设计中,将课程知识转化为一系列与职业技能相关的项目,其项目行为过程模拟职业工作流程,强调具体问题的解决,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强调创新学习。

三、基于职业需求的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在电视摄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行为导向型教学法”基本理论应用于电视摄像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形成基于职业需求的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框架如下: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电视摄像岗位要求以及实际应用情景设计和不断完善项目任务,以项目任务创设工作情景,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协助下,根据要求制订拍摄计划,设计镜头场景,担任角色,提出问题,学习相关知识点,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并通过互相观看所拍摄的电视画面,形成项目任务报告。其中,日常生活的观察积累有助于提高项目任务的完成质量,“慧眼”识景是电视摄像的基本功,有助于培养镜头感,有助于培养审美意识。

电视摄像是在《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摄影技艺》等后续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摄像机的维护和基本操作要领,掌握电视摄像的造型元素,训练学生运用光线、色彩、影调等用固定和各种运动方式拍摄电视画面,掌握电视场面调度的一般规律,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电视片进行分析。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三个因素:第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即根据电视摄像岗位的分析,结合关键能力的培养,科学选取教学内容。第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即按摄像岗位工作流程确定项目,项目完成过程融“教、学、做”为一体。第三,教学内容的可实践性,即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和环境。为此,河北电大高职学院配置了一定数量的摄录编设备。

在课程设计方面,将电视摄像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电视摄像和电视照明两大部分,分两学期完成。电视摄像部分分成六个项目学习单元:摄像机操作与电视画面;造型三要素和画面成分;构图和固定拍摄;运动摄像;变焦距镜头运用能力;电视场面调度能力(见表1)。电视照明定位于电视摄像课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定位于照明师职业,分成四个项目学习单元:光的概念与画面造型;色彩及画面表现;自然光及画面表现;人工光及画面表现。其中每个项目学习单元又包括若干项小任务,相关知识点融入到每项任务当中。

表1 电视摄像部分项目及内容安排

以项目任务一电视摄像机操作与电视画面为例,知识点包括摄像机的组成和技术特点;电视摄像机的操作要领(稳、准、平、匀);电视画面的概念;电视画面的空间特性(屏幕显示、平面造型、框架结构);电视画面的时间特性(单向性、连续性、同时性);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表现具象、表现运动、运动表现)。这些知识点要求学生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和驱动力,通过教材、教师、同学等多方帮助,通过拍摄的画面体现。相关项目任务实训内容包括手持、肩扛和固定持机的练习,自动和手动光圈、聚焦、白平衡的调整,拍摄的设计,记录时间的把握,对电视艺术的初步思考(拍摄什么)等等。

实际电视摄像工作过程一般包括“接受拍摄任务—熟悉拍摄内容—摄像器材的准备—制定拍摄计划—拍摄—审看素材”。

为了使项目驱动教学有序进行,参考摄像工作过程,在每个项目单元的教学工作中设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教学工作流程:项目实践指导书(接受任务)→面授、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咨询)→小组讨论、制定拍摄计划和步骤(准备)→实拍(实施)→同学间交流观摩节目素材(评价)→同学对任务完成情况提交报告(总结)→教师与同学交流,提出任务修改意见(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每8~10名学生组合成一个摄制组,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以基本理论、教会操作、组织完成项目工作为主线整合知识点,组织带领同学们共同完成教学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每个同学都要完成项目任务中要求的拍摄任务,更多陈述性知识也由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形成“任务驱动,基础为重;学做结合,能力为重;审美意识,积累为重”的教学模式。在明确的项目任务引领下,学生逐渐掌握如何拍、拍什么、怎样拍好、为什么好,逐渐由拍摄电视画面引深到电视画面与电视场景、电视节目的关系,提高对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审美意识,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束语

基于职业需求的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是通过职业岗位工作流程设计“项目任务”,以“项目任务”模拟真实工作情景,强化和维持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的参与感、成就感,注重协作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中技能和操作类课程的学习,其中项目任务的设计是关键;项目任务的完成过程——即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是重点;及时的结果评价和师生互动,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为后续项目任务“循序渐进”的前提。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基于职业需求的项目驱动课程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教师实际能力和知识更新以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物质条件等并不完全适应,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1]殷旭彪,王永花.基于项目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0,(5).

[2]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G642

A

1008-469X(2010)04-0054-03

2010-05-10

张新昌(1958-),男,河北高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远程教育和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学习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