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系统与逻辑结构并重
——交传笔记法

2010-09-06 06:42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原语译员口译

唐 媛

(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符号系统与逻辑结构并重
——交传笔记法

唐 媛

(中南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笔记是交替传译过程中的一项核心技能。交传笔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点。文章对笔记的必要性、特点、原则和要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译员应该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套笔记符号系统,结合极富逻辑性的笔记结构,才是行之有效的。

交替传译;笔记;符号系统;逻辑结构

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都要求译员拥有超乎寻常的记忆力,但两者在记忆的方式上仍有差异。交替传译是译员在听辨来源语(source language)语音符号的同时,借助主题和认知知识以及口译笔记,准确地理解和记忆原语语篇意义,待讲话人完成部分或全部发言后,用目的语 (target language) 把讲话人所表达的信息以口头形式迅速地重新传达给听众的过程。[1]由于交传时译语发布是在原语讲话的片段或全文结束之后,译员工作时所享有的时间差相对于同传译员能支配的时差要宽裕得多,这就使得交传译员能够在笔记的帮助下,借助短时记忆力记忆原语信息,为译语的发布提供方向标示和记忆线索。由此可见,交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笔记的使用。事实上,我们在实践中不难发现,笔记技术是交替传译最主要的技术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交传的成败。∗

一 笔记与记忆

根据心理学原理,人类记忆是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一般来说可从结构上分为三种,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在实际工作中,译员对瞬时记忆一般是无从体验的,而是在进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有机组合。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与译员对原语的内容、关键词语等信息的储存有关,其中的长时记忆还与外语学习,以及译员的译前准备工作有着特别的关系。根据经典心理学的原理,短时记忆保持时间为1分钟,容量为72,亦即人脑可在海马内“短时”记忆7个并不相关数字(无组合情况下)或语音音位等信息,误差一般来说在两个刺激量,记忆时间约为一分钟。[3]所以,从原则上讲,原语发布时间超过1分钟译员就必须求助于笔记。虽然口译工作的熏陶可以使那些经过了训练、有着丰富经验的译员把短时记忆延至令人惊叹的时间段,或使得自己的长时记忆更为清晰、准确,但是译员对信息的储存能力再强也有一定限度,再者,人的精力和大脑的负荷量总还是有限的。因此,为了保证交替传译的质量,笔记的使用在所难免。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笔记是记忆的补充,记忆则能帮助我们解读笔记,二者应互动结合。

二 笔记与速记

“速记”是指一种利用特定符号记录言语以声学符号为代表的全部字词,进而记录言语内容的技术,而不是指一般性质的“笔记”,哪怕是简捷、快速的“笔记”,即英语等欧洲语言中的“note”。[4]而口译笔记法是口译员在紧张的会场气氛中,在不干扰听辨源语的情况下,迅速地以简便的符号、文字等记录讲话重点内容信息的一种笔记方法。[5]交传笔记不同于速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速记员记录的是讲话的所有内容,而交传译员记录的是讲话要点

试图把一切全部记下来对译员来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影响译语质量。这是因为,速记的工作过程要求精神高度集中,对人脑的耗费程度绝对不亚于口译,因此译员即使能将话语一丝不漏记录下来,也不再会有精力去识辨笔记,更谈不上即席翻译了。因此,记录原语一切语音信息的优势对于译员来说没有必要,反而会分散译员的有限精力,影响译语质量。

(二)速记符号是闭合型的,而交传笔记所使用的符号是开放型的

速记符号是特定的,不容改动的。速记语言是由一套完整的符号组成的体系,速记员使用的全部是以表音为主且不易解读的速记符号。而译员除了借助形象的符号外,更多使用的还是易于辨认的的字或词。即使是常听到的词汇,在实战中由于临场反应的原因,笔记方法有时也会不大一样。[6]虽然交传译员预先已有一套较为固定的符号体系,但是这些符号仅为译员个人所用,而并非约定俗成的共用系统。而且,在具体操作中,这些符号的所指也必然会因交际环境、语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所谓“固定“只是相对而言。此外,译员个性化的符号系统还可以在口译实践中不断得以充实和丰富。

三 笔记的原则

交传笔记具有私用性,译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记,但遵循一定的原则也是必要的。笔者认为,交传笔记有三大原则:

(一)分心原则

这是一种脑力分配的原则,也叫分脑原则。交替传译需要译员笔记和脑记的有机结合,做到手脑协调,一心多用。在汉英交替传译中,由于原语是母语,译员记下的内容会多一些,即“三分听七分记”。而在英汉交替传译中,原语为非母语,译者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听力和理解的障碍,因此笔记会相对少一些,即“三分记七分听”。为了更好地处理交替传译中注意力的分配,译者应该先理解后下笔,掌握一个和谐的笔记节奏,做到听时从容不迫,记时落笔有神。

(二)取舍原则

交传过程中笔记记录下来的不是原文,而是重点信息。记录要点有主次之分,要进行取舍。关键词的辨别对于信息点的把握和记录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助译者以最少的记录复原所要传递的信息。译员应练习迅速寻找关键词的技能,具体的方法是扫视一句话后立即画出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还原句子意思。另一方面,取舍原则还体现在词性上,一般来说,笔记记录的重点为名词,这样有利于信息的复原,而动词起补充语义的作用,主要依靠短时脑记。

(三)简化原则

这一原则是为了节省时间,也叫节省原则,目的是使笔记有条不紊地进行。首先,口译笔记法中的符号是为了满足口译时间紧迫性要求而采用的,简单明了的符号可以给译员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听辨原语。如“我认为这次考验不轻于去年SARS的考验”一句中的“不轻于”可以用等于号“=”记录。其次,经验告诉我们,简化原语信息,采用“慢半句”的笔记节奏,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您所承担的压力是我们常人都难以体会到的。”该句的信息经简化后可以记录成:“”。

四 笔记的要素

(一)纸张与区域

笔记纸的大小,依口译员可控制的空间而定:口译员站立时,笔记本不宜超过手掌大小,有桌椅可用时,笔记最大不超过A4 纸。纸张要有一定硬度,以方便书写。笔记时把A4纸张横向摆放在桌面上,对折两次将其纵向划分为四个区域。这样一个区域正是眼睛扫视的范围,便于口译员一目十行,快速抓住大意。

(二)反斜杠“/”

记下一个独立且完整的意义或信息后,马上划反斜杠“/”, 以区分语意群。例如:“中国”代表国家,而“中/国”可以表示中国的国情、国歌等。应该注意的是,斜线要划长一点,以免与阿拉伯数字“1”混淆,一般来说,符号占斜线的1/3长。

(三)箭头“→”

箭头“→”用以揭示主谓关系,解释主语。用箭头是为了方便解读笔记,尤其是在记录长句时,箭头的使用更是便于译员在更短的时间内理清句子结构,更快更准地翻译出原语信息。如“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一句可以记录成:“”。此外,箭头在口译笔记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表“借用”。笔记的符号与其他内容,以多重利用为原则,任何已记下的信息,都应尽量再次利用,反复利用。前面出现过的要点,后面可以用箭头借用。

(四)换行符“”

笔记每行一般记录三到五个意群, 即最多出现四个反斜杠,一个分句后或一排空间不够时就换行,否则口译时读取和组织信息很累。 若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一句话,因空间需要不得不换行记录时,应在两行之间使用换行符“”

(五)横线“——”

交替传译中,说话人说一段,便停下来让译员翻译一段,然后再继续。这样,上一段话和下一段话之间应划一条横线来分清界限。有时一段讲话可能会记录好几个区域,凭一条醒目的横线来迅速地找到该段的开头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提醒的是,最好不要在笔记结束时划横线,因为在译员开口前的间隙时间很宝贵,应该用来组织翻译的语言和思路,译员应该在翻译结束的同时从容地划横线,并示意讲话人继续。

五 笔记的符号系统

口译笔记的标准之一就是要保证笔记的快速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译员应该在做笔记的时候少写多划,尽量地采用符号或者缩略语来代替冗长的原信息。形象的符号、缩写能表达一个长词,甚至是一个长句的意思,这样既可以节约记录时间,又让译员在看笔记进行翻译时,毫不费力地用另一种语言把这些符号重读出来。笔记符号具有私用性,译者的笔记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因此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建立自己的符号系统。图形符号,人体行为符号,箭头,标点符号,数学符号,货币符号,一种或多种语言中的字词都可以是译员自行创意符号和省略的基础。其实口译人员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符号和缩略语,在任何时候译员都应该多留意,做个有心人。平时看到别人使用的符号,只要觉得方便就可以拿来充实自己的符号系统。表1中的一些符号可供完善个人私用符号式参考。

表1.供参考的交传笔记符号

在使用符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符号不分语言,中英文共用一套符号。口译笔记符号通常不属于某种特定的语言,在各种语言中都是一目了然的,这是因为它们不和语言的词语相联系,而是和词义相联系,在两种语言中可以引发相同的联想。如“⊙”既可以用来表示中文“会议”,也可以对应英文中的“meeting, congress, session”等。

(2)符号不分词性。如“☆”可以用来表示形容词“重要的”,名词“重要性”,动词“强调”。

(3)单个符号还可以与其他符号组合,形成一系列的组合符,从而大大提高其利用率。如图2所示,国字框“□”可以用来表示“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它可以与其它符号组合使用表达各种意思。需要提醒的是,符号使用不宜过多过杂,尤其不宜临时生造,否则在表达时容易混淆,或一下子想不起某个符号的意思,弄巧成拙。译员应根据个人情况,“发明创造”并固定一些适合自己习惯的符号、缩写并有意识地不断练习,会取得相当好的效果。[7]

图2.组合符号示例

六 笔记的逻辑结构

笔记应有逻辑性,因为笔记不是单纯地记录单词、词组和句子,而是记录信息。如果笔记过程中单纯地记录那些符号、文字,那么当回头进行口译时,这些没有内在联系的符号或文字反而会阻碍口译的连贯进行。所以,在笔记中体现逻辑结构也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实例见图3。

图3.逻辑结构记录实例

这个例子并非一成不变的样板,也不可能有样板。不过,有经验的译员会注意到:

(1)少横多竖,纵向延伸。口译笔记要少横多竖,尽量少用通常书写时的横向结构,而是要即按照意群,勤换行,尤其是列举的时候,竖着记录更为清晰。并列的信息要纵向排列,然后用并列符“)”(半个括号)把并列的信息括起来。此外,笔记应该记得比较疏松,以方便随时补充或修改信息。将笔记信息纵向安排,一来方便一目十行,节省阅读时间,二来易于形象地体现出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从而简化译员的思维过程,使译员能做到眼看笔记,口出译文。

(2)突出路标词。区域的左侧边用来突出路标词。笔记中的逻辑结构层次一般是由表逻辑关系的路标词或符号来体现的。它们既表示意思的衔接而同时又是转向其它意思的信号,往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们看似虽小,却是帮助译员回忆内容,传递信息的得力助手。译员可以将常用连词、转折词自编成习惯符号,效果会更好。常见的路标词有:“如果”,“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是……而是……”,“不仅……而且……”,分别记录成:

(3)缩进。口译笔记的格式宜采用纵向、阶梯式缩进结构。通过缩进可以更加清楚地体现信息之间的从属关系和主次关系,有助于译员区分不同的意义单位,理清思路,获得更清晰的视觉效果。例如,“我认为” (“I / t”), “我希望” (“I / h”), “我相信” (“I / b”) 等引导的宾语从句内容应该转行缩进记录。

综上所述,笔记在交替传译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口译笔记是科学化训练的产物,也是译员长期经验积累的产物。在笔记法训练到一定程度时,译员几乎可以把一段文字中所有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而且记录版面也非常整齐,但是这种方法却不受用。因为笔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口译,如果记录的内容太多,则不利于译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找到关键词进行翻译,甚至还会阻碍译者对原语的分析理解。逻辑结构和层次对信息点的把握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帮助译者以最少的记录复原所要传递的信息。因此,译员应在丰富个人笔记符号系统的同时,提高听辨关键词的技能,并通过并列、转行、缩进等方法凸显笔记的逻辑结构,才能使笔记在交替传译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1]张吉良.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辨[J].上海科技翻译, 2003,(1):33-36.

[2]车文博.心理学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6:403.

[3]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113-121.

[4]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75.

[5]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林超伦.实战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贾一诚.口译笔记技巧之我见[J].外语教学,1995,(1):77-80.

(责任编校:张京华)

Em phasis on Symbol system and logic Structure—Notetaking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TANG Yua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China)

Note-taking is an essential skill in the process of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A lthough there are certain rules to be followed, note-taking is as individual as the person. Based on ananysis of the necessity, features, principles and elements of note-tak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practical way to take notes in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which combines individual symbol system w ith a logic structure.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note-taking; symbol system; logic structure

book=180,ebook=570

H026.1

A

1673-2219(2010)01-0180-04

2009-11-02

唐媛(1982-),女,湖南邵阳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原语译员口译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论联络口译中译员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