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2010-08-15 00:48李文砚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李文砚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李文砚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提升,社会矛盾也日益加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的德育工作者应以敏锐的职业触角去捕捉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教会学生道德选择,承担道德责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与道德修养,我国大学应当及时发现其道德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寻找正确解决方法来迎接新的挑战。

大学生;道德;道德教育

DO I:10.3969/j.issn.1671-4733.2010.01.20

1 我国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只有当人的价值提高了,人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聚焦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一般做法就是教育者把社会所要求的品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品德的过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必须服从的强制性。

1.1 德育教育重政治而轻道德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经常被抹上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大学生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而忽视对大学生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学校德育工作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如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好坏当作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化;或者干脆将学校德育窄化为政治教育,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实现真正道德育人功能。

1.2 把德育看成是一种社会意志

意志中的“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状态,“志”是对目的方向的坚信、坚持。即对实现目的有方向、有信念地坚持的一种心理活动(含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在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过程中,把大学生当作单纯的客体看待,丧失了对大学生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使得大学生自身对规则和条例的遵守不一定是出于道德需要,而很可能是迫于外界压力。造成的后果是大学生缺乏道德行为的自律性,更谈不上行为自我的责任感,道德也就失去了固有的意蕴。

1.3 不良风气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信息时代,科技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事物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受网络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技术获得了更多的信息资料,扩大了知识面;另一方面网络资源也提供了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诱惑力相当大,造成的后果是一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整天沉迷网络游戏,意志消沉,精神涣散,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缺乏学习的动力。这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负面影响。

1.4 忽略德育的价值

长期以来,谈到德育的意义和功效时,通常是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明德育的必要价值,比如:德育要为发展生产力服务,提出所谓德育价值的生产力标准,从而来规范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以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样虽然有其合理性、现实性,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它的片面性:忽略了德育的价值“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在于人活得更有意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创造才能,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达到德育的最高价值应使人内心达到‘至善’”。学校教育由于价值导向、认识问题等一系列因素并没有达到上述要求,或者说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因此学校的德育价值观发生了偏移。

2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配合,自律和他律相补充。要认真贯彻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要搞好校纪校风建设,加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有规必循,违章必究”。在此基础上,还需积极引导大学生的道德行为由“他律”向“自律”转化。

2.1 关注大学生的道德实践,鼓励大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

道德教育并不是那些条条框框的“规范”、“原则”构成的框架体系,传统的道德教育中那种以道德知识为起点,忽视了个体生命本身的观念是错误的,德育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知识的学习,它是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过程。显然,只有通过大学生的介入,唤起大学生的兴趣、愿望和参与的热情才能得以实现。只有让大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生活和自然的情境当中,才能使大学生充满感激、想象和激情,从而获得“知情意”和“真善美”的统一。

2.2 重视培养和发展人的情感

道德的学习不同于一般性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它不仅仅包含道德知识的学习,而且还需要情绪的支持。受教育者随着品德的发展,个体学会体谅别人,自制和利他。良好的行为不仅与道德认识联系在一起,还与一定的道德情感相关联。这一学习过程则是在处理外部与个体间关系过程而展开的,是在反复体会,感受和实践中展开的。这一情感过程是伴随着道德观念而渗透到行为当中去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出伪君子。”从品德发生的角度来说,当道德观念伴随的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机时,便形成了人格。

2.3 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情境

宽松、和谐的人际情境是指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学校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想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获得良好德育效果,必须有一个宽松、愉悦、和谐、融洽的人际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道德体验,主动参与德育活动,自主建构品德认识。可见,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促进道德发展的内在保证,是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只有在愉悦自由的心灵状态下才能得以实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愉悦、和谐、融洽的氛围来源于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消除学生对德育内容与德育要求的拒斥心理,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德育情境中主动接受德育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和交往;教师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要充分利用德育情境,以恰当的方式开展德育活动。教师不能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不能随意地压制和命令学生,将学生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同时,教师要在职业生活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陶冶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通过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学会交往与合作。

2.4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大学生德育队伍

没有一支素质高、乐奉献、勤钻研的专业德育队伍,就难以应对新形势的挑战,难以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道德教育。专职思想教育人员,长期工作在高校思想工作的第一线,和学生接触最广泛密切,随时可以和学生交流思想。他们在指导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因此,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提高德育队伍的理论水平。实践表明,教育者首先要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并且只有掌握了学生在不同年级呈现出的不同特点及个性差异,才能因势利导,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否则,即使有了善良的愿望也不一定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高校要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澄清模糊认识、端正思想,并以此为指导,尽快使他们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使思想道德教育趋向科学化、规范化。

提高德育队伍的职业道德。德育工作者一要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与同学打成一片;二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善于倾听各种意见,集思广益,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为大学生修身铸魂提供最丰富的育人资源。

提高德育队伍的工作能力。大学生道德教育工作者应有较高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另外还需掌握必要的教育方式与技巧。具体而言,要设法提高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能力:第一晓之以理,教书育人。大学生德育工作者要善于在自己的业务教学中渗透德育,发挥人格魅力优势,给学生传授为学之道、做人之道;第二导之以行,管理育人。大学生德育工作者除要善于给学生以情感教育、认知教育之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好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有关环节,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三动之以情、服务育人。大学生德育工作者要始终对学生爱之以真心,动之以真情,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在关心、理解和真挚情感中感化学生的心灵。

3 结语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认识到,在现阶段的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应当实现这样的几个转变:从大学生的服从到大学生的自主、自愿、自觉状态的转变;大学生的角色从单纯的受教育者到自我教育者的转变;从由教师控制到大学生主动参与的转变;在教育内容上,从单调乏味的缺乏生气的道德知识的学习到大学生自我对生命体悟和反思的转变;在方式上,做到从教学到对话,理解和双向沟通的转变。当前,我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由于外在世界变化而引起的道德困惑方面的问题,无论如何,当我们面临这样的困难的时候,要认真的反思和探索,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接班人,这样的重任落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肩上来。

[1]孙喜亭.人的价值、教育价值、德育价值(下)[J].教育研究,1989,(4).

[2]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83.

[4]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33.

[5]王德祥.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32-33.

[6]杨明.当前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0,(5):64-67.

On College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in China

LI Wen-yan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Huaibei Anhui235000)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ic,China’s economy has also been increasing rapidly.At same t ime,social conflicts are aggravating.Patterns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s have been changed greatly.Staff in universities who are doing the moral education should find the major issues of college students’s moral education keenly.To make college students learn moral choice,take moral responsibility,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and self-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Universities in China should detect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of moral education in t ime,then find the right solutions and meet the new challenges.

college students;moral;moral education

G416

A

1671-4733(2010)01-0071-03

2010-02-26

李文砚(1974-),女,讲师,安徽淮北人,讲师,从事教学工作,联系电话:13909611386。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