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期望效应理论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2010-08-15 00:49:13李素满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教师应效应目标

李素满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论教师期望效应理论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李素满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肇庆 526020)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其运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潜能,提高教师教学效果。高校会计教学中教师期望效应的有效运用,要求会计教师要对影响教师期望效应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明确运用目标,把握好具体的运用操作方式,对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重视,才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产生良好的期望效果。

教师期望效应;会计教学;正效应;运用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等人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随机从中抽取 20%的学生,宣称他们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并将这些学生名单交给了任课教师。8个月后,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这些“最有发展潜力的学生”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求知欲更强,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研究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对某些学生抱有高期望,并以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将期望传递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塑造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教师的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的实验展示了教师期望对学生影响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但必须明确,教师期待效应并不一定是积极正面的。众多研究表明,教师期望产生的影响有可能是正效应,也有可能是负效应。所谓正效应,指学生接受教师期望后,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注意力集中,自信心强,动机明确,能力感强,成绩优秀等特征;所谓负效应,指学生受教师低期望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注意力分散,自信心不足,动机不明,成绩下降等症状。在高校会计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运用教师期望效应理论,积极将正效应引入会计教学中而避免负效应,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潜能,以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影响会计教师期望效应运用的因素

(一)教师主观因素

首先,教师的个性特点。教育研究者认为教师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反应型教师、过度反应型教师、反应型教师。前反应型教师最有可能对学生持积极的期望效应,他们对学生会设置一个清晰的目标,如果他们设置的目标实际且他们也具备了使目标实现的能力,他们就会系统化的朝实现与这些目标有关的期望迈进。过度反应型的教师则最有可能对学生持有消极的期望效应,他们多根据学生以前的记录和对其行为的第一印象形成固定、刻板的观念,他们更倾向于把学生作为一类而非个体来对待。反应型的教师对学生所持的期望效应一般较小,倾向于保持优等生和差生现有的差异,他们对学生的期望较轻并会根据新反馈结果对期望进行调整。其次,教师的教学观念。认为智力是稳定的教师会根据对学生的期望把他们分成固定的层次,并根据这些期望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学生;认为智力是可以持续增长的教师会向学生传递一种动态的期望,即个体在学习速度及学习方式上的不同是很正常的,不管现在的成绩如何,每个人都有提高的机会。

(二)学生客观因素

主要是学生的有关背景信息。研究表明,学生的测验成绩、作业成绩、班内排名、种族、外貌、性别、家庭状况、社会地位以及性格特征、品德特征、身体特征和讲话风格等等,对教师期望的形成都产生一定的作用。因为根据这些因素,教师会产生一种主观印象,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首先会对学生进行优差分组,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期望,随之就会表现出与学生接触数量上的不同、表扬和批评数量的不同、激励和暗示数量的不同、给学生作业难度的不同。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形成期望是根据来自各方面的信息,经过整合后对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期望,而所形成的期望对学生的成就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教师期望在会计教学中运用中应实现的目标

会计教师期望效应的运用应明确目的和方向,实现教师期望正效应效果最优化,同时规避负效应的产生,营造有序、和谐、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形成师生之间良性心理互动,为会计课堂教学的优质和高效提供重要保证。

(一)激励目标

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便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大学生是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和情感基础的人群,内心渴求他人对自己的肯定和认可。而会计专业学生不仅面临着专业知识的学习、适应、衔接和充实,还要面对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其学习的内容和以后从事的工作都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希望得到他人鼓励和认可的心理需求就更加强烈。因此,会计教师应根据学生所获得的成绩,对其给予适度的激励,持久地固定学生收获时的优越感,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积极性。

(二)调整目标

教师期望往往富有感染性和迁移性,教师期望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也是调整师生关系的过程。大学生自主观念较强,对过去的“说教式”教育方式逐步排斥,加上在专业学习和情感培养上时有挫折,教师的鼓励这时对学生显得无比珍贵。教师的期望一旦与学生的情感需求发生碰撞时,便会转化为学生内在的情感活动,从而使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得到最优的调整效果。

(三)支援目标

教师的期望效应往往可以给予正处于心理发展过渡期的学生有效的心理支援,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来自专业和思想方面的问题,表现出苦闷和急躁,对学习丧失信心,情绪低落,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应正确看待这一现象,适时地给学生鼓励和期待,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心理“挣扎期”,重新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

三、教师期望效应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操作方式

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期待。教师期望效应不仅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业上,还要对学生的道德和学生的社会发展能力等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把握好教学期望运用操作方式,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情感塑造潜能。

(一)强化学生会计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一种认知的和情感的唤醒状态,通过有意识地采取行动,以一段时间内持续的脑力和体力的付出,来达到一个既定的学习目标。会计学习者的兴趣和热情首先因某种内因如好奇心或成功的愿望,或外因如他人或某一事件的影响而被唤醒,导致他们有意识地决定以某种方式行动达到某个目标。为了达到这个预设的目标,他们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努力。这种努力的持续性会受到周围环境和教学情境,如教师的态度、学习活动的难易等的影响。会计学习者既然踏入会计这个专业,就表明其对会计学习抱有期待,也愿意付出努力,具备学习的热情和一定的动机。课堂教学是目前会计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带着自己的期待和目标进入课堂,期望通过努力有所收获,所以会计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活动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到学生努力的持续性。教师要及时利用已实现的短期期望来强化学生对实现中、长期期望的信心,以强化学生的会计学习动机。

(二)创设师生积极情感互动情境

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也需要学生的情感认可和情感输出,即需要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互动。会计教学的过程不单是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过程,也是行业操守、为人为事的感化过程。教师应结合专业与经历进行言传身教,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心和爱护,理解、尊重和信任学生,用亲近温和的态度,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式的方法,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生疏感和俱怕感,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最终与学生建立起友好、亲近、依恋、互谅的情感关系,为实现教师期望效应消除思想上和心理上的抵触性路障。学生在感受到教师诚挚的爱时便会感到心情舒畅对教师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愿意向教师敞开自己的心扉,并与教师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情感联系,而这种情感联系就会产生良好的情感效应,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期望效应也便能自然而成功地实现。

(三)有效转化学困生

在会计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一部分“学习有困难”、“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这就是会计学习中的“学困生”。实际上,会计课堂出现的学困生多是因为资质与潜力尚未呈现出来,专业意识和方向模糊,自身学习方法与教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学习思维方式出现偏差、心理障碍等等,导致这些学生羞怯畏难,缺乏自信,成绩每况愈下,只好无奈地放弃,而最终被纳入“差生”行列。教师的期望效应就是要利用积极的期望目标挖掘学生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信心和期望,使外力内化为自觉意识,促进学业进步。

在实际教学中,要求会计教师要在“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平等合理地分配期望权利,因为教师的期望是通过其行为传递的,情感的孰多孰少,学生一目了然。教师要对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对待“学困生”,更应多一些关爱和情感的交流,而要避免出现课上只叫“优等生”回答问题、对“学困生”的意见置之不理、对“学困生”不如意表现横加嘲笑打击等等不理性行为。会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可能性,善于利用各种巧妙的方式传递积极期望,通过恰当的教育和引导,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他们达到理想的教育状态。

(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预测,它体现在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一种自信和期望,不仅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业成就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且是教师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教学环节,积极创设适宜的展示机会,多给予学生良好的期望。一旦学生感受到了这种期期望,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就会明显增强,同时会产生符合教师期望的努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肯定自我,坚定了信心,教师的期望逐渐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我实现的内在信念,激发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自信、自觉、自控、自动的力量,增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四、教师期望在会计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期望值不能过高或过低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的期望不能停留在学生已有的水平上,但也不能对其设置过高的要求,应该以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为客观基础,不能超出其发展的可能性,那种高不可攀的期望只能成为空想和泡影。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提出适当可行的期望,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以符合学生的发展状况。既让学生感到适度的紧张和压力,又不会因期望的不可实现而产生挫折感,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向更高水平的目标发展提供动力。

(二)期望目标应富有层次

期望目标的层次性首先要求会计教师应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清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情况,生活环境、会计专业能力、智力水平、个人性格等不尽相同,才能有针对地对每个学生赋予最适宜的期望值,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能时时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促进个人良好发展。

(三)期望应保持灵活性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认知、学习活动存在着发展性。教师对学生了解之后会赋予其期望值,这个期望值最初是比较准确的,但随着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原来的期望值偏低,这时教师应及时调整自己最初的期望,根据学生的表现尝试重新提出新的更高的期望,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期望应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才能对每个学生都建立起积极的期待,创造最佳的期待效果。

(四)期望应具有持久性

持久性是指教师对期待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应坚信对学生给予期望、献出爱心迟早会得到有效的回报,即使一时看不出明显效果也不要灰心丧气,要耐心等待。须知学生领悟、接受教师的期待需要一个过程,在行动中做出成绩也需要一定时间,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总之,教师能否正确利用积极的期待效应,是达到大学会计教学目标成败的关键。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发展潜能,教师必须寄予不同的期望,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教师的尊重与关注下,在期望中不断成长与进步。期望效应是教学活动宝贵的动力源泉,教师应合理地对加以运用,对学生赋予适宜的期望,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以达到最有效的会计教学效果。

[1] 丁蕙,屠国元.教师期望效应的理论解析及其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 王蕾.教师期望效应最优化的策略[J].宁波大学学报,1999,4.

[3] 王惠来.教师期待效应理论对新课程的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 李丛玉.教师期望效应的功能及其在新课程中的实践 [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5.

[5] 张玲.论师生情感互动与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1.

G42

A

1008-7427(2010)04-0139-02

2010-01-24

猜你喜欢
教师应效应目标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我们的目标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