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湉
(洛阳师范学院 公外部,河南 洛阳 471022)
从搭配与语义的关系谈英语学习
周 湉
(洛阳师范学院 公外部,河南 洛阳 471022)
搭配作为一种特有的语言现象,是语义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界定体系和研究方法不断发展演变。本文从搭配的概念入手,探讨搭配和语义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揭示它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搭配;语义;英语学习
搭配(collocation)通常理解为词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习惯组合。例如,英文中strong和powerful意思相近,但习惯上说strong tea而不说powerful tea,习惯说powerful car而不说 strong car。 (Halliday,1966)汉语中也有相似的例子。比如“茶”可以与“浓”或“淡”搭配,而不与“稀”或“稠”搭配;“酒”可以是“淡”的,却不能说“浓酒”。因此,要正确掌握英语,就要大量准确地掌握各种各样的搭配。搭配作为一种特有的语言现象,也长期为语言学家所关注。在其问世后的半个多世纪过程中,界定体系和研究方法不断发展演变,大家对其的认识早已超越了习惯组合的理解了。本文从搭配的概念入手,探讨搭配和语义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揭示它对英语学习的启示。
语言学家对搭配概念的界定大体分为三类:作为意义的搭配、作为内聚的搭配和作为限制的搭配。
Collocation这一概念首先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英国语言学家 J.R.Firth 提出的。Firth(1957)指出,“You should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要得知词义需看其搭配)”。这就说明,对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分析的最好办法是观察它的搭配。意义取决于搭配,搭配是一个词意义的一部分。比如night的意义之一是和dark的搭配关系,而dark的意义之一自然也是和night的搭配关系。
Halliday(1976)认为搭配即词语的共现(co-occurrence),它可以看成是一种词汇衔接手段。语篇是由句子组成的能表达完整意思的整体,句子与句子之间通过语义关系连接,而这种语义关系是通过词汇衔接达到的。词汇衔接手段又可分为两类:reiteration,即“词项复现”,以及 collocation,“词项同现”。“词项复现”通过同一词的重复出现和词项间的同义近义(synonym)和上下义(hyponym)来实现衔接。“词项同现”则是通过“经常共同出现的词项间的联系”来实现衔接功能的。总之,词项间通过语义关系形成一种内聚力,从而将语篇中的句子联系起来。
Porzig(1934)主要关注名词与动词,名词与形容词等所组成的两种搭配词组,称词项之间有一种“基本意义关系”(essential meaning-relation)。词项不同,搭配力也不同;有些词可以同很多词搭配,而有些词却不能。搭配力较弱的词人们能预测出它的搭配词项,如 “rancid”的搭配只可能是“butter”。正是这些名词对于可以同他们搭配的形容词起了限制作用。
关于搭配的分类,不同的语言学家有不同的分类。Halliday&Hanson(1976)把同义、反义、上下义、互补、概括和重复等都归入搭配类型;Benson等人(1986)提出了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大类;朱永生(1996)则认为按照灵活程度划分,搭配可以分为固定搭配、常规性搭配和创造性搭配。李明(1999)认为根据不同的角度,英语的搭配可以分为七个类型:句法搭配,词汇搭配,语篇搭配,变异搭配,临时搭配,废弃搭配和语音搭配。王寅(2001)认为搭配既有层次问题,也有程度之分。在形式层,存在搭配合适与不合适的差别;在语义层,存在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程度上的不同。句法上的错误是形式上的错误,容易识别,易于改正,而语义则较为抽象模糊,不易立下禁规,供以就范。
1.语义决定搭配
Firth(1957)的“观其伴,知其意”的论断表明了搭配是语义的一部分,不同的语义决定了搭配的不同。Halliay(1976)也认为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是通过语义联系的。在篇章中,两个词共现,或者近义词的复现,都是由于两者语义上的联系。国内学者伍谦光也把搭配视为 “或然的词汇——语义关系”。王寅认为搭配的根本问题是词语共现后的语义是否符合客观外界现象,复合逻辑,符合文风表达的需要。语义是客观外界的必然反映。因此客观外界决定语义,语义决定搭配。他还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论述了语义对搭配的决定性作用。
因此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两个共现词在语义上的有联系是必然的,不合逻辑,不能客观反映外部世界的搭配是不成立的。比如,Chomsky杜撰的著名例子Colorless green ideassleep furiously.其句法结构能成立,因为colorless green ideas和sleepfuriously是形容词的修饰名词和副词修饰动词两个句法搭配,但在语义上是荒谬的。对于大部分常规性的搭配都可以通过语义分析来了解他们的联系。以“drink”为例,其语义为“take a liquid into your mouth and swallow it”。由此看出 drink 的搭配词应该是可实用的带有liquid的特征的词,比如water,milk,wine,而drink the bread则是不符合其语义特征的,因此是不可接受的搭配。利用索绪尔的学生Bally提出的“语义联想”(semantic association)理论 ,可由 “drink”联想 到 water,wine,beer,whisky,milk,cocacola 还 会 联 想 到 driver,drunk,accident,party,toast等词。J.Trier 提出了语义场(Semantic Field)理论,认为很多词在同一共同要素的支配下组成一个场,是语义的类聚。在一个场中,一个词和其他词在语义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通过比较、分析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才能确定这个词真正的内涵。那上述例子中的词语和drink处于一个语义场中,在使用中他们被同时激活的可能性很大,因而就有可能构成一系列的搭配。
其次在语篇中为了衔接等需要产生词项共现或复现,也产生了一些搭配,这也就是王寅所说的句群和篇章平面的搭配。 例如 on the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firstly…,secondly…,thirdly…;not only…but also…;Holliday(1976)认为,搭配词项具有衔接语篇的功能。另外搭配也是语篇中重要的照应手段。
由上述论述可见,语义的相容性是搭配成立的必要条件,语义为搭配的选择提供可能性,但并非所有的搭配在语义上都有相关性。比如李明所说的“词汇搭配”中就可找到一些例证。有一些固定搭配的词组,比如:sweep(*hide)...under the carpet(掩盖...);put on anact(*performance)(装模作样);eyeball to eyeball(*eye to eye)(对峙,各不相让),如果换成括号内的词,则不能构成可接受的搭配,其原因并非语义上的冲突,而是不符合习惯用法。许多搭配重复出现,经过漫长过程进而石化,单个词不再拥有独立意义,整个搭配已经成为成语(idiom)。
2.搭配决定语义
Ferdinard de Saussure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由有各种关系的成分构成的系统,产生意义的不是符号本身,而是符号的组合关系。而要素的意义是由其在系统中的位置所决定的。他指出:在同一语言内部,所以表达向邻近的观念的词都是互相限制着的。任何要素的价值都是由围绕着它的要素决定的。这一观点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搭配对语义的影响作用。一些词语互相结合,相互制约,从而生成一个合成意义,这个合成而来的句子或词组意义不单只是词的意义的叠加,不同词语组合、不同的词序,可能产生不同的意义。这也就是说语言单位的搭配决定了这个组合意义。还有一些多义词,其意义更要靠前后搭配以及具体语境来决定。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词的意义是取决于搭配的。另外英文中还有大量的词既可以做及物动词也可以做不及物动词,例如:live,escape,protest,confer,impose 等。 做及物动词时可与名词搭配,比如“live a happy life”指的是过……的生活,而做不及物动词时,“I live in Luoyang.”指的是居住。由此可见词语间的搭配和语境对语义起决定作用。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大多数能熟练掌握各种语法规则,但在阅读和听力时仍会遇到不小的困难,原因之一就是词汇的积累不够,然而单纯从数量上增加词汇量并不是有效的方法,学习实用的搭配才是可取之道。R.J.Alexander(1984)提出,如果中高级学习者在学习英语中把重点放在学习词汇的三个“C”上,则必将受益不浅。三个“C”指的是collocation,context和connotation。前面分析的例子已经表明,语篇中同现的词项是互为语境或上下文的,而某一词项的内涵往往是通过它的语境显示出来,所以学习词汇的三个“C”中,核心应是学习词项的搭配或同现。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全人类具有基本相同的客观外界,因而思维也大致相似,这正是操不同语言的人得以相互理解,使不同的语言文字得以互译和理解的基础。(王寅,1999)因此学习那些和我们母语相同或相似的搭配对我们并非难事。但不同民族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的方法不同,因此跨语言的搭配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这些异于母语的民族化的非常规性的习惯说法,正是我们英语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中国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中国式英语,这就是没有准确掌握英语搭配的表现。比如在中国学生作文中出现这样的错误 比 比 皆 是 :Listen the music,the weather is very good,the price is too expensive。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词汇有机联系起来,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词汇联想教学就是词汇教学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教师帮助学生将有联系的词汇归纳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概念域,并明确其中的联系,这样学生词汇量可以以搭配的形式成倍增加,激活其中一个词,就可以联想出许多其他的词汇。在联想过程中,可由一个词的本义联想到它的转义,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类比推理,说出与其相关的或同类的词语。对于一些动词,则可根据副词或介词归纳其相关的搭配。语义上的联系是最紧密,也是最容易记忆的,如果能坚持对学生进行词汇联想的练习,使之内化为一种学习方法,则学生必将受益匪浅,教师也能积累丰富的第一手的资料,对自己也是一部很好的词汇教学资料。因此研究搭配对我们的语言学习,教学和研究都十分有意义。
[1]Firth,J.R.Papers in Linguistics1934-1951[M].London:Oxford UniversityPress,1957.
[2]Halliday.M.A.K.Lexical relations[A].In System and Functionin Language[C].Ed.Kress.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76:73~83.
[3]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G424
A
1671-2862(2010)04-0104-02
2010-06-28
周湉,女,河南郑州人,洛阳师范学院公外部助教,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