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瑾 左靖红 周家元
护理人员的压力源及应对措施
刘瑾 左靖红 周家元
探讨护理人员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应对措施,维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及工作热情。
护理人员;压力源;压力应对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实施、人们法制观念的加强及病人和社会对医护人员的期望值日益增大,导致护理人员产生更多的来自自身这一高风险职业的困扰,长时间压力过大或高度紧张而出现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心理障碍[1]。现就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护理人员资源不足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我国规定医护比例为10:42,护士与病床的比例为0.33:42,但多数医院达不到此规定编制。由于护士模式转变和整体护理的实施,护士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为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心理、生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护理,使护士缺编更加严重,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而对紧急或突发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要强,精神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的变化快,就要求对疾病的观察更仔细,任何时候观察不仔细均可影响病人的生命,引发医疗纠纷,所以责任风险大。随着法制的健全、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护患冲突日益增多,还时有发生暴力伤害行为,对于护理差错事故的处罚力度偏重,因而时刻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肝火、艾滋病、结核、梅毒等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发生率增加。
由于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知识缺乏,一旦工作生活中受到挫折,不能很好地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平衡和完善。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各种新的治疗手段、技术、设备应用于临床,对护士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需参加继续教育,掌握多学科知识,如礼仪、服务等,正确处理医护、护患及护士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护患关系,它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护患双方的权益问题、健康和经济问题、人格和有关道德与法律责任问题,更容易发生内疚、遗憾、灰心和无能为力等一系列心理紊乱综合症。
(1)护理人员多为女性,在工作及家庭中扮演多种角色,“三班制”工作性质导致护理人员身体生物钟节律紊乱、体力透支,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2)工作的时候担心自身的健康状况,担心能否将疾病传给家人,更容易产生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等症状。
(1)物质上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状态,避免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仪器设备,不断优化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2)人员配备方面要增加护士编制,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3)护理管理应以人为本,强化人文管理,给护士以人文关怀,合理排班,减轻工作负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1)法律手段:医院应组织护理人员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认真分析护理工作者与法律责任的联系,提高法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用法律保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2)加强职业防护的投入和防护知识的培训,最大限度地减少护士获得性职业性感染的机会。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和训练课。(2)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和门诊治疗服务体系,使护理人员的一般心理问题能及时得到缓解,心理疾病能及时得到治疗,发生严重心理危机能得到及时干预。(3)心理自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调节不良的情绪,如通过闭目放松、深呼吸、听音乐、书画、跑步、旅游、开展休闲运动等。还可以通过食物来缓解某些不适,如焦躁、心悸、失眠等情绪出现时,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食物。
正确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热爱护理专业,努力学习专业及边缘学科的知识,让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强化业务知识的学习,及时掌握新的医疗护理技术,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针对护士压力源,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变压力为动力,使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中获取成功的喜悦,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是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工作环境、高超的服务技术、正确的服务理念,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1]江爱玉,李明,苏雅芳.合同制护士焦虑抑郁状况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5):61-62.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086
134300 吉林省白山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刘瑾 周家元)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 (左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