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素丽
浅析近代日本文化的侵略性
温素丽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日本大和民族慢慢形成了一种极具侵略性的文化。日本的古代的神话传说被统治者利用并创造成日本的神国史,神道信仰的变异和武士道精神构成了日本侵略性文化的内容。近代以来这种思想演变成日本法西斯主义,引发无数次对外侵略扩张,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日本;岛国根性;侵略性;神道思想;武士道;法西斯主义
(一)岛国环境对日本文明的影响
日本文化是在日本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有人从这一视角把日本文化定性为岛国文化,把日本的文化特性归结为岛国根性。日本的地理环境有以下几个特点:日本的领土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4个大岛和许多不计其数的小岛组成,所以日本素有“千岛之国”的称呼;日本多山,平原狭小,资源贫乏,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在日本频繁发生。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古代日本一直处在东亚文明的边缘。在古代日本,海洋像一个天然的屏障保护着日本免受其他国家的侵略,但文明的交融也由此变少。同欧洲国家和中国相比较,日本的文化是相对落后的。公元5、6世纪,大陆人从中国和朝鲜半岛大量移民日本之时,中国大陆的儒家和佛教文明传入了日本,对日本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到了公元7世纪,日本统治阶级实行了“大化革新",派出大批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进而仿效唐朝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制度,最终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
(二)岛国环境对日本国民性格的影响
日本人的性格受到了其国家地理环境的影响。1896年,日本思想家内村鉴三撰文指出了日本人“岛国根性”的表现:“不顾大局,处处为小事处心积虑,心胸狭窄,满足于眼前的功名,无科学根据地感情冲动,卑屈而又盲目骄傲。这就是说,容易从崇拜外国急转为国粹主义,又容易从自卑感一下变为惟我独尊。”[1]这种所谓的岛国根性无疑是日本大和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及独特的地理风土中所孕育出来的民族特性。二战中期,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受美国战时情报局之托,对日本的国民性进行研究,最后写成了《菊与刀》这一传世经典。她在全书第一句即开门见山说道:“日本是美国曾竭尽全力与之战斗过的最奇特的外敌。”在著作中,她描述了日本人的矛盾与多变特性:“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不甘任人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2]菊与剑正好显示出相互矛盾、神秘莫测、难于琢磨的大和民族的国民性格。无奈之下,人们把这种矛盾的性格理解为日本人独有的“二重性格”。
(三)岛国环境的侵略性分析
1.单一性、排外性。“在当今世界,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具有日本社会这样程度的单一性。”这种单一性得益于岛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海洋把日本和其他民族隔离开来,使日本民族形成了共同的宗教信仰、价值理想和精神气质。岛国狭窄的空间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更把这个民族的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使其形成了高度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西里尔·E·布莱克在《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一书中论述到,在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中,它在学习引进欧洲先进科学技术时,不存在吸收欧洲人的问题,而是期望和鼓励外国雇员在完成其任务以后离开。这些欧洲人从未取得日本国籍,因为日本人把他们专门的知识迅速变成自己的了[3]。这个经验再次着重说明了岛国的偏狭性、同种性和排外性。
2.好战扩张性。日本的好战扩张性在古代就显现出来了,公元4世纪中叶,大和政权刚刚统一全国,就于公元391和公元404两次侵入朝鲜,企图控制朝鲜。公元603年,日本再次侵入朝鲜,最终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打败。到了室町幕府时代,大量倭寇侵入中国,无恶不作。近代以来,帝国主义横行世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了摆脱国内危机,日本实行“脱亚入欧”政策,在打败俄国后,日本加入了帝国主义侵略行列。
(一)皇国史观的产生和演变
根据日本最早的神话传说《故事记》和《日本书记》来看,他们利用神话传说,完整地杜撰了日本国是如何由神来创造的,众多神灵是如何产生的,神人天皇是如何诞生及神武天皇是如何统一日本的。书中充斥着神创论的思想。日本统治阶级通过对神创论的编著,把天皇的统治与神话传说完美地结合起来,编造出天皇乃神,为皇权神授披上合法的外衣。日本神话传说开始是为了让统治者取得合法的统治,最后被统治阶级宣扬为“神国日本”,“神造民族”。日本统治者还把这个神话传说当作正统的史学观点,传给一代代的日本人,使他们坚信日本乃“神造民族”。
所谓皇国史观,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史观,核心是把日本的天皇、国体、种族宗教说成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战争说成是‘自卫战争’‘解放亚洲’‘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正义战争,把战争说成是传播文明的友善举止。”[4]它宣扬天皇神国思想,以神宫和靖国神社为象征,宣扬日本乃是神之国,“为世界之根本”,世界万国皆“日本之郡县”,因而为神国“牺牲”的人就应该在靖国神社受祭祀,成为保护国家的神。日本民族的“天造大神”是“世界之大神”。天皇崇拜便源于“天造大神”的崇拜。这是积淀于日本民族心理深处的内在意识。
(二)神国皇道的侵略性分析
1.国体优越论。日本的古代神话中,宣扬“神国日本”号称“天孙降临,万世一系”。近代日本政府颁布《明治宪法》、《皇室典范》、《军人敕语》和《教育敕语》这四大法律,真正撑起了近代天皇制政权的法理基础,确立了日本天皇国体论。明治政府还大肆宣传“皇统绵绵,国体纯美”。并且始终把天皇置于权力中心,使天皇神化、精神化。神造民族在神人天皇的带领下走上了征服亚洲、统治世界的法西斯主义道路。
2.大和民族优秀论。早在明治维新前,日本思想家佐藤信渊就宣传“日本是世界中心”的主张。他称日本是世界万国中最优秀的人种,到军国主义时代,“大和民族优秀论”成为统治者对外发动战争的理论依据。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不仅很快恢复了战争创伤,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学者普遍认为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飞速发展,创造经济奇迹,在于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东京大学医学部的角田忠信教授借科学的名义出版了一本《日本人的大脑:特殊性与普遍性》。他在书中通过计算机图片和图表,试图说明日本民族优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原因是由于日本人既用大脑的左半球又接受元音,又用它接受辅音,而中国、朝鲜和东南亚的民族都是通过大脑右半球接受元音的,因此日本人及日本文化比其他民族更优越。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说:“本种是杰出的,因为自天造大神以来,日本就像最好的清酒那样纯洁。任何民族都有自尊心荣誉感。”[5]
(一)神道的起源和发展
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国家宗教,神道教有2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原始神道-神社神道-国家神道-神社神道与独立神社并存等四个发展阶段。原始神道起源于原始宗教,原始宗教是古代日本人信仰体现。它发端于绳纹时代的自然崇拜及祖先崇拜,形成于弥生时代农耕社会的共同祭祀场上。在绳纹时代,日本人逐渐产生了“万物皆有灵”的思想,形成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农神崇拜”,并虔诚地进行祭祀。这种神灵祭祀越来越频繁而且正式。
公元6世纪,源于古印度的佛教经中国和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统治集团高度重视佛教精神。在统治阶级的极力支持和推进下,佛教与神道开始融合。同时,日本统治者结合儒学,进行“大化革新”,全盘仿照大唐帝国的政治、经济等制度进行改革,吸收中华文明,最终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后来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大力宣扬“神国论”、“皇权神授”等思想,为天皇的永久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神道信仰的侵略性分析
在日本众多神道中,复古神道的影响最大,其侵略特性也异常突出。它反对依附外来思想,反对用儒学阐释神道,主张依据《古事记》和《日本书记》来探究真正的日本精神。
本居宣长和平田笃胤是复古神道的集大成者。他们抨击儒学,主张无条件的尊崇天皇和国家神道思想,其“敬神宠族发展到八紘于宇”的思想明显地露出了侵略端倪。本居宣长在《玉匣》中说到:“以日本为世界的本国,世界各国无不在天照大神的支配下,极力宣扬国家主义和日本至上主义。”[6]明治维新时期,天皇重新走上政治舞台,日本统治者将神道与天皇结合在一起,树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宗教权威。法西斯时期的日本神道思想转变为军国主义侵略的教义。在日本法西斯对亚洲国家进行侵略时,日本在国内建造了众多的靖国神社。靖国神社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纪念为国牺牲将士的场所,靖国思想本质上以宗教为幌子,鼓吹效忠天皇,煽动战争热情,以“靖国之神”麻痹和欺骗人民。它充当着日本对外侵略的精神信念场所,发挥着培养日本士兵效忠天皇的决心。靖国神社完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他国的精神工具。今天,日本领导者依然肆无忌惮地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伤害了亚洲人民的感情。
(一)武士道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民族的生死观是比较淡薄的,他们不仅可以为民族、国家、天皇、主君或少数狭隘利益的“大义小节”而死,还可以为亲戚朋友、父母兄弟的“小义小节”和“孝道”而死;甚至为自己的失败、耻辱等而切腹自杀,终于使切腹成为表达意志和维护“荣誉”的一种仪式。日本人的这种生死观是武士道精神的产物。
镰仓幕府是日本第一个武士政权,随着庄园的发展,领主为了保卫和扩大自己的利益,建立了武士团体。1232年8月,镰仓幕府制订了日本历史上的第一部武士法——《侦永式目》,后来室町幕府又制订了《建武式目》,再加上江户幕府时期制订的《武家诸法度》,随同禅宗思想融入武士精神之中。日本的武士受到了中国儒学和禅宗的影响,特别是禅宗的威严礼仪深受武士青睐。武士道的主从观念很强,讲究殉死,没有臣殉死的君不足为君,作为臣不殉死不足为臣。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也是武士道的内容之一,大义名分论即臣对君、子对父应守的节义和名分。日本武士道文化宣扬“刀不见血不算是一个武士”,强调武士敬神侍佛,参禅悟道。
(二)武士道精神侵略性分析
大和民族之魂——武士道精神,它潜藏在日本人的内心深处,这一精神的确成了大和民族的价值追求和信念信仰。武士文化是服从强者、蔑视弱者,崇尚优胜劣汰、以力服人。对主子、强权,恭顺、忠诚、可以剖腹,可以集体自杀;对弱者、异族,则刀劈、枪刺、可以强奸、可以屠杀。武士道精神至此深深地渗透在了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
从上层精英到普通人士,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以拥有这种精神而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从学校到家庭,都刻意培养日本孩子敢于冒险、善于忍耐、刚强勇毅、强悍尚武、不怕死亡的武士道品格。日本人Eiko Ikelami写道:“上千万的粘满血迹的头颅乃是阴谋活动的结果,但是不难想象,就是在这种必死无疑的搏斗带来的恐惧与刺激中,以及死亡与胜利两极的对比中,塑造了武士道的精神和灵魂。”[7]效忠和勇武是武士阶级的理想和价值,背叛和怯懦为武士所鄙弃。违背这种集团价值观必然遭到人们的嘲笑,荣誉和名声就会受到玷污,将会变成祖宗后代的耻辱。由此可见,武士所遵守和信奉的这种理想和价值,在家族和社会的压力下,被空前地加强了。
近代明治维新虽然结束了武士阶级的统治地位,但是它继承了封建武士道精神,武士道精神成为日本人的精神信条。武士道不仅是日本近代军队教育的核心,而且是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这种崇尚武力、以穷兵黩武为荣的精神传统,在近代日本社会中继续强化,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联合,使国家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日本神话传说被统治者利用,发展成近代天皇制并最终演化成天皇法西斯专制,其神道思想变异成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力量源泉——“靖国神社”。19世纪中后期,日本侵略特性文化同欧美列强的殖民侵略思想相互勾结,其后,日本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试图吞并亚洲,称霸世界。
西谚有云:“忘记历史就是罪恶。”研究近代日本文化的侵略特性,就是为了总结不幸的历史,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更好地面对今天。正如德国前总统里夏德·冯·魏茨泽告诫日本人:“对历史闭上眼睛的人,将不能看清未来。”日本大和民族必须正视历史,根除日本文化中的种族优秀论、皇国史观、岛国根性等糟粕,使之发展成一直爱好和平、友好、勇敢等为内涵的文化。然而,今天日本文化中的侵略性仍然存在,中日领土争端依然存在,日本军国主义仍有复苏的可能,日本领导人在面对历史问题上不尽人意,仍企图利用大和民族精神和传统优秀文化来粉饰其侵略罪行,且日本的保守党派和民族主义相互结合,正不断推动国家的军事化。这些举动不得不另人担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我们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
[1]刘德有.重视日本文化研究[J].日本学刊,2004(5).
[2]本尼迪科特.菊与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西里尔·E·布莱克.俄国和日本的现代化[M].周师铭,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刘亚娜.从文化角度看待当代日本外交[J].东北亚论坛,2003(5).
[5]崔新京.日本法西斯思想探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刘炳范.日本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影响日本最深的精神文[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8]戴季陶.日本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
book=39,ebook=69
K313.4
A
1673-1999(2010)18-0039-03
温素丽(1986-),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201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