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春 李坤寅 阎 敏 邓国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首先是发展,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是思想、文化、科技资源的聚集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高等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
中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国务院于 2009年 5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和经济保障。加强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责无旁贷的义务。而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校又好又快的发展。本文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心得,结合我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就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师资队伍浅谈自己的看法。
由于高等院校扩招及社会经济等因素对高校的影响,中医药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同样存在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学术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由于中医药行业的独特性和传统性,与西医西药相比,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不少障碍和阻力,如发表在 SCI等知名的三大索引刊物上的论文很少,论文的影响因子小,申报国家级等重大课题数目少,经费少,从而影响了中医药人才申报长江学者等特聘教授、院士的成效,难以产生具有国际学术地位、卓越领导和组织管理能力的领军人物和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本质是创新。中医药院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突出中医药行业特色,加大思想创新、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创新型师资队伍。
1.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提供制度保证
“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师资队伍建设必需在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学服务的宗旨上,加强师资培训的规范化制度建设和创新。要根据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要求,依托学校自身的特色,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准确地把握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工作,制定或修订相关制度和细则。同时要有超前的眼光,大胆创新,探索中医药高等院校师资培训工作的新举措,新模式,从而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师培工作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2.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师者形象
师德建设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使教师队伍在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就必需要强化师德教育。历年来,党和政府及各医药高等院校都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工作,笔者所在的学校不但制订了《教师行为规范》、《教师道德规范》等文件,还根据师德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多次对修订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意见》,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此外,连继三年开展了“爱与责任”、“爱岗敬业”等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教育活动月,广泛动员、大力宣传,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师德论坛、师德征文、师德演讲比赛、师德先进个人报告会等多种主题活动,较好地强化了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
3.突出自身特色,加大培训工作的力度
由于中医药行业自身发展的传承性和独特性,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应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笔者所在学校加大师资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有:
(1)实施非中医药院校毕业教师中医药素质培养工程
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非中医药院校毕业的教师日益增多。师资培养工作调研结果显示,非中医药专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强烈要求学习中医药基础知识,以期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融合中医药知识,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为满足广大非中医药院校毕业教师的要求,我校从 2006年开始,利用师培经费每学期免费举办《中医药基本知识学习班》,至今已开办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诊断、针灸推拿、中药学、方剂学等多期学习班,师资均聘请校内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授课,教学效果极佳,不但博得非中医药院校毕业教师的广泛好评,同时也吸引了中医药专业的教师广泛参与。在 2008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受到专家组的高度肯定。
(2)实施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培养工程
近几年来由于医药高等院校学办规模的扩大,使得青年教师的数量迅速增加。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35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 40%以上,青年教师已成为我校师资队伍的生力军,肩负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因此,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力度,探索青年教师的培养模式,全面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已成为医药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建立教育教学能手培训体系。为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建设,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对以往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认真疏理的基础上,2007年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暂行办法》,对青年教师培养的组织管理、培养措施、培养要求、考核方法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规定了青年教师指导导师制度,为每一位参加工作不满三年的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指导教师,以充分发挥学术造诣高、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目前我校已为180多位青年教师配备了指导教师。
此外,我校明确规定青年教师必须参加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及教学竞赛等教学活动。人事部门每学期公布部分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的教学日历表,要求青年教师听课,汲取名师的教学经验。以上均要求记录,并作为青年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建立师范技能基本培训体系。因我校教师大多未受过师范专业系统培训,尤其是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无法熟练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少的困难或困惑。为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技巧的培养,全面促进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笔者所在的学校专门针对青年教师开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班”。邀请师范院校,以及本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名师和专家,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讲课技巧等各个教学环节对青年教师开展培训,同时在培训的最后环节,邀请数位青年教师代表上台讲课,请教学专家和优秀教师作为评委,对青年讲课教师的教态、讲授内容、讲课技巧等进行现场点评,此外,现场的其他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上课经历畅谈了感受和体会。培训后的调研反馈,青年教师对教学技能培训班非常欢迎,普遍认为教学名师及专家的讲授经验、评委和其他青年教师现场点评的意见,对自己今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3)实施校本培训工程
为使广大教师了解学校的历史渊源,传承中医药的深厚文化,熟悉教学、科研和管理法规和政策,加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师德风尚教育,增强教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我校实施校本培训工程。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药文化的渊源、人事管理的法规和政策及师资培训情况介绍、科研项目的选题和构思、高校管理和教师教学规范、图书馆馆藏及电子资源的使用、教学名师的成长经验和启示等。
4.发挥人才优势,积极服务社会
我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创“服务社会,造福地方”中医师承培训工程,依托我校人才资源优势,创新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培养人才模式,培养社会需求的中医药临床人才,扩大了中医药的社会影响的声誉。
2005年,我校与广州市卫生局签署协议,为广州市卫生系统遴选的 20名中医临床人才一对一配备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医德高尚的老专家作为指导老师,跟师临床学习。同时,开办中医药基础知识学习班,包括《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周易与中医》等。此外,研修对象要研读培养大纲推荐的医药古籍,撰写读书心得、跟师心得、跟师医案等,交指导老师审阅,结业时要发表两篇以上介绍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论文,撰写三万字以上的结业论文。
经过三年的培训,于 2008年该项目结束时,20名培养对象中,有2人入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人入选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其他研修对象都成为所在单位的医疗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正确思路和自觉行动,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医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