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强
(吉首大学 团委,湖南 吉首 416000)
“高校贫困生”是我国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绝大部分来自经济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无力支付所需的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他们物质生活窘迫、心理压力沉重,且缺乏社会的支持,计算机和英语等工具性知识较为欠缺,综合素质亟需提高,生活在经济、精神以及社会资源等交织成的贫困网之中。
“参与式”概念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最初是用于西方社区发展的一种理论,在其后20年间逐渐发展成具有实践意义的“参与式”方法,被引入到西方政府的管理决策、发展援助、社区建设等多个层面,后在20世纪80年代被西方教育界引入课堂教学。我国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展开“参与式”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目前我国教育界对于“参与式”的定义综合起来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增强教学双方的互动,提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形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高校贫困生的绝对数量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中以升学为目标导向的“应试”教育(教学形式主要是“填鸭式”)仍是主流,导致高校贫困生在素质拓展方面比普通学生存在着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不但缺乏针对贫困生素质拓展困难的应对之策,且自身也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
1.高校素质拓展教育的过程和形式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
“以人为本”具体到教育层面,就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而且高校素质拓展教育的实施效果也取决于主体素质及其作用的发挥程度。事实上,在现代教育的语境里,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能动的、有潜能的、独特的人,他们拥有独特的个性,而且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都具有成长为社会优秀人才的潜能。但是,传统的高校素质拓展教育教学在有意无意中抹煞了高校学生的主动性、多样性和主体意识。
2.高校素质拓展教育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实际。
长期以来,在高校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一方面,精英化的模式在教育教学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后实际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现实又无情地横亘在大学生面前,市场经济的物质化的、现实的、契约化的价值规则对大学生的行为影响很大。高校素质拓展教育不仅内容抽象、标准单一,而且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
3.“通识选修课”等素质拓展教育课程未能充分吸引大学生。
“通识选修课”是大学校园里的选修课,开设目的就是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和文明素质。但是,当前教学却和其应有的效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表现在学校管理层上是务虚的课程、务虚的重视,教师难以适应教学要求和巨大的教学压力,学生厌学现象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师生的主导和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充分反映学生的需求,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下,反思传统的素质拓展教育,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素质拓展教育势在必行,而“参与式”的高校素质拓展教育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参与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符合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动机与特点。
贫困大学生已经属于成年人群体,他们有着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加之社会对知识的实用性要求,使得他们在学习上具有以下的动机和特点:首先,在学习动机上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即要求所学知识对其今后的就业、人生目标的实现等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在学习特点上,体现很强的自主性和个性化。贫困大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均有其自主性和个性化选择的权利和要求,在课程的选择上体现为所选课程要符合其兴趣和实用性的要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愿望更为强烈。参与式教学能充分考虑贫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求,并能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他们的学习特点。
2.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实践性。
“参与式”教育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参与”角色,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实现教育主、客体层面间的和谐;其次是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育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实践;最后是强调提高各参与要素的主体意识。“参与式”教育坚持以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为目标,充分尊重教师、学生的主体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观念,调动各方面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这种主体意识是参与者一种有意识的主动参与。实践是“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和重要手段,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在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自我主动学习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和巩固。
3.符合大脑信息记忆规律。
同样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所产生的效果是有区别的,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发现,采用演讲式教学,两周后学生记忆力平均保持率为5%;采用其他办法,学生的记忆力平均保持率相应地会出现变化,阅读式教学为10%、影视教学为20%、示范教学为30%、小组讨论教学为50%、带入实习教学为75%、讲授并应用的教学达90%。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随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变化,形成一种“学习金字塔”。“学习金字塔”表明参与式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4.体现了开放性。
“参与式”教育能在开放状态下将课堂从校园延伸到社会的广阔空间,为师生之间的参与、互动、交流、对话等提供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能主动吸收各种有利因素,凝聚各种推动力量,打破原有封闭的教育体系,实现各方面因素积极参与。它还能促进处于教育主导地位的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参与到制度设计、考核评估等教育实践中,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参与式”主张在形式上、内容上、理念上给学校和教师有更多的自主权,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实施。
针对我国素质拓展教育面临的困境,我们发现“参与式”教育能达到传统教学很难达到的教育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大学生动手能力差是普遍现象,贫困生更是如此。在许多高校,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局限,学生动手机会少,导致动手能力差。而当来之不易的实践机会来到时,部分同学缺乏实践素养,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也是造成贫困生动手能力差的一个原因。参与式的教育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出更多的机会来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贫困生多来自农村,相对比较内向和自卑,习惯于被动听课,尤其不善于在课堂上表现,课堂发言和回答问题时往往会紧张。如将教育戏剧等参与式手段引入教学,首先可以提高他们的胆量和团队协作能力。其次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而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在大学英语课上让学生以排演英语短剧的方式来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其实,参与式的教育形式除了能够广泛有效地运用于语言课程,其教学法还能为各种案例性的研讨型课程的教学活动提供较具弹性和活泼的教学环境。最后,参与式的教育形式还有助于老师在课前做好详细的课前动员,培训学生的实践素养,列出实践目标,制订详细的实践计划和方案,并创造机会,适时鼓励。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会在严格要求学生给学生加压力的同时,适时对学生予以鼓励,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参与式”教学是教师引导和协作下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已从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由单纯听课、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教与学之间有着充分有效的互动。课堂教学互动也能营造一种和谐互动的氛围。此外,互动主体虽然只有教师和学生,但互动形式却多种多样,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又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既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又有教师与学生集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学生集体之间的互动。丰富的课堂教学互动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形式多样的教学与互动手段也能深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素质主要指的是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某一个教育活动的事,需要全方位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活动来培养。这就促使我们在所有专业课教学中都要融入上述素质的培养,课堂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毫无疑问,参与式能在这一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参与式教育形式中的教育戏剧,以戏剧艺术功能为依托,发挥戏剧特有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由“智”到“心”的全面发展。人类通过观察、探究、模仿、游戏和体验等方式学习是一种直接经验的学习,而通过经历或练习的学习可以让身心发生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与结果。通过教育戏剧,学生在鉴赏、表演活动中可以认识各个时代的面貌和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借用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进而学会理解别人和关怀别人,反思自我的存在,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从而获得丰富感知的认识价值、开拓创新的启迪价值、陶冶性情的净化价值、完善人格的教化价值、提升审美的娱乐价值及互动合作的社会化价值,使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调动和激发,最终达到活跃思维、启迪智慧的目的。
参与式教学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互动。首先,有效的问题组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让他们积极发表见解。其次,参与式教学中一些具有方向性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与教学目标靠拢,知道思考的方向和方法。再次,多层次、多角度的问题组能触及问题的本质,能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层层深入,积极思考踊跃参与,实现学有所用。这样,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探讨,就把所有内容都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仅能激发同学的探究热情,引发同学积极参与的愿望和需要,而且一步一步的探究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把握知识层次,把书本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加深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参与式还十分重视互动中的各种反馈信息,这样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调节和控制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
贫困大学生素质拓展是一个亟待解决但又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问题,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努力探索,找出更多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以适应社会需要。参与式是其中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但是也易受到场地和人数的限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实施有目的的参与式互动教学,积极开展参与式教育形式的创新探索,是参与式素质拓展教育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1]单颖.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皖西学院学报,2006,(4).
[2]廖爱华.试论高校“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理念[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1).
[3]陈华.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6).
[4]许建领.大学参与式教学[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5]黄洁等.我国“参与式研究”的发展与政策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