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敏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商贸系,江苏 镇江 212016)
《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校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重要的指导思想。德育教育要更加重视养成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点,让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感。但职校德育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不爱学,老师课难上,这是一个普遍状况。究其原因非常多,有教材内容的实效性问题,有教师授课方式的陈旧问题,有教师教学手段的单一问题,等等。在这些问题当中,最大而且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德育课堂中得到一次知识与情感的快乐体验,也就是德育课堂的实效性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我认为,加强情感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情感教育是根据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现代社会对人的情感素养提出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各种积极的影响,旨在丰富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情感机能和能力健康发展,以及培育他们良好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从目前职校德育课堂总体情况来看,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特别是政治课或者说德育课,因为他们总觉得老师是在讲大道理,对他们以后的就业没有特别大的帮助。而老师也觉得课难上,觉得情感教育无法在这些学生身上实施,以致情感教育在目前的职校德育课堂有一定程度的缺失。这表现在:
1.目前职校生情感的缺失严重。职校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不健康的家庭、缺失亲情,对父母存在冷淡、怨恨情绪,导致“代沟”加深。由于丧失了正常交流、宣泄的途径,他们往往心理抑郁,性格孤僻,情感淡漠,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自控能力差,厌学,不求上进,有的迷恋网吧、游戏机、台球室等场所,有的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无所事事,自暴自弃。亲情的缺失,也导致师生情、同学情的缺失,以致出现非常强的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情感缺失的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帮助,只有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与健康的心理。
2.情感体验的表面化。德育课有时为了有良好的效果,会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机会。但在功利思想的影响下,一些社会实践变成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在一些“义务劳动”、“献爱心”活动中,学生就像一个演员,只要把预先规定和策划好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就行了。
1.情感教育是职校德育的基础和目标。职校生由于在进校前就长期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地位,这在无形中就影响了性格,多自卑封闭。如何帮助他们找回原有的自信,感受到课堂带给他们的快乐,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应该是一种途径。
2.情感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方法和途径。先入情,再入理,师生在情感上零距离,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怎样才能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育呢?从感情上投入,做学生的朋友。要让他们先接受你的人,再接受你的课,这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从情感教育入手,以情促知,开启心智,使学生在德育课堂中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3.情感教育是贯彻德育教学原则的必然要求。知行统一原则是德育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情感,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效果,只有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课的实效性才能体现出来。德育课教学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而且要解决“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如法律常识的教学,虽然“法”是严肃的,但如果没有动之以“情”,就不能晓之以“理”和晓之以“法”。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入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1.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做到主体上的平等性。要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和学生交流,给学生鼓励、关心和帮助,使学生从情感上就信任你,接受你。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人们,教师的关爱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如“亲其师,信其道”。努力营造一个师生关系融洽的课堂氛围,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语言、氛围上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语言上加以注意。语言能够打动人的心,完全是因为它包含着一种激情、一种心灵深处的心声,是一种灵魂和情感的流露。教师的激情性语言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强的感染力,能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从而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演力。同时还要从氛围的营造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学习,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而感染老师的这一积极情绪,从而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学生神经放松,情绪饱满,也就会敞开心扉,使课堂充满应有的生气和活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功能。
3.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我的两次教学体验而言,一次是关于生活消费的教学内容,在开始本堂课之前,事先开展了一个班级学生的消费调查,然后在课堂上把调查结果通过投影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消费状况及其他同学的整体消费状况,让其有所思,有所想,然后在投影上打出一封在网络较红的一个贫困父亲写给自己大学生儿子的一封信,信中写到这个父亲如何靠拾破烂,省吃俭用来满足儿子较高消费需求。这封信看完,很多同学开始低头不语,开始沉思,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这时让学生自己来谈谈感受,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比简单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第二次是关于量变与质变的哲学课,这时刚刚发生“5.12”大地震,课堂上大量的地震期间的图片、社会各界的捐助图片,都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洗礼,“爱的奉献”的歌曲声又一次强烈地撞击着学生的心灵,此时学生对灾区的灾民的关切之情、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对民族的自尊、自强之情溢于言表。
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使学生学以致用。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品味情趣,熏陶情感,完善人格,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例如参与一些“环保宣传”、“法律宣传”的活动,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区,广泛接触社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要想切实改变德育课难上的尴尬境地,加强情感教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德育本身就是情感教育,没有情感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更不能称之为德育。用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用实践的真谛引导学生,用人性化的思想塑造学生,是德育课堂的最高目标。
[1]张秀娟.职业学校德育课与自主创业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5).
[2]胡德辉.论情感教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1).
[3]李吉林.谈情境教育的课堂操作要义[J].教育研究,2002,(03).
[4]钟志贤,徐洪建.建构主义教学揽要[J].中国电化教育,2000,(02).
[5]来自网络http://www.szlgzz.com.cn/jiaoxuegongzuo/yan jiu/555.html.
[6]来自网络http://www.zjsyzz.net/e/DoPrint/?classid=54&id=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