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方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400047)
教科书的编审是教科书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对教科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决定意义。回顾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教科书的编审,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每个历史阶段中教科书的编审制度的发展都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1949年建国以来,为了尽快恢复国家的教育体系,国家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如以创建新的民主型教育制度为宗旨的大规模的教育改革,确定“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苏联的教育建设先进经验”的教育基本原则。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出版署会议确定了教科书要全国统一的方针;1950年12月成立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专门负责编制全国的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教科书,采取改革旧教材、继承旧教材有用成分和学习前苏联教育经验的教科书政策,各地区一方面改造老解放区的教材或比较通用的旧教材作为中小学的教材,另一方面学习前苏联教育经验,对中小学的教科书进行整理编发;1950年颁发《中小学教科用书决定》发布了全国统一的教科用书,对中小学教科书进行了统一的编审,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第二部中小学教科书和相应的教学参考书。
这一时期是我国新教育体制初步建立的时期,教材的编写中既有继承的成分,又有创新的成分,为新中国中小学课程编审工作提供了经验,同时学习前苏联的统一的教科书编审制度,实行“一纲一本”的教材政策,对教科书进行统编通用,这一经验的借助有助于解决当时各地教科书版本繁杂、供应紊乱的问题。虽然这种编审制度单一,缺乏自由和灵活度,不利于我国的教科书的多样性的发展,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教科书质量的提高有着更多的积极意义。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我国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的时期,但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这时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这一时期教育也受到各种“左”的错误的干扰,出现了“教育革命”运动。195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验改革学制的决定》,出现了各种实验学制。为了适应这种学制改革的需要,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一套十年制中小学实验教材,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和“左”的影响,这套教材编写得比较粗糙。1958年8月发布了《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下放问题的规定》,指出:“各地方根据当地的特点可以进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对教育部和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通用的教材、教科书,学校可以进行修订补充,也可以自编教材和教科书。”此后很多地方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甚至学生自己都可以编写中小学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但是由于“左”的影响和大范围的群众性的编写,这一时期的自编教材都存在着浮夸、虚假的问题。1962年国家对中小学教育进行调整和改革,总结经验和教训,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62年8月开始陆续出版了一套十二年制的中小学教材,并在北京、河北一些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评价。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这套教材没有在学校正式使用。
这一时期,虽然对建国初期的教科书编审制度有着一定的调整,同时重视了乡土教材的编写,增加了教科书编写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但这种调整受着“左”的影响,教材编写混乱不堪,教材的质量也很差,能用的极少。
1966年到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事业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教育事业几乎停滞不前。国家统编通用教材被视为“封资修大杂烩”加以批判,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教科书的管理权限完全下放给地方,教材的编发完全由地方负责。这时期的教科书比较混乱,一般只设有政治语文、算术、革命文艺、军事体育劳动等课程。上课学习毛主席语录,放学学习“红宝书”。教育部的领导权被剥夺,根本无法进行教材编写。“十年动乱”期间,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审处于停滞混乱阶段。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全国的教育进行了恢复和发展,采取了统一编写和使用教材的措施。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77年左右也先后编写了文革后的第一套和第二套教科书,并放眼世界引进外国大批的教材。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并且我国开启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科书的全国的高度统一已经不能适应实际的需要。为了适应教材改革的需要,1985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将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分开,这是我国教材编审制度的重大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标志着审定制正式确立。就是说,在全国统一的大纲之下,各个地区、学校,甚至个人都可以进行教材的编写。根据这一制度,各地区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了四种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教材。审定制的确立对我国教科书编审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改革促进了教科书的不断快速发展。
本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环,中小学教科书编审制度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教育部颁布了《课程标准》及《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了中央、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地区的特点制定大纲编写教材,而不是统一用国家的教学大纲。如上海、浙江等地就根据自己地区的特点制定大纲编写教材,河北省教委编写的复式教学教材,各个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编写也逐渐兴起,全国的30多个省市几乎都在编写自己的教科书,教科书的品种和数量呈现几何数的增长,教科书进一步走向多样化和市场化。
建国以来,教科书审查制度逐步发展,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从国定制发展到审定制再到混合制。刚开始是“一纲一本”的教科书时代,后来实行“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国家赋予地方极大的权利,教科书的编写形成了越来越多样化的特征,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各个地区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各个地方政府干预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当中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教科书的审查不严格,有时就在本省进行审查,形成自编自审的情况;编审权放开,教科书数量大量增加的同时,对教科书的编写人员资质的审核、教科书质量的评价也成了不容忽视的问题。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课程教研所.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材建设现代化研究与实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彭尔佳,康林益.我国教科书百年回眸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2).
[4]石筠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政策发展50年.课程·教材·教法,1996,(3).
[5]王岳.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改革建议.国家高级行政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