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南地区民工荒问题研究*

2010-08-10 09:21
海峡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民工荒劳动密集型劳动力

陈 妮



闽东南地区民工荒问题研究*

陈 妮

福建师范大学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民工荒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闽东南地区较全国其它区域在此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该文探寻闽东南地区“民工荒”现象产生的根源,并借鉴国内外各方经验,提出有效解决闽东南地区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闽东南 民工荒 产业转移

1 研究背景

随着越来越庞大的农民群体转移到城市,我国1989年首次发生“民工潮”。但自2003年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出现了民工荒现象,2004年进一步至蔓延福建、广东、浙江等地区。根据《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的企业调查显示,2006年春季用工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招工达75%以上)的企业比重依次为环渤海地区71.2%、长江三角洲地区65.6%、中西部地区64.7%、珠江三角洲地区55.2%、闽东南地区50.0%,闽东南地区的招工形势在全国最为严峻。2007年闽东南地区春节后用工需求净增14.6%,而春节后愿意继续回本单位工作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仅为80.4%。2010年,随着经济迅速回暖,东部沿海地区再次出现大规模民工荒问题。时延至今,愈演愈烈的民工荒问题,给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用工企业的广泛关注。

2 闽东南地区“民工荒”问题产生的根源

有学者认为民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民工绝对短缺,实际上,民工荒问题的产生并非如此,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只有正确分析民工荒产生的根源,才能消除社会各界对民工荒的猜疑和恐惧,才能有利于社会各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2.1 农民工净收入水平低下,挫伤了务工的积极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舒尔茨(T.Schultze,1964)就指出,农民也是理性“经济人”。当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净收入(即打工净收入)大于农业劳动净收入时,农民向第二、三产业流动。这是农民进城打工,形成“民工潮”的根本原因。反之,农工就会出现“返流”,形成“民工荒”。

随着“三农”政策的提出,国家把农民增收问题作为其核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4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使务农的边际收益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相应上升,也间接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与此相对照的是,近年来,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虽然一直呈增长趋势,但增长缓慢,又由于之前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太低,因此,目前他们的整体工资水平依然较低,远远地低于农民工的预期。再考虑CPI的年均增长率,农民工的实际工资呈现负增长状态。

国家统计局及相关省市调查表明,工资水平及其兑现比例是引起民工荒现象的最主要原因,而闽东南绝大多数农民工的收入相对其它沿海城市而言较低,工资兑现比例也较低,因而民工荒问题在闽东南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2.2 劳动力市场的自然调节引起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趋于分散

劳动力市场的自然调节引起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趋于分散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地域上的分散,另一方面是行业的分散。

我国的经济发展从珠三角向长三角、渤海湾地区以及东北三省、西部等方向扩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从单一中心变为多中心共存。在劳动力市场自然调节情况下,工资水平及其兑现程度是引起农民工外出就业区域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的工资水平及兑现程度略高于福建,因而,流入福建的农民工正逐渐减少,导致区域性缺工现象在沿海城市中最为严重,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农民工进入行业的选择出现多样化。目前,农民工就业的行业除了建筑施工业、电子电器业、制衣制鞋业、住宿餐饮业四大行业外,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分流到机械制造业、商务服务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总体上,流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数量相对减少。这种分化不仅与行业工资差别有关,也与就业门槛(如工作的技术含量)有关。

正是在这种更广阔的就业机会选择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自然调节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导致了闽东南地区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日益严重的农民工外流现象,并最终导致民工荒。

2.3 农民工的知识技能与企业招工要求仍存一定差距

“十五规划”中,福建省确定了闽东南地区以石化、电子、机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因此,2001年之后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高速增长,追加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要求有人力资本含量更高的从业人员与其适应,即较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而目前,农民工基本上是低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劳动力供给,他们的知识技能与企业招工要求仍存一定差距,这些人力资本的提高滞后于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因而在劳动市场出现缺工的现象。

3 缓解闽东南地区“民工荒”问题的对策

3.1 落实政策与加大投资,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与兑现比例

3.1.1政府进一步落实各项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

近年来,政府逐步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各地最低工资标准等各项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以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随着政府在治理农民工工资拖欠方面力度的加大,该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但工资拖欠问题在不同区域、行业的差异较大,因此,各级政府要落实政策,适度拓展政策,对那些工资兑现比例相对较低的地区和行业,要针对性加强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能得到有效地维护。

3.1.2企业加大投资提高技术含量

人口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所谓的“人口红利”是不可能无限期延续的,因而企业必须重新思考自己的利润着眼点。闽东南地区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要提高利润就必须加大投资以提高企业技术含量。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升级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获得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外的优势,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盈利水平,使得企业有能力为农民工支付更高的薪酬;另一方面技术进步、设备更新,使得企业可能用机器代替劳动力,可能通过机械化减少用工数量,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与产出效益,并最终实现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化为技术密集型或非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从而使劳动者可能获得更高的报酬,达成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的问题。

3.2 促进产业的区域间转移,实现农民工与企业的双赢

提倡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并不意味着舍弃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舍弃劳动密集型产业必然引起大量农民工失业,因而我国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来发展不同的产业,促进产业的区域间转移。随着闽东南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价格的上升, 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向相对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有利于闽东南地区产业的升级换代,促使那些技术含量低、管理不善的企业被淘汰,或被迫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使现存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产业的转移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如土地成本, 从而增加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其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同时,农民工就地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转移的成本与生活成本比较低,能真正实现农民工实际收入的增加。因此,对于那些不可能和不需要提高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向相对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不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能实现农民工实际收入的提高与企业赢利增加的双赢结果。

3.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实际劳动力总量

随着闽东南地区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调整,对劳动力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从而使得农民工知识技能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差异问题日趋突出。因而,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是从根本上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的需要。

3.3.1加强政府社会培训

政府应重视农民工培训,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财政政策要一如既往地支持对农民工的培训,在财政资金中安排足够的经费用于农民工劳动技能的培训,并作为一种长期制度加以实施。在劳动力输入和输出两地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熟练工的比重,以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缓解劳动力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3.3.2促进企业职业培训

面临产业升级、技术更新的挑战,要求企业有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本与其匹配。加强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企业必须重视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定期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使其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要求。

4 结束语

缓解闽东南地区民工荒问题必须客观分析其成因,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各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真正解决民工荒问题。因而,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导向作用,引导资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落实各项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加强社会培训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做好农民工输入地与输出地的用工管理工作。企业要从长计议,勇于承担农民工培训的责任,加大投资提高技术含量使得支付农民工更高工资成为可能,并考虑某些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实现农民工与企业的双赢。

[1] 张宗坪.“刘易斯拐点在我国已经出现”证伪——“民工荒”现象分析[J].山东经济,2008,(3).

[2] 周亮亮.2007年“民工荒”问题研究综述[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

[3] 蔡昉.刘易斯转折点及其政策挑战——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EB/OL].http://www.china.com. cn/aboutchina/zhuanti/rkyld/2007-08/02/content_8620268_2.htm.

[4] 张晓琳,邱锦美.东部“民工荒”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7,(2).

[5] 胡月红,周浩.透过“民工荒”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J].特区经济,2007,(3).

[6] 胡彬.“民工荒”的博弈分析及政策建议[J] .时代金融,2006,(11).

[7] 盖骁敏,邵常永.“民工荒”问题及其对我国产业转移与扩散的影响[J].山东经济,2008,(7).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B059)。

猜你喜欢
民工荒劳动密集型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丢
碎片化培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民工荒’和社会保障缺位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现象并存的分析
刘易斯理论模型及其“拐点”问题研究综述
农民工“短工化”视角下的“民工荒”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中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适度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