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荒’和社会保障缺位

2016-12-22 19:45温庭海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8期
关键词:民工荒社会保障

温庭海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农民工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造成了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之间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这既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原则,也影响到农民工参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之间的双向流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民工荒;社会保障;制度缺失

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被认为存在大量过剩或者未充分就业的劳动力,潜在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巨大,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吸引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农村劳动力从低效率的农业领域转移到工业领域,这一因素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从2004年开始,在几乎没有被预料到的情况下,珠三角地区发生‘民工荒(以下简称“农民工”,指在城镇中务工的具有农村户口身份的劳动者。),且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态势,这一状况意味着民工荒不再是短期现象,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因素。造成“民工荒”的原因很多,比如工资水平长期处于低位,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人口生育率下降等,但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是造成“民工荒”的重要制度因素。

事实上,长期以来为国家和城市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农民工不仅没有平等地享受到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实惠,反而由于建立在户籍制度之上的城乡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基本权利的歧视,没有给农民工创造融入城市的空间和机会,城市管理者将他们排斥在城市管理体制之外,农民工的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生活在同一空间的城市市民存在身份与地位的巨大差异,以至于无法完成从农民到城市人的转化,这是民工荒出现的根本原因。

一、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

1、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也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体现。从农民工的社会保险状况来看,虽然近年来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参保率有所提高,但总体参保率能然很低。农民工在城市大多数从事的都是苦、脏、累、技术含量低的体力工作,发生意外事故的概率很大,而农民工限于本身经济状况和收入水平,承受风险的能力很弱,亟需得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保护,但事实上,真正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农民工所占比例并不高。据调查显示,长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中,没有参加任何保险的农民工比例为34%,超过总数的1/3,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比例最大,但也仅相当于被调查农民工总数的1/5左右。农民工一旦出事,很难得到相应的补偿,生活往往陷入困境。

2、社会救助严重不足

社会救助是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最后保障,然而农民工在陷入困境时很难得到社会救助。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二元化的户籍制度所形成的制度歧视,我国的户籍制度人为地把人分为农业户籍与非农业户籍,不同的户籍享有的权利和机会也大不相同,农民工户籍身份是农民,失业时无法得到城市的失业救济,也不能参加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和优惠待遇,其他的公共服务,例如教育,福利房等同样未对农民工提供,体制性的障碍使得农民工没有渠道融入城市社会,成为游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边缘人。

3、社会福利的缺失

城市较高的社会福利水平对农民工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工的社会福利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在城市教育资源和教育基础设施相对缺乏的条件下,农民工子女根本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子女的受教育权利,且由于制度性障碍和对外来劳动力的歧视性政策,城市管理者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意愿和决心,农民工只能依靠微薄的工资在城市中艰难生存,丧失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个人和家庭生存空间的可能性。这样的城市当然也难以留下为城市发展做出努力的外来劳动者们。

二、导致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缺失的原因:

1、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的特殊性;我国属于传统的农业国家,农民在我国人口结构中占绝大比例,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口近9个亿,潜在的可转移劳动力约2.45亿,这意味着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数量极为庞大,而且我国农村人口的高出生率时期主要集中在60年代初-70年代末,这种人口结构的过度集中导致当高生育率时期的婴儿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后,由于城市建设的落后,造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从而导致面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相对落后,客观上无法满足进入城市的农村移民的需求。

2、二元化的户籍制度衍生出来的制度性歧视;建国后政府设立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民自由择业和迁徙的权利逐步得到承认,但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是非农业劳动,但户籍却在农村,无法平等地享受城镇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正是这种结构性的制度安排使农民工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难以享受社会保障权益。

三、完善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1、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强化国家责任,之所以在工业化社会中孕育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归根到底是源于社会大生产过程中风险的系统性和普遍性,因此,为了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由国家出面建立覆盖大多数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我国现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的转型阶段,发生系统性的经济风险的可能性比较大,国家建立包含农民工(包括没有转移到城市的农村居民在内)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是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2、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立法工作,英德美等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动社会保障相关法律的制定,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奠定法律基础,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上是相关法律条款的制定滞后。难以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提供法理依据,进而对政府职能部门形成硬性约束,使国家农民工的政策保护难以落到实处。

3、针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应成为国家救助的重点,农民工在农村很少接受到专业性的教育培训,普遍缺乏专业技能,进入城市只能寻找不需要技能或技能要求简单的工作岗位,缺乏和企业讨价还价的能力,这种不平等的劳动关系使得农民工无法有效地保障自身权利,且农民工来自农村,缺乏对城市生活的了解,难以通过有效的渠道表达自身的诉求,因此,对农民工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为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共赢的劳动关系打好基础。

五、结论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无论从`社会公平正义的角度,还是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天赋和创造性的角度,都有必要推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使得农民工的贡献与其应得的福利待遇相匹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杜鹰,白南生主编.走出乡村.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

猜你喜欢
民工荒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和“民工荒”现象并存的分析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刘易斯理论模型及其“拐点”问题研究综述
产业转移视角下民工荒问题产生的根源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农民工“短工化”视角下的“民工荒”问题及其解决之道
从社会统合的视角看社会保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