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性大气环流”教学设计

2010-08-09 09:58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064400
地理教学 2010年6期
关键词:风带极地热力

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 (064400) 张 文

一、课标要求

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名称。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

二、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设计主要是通过“问题导学”的形式展开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重视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体现在:第一,运用地图(图表、资料等),即通过绘图、读图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说明、归纳以及动手的能力;第二,举例分析或结合实例分析;第三,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2)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3)了解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和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4)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通过读图来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请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图1中的线段上绘制气流方向。

图1 城市气流方向示意图

(二)新课导学

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大气环流。我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想像一下在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因这种“热力因素”而引起的大气环流呢?学生讨论并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回答:

(1)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三个特性:全球性、规律性、长时期的平衡状态。

(三)活动探究一

1.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运动,且地球不运动,请思考以下问题。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______(上升、下沉),近地面形成______低气压;极地垂直方向空气______(上升、下沉),近地面形成______高气压。(注:热力作用形成的热低压和冷高压)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大气在赤道与极地之间水平方向的近地面和高空作______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环流”。结合上述分析绘制如图2所示的单圈环流示意图。

图2 单圈环流示意图

【设计意图】化繁为简,让学生探究理想条件下大气环流的空间模式,并以绘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既是热力环流原理的自然顺延与运用,又适当降低了教学的起点,为后面的探究铺路搭桥。通过绘制单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2.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运动,但地球作自转运动,太阳直射赤道,请思考以下问题。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___________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北纬_______附近高空偏转为_______风。

(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______,从而使近地面形成______高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3)30°N附近的近地面大气将向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______信风。通过上述分析,赤道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大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大气相比较,热力性质有何差异?(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

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 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

因此在60°N附近的近地面形成______低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

(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____________风;极地和60°N之间形成____________风。

(6)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大气将分别向北和向南分流。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30°N和60°N之间、极地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7)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结合上述分析绘制如图3所示的三圈环流示意图。

图3 三圈环流示意图

(8)引起上述“三圈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9)根据图3可知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请学生观察并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3.变式拓展

向学生呈现如图4所示的“三圈环流”的变式图,通过变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同时,也培养学生用读图来说明、分析问题的能力。

图4 “三圈环流”的变式图

4.应用巩固

图5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图5 大气运动方向示意图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

A.该环流是高纬环流 B.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中纬西风带

C.该环流是低纬环流 D.甲、乙之间近地面为低纬信风带

(2)若甲、乙分别为南半球的陆地和海洋,则此季节:

A.全球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B.亚洲高压处于强盛时期

C.亚热带大陆西岸干热少雨

D.我国山区泥石流、滑坡频发0°

以上我们分析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也就是大气环流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

(四)活动探究二

1.请结合图6和图7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

(1)观察图6可知,陆地面积:北半球_____(大于、小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

图67 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

(2)依据物理学知识可知,由于____________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

(3)读图7,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__ (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____________ (气压带名称)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4)读图6,由于夏季欧亚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____________ (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____________ (气压带名称)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结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

图71 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分布

2.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请结合图8探究东亚与南亚季风环流的差异,并完成表1中的相关内容。

图8 亚洲季风

【设计意图】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引入季风环流,比较有利于学生递进式的学习,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通过成因分析法也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表1 东亚和南亚季风对比

3.应用巩固

如图9所示,位于甲地的一支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丁两地并顺利返回原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

A.夏季 B.春末 C.冬季 D.初秋

(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必须:

A.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B.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C.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

D.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

(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

A.半年 B.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

猜你喜欢
风带极地热力
极地恐龙生存赛
可怕的极地雪融
热力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及解决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周六福520爱跑节1000人登陆西安城墙 热力开跑
带雨梨花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极地之星
德行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