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
- 极地钢铁材料的腐蚀与防护面临新挑战
年代正式启动了对极地的科考工作,目前我国在南北极均已建立了自己的极地考察站。勘探评估报告指出:南北极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及生物等资源,如北极拥有全球13%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同时拥有全球30%未开发的天然气储量及9%的世界煤炭资源[1];极地蕴含的矿产包含金、铜、铁、铅、铂、镍、锌等。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极地海冰面积也随之减少,预计在2045年北极82%的海域将在夏季无冰[2],适合极地航运,这些北极航道有利于降低航程及相应的运输成本。此外,北极因其特殊的地
材料科学与工艺 2023年6期2023-12-28
- 勇立潮头,勇毅前行
——第五届《极地研究》编辑委员会成立寄语
式创刊。随着我国极地考察领域向北极拓展,1997 年应势更名为《极地研究》。正如原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院士在发刊词中提出“浇灌出更多更美的科学成果之花”的殷切期望,《极地研究》目前已成为我国极地科学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的第一家园、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经过30 多年发展,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环境监测保护、和平利用和后勤支撑等能力显著增强。中国是全球少数在南北极都拥有考察站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两船六站”的极地立体化协同考察体系,已实施38 次南极考察和
极地研究 2022年1期2023-01-14
- “双一流”背景下极地医学学科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调整机制[2]。极地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行业特色学科,主要研究极地自然环境因素对机体的影响,机体在极地环境下的适应性,以及与极地相关的伤病发生与救治。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极地特殊环境对机体的心理生理适应性和病理改变特点及其机制,探索极寒、强紫外线和极昼极夜等极地环境因素对极地作业人员健康的损伤机理和救治策略,提高作业人员在极地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健康维护能力和作业效能。极地医学主要研究方向有极地生理学、极地病理生理学、极地心理学、极地伤病学等。在“双一流”建设背景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8期2022-11-24
- 海洋和极地领域中文出版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索引擎,以海洋和极地为关键词,针对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图书、专利、标准、成果等数据库进行搜索,按照主题分布、学科分布、发表年度、研究领域、出版类型、作者机构、资助基金等方面对该领域的中文出版物数量进行统计,浅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洋和极地领域中文出版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关键词:海洋;极地;中文出版物;现状;发展趋势我国是一个有着广阔海岸线的国家,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再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海洋的国家战略地位空前提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
全国新书目 2022年3期2022-05-07
- 六溴环十二烷环境研究进展
CDs;多介质;极地;赋存水平;生物富集中图分类号:P76;X5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2)01-0065-120引言1,2,5,6,9,10-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s)是一种典型的疏水性高溴含量脂环族添加型阻燃剂,是除多溴联苯醚(PBDEs)和四溴双酚α(TBBPA)之外的全球第三大溴代阻燃剂[1]。其作为一种非键合的添加型阻燃剂,极易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环境中,且在环境中残留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2年1期2022-04-01
- 极地海冰浮标观测技术
键区域之一,冬季极地冷空气南下是造成欧亚大陆阶段性强降温和强降雪的主要原因之一。认识北极变化对欧亚冬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首先就需要了解北极海—冰—气系统本身的影响,而目前开展极地海—冰—气的研究的主要手段为在极地设立观测站,通过飞机或船舶在冰区内部署营地,布放无人冰站等,相比于其他手段,无人冰站是一种能够长期原位观测的手段,同时因其相对经济性,使得大范围的布放成为了可能。依托于布放在接岸固定冰面或漂流浮冰上的海冰浮标,既可以实现对冰上气象环境数据和冰
科学 2021年3期2021-12-01
- 中国极地事业40年
平总书记指出:“极地科学考察,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探求新的发展空间的重要领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极地,是对地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统称。近年来,伴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资源紧缺问题的日渐突出,极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科学价值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新疆域”逐渐成为各国拓展发展空间、谋求竞争优势的重要阵地,也成为国际关系博弈的新舞台。党的十八大以来,海洋强国战略受到各方关注,海洋强国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雪龙探极”
科学导报 2021年68期2021-10-28
- 从极地看“东方”
有一支国内最大的极地医生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极地医疗保障经验,完成了中国首部《极地医学》专著。2021年11月8日,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刘顺林向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简称“东方医院”)授予了4块牌匾: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国南极长城站医疗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中国南极中山站医疗点、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雪龙”号船医疗点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雪龙2”船医疗点。这4个医疗点,均是国内首次由单体医院托管极地考察医疗保障工作并专门成立的医疗点。从2015年东方医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24期2021-02-25
- 我国极地船员培训行政管理法律问题及其完善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极地冰雪融化速度加快,人们探索极地的愿望更加强烈。随着各国家极地活动的增加,满足航运需求的同时也需要确保极地航行安全。与极地船员培训较成熟的国家相比较,我国极地船员培训方面存在不足,本文对此提出建议希望有助于我国极地船员的管理与发展。1.极地船员培训背景与发展1.1 极地船员培训必要性极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船舶航行时间的减少与极地航行商业价值的不断增加等优势使得我国极地航行商业化及普遍化势在必行,但极地水文及环境的特殊性使我国有必要开发满足要
珠江水运 2020年21期2020-11-29
- 我国极地科技创新的进展与展望
文涛摘要:近年来极地研究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在极地规划战略布局、科考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明确国际极地考察和研究态势以及支撑我国极地科技体系建设,文章从国际合作、科技投入和规划布局等方面分析我国极地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极地考察经过3 0余年的积累,已逐渐形成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支撑体系,為极地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极地研究总体起步较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须从国家战略目标和需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12期2020-09-10
- 冰冷极地
下一站是冷冰冰的极地。极地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那儿动不动就被好几千米的冰雪覆盖。想到这儿,你还能保持淡定吗?极地气候报告极地真是冷得刺骨。在南极,冬季平均气温是能冻掉牙的零下60摄氏度。北极稍微暖和些,但也会达到可怕的零下30摄氏度。更糟糕的是,那里的风还大得可怕,怒号的狂风的速度能达到300千米/小时。为什么极地这么冷?这个问题非常好,这里有幅直观的图。极地之寒极地之所以如此寒冷,是因为地球表面是有弧度的。为什么地球表面的弧度会导致两极特别寒冷呢?因为
创新作文(3-4年级) 2019年6期2019-12-17
- 我国极地科学基础研究确定6 大优先领域
由我国极地考察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写的 《极地科学基础研究优先领域》规划,已确定6 大优先领域,希望未来5~10 年科学家能对此6 大领域的创新研究有所贡献。6 大优先领域具体包括:(1)极地冰盖不稳定性和海平面变化;(2)北极海-冰-气相互作用及其气候效应;(3)南大洋环流变化及其全球效应;(4)南北极地质过程及资源环境效应;(5)极地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6)日地耦合与极区大气圈层相互作用。创新是引领极地事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极地全局工作中的作用至关
新疆农垦科技 2019年12期2019-02-22
- 我国极地船舶能力分析与发展建议
航道, 迫切需要极地船舶的装备支撑。本文对比分析国内外极地船舶现状, 从极地破冰船、科考船、运输船、邮轮、渔船等船型发展角度, 评估我国极地船舶总体能力, 凝练我国极地船舶的差距与短板, 提出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建议措施, 为我国提升极地活动能力、治理能力与业务能力提供指导。0 引言近年来北极气温升温速度加快, 海冰融化增速, 永久冰层正在消失。北极升温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的2倍, 过去50年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2—3℃。2012年北极夏季海冰
极地研究 2018年4期2018-12-25
- 首艘“中国造”极地破冰船“雪龙2”号下水
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下水。这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被正式命名为“雪龙2”号。“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其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交付使用后将填补我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雪龙2”号的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
中国外汇 2018年18期2018-11-16
- 首届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论坛在哈尔滨召开
1月15日,首届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来自芬兰、挪威等6个国家及国内80多家学界业界单位的220余名极地装备技术领域专家就极地航运安全问题、极地环境保护、极地科学考察、极地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19位专家就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作了专题报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雪融化加速,人类对极地环境保护、极地科学考察、极地航运、极地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极地地缘政治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极地资源和战略地位也备受国
科学中国人 2018年2期2018-05-08
- 首届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论坛在哈尔滨召开
1月15日,首届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来自芬兰、挪威等6个国家及国内80多家学界业界单位的220余名极地装备技术领域专家就极地航运安全问题、极地环境保护、极地科学考察、极地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19位专家就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作了专题报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雪融化加速,人类对极地环境保护、极地科学考察、极地航运、极地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极地地缘政治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极地资源和战略地位也备受国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2018年2期2018-05-08
- 首届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论坛在哈尔滨召开
1月15日,首届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论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来自芬兰、挪威等6个国家及国内80多家学界业界单位的220余名极地装备技术领域专家就极地航运安全问题、极地环境保护、极地科学考察、极地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19位专家就极地装备与技术创新作了专题报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雪融化加速,人类对极地环境保护、极地科学考察、极地航运、极地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需求日益增长,极地地缘政治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极地资源和战略地位也备受国
科学中国人 2018年3期2018-04-12
-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极地研究》创刊30周年暨纪念特刊致辞
砥砺前行——《极地研究》创刊30周年暨纪念特刊致辞今年是《极地研究》创刊30周年, 在此致以衷心的祝贺! 30年前的1988年, 《南极研究》正式创刊, 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院士发表了发刊词, 随着我国极地考察领域的拓展, 1997年更名为《极地研究》, 2012年期刊改版扩容。30年来, 期刊发文量逐年增加, 期刊质量不断提升。《极地研究》作为国内唯一集中反映南北极多学科考察研究成果的综合性中文学术刊物, 给我国的极地科学工作者开辟了发表自己研究
极地研究 2018年3期2018-02-17
- 我国首艘极地科考探险船启动建造
我国首艘极地科考探险船启动建造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公司在上海启动“深渊极客”号极地科考探险船项目。“深渊极客”号将是我国由民营企业投资建造的首艘极地科考探险船,旨在推动我国极地科考研究工作并带动极地海洋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深渊极客”号长95m,型宽17m,型深8m,最大吃水深度4.95m,设计吃水排水量5000t,最大航速15kn,续航能力8000n mile,自持力60天,载员75人,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其设计符合B类极地规则,达到极地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13期2017-09-07
- 极地之星
南nán北běi极jí是shì世shì界jiè上shɑnɡ环huán境jìnɡ最zuì恶è劣liè的de地dì方fɑnɡ,酷kù寒hán让rànɡ那nàr儿的de动dònɡ物wù非fēi常chánɡ稀xī少shǎo。现xiàn在zài就jiù让rànɡ我wǒ们men一yì起qǐ走zǒu进jìn南nán北běi极jí,为wèi那nà些xiē与yǔ大dà自zì然rán抗kànɡ争zhēnɡ的de勇yǒnɡ士shì而ér鼓ɡǔ掌zhǎnɡ喝hè彩cǎi。优yōu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17年1期2017-03-13
- 中国船级社发布《极地水域操作手册编制指南》
中国船级社发布《极地水域操作手册编制指南》2016年12月20日,中国船级社(CCS)在上海举行发布会,向业界正式发布《极地水域操作手册编制指南》。以中远海运特种运输公司的一系列北极东北航道商业运输项目成功经验为基础,CCS与COSCO SHIPPING深入研究了波罗的海、北极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三个冰区的国家航行控制系统及最佳实践,吸取“雪龙”船极地科考航行实践,聚焦危险冰况识别技术、船舶冰区操纵技术、低温操作控制措施、船舶应急处置措施,研究制定了《极地水
中国船检 2017年1期2017-02-15
- 首艘“中国造”极地破冰船正式开建
首艘“中国造”极地破冰船正式开建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开工建造。按照计划,该船将于2019年建成。该极地科考破冰船建造工程由国家海洋局所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开展,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建造。该船长122.5m、宽22.3m,设计吃水7.85m、排水量约13990t,航速12kn~15kn,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载员90人,能够以2kn~3kn的航速连续破1.5m厚的冰加0.2m厚的雪。该船采用国际先进的双向破冰船型设计(船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7年5期2017-01-01
- 感知冰天雪地的极地之美
君感知冰天雪地的极地之美文吕梦君你能想到吗?万里之外的南极美景在我们身边也能窥见。这不是愿景,在我们身边的科普馆里就可以看见。南极是一片广袤的白色原野,划过长空的极光还有冰层下湛蓝无边的深海,企鹅们年复一年在那里遵循着自己的生命轮回和路途,在它们守候新生命时刻,在暴风雪呼啸而来的时刻,在贼鸥虎视眈眈的来袭的时刻,在饿的奄奄一息仍然从喉管中汲出营养物给新生儿的时刻,南极的守护使眼中没有丝毫的恐惧或者疑虑,因为,极地天堂,就在它们的脚下。这是大学生小张对于她最
现代苏州 2016年26期2016-11-23
- 北极熊搬家
13日,广州正佳极地海洋世界中的北极熊Pizza暂时告别这里,被送往出生地天津。这一在中国并未引发太多关注的消息,却在14日登上不少世界媒体。法新社称,美国国际人道协会此前发起活动,讲述Pizza的生存环境,并将其称作“世界最悲伤的北极熊”。BBC14日报道说,正佳集团的发言人表示,正佳极地海洋世界是合法合规的。待极地海洋世界优化改造工程结束后,Pizza就将回归。图为Pizza在极地海洋世界期间,受到游客追捧。▲
环球时报 2016-11-152016-11-15
- 北极航道通航条件改善或将影响极地船舶需求
条件改善或将影响极地船舶需求文|佚名随着北极航道通航条件不断改善,未来全球对极地船舶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对极地船舶性能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国造船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北极航道的研究,加大对极地船舶特别是高等级极地船舶的研发力度,为我国在北极地区破冰前行提供装备保障。极地船舶。从2009年起,北极东北航道的过境船舶和货运量飞速增加,到2013年已有71艘、136万吨。根据国外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东北航道的过境货运量将增至5000万吨。未来随着北极航道的逐步发
珠江水运 2016年13期2016-08-26
- 加强我国极地文化科普教育的思考
11)加强我国极地文化科普教育的思考苏勇军,陆月,蒋祺(宁波大学海洋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 宁波 315211)极地文化是海洋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洋世纪,推进极地文化宣传教育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但相较于渐入正轨的极地科考活动,我国在开展极地文化宣传教育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都有待完善,极地文化宣传教育机制尚未形成。“十三五”期间,围绕实现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努力建成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极地文化体系;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组织、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6年1期2016-03-14
- 我国首款国产极地全地形车亮相南极
我国首款国产极地全地形车亮相南极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极地全地形车搭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南极中山站,并在中山站附近地区成功进行了实地试验。该款极地全地形车采用前后双车体形式,是一款全地形水陆两用多功能车,适用于雪地、沙漠、滩涂等多种复杂地形,2010年起已在国内一些地区投入使用。针对南极特殊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该款极地全地形车又进行了极地低温启动、电气元件耐低温、车体保温、多功能极地装备配套等多项技术改造。该款国产极地全地形车的加盟,将满足中山站周边地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5年23期2015-10-14
- MSC 94及其通过的极地规则等简介
94及其通过的极地规则等简介林德辉(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上海200011)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第94届会议(MSC 94)于2014年11月17日至21日在英国伦敦召开。除全会外,MSC 94还成立了“国际极地水域营运船舶规则”和“国际使用气体或其他低闪点燃料船舶安全规则”工作组、目标型标准(Goal-Based Standards,GBS)和综合安全评估(Formal Safety Assessment,FSA)工作组、国际海
船舶 2015年2期2015-09-27
- 让极地成为永远的净土
来、或是曾经踏上极地的嘉宾,与满场充满好奇的听众分享极地科考对于人类的意义、极地环保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人的极地梦。“极地科考 安利相随”科普演讲5月9日下午从上海“起航”。这是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和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前不久刚刚凯旋的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经历了“极地大营救”、马航失联客机搜寻等行动,又一次提升了极地科考的关注度。安利公司与中国极地科考的合作已有12年之久,早在2002年,安利公司就
新民周刊 2014年19期2014-05-26
- 《极地规则》效应
钟晨康《极地规则》将2017年1月1日生效,其适用于所有极地水域操作的客船和500总吨及以上的极地船,现有极地船实施极地规则留有一年宽限期。船舶只有持有极地规则要求的极地船舶证书才能进入极地水域操作。国际海事组织(IMO)第94届海上安全委员会于2014年11月21日通过了《极地水域操作船舶国际规则》(极地规则)安全措施(PI部分),和相关《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XIV章“极地航行船舶安全措施”修正案,使其成为强制性规则。极地规则PII部分
中国船检 2014年12期2014-05-09
- 抓住机遇 开拓进取 努力实现我国极地考察事业新的发展
——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在极地考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取 努力实现我国极地考察事业新的发展 ——国家海洋局陈连增副局长在极地考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十年成绩过去的10年,是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十年,通过制定和实施极地考察“十五”能力建设总体方案和“十一五”极地考察发展总体方案,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成绩斐然。这一期间,我国先后建立了北极黄河站、南极昆仑站,极地考察后勤支撑保障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极地考察研究取得众多突破性成果,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不断扩大,国际极地事务的参与能力不断提升,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6期2011-04-01
- 阅读回答问题训练
Pole(极,极地) without any help.“If I can do it, other people can do great things, too,” Mela said before he went.Polish newspapers said Mela is the youngest person and the first handicapped(残疾的) person to walk to the North Pole.How
中学英语之友·上 2010年2期201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