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乙卫
(铜山县大许中心中学 江苏 铜山 22112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思考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任务——减负增效。这种新的要求正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原动力。我校在近年新课程改革中,就如何实施减负增效,进行了大胆探究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作以介绍,以供与广大同行商榷。
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青少年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要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性学习,提倡在情景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这是成功实施减负增效教学的前提。
我们认为要成功实施减负增效教学,就要灵活走好“三部曲”。这是成功实施减负增效教学的关键。
1.教师会导——教师要导好教学的五个环节,即创设情景、诱思探究、解决问题、总结反思、拓展提高
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景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吸引力。我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是这样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
师:今天我收到一位远方朋友的来信。
生:(十分惊讶)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信的内容?
生:想。(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师:展开信纸,固定在黑板上。(课前书写好的“无字”信)
生:什么内容也没有。(学生有一种被“忽悠”的感觉)
师:这是我和朋友的约定,信的内容只有我俩知道怎样读。今天,你们也是老师的朋友,就请你们和我共同分享这份友情,好不好?
生:好!(拉近了师生的关系)
师:将装在“好迪”定型水瓶中的酚酞均匀地喷在纸上。
生:咦,变色了,什么字?“好想你”。(惊讶兴奋,交头接耳……)
师:你们想不想给你的朋友写一封这样的密信?
生:太想了!(兴奋)
师: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探究写密信和读密信的奥秘吧。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成为化学课的“乐之者”,在化学教学中可借助化学实验、问题情景、视听媒体、故事、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等创设教学情景,从而激发他们对这些情景中的化学现象、化学原理进行探究。学生根据情景问题以及主题相关的学习资料,主动进行假设、探索、验证、归纳、解释以及讨论活动,亲历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进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2.学生会学——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善用三种学习方法,即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突出实验探究
经调查研究,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为:
正如一句国外教育格言所说:“I hear,I forget.I see,I remember.I do,I understand.”这充分揭示了动手操作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中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我们认为化学应突出实验教学,因此常把教学内容和实验探究相匹配,取得明显成效。
实验探究内容的来源有:
(1)教材:义务教育阶段《课标》中实验类探究活动约有三十多个,在新授课教学中我们均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完成。除此之外,还利用各种题材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中药品的选择,我设计了以下探究:
[实验目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什么?
[查阅资料]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都能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它们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吗?
[实验验证]分别向盛有石灰石、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约两毫升的稀硫酸、稀盐酸。
观察现象并填表: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碳酸钠和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石灰石和稀硫酸
[实验结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和______作为制取药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复习课中进行章节复习、阶段性复习、专题复习时,我校避免完全是纸上谈兵的做法,避免复习结束后学生对知识还是缺乏深刻印象,所以复习时往往重返实验室。像用酚酞或硫酸铜溶液检验三瓶无色溶液:①稀HCl,②NaCl,③NaOH,若没有亲自探究,学生很难明白其中的原理,也是一些老师爱说的:学生太差,一道题讲多遍还不会,其实是方法不对。
(2)社会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教学应以生活为中心,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化学会更加生动、真切。如市场上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方法有:高温灭菌、食盐腌制`、使用铝箔包装,放小袋铁粉、充氮气或二氧化碳、加防腐剂等,其化学原理各是什么?可指导学生分组探究。又如学习“化学与材料”时,我们给学生举 “文房四宝”中的化学,引导他们课余探究:
笔——笔毫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墨——现代的墨汁主要是以烟碳(松木、桐油烧制而成的)配以适量的胶和香料制成。
纸——造纸主要以竹与木为主的植物纤维配以少量的树脂、灰分等。
砚——其化学成分因产地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二氧化硅和氧化铝)。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生活中(图1)。学生身边的物质,是取之不尽的好素材,只要你是有心人,你就会感受到学生能探究的舞台有多么大。
图1 化学与社会
(3)意外发现: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时难免会发现意外,而意外往往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是孕育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于这些意外火花我们不是就地熄灭,而是使之燃烧,并用科学家的事例肯定这些火花,然后提供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其科学家的精神。
如我校学生在探究指示剂的变色时,个别组发现石蕊在硝酸中的变色不稳定 (由红到黄绿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色也不稳定(先变红后红色褪去)后查阅资料并探究知石蕊的变色是由硝酸的酸性和氧化性决定的,酚酞的褪色是由碱的浓度导致的。
3.手段保障——黑板、多媒体、学案等教学手段的灵活使用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手段早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以多媒体和学案为载体的教学,针对性加强了,无用功少了,学习效率自然提高了。
教育学家认为,在课堂中,学生的知识来源大体包括三个方面如图2所示。
图2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全部认识过程是和情感密切联系的,学生的积极情感主要是在教师的情感影响、诱导下产生的。因此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即是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知识来源营造宽松环境的必要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意志、性格信念和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减负增效的保障。
俗话说:学习有法,教无定法。本文在此只作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和广大的化学工作者一起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更好的实施减负增效下化学有效教学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