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巩义 451200)贺双文 袁志展 马红琴
肺炎是儿科的常见多发病,目前仍是 5岁以下小儿死亡的第 1位原因,重症肺炎的病死率约为 1%~4%[1],重症肺炎引起组织缺氧,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可致高凝状态[2]。本组对婴幼儿重症肺炎的高凝状态及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 2003年 2月至 2008年5月收治的重症肺炎 76例,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第6版[3],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 40例,其中男 24例 ,女 16例 ,年龄 1~ 6月 16例 ,7~ 12月 13例 ,1~ 3岁 11例,肺炎并发心力衰竭 33例 (占 82.5%),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7例(占 17.5%);对照组 36例 ,其中男 21例 ,女 15例 ,年龄 1~ 6月 14例 ,7~ 12月 11例,1~ 3岁 11例,肺炎并发心力衰竭 29例(占 80.6%),肺炎并发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7例(占19.4%)。入院前病程 4.5±1.3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入院前病程、病情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正常对照组为本院儿保科健康婴幼儿 16例。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加强护理,改善通气功能,给氧,选择合理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强心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应用肝素钙 2500U,加生理盐水 20ml,超声雾化吸入,每日 1次,连用 3d为 1疗程。
3 观察指标与方法 观察指标:包括胸部 X线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 T),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 (AT-Ⅲ )。观察方法:患儿于治疗前及雾化吸入停止后第 2天分别取静脉血 2.7ml注入国际标准 BD管中离心,取血浆置于-20℃冰箱保存待测:① APT T用贝克曼血凝仪(ACL-200型);②DDimer用 ELISA法;③ AT-Ⅲ用发色底物法,所用药盒均由福建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4 疗效判断 治疗前后观察咳嗽、喘息、肺部罗音等指标,并做胸部 X线检查,进行前后对比。治愈标准为咳嗽、喘息、肺部罗音消失,胸部 X线片显示炎症已完全吸收。
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i2检验,计量资料用 t检验,以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1 两组 D-Dimer,APTT和 AT-Ⅲ对比 见表1。治疗前 76例重症肺炎患儿 APT T为 30.91± 4.60s,较正常对照组 36.44±1.90s明显缩短;D-Dimer升高患儿占 67.1%,而正常对照组无升高;76例重症肺炎患儿 ATⅢ活性为(73.56±18.96)%,较正常对照组(84.89±18.81)%明显降低。
2 肝素超声雾化吸入后 APTT的变化 肝素超声雾化吸入后,患儿治疗组 APTT46.32±7.57s,较治疗前 30.91±4.60s及正常对照组 36.44±1.90s明显延长,治疗组治疗前后 APT T比较,t=11.78,P<0.01,治疗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7.27,P<0.01,说明肝素吸入有效,而患儿对照组 APT T治疗后 32.61±4.45s与治疗前 30.91±4.60s比较,t=1.87,P>0.05,高凝状态无改善。
3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指标比较 见表 2。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指标消失时间及痊愈天数明显缩短(P<0.01)。
表1 两组 D-Dimer,APTT和 AT-Ⅲ比较(±s)
表1 两组 D-Dimer,APTT和 AT-Ⅲ比较(±s)
D-Dimer[mg/L,n(%)]组 别 n <0.5 0.5~ 1.0 > 1.0APTT(s)AT-Ⅲ(%)对照组 16 16(100)0 0 36.44±1.90 84.89±18.81患儿组 76 25(32.9)42(55.3)9(11.8)30.91±4.60 73.56±18.96 i2或t 24.09 7.78 2.19 P值 <0.01 <0.01 <0.05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s,d)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s,d)
组 别 n 咳嗽消失 喘息消失 罗音消失 治愈天数治疗组 40 7.11± 1.12 3.14± 1.25 6.06± 1.23 7.12± 1.31对照组 36 11.03± 1.21 5.13± 1.42 10.08± 1.11 11.09± 1.61 t值 14.61 6.45 14.97 11.74 P值 <0.01 <0.01 <0.01 <0.01
婴幼儿重症肺炎发生率高,主要与婴幼儿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其气管、支气管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黏液腺分泌不足而使气道较干燥,纤毛运动功能较差而清除能力差,炎症时易发生充血,分泌物阻塞,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重症肺炎常伴有高凝状态和肺部微血栓形成,其原因为炎症时细胞内皮素-1增高,一氧化氮合成减少,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增高,血栓烷素 A2与前列腺素比例失调,这些异常均表明有血管内皮损伤及内皮下胶原暴露,从而激活血小板及凝血酶导致高凝状态[4]。本组结果显示,入院患儿 APT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AT-Ⅲ活性下降(P <0.05),且 67.1%D-Dimer升高 (P <0.01),表明上述病理状态存在。肝素具有抗凝、抗血栓、抗炎、抗过敏、抗自由基损伤、免疫调节及降低气道阻力作用[5]。本研究 40例治疗组病例经肝素雾化吸入后,较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 APTT明显延长(P<0.01),患儿对照组 APT T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肝素雾化吸入后能起到抗凝作用,而改善重症肺炎的高凝状态。同时治疗组患儿咳嗽消失、喘息消失、罗音消失,临床症状体症消失时间及痊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肝素能降低血液黏滞性,促进血液流动,增加血细胞表面负电荷,尤其血管壁的负电荷,从而增强抗红细胞聚集作用和防止血栓形成,促进肺部微循环,改善换气功能,同时肝素能激活和释放肺泡壁的脂蛋白酶,使黏液分泌物水解,肺内巨噬细胞增多,吞噬能力增强,有利于渗出改善,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阻力,改善通气功能[6]。因此应用肝素治疗重症肺炎较单纯常规治疗效果好。
肝素超声雾化吸入后能很快被吸收,储存于肺部巨噬细胞内,然后缓慢释放血循环而发挥作用,由于小剂量应用且雾化吸入给药,临床观察无出血倾向。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婴幼儿重症肺炎存在着高凝状态,而肝素雾化吸入能改善其高凝状态且可缩短重症肺炎临床症状体症消失时间及治愈天数,值得临床应用。
[1]王 峰.纳洛酮辅助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实用医学杂志,1998,14(4):267-268.
[2]郭 锐 ,魏春玲,祁正庆.婴幼儿重症肺炎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5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3(3):163.
[3]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2-313.
[4]李晓静,史 宏,徐 鸣.婴幼儿哮喘高凝状态及肝素治疗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2):732.
[5]马红琴,袁志展.小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疗效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64.
[6]胡皓夫.重症肺炎的抗凝措施及其他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