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理性思考

2010-06-08 07:13叶华松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

叶华松

[摘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优化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完善教学考核办法和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0)05-0101—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明确的定位。要实现这一定位目标,关键在于切实增强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而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还不令人十分满意,信度缺损与效度弱化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度作些理性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基础性因素

教育理念影响着一切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前提。教育理念的开拓创新,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前提。

1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研究人的思想、行为的一门科学。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价值理念。胡锦涛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育人的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对象就是现实中的人。它的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就是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的思想政治要求转变成人们现实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行为规范,把社会目标转化为人们的奋斗目标,使人们从“现有的”水平提升到“应有的”水准,通过人们合乎社会要求的自觉行动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并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实现人自身的发展。人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基础,也是它的目的、归宿和根本。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启发其自觉性,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陶冶情操,铸造具有自主思想意识、道德行为的当代大学生。因此,它更应该充分地表现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仅仅是教育对象,学生不是容器而是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和选择能力的主体;必须贴近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实际,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必须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2服务学生发展需求的理念。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当前,我国经济成分、生活方式、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些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和创业意识的同时,也造成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多变性和矛盾性。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必须融合学生的需求,不能仅仅停留于久远的马列原著诞生的时代,而是着力于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和贯通,注入新鲜的时代内容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讲解,用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和富有穿透力的理论阐释现实问题。”只有从时代的变化与学生的需求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经济社会变革与大学生思想行为之间的关系,认真捕捉他们的观念、心理、兴趣的变化,高度重视他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把培养人才的目标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发展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用理论去分析、解决他们存在的和所关注的思想问题,才能引起思想共鸣,使他们在教学中切实得到收获,并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基于这种理念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就要始终坚持走出“知识课堂”,推进“生命课堂”,不仅是为了知识而教,更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

二、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实质性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客体与接受主体的相融程度。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张扬教育的生活性,重视实践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生活感受的和谐融入,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根本要求。

1教学要联系社会生活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说到底是育人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又要关心人、办实事,以情感人,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多样性,从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是指除了一般的理论传授之外,还应该针对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些重大的并可能影响学生价值认知的事件或观点进行评析,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和感悟。这就是通常所指的“理论在教材,视野在社会”。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比较偏重于理论的灌输,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理论联系实际不够,难以解释普遍发生于学生视野中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现象,难以入情入理地解释清楚学生的思想困惑。而一旦教育背离了生活逻辑,就难以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和谐对接,学生也就难以从自身的生活结构和需要中找到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契合点,学生对此表现出疲倦以至逆反状态就不足为怪了,这就直接弱化了教学效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是要把生活现实同已确定的和理想的价值联系起来。”要主动寻求大学生思想的兴奋点和结合点,给学生以观察社会的一种新的理性视角,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问题,把讲授理论知识和服务学生的切身利益有机地联系起来。

2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富有生活性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环节,可以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及其心理成熟的进程。它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互为联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应当说,人们对实践教学的意义在认识上是很深刻的,但在具体操作中,许多高校往往由于受条件、时间和经费等的限制,实践仅仅成为一种形式。即使组织了实践活动,很多时候也是形式粗糙,内容肤浅,起不到配合和深化课堂教学的作用。对此,我们应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的要求,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是综合利用校内各种资源,形

成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如组织读书活动、引导学生成立社团、开辟网上论坛等。二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网络。尤其要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三是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实践工作,加强与专业教育的结合,在专业课程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习兴趣。四是有效组织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送科技文化下乡、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参观、游学、挂职锻炼等。五是整合队伍,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管理与后勤队伍的作用。六是科学构建实践教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主导性因素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性因素。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建设一支师德修养好、理论素养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队伍。

1师德修养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修养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列宁曾说:“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而且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做人的工作,教师不仅应该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播者,而且应该是高尚德行的力行者。“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只有真正为人师表,既以言传道,更以行垂范,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引起品格心理的共鸣,从而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外在规范性和导向性作用得以发挥,真正实现师生授受关系的和谐。

2理论素养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首先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事业心。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授者,如果传授者本身不信马克思主义,不热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这一事业,那么,他对自己的教学是不会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取向和价值评价,往往具有强烈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一定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要有高尚的人格、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作自己的事业,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同时,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结构和多学科的业务基础。只有教师具备渊博的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不断拓宽教学新视野,开辟教学新思路,把思想性、理论性和知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充实,授课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效果才更好。

3科研能力强。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在业务素质上必须与这一学科的发展要求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有科研的观念。一个不善于从事科研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同样,一个不善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不能成为一个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增加教学中的科研含量,要积极围绕教学开展科研工作,深入探讨教学规律,并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中去,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从研究的层面来讲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科学性,说服学生,从而深化教学效果。在实践操作中,需要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力度,加强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室整体优势,要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社会考察等活动,以此为教学科研拓展新的渠道。

四、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关键性因素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介体。接受美学认为,接受效果如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接受介体是否切合接受客体的实际,是否具有审美性,为接受主体所喜闻乐见。毋庸置疑,长期以来,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上的偏差是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创新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客观需要。

1综合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功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科学性的特点,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愿望,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广泛吸引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讲授,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实践证明,教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的方法,即使教师讲的很生动,但由于对学生没有什么压力,不利于促使他们深入思考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适当精减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时间和活动空间,采用各种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并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演讲辩论、角色参与、直观教学、愉快教学、情景教育、社会调查等。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大大提高。

2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相对发达的今天,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很有必要。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一般理论性较强,如何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成为提高课堂吸引力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在依靠教师精彩讲解的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等影像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功能,如运用音像资料摆事实、讲道理,运用图表表达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运用漫画分析哲学道理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进而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实问题,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教育目的。

五、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外在性因素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是在外部多种环境因素的参与下实现的。周围环境与教学内容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着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程度。当二者所包含的信息基本一致时,接受效果就好。反之,就可能发生信息冲突,降低其效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高等学校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这些都说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

场,但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应是孤军奋战,必须全面贯彻“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原则,“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融为一体的教育体系,要建立这样一个融‘三方于一体的教育体系,必须以教育对象为中介,这是一个根本。”

1优化社会育人环境。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样化交错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交往、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如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对民族化的忽视,个体个性化形成的对全局性的冲击,对实用技能性的重视造成的对观念形态的忽视等。而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各种体制的不健全,导致部分人精神颓废,价值追求扭曲,权钱交易,贪腐拐骗等屡见不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泛滥。这些多元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无疑增加了本身尚处于探索和完善之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凸显的难度。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势在必行。宏观上,必须大力加强执政党廉政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树立诚信、公正和负责任的形象,各级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要大力宣传那些具有可感性的英雄模范,要抓住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如“北京奥运”、“神七问天”等大力进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宣传等。微观上,地方政府在进行城市建设规范时,要把高校周边环境的建设,纳入城市文化建设之中,围绕高校建设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文化设施,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形成学校与社区文化发展的良性互动。学校也要主动伸手,与企业“交友”,跟社区“攀亲”,建立亲密和谐的校社(区)关系。概而言之,就是利用各种可能影响学生社会认知的因素来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2优化学校育人环境。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部分高校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了认识。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校园育人环境建设往往不尽人意。尤其是对于一些地方院校来说,或建校历史比较短暂,或学科特色不够明显,有的学校甚至连有特色的校训都没有,文化底蕴往往不甚丰厚,个性不够突出,对学生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自然不佳。而且,为了生存和发展,许多地方院校的工作重心往往是放在申硕申博、改善办学硬环境上。至于对育人非常重要的大学精神的培育,很难真正落到实处。何况大学精神的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因此,常常是盖起了高楼大厦,却“只见高楼不见文化”。在管理与评价机制上,一些高校很少把专业教师和教研室的德育功效,与教学、科研功效一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德育任务主要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身上,德育、智育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领域,在客观上导致了德育队伍“孤军奋战”的局面,从而加剧了校园德育资源的脆弱和隐性危机。为此,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工作是多方面的。就德育硬环境来说,可以建设一个充满现代元素的校园物质环境,把自身的特点,通过典雅的花园、庄严的建筑、功能齐全的文化活动场所,以及点缀在校园各处匠心独具的文化景点与设施来充分的体现。用富有个性的直观的现代形象、独特的装饰、高雅的布置,渗透德育的内涵和理念,让师生在其中激发悟性,宁静致远。就德育软环境优化而言,必须认真总结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大力宣传学校的优秀人物、模范事迹和卓越成就,在创新中丰富发展大学精神。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强调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坚持新校新办,小校精办,尤其要把德育作为学校的灵魂工程来抓,大力推进“师德”“师魂”工程,彰显师德教育价值;以地方特色为核心,突出精品文化,强化实践文化,狠抓学术文化,构筑网络文化,制定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符合本校特色的闪亮明确的校训、校歌、校徽,形成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从而达到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

3优化家庭育人环境。家庭是学生的启蒙学校,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庭对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行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与环境产生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学校教育理念的认同程度。”有些家庭成员自身思想素质不高,自身榜样差,对子女的教育又不重视,很容易导致子女接受一些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度。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除了备好教材这一课外,还要积极寻求家庭教育的支持。对家长来说,要以平等、尊重、自由、信任、宽容为原则,坚持严爱结合、爱而有格的教育方式,多运用关怀与爱的方式进行道德行为指导,帮助子女明辨是非,要主动了解高校德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各种形式,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学校也可尝试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还可以尝试吸收家长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等。通过建立和完善家校之间各种主动的有效的联系机制,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逐步由分离走向沟通和渗透,从而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供可能。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