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010-06-01 08:22仲为芳
新课程学习·中 2009年7期
关键词:平方差学科知识新教材

仲为芳

新的课程改革在我市已进行了五年,在这五年中,老师,学生都从中学到了很多,仿佛找到了学习的力量源泉,特别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从家长、老师的“要我学”变成了学生自己的“我要学”,在这过程中,让我感动、也教会我很多东西的,是那群可爱的孩子——我的学生们。我从这群可爱的学生们身上看到了“探究”“尝试”“融合”“创新”这些向上的精神、勇敢的魄力、创新的意识和不屈的斗志。

一、探究

新教材重视结论发现的过程,倡导学生自己探索规律,在探究中学会知识,总结方法。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我的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已能熟练地运用这一“法宝”。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答案。这些经过学生自己探究而学会的知识,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知识的内核把握得准确而到位,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尝试

在当今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没有大胆的尝试,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因为经常有学生就还未学习的内容与我进行交流,所以我萌发了让学生当小老师的想法。如下图,在学习“简单的平移作图”一节时,我采用学生自己备课、讲课的方法。没想到学生情绪高涨,先后有五位同学争先恐后地到讲台上去当小老师。这些小老师在备课、讲课、课堂提问上丝毫不亚于老师,而且讲课的方法独特、新颖。

三、融合

新教材强调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这就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各学科知识能融会贯通,有些知识必须用到物理化学等知识。

记得在做一道练习题时,是学生教会了我“为什么”。题目是这样的:“有4座城市分别位于边长为20千米的正方形的4个顶点上。现欲修建公路网连接所有城市,并希望4座城市之间的公路设计得越短越好。你有怎样的方案?”

对这一问题,大多数同学所设计的方案如图(1)(2)(3)所示,都是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规则图形,但是有一名女同学却设计出了如图(4)所示的形状。这恰恰是参考书所给出的标准答案。而对这个答案,我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问起她是怎样想到时,她回答说,她曾经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科学家用“在铁丝网上吹泡泡”来验证最短路线问题。因为泡泡在铁丝网上有一定的张力,当张力达到极限时所形成的形状也就是连接各点所得的最短路线。当4个点位于正方形的4个顶点时,所成的形状恰好是如图(4)所示的形状。因而,她找到了最佳方案。我恍然大悟:原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四、创新

没有创新,就没有思维的飞跃。记得在学习平方差公式时,有这样一道题目:是利用平方差公式求面积的,在

求阴影的面积时,学生们不墨守成规,积极开拓思路。发扬创新精神,共找到7种方法。

这种现象在过去的教学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是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智慧的机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了,这就对我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我就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在教学方式上有所创新,来适应这些鲜活生命的需求。

在实施新教材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新课改的必要,它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增加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成了学习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外国语中学

猜你喜欢
平方差学科知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谈谈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品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对初中数学教材中两个关于平方差公式应用问题的思考
《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
基于“三个理解”下的“平方差公式”的教学设计